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 ★国际经济学名词★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 率:即盯住汇率。国际金融中汇率 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关 定的一种做法,即将本币盯住某 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广义国际收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的货币 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 图需商汇幸之建京汇某种老粮痣 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供求状况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某些发展 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中国家实行之 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升水、贴水:在直接标价法(即用本币表 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示外币价格的标价法)下,远期汇 际分王即各国它之题留动分连轰动僵黄,指断÷货中影成驾惜关烟木在简接称桥法 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 价格的标价法)下,相反。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鬱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 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 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固定借货: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实 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 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 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为警戒线 绝对利益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现值经济债务率:在经济上衡 该债务国当 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能否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 易收支,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值的比率。世行认为80% 界值,债 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性。出口商的需求弹性只有在务超过临界值60%的为中等债务国 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 大时,贬值才能引起 需求。进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汇率下跌对进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 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则当进出口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囗倾向的和 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1时,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 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汇率下调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就会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 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出现相反情况,这是该条件的重要性。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 因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 丁 加国 和就业量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 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 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 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织的普通提款权 之则较大。 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SDRs:特别提款权:是与基金组织有关的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 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 丁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提高进口商品造一种储备资产以弥补当时作为主要储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 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形成对国备资产的黄金的不足。作为国际结算的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 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像一堵墙信用资产,其不具有内在价值。每隔 即为开放经济 样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故名。定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份额将封闭经济:一国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与国 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此外,还有其分配给会员国,会员国可以用它支付外的经济往来,如没有国际贸易或国际 差价税和进口附加税。它是在贸易谈判债务,或卖掉以获取外汇现金。它是无金融、劳动力的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 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的流动资金 经济活动,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并 非关税璧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国际投资头寸: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末存在密切的往来,称该国处于封闭经 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义,其为一国对外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济状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存量的余额。其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贸易创造: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 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准构成,但与该表共同构成一国全面的 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 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国际账户。它的构成与国际收支表中的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 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金融账户是一致的 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 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外汇汇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 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有多种表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MFTA: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加墨 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汇率、即期汇率等 方于92年签订、94年元旦起生效和 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实施。内容:①关税相互减免:②取消进 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条件是对口限制:③坚持产地规定:④政府采购 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且对方不报复。协定:⑤鼓励投资;⑥扩大相互金融服 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务:⑦发展相互自由运输:③鼓励保护 也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知识产权:⑨协商争端解决机制等
1 ★国际经济学 名词★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 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 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 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 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 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 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 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 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 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 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绝对利益: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 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 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 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 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 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 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 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 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 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 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 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 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国家通过对进 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提高进口商品 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形成对国 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像一堵墙 一样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故名。 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此外,还有 差价税和进口附加税。它是在贸易谈判 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 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 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 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 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 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 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 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 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 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 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 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 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 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 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 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 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 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 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 关系。 广义国际收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 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 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 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 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 来,如无偿援助、易货贸易、捐赠等。 