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说课稿 《托起草原》是一篇语言优美、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的抒情散文,通过多角度、多 侧面的描写,展现了“天下最美”的呼伦贝尔草原,思路清晰,结构明了;同时本文是髙等 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是一篇选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理清文 章结构,把握文义。散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它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因素, 共同完成对散文语言、写作技巧的品鉴和对主题的理解。学生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 已掌握散文赏读的一些方法、技巧,因此本文的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些方法和 技巧,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基于以上因素,确定教学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能力目标:③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教学难点 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 2.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已具备散文欣赏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3.作为高一幼师专业的学生,好讨论好争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形成了小组讨 论、分析的习惯。 教法与学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 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 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文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 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提问法一一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自主探究法—一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诵读法—一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讨论法一一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点拨法—一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大 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 有个别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 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托起草原》说课稿 《托起草原》是一篇语言优美、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的抒情散文,通过多角度、多 侧面的描写,展现了“天下最美”的呼伦贝尔草原,思路清晰,结构明了;同时本文是高等 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是一篇选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理清文 章结构,把握文义。散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它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因素, 共同完成对散文语言、写作技巧的品鉴和对主题的理解。学生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 已掌握散文赏读的一些方法、技巧,因此本文的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些方法和 技巧,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基于以上因素,确定教学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能力目标:③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教学难点 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1.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 2.通过前三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已具备散文欣赏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3.作为高一幼师专业的学生,好讨论好争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形成了小组讨 论、分析的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 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 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文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 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大 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 有个别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 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 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我以课间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会》这首歌作为切入点 引出学生熟知的凤凰传奇组合中的女歌手杨魏玲花来自内蒙古,她用歌声唱出对家乡的热 爱,趁机提问学生:对于草原有怎样的印象。接着,我又简要说明自己对于草原的印象,以 及对于草原的憧憬都源于那首北朝民歌《敕剌歌》,这样既复习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简单介绍作者,引出本文的课题。(时间为3分钟) (二)具体讲解课文 在创设情境之后,又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草原情境,让学生带着问 题研读课文。这里主要是以: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的方法,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的问题 1、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 原的“最美”? 2、文章第2、3、6自然段所写内容与第4、5自然段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第一个问题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快速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 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稍加分析草原“诗画般”的自然风光,以及草原深厚的文化内涵意 在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台阶:为突破文章难点作准备 在教法上,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回 答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教学相长。这部分以师生互动品读为 主。(此阶段时间为12分钟左右) 第二步,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要求理解文题中的“托起”的含义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引导,为什么用托,而不是其他表示动作的 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对于草原的深厚感情,对草 原风物的爱,对草原文化的爱 课文分析到这里,教师作一个简短的小结,把课文的重点:课文思路、文章思想内容作 个简单的概括,为突破难点做准备。随即转入下一个主要内容,散文学习中品味文章的语 言美,并以此作一个过渡。(“托起”分析抄录需5分钟,小结过渡为2分钟) 第三步,品味语言,渗透情感:突破难点,学会质疑。 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教师抽取若干小组代表,通过诵读法,讨 论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因为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讲解中已涉及散文语言的品读,学生对 于从修辞、句式中来体味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已能基本掌握,因此把主要精力放 在对一些重点语句的品鉴上,如本文的10、11自然段,“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草原,植根在 草原,生长在草原,繁荣在草原。”“没有传统,就没有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价值”。