Seaction4 Muscle Contraction
Seaction4 Muscle Contraction
骨骼肌的特性 1.1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展性、弹性、粘性 1.2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1)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 (2)依赖于神经冲动的兴奋 传导性: 兴奋可在同一肌纤维上传导,但不能跨膜传递,而 且传导速度较快。 收缩性: 速度快、强度大、但不能持久
骨骼肌的特性 1.1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展性、弹性、粘性 1.2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1)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 (2)依赖于神经冲动的兴奋 传导性: 兴奋可在同一肌纤维上传导,但不能跨膜传递,而 且传导速度较快。 收缩性: 速度快、强度大、但不能持久
Types of muscle: Skeletal muscle Cardiac muscle Smooth muscle
Types of muscle: Skeletal muscle Cardiac muscle Smooth muscle
2骨骼肌的收缩 2.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录象) 2.1.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2.1.2单收缩(录象)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2 骨骼肌的收缩 2.1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录象) 2.1.1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2.1.2 单收缩(录象)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21.3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临界融合频率: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所需的最低刺激频率
2.1.3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临界融合频率: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所需的最低刺激频率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收缩力 ∧ 潜伏期 (a) 刺激 收缩力 时间 收缩力 时间 收缩 舒张 时间 刺激时间 收缩力 (c) 时间 骨骼肌单收缩、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 Tendon Fascia Bone Muscle Epimysium Fascicle Perimysium Endomysium Muscle fibers Axon of Myofibrils Sarcolemma motor neuron Blood vessel Nucleus Filaments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
Myofibril(肌原纤维)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三线铁结构 1)I band(明带)和A band(暗带) 2)H zone,M line,Z line 3) sarcoma(肌小节) 越 1特 暗带 明带 暗带 Z line H带 H带 Z线 Zline 3133 7 舒张 3 澀 7 U 111 1111 ■可 T 粗肌丝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I band(明带)和A band(暗带) 2)H zone,M line,Z line 3)sarcoma(肌小节) Myofibril (肌原纤维)
Myofibril Skeletal muscle fiber Z line Z line Sarcomere Filaments of actin (a) H zone M line Z line (6) I band—A band--I band—A band Myosin(thick) filaments (c) Actin(thin) filaments
Z line Sarcomere M line 肌原纤维 H band I band A band 肌小节: A-band 1/2明带 [band I-band 暗带 1/2明带
肌原纤维 肌小节: 1/2明带 暗带 1/2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