流动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 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 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 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固定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 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 关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 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 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能否 改善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 的需求弹性。出口商的需求弹性只有在 足够大时,贬值才能引起更大需求。进 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汇率下跌对进 口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假设进出口商 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则当进出口 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 1 时, 汇率下调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就会 出现相反情况,这是该条件的重要性。 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 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 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 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普通提款权。 SDRs:特别提款权:是与基金组织有关的 储备资产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人为地创 造一种储备资产以弥补当时作为主要储 备资产的黄金的不足。作为国际结算的 信用资产,其不具有内在价值。每隔一 定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份额将 其分配给会员国,会员国可以用它支付 债务,或卖掉以获取外汇现金。它是无 附带条件的流动资金。 国际投资头寸: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定义,其为一国对外的金融资产与负债 存量的余额。其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 准构成,但与该表共同构成一国全面的 国际账户。它的构成与国际收支表中的 金融账户是一致的。 外汇汇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 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 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 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汇率是 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 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有多种表 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 汇率、即期汇率等。 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 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条件是对 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且对方不报复。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 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 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 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 动的情况。 联系汇率:即盯住汇率。国际金融中汇率 决定的一种做法,即将本币盯住某单一 国家的货币,与之建立某种联系来确定 自己货币的汇率,实际汇率围绕它根据 供求状况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某些发展 中国家实行之。 升水、贴水:在直接标价法(即用本币表 示外币价格的标价法)下,远期汇率比即 期汇率高的差价称为升水,低的差价为 贴水。在间接标价法(即用外币表示本 币价格的标价法)下,相反。 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 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付 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实 践证明,该比率在 20%以内为宜,30% 为警戒线。 现值经济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 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 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率。世行认为 80%为临界值,债 务超过临界值 60%的为中等债务国。 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 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 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 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 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 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 l 的 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 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 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 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 反之则较大。 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 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 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 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即为开放经济。 封闭经济:一国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与国 外的经济往来,如没有国际贸易或国际 金融、劳动力的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 经济活动,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并 末存在密切的往来,称该国处于封闭经 济状态。 贸易创造: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 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 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 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 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 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 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 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 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NAFTA: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加墨 三方于 92 年签订、94 年元旦起生效和 实施。内容:①关税相互减免;②取消进 口限制;③坚持产地规定;④政府采购 协定;⑤鼓励投资;⑥扩大相互金融服 务;⑦发展相互自由运输;⑧鼓励保护 知识产权;⑨协商争端解决机制等
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 ★财政学名词★ 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 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财政贴息:指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 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部贷款利息。是政府提供的形式比较隐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所 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蔽的补贴 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 征。这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搭车者 r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所有成木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政府直接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 社会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包出 行、决算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和法 括政府执行其职能及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规费收入: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团体 是财政管理体制 要。如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环保的需要, 司: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 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续费和工本费,如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的一种分级分税预算体制。主要特征是 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注册费、公证费等 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 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种 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即税额与课税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要点 策提供的服务。 对象之比。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有四 政 级预算主体,自求 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而未得到补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税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 偿或造成损失而未予以补偿的现象。带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它不同于课税对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 来利益的外部效应称为正外部效应(或象,如商品课税的对象是商品,但其税基支付制度 外部经济),造成损失的外部效应称为负则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财政政策 因政府为实现一定的 外部效应(或外部不经济) 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 购买性支出: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存在,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税基选择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具有 品和服务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①何为税 调、控制和稳定等四方面功 务活动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基(收益、财产;支出)。②税基宽窄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 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 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效果。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 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致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常说的税收的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调节作用。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是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财政平衡: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相等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购价的方法,将税负的状态。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 要方式选择供应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转移给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的收支对比而言。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 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复合税制:指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 生活中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 的一种制度。具有公开、公正和竞争性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 该制度基石 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差额,即预算收支出现逆差。由于统计口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的税收体系 径的差异,各国界定不完全一样。