从 品语言的角度,来体味语言的哲思美,同时也让学生在品味评语言中再次加深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即作者对草原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能保留传承草原文化的心情。本文的难点在此再 做突破。(小组讨论评析共需10-12分钟) 如果品读到此结束,未免有些浅显,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想能力的培养。因为给文章选 美,尤其是美文,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无论如何也能找出几个美点来,所以有时教师应设 计出一两个“出其意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当学生都在品鉴语言这好那好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 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我以课间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会》这首歌作为切入点, 引出学生熟知的凤凰传奇组合中的女歌手杨魏玲花来自内蒙古,她用歌声唱出对家乡的热 爱,趁机提问学生:对于草原有怎样的印象。接着,我又简要说明自己对于草原的印象,以 及对于草原的憧憬都源于那首北朝民歌《敕剌歌》,这样既复习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简单介绍作者,引出本文的课题。(时间为 3 分钟) (二)具体讲解课文 在创设情境之后,又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草原情境,让学生带着问 题研读课文。这里主要是以: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的方法,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的问题。 1、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 原的“最美”? 2、文章第 2、3、6 自然段所写内容与第 4、5 自然段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第一个问题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快速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 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稍加分析草原“诗画般”的自然风光,以及草原深厚的文化内涵意 在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台阶;为突破文章难点作准备。 在教法上,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回 答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教学相长。这部分以师生互动品读为 主。(此阶段时间为 12 分钟左右) 第二步,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要求理解文题中的“托起”的含义。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引导,为什么用托,而不是其他表示动作的 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对于草原的深厚感情,对草 原风物的爱,对草原文化的爱。 课文分析到这里,教师作一个简短的小结,把课文的重点:课文思路、文章思想内容作 一个简单的概括,为突破难点做准备。随即转入下一个主要内容,散文学习中品味文章的语 言美,并以此作一个过渡。(“托起”分析抄录需 5 分钟,小结过渡为 2 分钟) 第三步,品味语言,渗透情感;突破难点,学会质疑。 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 分钟后,教师抽取若干小组代表,通过诵读法,讨 论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因为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讲解中已涉及散文语言的品读,学生对 于从修辞、句式中来体味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已能基本掌握,因此把主要精力放 在对一些重点语句的品鉴上,如本文的 10、11 自然段,“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草原,植根在 草原,生长在草原,繁荣在草原。”“没有传统,就没有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价值”。从 品语言的角度,来体味语言的哲思美,同时也让学生在品味评语言中再次加深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即作者对草原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能保留传承草原文化的心情。本文的难点在此再 做突破。(小组讨论评析共需 10-12 分钟) 如果品读到此结束,未免有些浅显,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想能力的培养。因为给文章选 美,尤其是美文,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无论如何也能找出几个美点来,所以有时教师应设 计出一两个“出其意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当学生都在品鉴语言这好那好的
时候,我问学生,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时作了一定的删改,使其尽善尽美,那么这篇文章的 语言还有缺点吗?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出其不意,虽然对于习惯了小学、初中灌输式教学的学生来说,有些 突然,有些困难,但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说“不”。 我把我认为有疑问的两个句子出示: A句:“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 B句:“这条历经中原十几个王朝修建的厚厚城墙,阻断不了来自草原急风骤雨般的马 蹄声,两种文明在此进行血与火的碰撞与交融。” 让学生以修改句子的练习,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习惯发表“不同”的声音 (练习、讲解为5分钟) 到此为止,文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已得到了解决。再接下来就是要巩固这种认知。 于是我把最后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习本文,唤起了我们对草原怎样的感情?对于这样的 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该怎样对待?(此处讨论为3分钟)既是讨论,也是一份文字作业,提 倡、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创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 从草原开始到草原结東,从认知到情感,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在能力目标中渗透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这样的一堂课后,加深对草原自然风光的印象,巩固对草原丰富人文 内涵的认知 板书: 托起草原 潘岳 夏季的草原 草原的酒 草原的林 草原的花 草原的歌 草原文化(只有) 自然 人文 传统传承(价值)
时候,我问学生,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时作了一定的删改,使其尽善尽美,那么这篇文章的 语言还有缺点吗?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出其不意,虽然对于习惯了小学、初中灌输式教学的学生来说,有些 突然,有些困难,但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说“不”。 我把我认为有疑问的两个句子出示: A 句:“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 B 句:“这条历经中原十几个王朝修建的厚厚城墙,阻断不了来自草原急风骤雨般的马 蹄声,两种文明在此进行血与火的碰撞与交融。” 让学生以修改句子的练习,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习惯发表“不同”的声音。 (练习、讲解为 5 分钟) 到此为止,文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已得到了解决。再接下来就是要巩固这种认知。 于是我把最后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习本文,唤起了我们对草原怎样的感情?对于这样的 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该怎样对待?(此处讨论为 3 分钟)既是讨论,也是一份文字作业,提 倡、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创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 从草原开始到草原结束,从认知到情感,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在能力目标中渗透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这样的一堂课后,加深对草原自然风光的印象,巩固对草原丰富人文 内涵的认知。 板书: 托起草原 潘岳 夏季的草原 草原的酒 草原的林 草原的花 草原的歌 草原 文化(只有) 自然——————————————人文 传统 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