债务收 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目标的方案,详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或入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收入,对是否出现 列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效益,通过GDP)之间的函数关系。对说明税率与税财政赤字影响很大。 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收、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 实质包含两个过程:①政府确定备选项参考价值,它说明: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评价财政政策效应,既要看政策执行的 府选择项目和方案。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②取结果如何,还要看所付出的代价。实际效 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国愦: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包括实际执行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偏差和 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人为造成的偏差两类 成本最底为择优的标准 务。是一特殊的财政和债务范畴,是整个 公共定价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 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前者是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国债发行市场:即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 ★货币银行学名词★ (如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平方根定律:美国鲍莫尔发现,货币的交 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间的交易,通常由易性需求对利率也很敏感,且相对于交 后者是政府规定竟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所发国债。易数值而言,呈现出规模经济的性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制度。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所产生 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基础上的一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外的流通货币投向哪些部门,哪儿将受 种新型投融资渠道,目的性很强,有严格分为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 的范围限制,主要是为提供公共物品特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政府 类动机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 配这些所创造的额外货币 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其方式和资金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货币外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 来源多样化 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有多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经济运 财政补點: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 行,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无论 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货币需求多大,或经济中其他变量的刺 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激多么强烈,由于它的存在,货币供应不 计中,该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 任务是规 和政府 影响而是自行变化。货币供应
2 ★财政学 名词★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 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 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 征。这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搭车者, 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该商品的 所有成本,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政府直接 或间接提供供给。 社会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包 括政府执行其职能及某些社会职能的需 要。如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环保的需要, 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 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种 政策提供的服务。 外部效应: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 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而未得到补 偿或造成损失而未予以补偿的现象。带 来利益的外部效应称为正外部效应(或 外部经济),造成损失的外部效应称为负 外部效应(或外部不经济)。 购买性支出: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 品和服务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 务活动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 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 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 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 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以公开招、投标为主 要方式选择供应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 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 的一种制度。具有公开、公正和竞争性 特点,公开竞争是该制度基石。 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 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目标的方案,详 列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效益,通过 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实质包含两个过程:①政府确定备选项 目和方案,②政府选择项目和方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 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 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 成本最底为择优的标准。 公共定价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 价,前者是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 (如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 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后者是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 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制度。 不同于无偿拨款和商业性投融资,是在 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基础上的一 种新型投融资渠道,目的性很强,有严格 的范围限制,主要是为提供公共物品特 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其方式和资金 来源多样化。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 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 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 的财政统计中,该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 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 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 息、税收支出等。 财政贴息:指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 部贷款利息。是政府提供的形式比较隐 蔽的补贴。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 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 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 收入。是政府的间接性、财政补贴性支 出。 规费收入: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团体提 供特殊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 续费和工本费,如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 注册费、公证费等。 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即税额与课税 对象之比。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 累进税率三种。 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税 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它不同于课税对 象,如商品课税的对象是商品,但其税基 则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 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 存在,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税基选择是 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①何为税 基(收益、财产;支出)。②税基宽窄。 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 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 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 致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常说的税收的 调节作用。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购价的方法,将税负 转移给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复合税制:指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 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 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 的税收体系。 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或 GDP)之间的函数关系。对说明税率与税 收、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它说明: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 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②取 得同样多的税收,可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国债: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 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 务。是一特殊的财政和债务范畴,是整个 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发行市场:即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 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 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间的交易,通常由 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所发国债。 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 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 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 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分为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有多 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 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 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 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 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 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所 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 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体制:即预算管理体制。指处理中央 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 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是国家预算编制、 执行、决算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和法 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分税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 的一种分级分税预算体制。主要特征是 规范化、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 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要点 有四:(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自求 平衡;(2)在明确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 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 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 支付制度。 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 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 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具有 导向、协调、控制和稳定等四方面功能。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 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 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财政平衡: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相等 的状态。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 的收支对比而言。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 是实际生活中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 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 差额,即预算收支出现逆差。由于统计口 径的差异,各国界定不完全一样。债务收 入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收入,对是否出现 财政赤字影响很大。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 评价财政政策效应,既要看政策执行的 结果如何,还要看所付出的代价。实际效 应与预期效应的背离称为政策效应偏差, 包括实际执行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偏差和 人为造成的偏差两类。 ★货币银行学 名词★ 平方根定律:美国鲍莫尔发现,货币的交 易性需求对利率也很敏感,且相对于交 易数值而言,呈现出规模经济的性质。 货币需求的公共权力动机:是因政府的 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所产生 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政府把这些额 外的流通货币投向哪些部门,哪儿将受 冲击。故这类动机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 政府如何分配这些所创造的额外货币。 货币外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 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经济运 行,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无论 货币需求多大,或经济中其他变量的刺 激多么强烈,由于它的存在,货币供应不 会受影响而是自行变化。货币供应的控
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动型、利润推动型、结构型通货膨胀等,量实际值超过执行价时卖方将对买方支 肀央银行根据政府和金融政策,考虑到都不可能持续地进行,最终演化为复杂付,这一协议叫做上限:如果协议规定 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可人为地进行调的混合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的通货指定的金融变量实际值跌到执行价以下 膨胀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从其动态特征时卖方将对买方支付,此协议叫做下 单一规则: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看,有“螺旋式”和“直线式”两类型。金融工程:指对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 菜是变的货用铁嘉間查接生的信角笑练煮为雨状提性的实方时透楼 里德曼认为,①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在于“创新”“创造”。是由金融工程师 的存款,即M:②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特金融创新: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 长率大体相适应:③货币供应增长率一征: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合,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人等中间人只是牵线桥并收取佣金。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房进行 货币均衡: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大致相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金融自由化:指8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放 的一种状态。有两层含义 单货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 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 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包括价 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 业务、市场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示大致相 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融管制: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稳定 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后者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而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 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 区域分布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 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 用货币或借来资金所支付的代价,或货币资金需求者 菲利普斯曲线:菲1958年发表的有关失 是货币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报酬。利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业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英国实例研 则是利息与货币资本的比例关系 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究结论: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 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并以一条 周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线概括该现象,被称 利普斯曲线”。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借款契约和有价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依此曲线,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证券上载明的利息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 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 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换为可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 增贬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转换工具的过 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金融监譬:是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择只有:(1)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2) 用资金的真实成本。二者关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由于金融业是高风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3)在物价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险的特殊行业,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金融上涨率和失业率两极之间进行权衡。 基准利率:是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监管,一般都通过立法予以保障。内容主中介目标: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 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变动是货币政策要有:(1)审批新设金融机构;(2)审定业数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或政策指 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务范围;(3)检査市场活动;(4)挽救有问标。央行以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题的金融机构,措施主要有存款保险、兼存款准备率等的调整影响利率或货币供 的借款成本,从而对信贷起着限 接管、清盘以及注资挽救等 给量,进而间接地影响生产、就业、物 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期货合纳:是一种协议,要求协议一方在价或国际收支等最后目标。中间目标须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前者是指时间在出某物。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能控制:②中间指标与最后目标之间须 年以内的利 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市场参与者提供防范不利价格变动的机存在稳定关系:③可测性;④受外来因 利率:后者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会。期货合约是交易所创造的产物。要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⑤与经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二者在金创造一个特定的期货合约,交易所须得济、金融体制有较好适应性 融市场上是被联结在一起、会同时升降到政府批准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 的,但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期权合纳:期权是一份合约,期权的卖方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需求型通货膨授予期权的买方在规定的时间(或日期)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 胀。指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内从卖方处购买或卖给卖方一定资产的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政 胀。其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的过权利。买方付出一定货币(期权价格)购策目标、工具和效果等内容 量发行。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入此权利,并非一定要行使而只是在执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 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行价格对自己有利时才行使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上游产品互换:互换是双方(包括到期对手)达成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货的一项协议,此协议双方同意定期交换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① 膨胀。货币工资率上升引起通货膨胀的支付。交换支付以事先确定的本金为依前者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 条件是:只有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据,这个本金叫做名义本金额或名义额。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生产结构的变化导期支付率乘以名义本金额。双方只交换率和行动的决心。②后者指从货币当局 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 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结构失衡引发上限和下限:是一种协议。如果协议中指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 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是价格刚性机制和定的金融变量的实际值与事先确定的水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 价格攀比机 平有所不同,协议的卖方(接受保险金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现实经济生活一方同意给协议买方(支付保险金的一公共评价理论:是由15世纪佛罗伦萨的 中,纯粹定 求拉上型、成本推方)以补偿。如果协议规定指定的金融变罗道尔波斯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决定于
3 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 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和金融政策,考虑到 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可人为地进行调 控,增减货币供应量。 单一规则: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 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宣布并 长期采用一个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①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 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 的存款,即M2;②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 长率大体相适应;③货币供应增长率一 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 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 货币均衡: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大致相 等的一种状态。有两层含义:一是简单货 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与需 求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 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示大致相当条件下 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后者 是深层的。 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 使用货币或借来资金所支付的代价,或 说是货币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报酬。利 率则是利息与货币资本的比例关系。现 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 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借款契约和有价 证券上载明的利息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 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 币增贬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 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 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二者关 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基准利率:是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 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变动是货币政策 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 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 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从而对信贷起着限 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 市场的利率水平。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前者是指时间在 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 利率;后者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二者在金 融市场上是被联结在一起、会同时升降 的,但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需求型通货膨 胀。指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 胀。其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的过 量发行。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 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上游产品 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货 膨胀。货币工资率上升引起通货膨胀的 条件是:只有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 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通胀才会产生。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生产结构的变化导 致总供求失衡或者导致部分供求关系的 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结构失衡引发 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是价格刚性机制和 价格攀比机制。 供 求混合型 通货膨胀 :现实经济生活 中,纯粹定义上的需求拉上型、成本推 动型、利润推动型、结构型通货膨胀等, 都不可能持续地进行,最终演化为复杂 的混合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的通货 膨胀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从其动态特征 看,有“螺旋式”和“直线式”两类型。 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 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双方可以 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 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通常情况下, 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特 征: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 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 人等中间人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 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 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 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 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 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 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 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 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 货币资金需求者。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 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 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 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 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 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务。其 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换为可 转换工具的过程。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 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由于金融业是高风 险的特殊行业,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金融 监管,一般都通过立法予以保障。内容主 要有:(1)审批新设金融机构;(2)审定业 务范围;(3)检查市场活动;(4)挽救有问 题的金融机构,措施主要有存款保险、兼 并、接管、清盘以及注资挽救等。 期货合约:是一种协议,要求协议一方在 指定的未来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入或卖 出某物。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 市场参与者提供防范不利价格变动的机 会。期货合约是交易所创造的产物。要 创造一个特定的期货合约,交易所须得 到政府批准。 期权合约:期权是一份合约,期权的卖方 授予期权的买方在规定的时间(或日期) 内从卖方处购买或卖给卖方一定资产的 权利。买方付出一定货币(期权价格)购 入此权利,并非一定要行使而只是在执 行价格对自己有利时才行使。 互换:互换是双方(包括到期对手)达成 的一项协议,此协议双方同意定期交换 支付。交换支付以事先确定的本金为依 据,这个本金叫做名义本金额或名义额。 每一方支付给对方的数量等于约定的定 期支付率乘以名义本金额。双方只交换 约定的支付,而不是名义金额。 上限和下限:是一种协议。如果协议中指 定的金融变量的实际值与事先确定的水 平有所不同,协议的卖方(接受保险金的 一方)同意给协议买方(支付保险金的一 方)以补偿。如果协议规定指定的金融变 量实际值超过执行价时卖方将对买方支 付,这一协议叫做上限;如果协议规定 指定的金融变量实际值跌到执行价以下 时卖方将对买方支付,此协议叫做下限。 金融工程:指对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 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以及为金融问 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过程。核心 在于“创新”“创造”。是由金融工程师 运用概念性和实体性金融工具进行的。 金融创新: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 合,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 微观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 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 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金融自由化:指 80 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放 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 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包括价 格、业务、市场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金融管制: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稳定 而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 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 制办法。为金融创新的直接诱因。 菲利普斯曲线:菲 1958 年发表的有关失 业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英国实例研 究结论: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并以一条曲 线概括该现象,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依此曲线,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 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 合点,而难以达到两全其美。可能的选 择只有:(1)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2)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3)在物价 上涨率和失业率两极之间进行权衡。 中介目标: 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 数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或政策指 标。央行以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率等的调整影响利率或货币供 给量,进而间接地影响生产、就业、物 价或国际收支等最后目标。中间目标须 具备以下条件:①中介指标须为政府所 能控制;②中间指标与最后目标之间须 存在稳定关系;③可测性;④受外来因 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⑤与经 济、金融体制有较好适应性。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 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 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政 策目标、工具和效果等内容。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 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 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① 前者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 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 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 率和行动的决心。②后者指从货币当局 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 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 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 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公共评价理论:是由 15 世纪佛罗伦萨的 罗道尔波斯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决定于
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而货币供求的变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假定 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 动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 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 人们的公共评价又取决于两国货 H口补 口配额限制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 消费量的增 的贵金属成分的纯度、重量及市场价值。等 则专指汇率政策 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 理论的核心是论述货币对于汇率的决定米德冲突: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 求理论” 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 买力平价: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 间汇率的变动是两国简期物价变个经目标,须具备D种政策具实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的反映,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乘以两国物现内外均衡须两种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一种状 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 价定律:意为同种商品无论出现在哪构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为抵消外汇占款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 里都是同一价格。根据一价定律,两地间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政策衡状态,即RCS,=MU/MU2=P/P2 可费约参号发交商套利两间的袋和考接国外闋的集要形 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 边际出口换汇成本:是指汇率每变动一为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辅之以开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 息的建汇部的外意数的动等,在汽和系是率先:有每的卖济天花件束。药收全酢角 由这样的点构成的曲线实际是贸易提高再贴现率或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 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 进口效率:指汇 动一个百分内外均衡: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 为PIX+P2X2=M。预算约束线限定了 部门愿意增加的进口量带来的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易换取的外汇数量的变动幅度,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洋的点构成的曲线实际是贸易部门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 的外汇需求 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 国际金融体系:广义讲,其构成要素几乎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 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狭义讲,主要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异的,通常具有特点:()任意两条无差 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包括国际汇率体态。内外均衡则是指一国经济同时达到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有无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国别经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状态。 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 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 ,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 特里芬难题:美特里芬1960年指出 ★西方经济学名词★级就越高:( 异曲线向右下方倾 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着①保证美 凸向原点 元按官价兑换黄金,②维持各国对美元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品的边际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 的信心、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这两个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 矛盾的责任: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需求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国际储备须有相应增长,这须有储备货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 币供应国 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具备购买能力。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 以RCS代表。呈递减趋势 完成:但各国持有的美元越多,则对美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管代效应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 元与黄金间的兑換关系越缺乏信心,且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 越要将美元换成黄金。此“特里芬难题”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 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 EG:即欧洲货币体系。为制止汇率剧烈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力。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 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 年3月,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有:(1)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2)格。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边际产量: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 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即埃居:(3)成立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 了欧洲货币基金,以增强欧洲货币体系价格 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千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埃居提供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作为可 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 国更多的信贷支持 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式表示为MPL=△TP/△L。由于边际收益 IW: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由39个国度。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 家根据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的 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的变动率之比。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 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2月开始工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 作、同年的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反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个专门机构。目前成员国200多个。 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特征: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 支出调薹政簟:指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大小通常用供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 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 策。通过实施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它可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 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4 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而货币供求的变 动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 人们的公共评价又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含 的贵金属成分的纯度、重量及市场价值。 理论的核心是论述货币对于汇率的决定 性影响,故又被称为“供求理论”。 购买力平价: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 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两国货币的兑换 比率等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后者是 指两国汇率的变动是两国同期物价变动 的反映,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乘以两国物 价指数之比。 一价定律:意为同种商品无论出现在哪 里都是同一价格。根据一价定律,两地间 同种商品价格的差异不能大于两地间的 商品运费,否则会引发商品套利行为。 边际出口换汇成本:是指汇率每变动一 个百分点,贸易部门愿意增加的出口量 引起的进口付汇的外汇数量的变动幅 度,由这样的点构成的曲线实际是贸易 部门的外汇供给。 边际进口效率:指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 点,贸易部门愿意增加的进口量带来的 出口贸易换取的外汇数量的变动幅度, 由这样的点构成的曲线实际是贸易部门 的外汇需求。 国际金融体系:广义讲,其构成要素几乎 囊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狭义讲,主要 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包括国际汇率体 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国别经 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 特里芬难题:美特里芬 1960 年指出,布 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着①保证美 元按官价兑换黄金,②维持各国对美元 的信心、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这两个 矛盾的责任: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 国际储备须有相应增长,这须有储备货 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 完成;但各国持有的美元越多,则对美 元与黄金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且 越要将美元换成黄金。此“特里芬难题” 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EMC:即欧洲货币体系。为制止汇率剧烈 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 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 年 12 月欧共 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 年 3 月,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有:(1) 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2) 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即埃居;(3)成立 了欧洲货币基金,以增强欧洲货币体系 干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埃居提供 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 国更多的信贷支持。 IMF: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由 39 个国 家根据 1944 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 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 1945 年 12 月正式成立、1947 年 2 月开始工 作、同年的 11 月 15 日成为联合国的一 个专门机构。目前成员国 200 多个。 支出调整政策:指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 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通过实施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 支出水平的目的。 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 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 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 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 等。狭义的则专指汇率政策。 米德冲突: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 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 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丁伯根法则:指为避免米德冲突要为不 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要实现 n 个经济目标,须具备 n 种政策工具。实 现内外均衡须两种政策工具配合使用。 货币中和政策:在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结 构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为抵消外汇占款 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政策 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外部因素的作用,进 行中和操作。我国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 为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辅之以开 办特种存款和发行融资券。在市场经济 国家,金融体系是以利率为传导的,央行 提高再贴现率或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 达到紧缩货币供给的目的。 内外均衡: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 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 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 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 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 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 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 态。内外均衡则是指一国经济同时达到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 名词★ 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 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需求 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 具备购买能力。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 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 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 力。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 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 格。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 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 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 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 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 度。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 的变动率之比。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 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反 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 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大小通常用供 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 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它可 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 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 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 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 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 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 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 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 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 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 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 衡状态,即 RCS1 ,2=MU1/MU2= P1/P2 和 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 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 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 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 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 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 程为 P1X1+P2X2=M。预算约束线限定了 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 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 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 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 异的,通常具有特点:(l)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有无 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 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 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 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 量。以 RCS 代表。呈递减趋势。 替代效应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 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 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 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 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 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 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 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边际产量: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 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 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作为可 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 式表示为 MPL=ΔTP/ΔL。由于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 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 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特征: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 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 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 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 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碍,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④消费者平均要素成本:厂商购买每单位生产要 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位该要素或厂商拥有完全信息 均支付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边际技术管代率递减: 术替代率争程度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之买方市场上,它就是厂商面对的要素 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间的一种市场结构特点:①市场上有众给曲线。这时,其曲线随着要素使用量的 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多的消费者:②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增加而增 般说来,由于 种产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决策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綸曲线:随着劳动价 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时不考虑对手的反应;③厂商进入和退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 种姜素为需萎数人量的埋增素#签断老节玩;指少数逐逝增加升的情况 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上产品的生产和是因为,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 :者样车要繁量的筒的与精起:响其星简的最配结入遭资提禹到回建程 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决策要考虑对手的反应。①根据产品特度之后,其收入效应(增加闲暇消费)逐 对征技东术答代率线籍,别分3批省第无乙数)篇部高我衡:被观经洋的价 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商的行动方式分为有勾结的和独立行动格理论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 生产要囊最优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的不同类型。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局部均衡指某一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 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给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一般均衡 扌实现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古谐模型:法国古诺分析双寡头行为的指经济中所有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和 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一种理论模型,因而又被称为“双头模供给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局部均 合。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型”。①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成本衡以所有其他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价格 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两条为零的 销相同矿泉水的厂商,他们供求状况不变为条 究一种商品或 的切点。该最优组合表明:使用任意共同面临一条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双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对价格的决定作 般均衡理论把经济社 的价格比,或者说 际产量都相商先进入市场,其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充经济社会的各种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供 商的生产要素 合与利润最量的一半:③B厂商进入市场,其最优产求状况和价格同时达到的均衡对价格的 量为剩余容量的一半,即总容量的1/4:决定作 规模收益:规模收益分析的是厂商的生当A知道B留给自己的总容量为3/4时,瓦尔拉斯定律:①对于任意价格,整个经 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为了利润最大化,将产量调整为3/8:如济社会中所有成员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此等等。经过一系列调整后,A厂商产的支出一定等于出售商品和劳务所得到 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量逐渐减少,B厂商产量逐渐增加。最的收入。②这一恒等式对一般均衡的意 情况:①如果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终在分别达到总容量的1/3时,市场处义在于,它表明无论经济是否处于一般 加大于一倍,那么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两个厂商均衡,总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其他 收益递增;②如果产量增加也恰好是一的数量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商品的价格表示出来,即当所有其他市 倍,那么生产就是规模收益不变;③如果决 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另一个市场一定处 量少于一倍,则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之于均衡因而,一般均衡分析不可能得到 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积,即ⅥP=P*ⅧP。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所有市场的价格。但是,如果规定一种商 增加的成本。用公式表示为MC=△C/△下,它是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品为一般等价物,那该商品的价格就是 Q。在短期内,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1,从而一般均衡才可能有确定的解。③ 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呈现U形。在长 由此可见,该定律成立,意味着一般均衡 期内,规模经济的状况将决定厂商的长边际收益产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分析只能得到相对价格 期边际成本形状。 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暴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指对于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长期内厂商平均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一定的配置而 不存在任何变动,使 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它是基于边际收益之积:MRP= MRXMPS在不完全竞得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条 长期总成本曲线而得。在生产由规模经争市场(如卖方垄断市场)上,由于厂商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 济到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总成本曲线出售既定的产量可以索要的价格与厂商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呈U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是所有短的产量有关(通常呈反方向变动),因而交换符合帕暴托最优的条件:在纯交换 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因为对应于 要素的边际产量为厂商增加的收益经济中,消费者通过交换获得最大满足。 每一产量,厂商在长期内把生产要素调不等于原有价格与边际产量之积(因为当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时 整到最优组合点,从而在这一产量下实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价格下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时,不可能在不影 现的平均成本为最小 降)。这样,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响他人福利条件下使得另外一个人获得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厂商决策时所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出量的边际更大的福利,因此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 遵循的一般原则。它要求每增加一单位收益之间的乘积 的条件是RCS1=RCS1.2在表示纯交换 产品(或要素)所增加的收益等于由此带边际要囊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个消费者的无 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入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在完全竞争差异曲线相切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 成本:MR=MC 市场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所以增生产符合帕暴托最优的条件:生产中 完全竟争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基加一单位要素的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 素可以被用于不同产品的生 每个占有非常少的市场份额,以至于都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价格。这品生产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时,不 把市场价格视为既定而加以接受:②厂是因为这时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向右上方可能在不影响一种产品产量的条件下使 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至少在消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因而,厂商使用得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生产 者看来是如此:③行业中不存在进入障要素的数量影响到要素的价格。 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RTSL= RTSLE
5 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 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 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 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 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 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说来,由于生产过 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另外一 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 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 产量递增。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 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 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 势。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 斜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 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 时实现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 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 合。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 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两条 曲线的切点。该最优组合表明:使用任意 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 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 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 等。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 大化是一致的。 规模收益:规模收益分析的是厂商的生 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 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 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 情况:①如果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 加大于一倍,那么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 收益递增;②如果产量增加也恰好是一 倍,那么生产就是规模收益不变;③如果 产量少于一倍,则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 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 增加的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MC=ΔC/Δ Q。在短期内,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 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呈现 U 形。在长 期内,规模经济的状况将决定厂商的长 期边际成本形状。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长期内厂商平均 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它是基于 长期总成本曲线而得。在生产由规模经 济到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总成本曲线 呈 U 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是所有短 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因为对应于 每一产量,厂商在长期内把生产要素调 整到最优组合点,从而在这一产量下实 现的平均成本为最小。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厂商决策时所 遵循的一般原则。它要求每增加一单位 产品(或要素)所增加的收益等于由此带 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MR=MC。 完全竞争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基 本特征:①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每个占有非常少的市场份额,以至于都 把市场价格视为既定而加以接受;②厂 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至少在消费 者看来是如此;③行业中不存在进入障 碍,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④消费者 或厂商拥有完全信息。 垄断竞争市场:现实中较普遍存在的竞 争程度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之 间的一种市场结构。特点:①市场上有众 多的消费者;②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 的同种产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决策 时不考虑对手的反应;③厂商进入和退 出较容易;④行业存在着模仿。 寡头垄断厂商:即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 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上产品的生产和 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其典型特征是厂 商之间的行为互相影响,以至于厂商的 决策要考虑对手的反应。①根据产品特 征,可分为纯粹寡头行业(产品无差别) 和差别寡头行业(产品有差别)。②按厂 商的行动方式分为有勾结的和独立行动 的不同类型。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 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古诺模型:法国古诺分析双寡头行为的 一种理论模型,因而又被称为“双头模 型”。①假定市场上只有 A、B 两个(成本 为零的)产、销相同矿泉水的厂商,他们 共同面临一条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双 方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确定能 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②A 厂 商先进入市场,其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 量的一半;③B 厂商进入市场,其最优产 量为剩余容量的一半,即总容量的 1/4; 当 A知道 B留给自己的总容量为 3/4 时, 为了利润最大化,将产量调整为 3/8;如 此等等。经过一系列调整后, A 厂商产 量逐渐减少,B 厂商产量逐渐增加。最 终在分别达到总容量的 1/3 时,市场处 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两个厂商 的数量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 决定。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之 积,即 VMP=P*MP。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 下,它是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 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 益”。 边际收益产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 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 边际收益之积:MRP=MR×MP。在不完全竞 争市场(如卖方垄断市场)上,由于厂商 出售既定的产量可以索要的价格与厂商 的产量有关(通常呈反方向变动),因而 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厂商增加的收益 不等于原有价格与边际产量之积(因为 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价格下 降)。这样,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 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出量的边际 收益之间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 入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在完全竞争 市场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所以增 加一单位要素的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 格。在要素的买方垄断市场上,厂商使用 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价格。这 是因为这时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因而,厂商使用 要素的数量影响到要素的价格。 平均要素成本:厂商购买每单位生产要 素平均支付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它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在生产要素 买方市场上,它就是厂商面对的要素供 给曲线。这时,其曲线随着要素使用量的 增加而增加。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随着劳动价 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 逐渐增加,但当劳动价格上升到一定程 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的情况。这 是因为,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 约束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 最优配置的结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 度之后,其收入效应(增加闲暇消费)逐 渐超过了其替代效应(减少闲暇消费)。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微观经济学的价 格理论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 局部均衡指某一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 和供给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一般均衡 指经济中所有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和 供给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局部均 衡以所有其他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价格和 供求状况不变为条件,研究一种商品或 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对价格的决定作 用。与此不同,一般均衡理论把经济社 会的价格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 究经济社会的各种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供 求状况和价格同时达到的均衡对价格的 决定作用。 瓦尔拉斯定律:①对于任意价格,整个经 济社会中所有成员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的支出一定等于出售商品和劳务所得到 的收入。②这一恒等式对一般均衡的意 义在于,它表明无论经济是否处于一般 均衡,总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其他 商品的价格表示出来,即当所有其他市 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另一个市场一定处 于均衡。因而,一般均衡分析不可能得到 所有市场的价格。但是,如果规定一种商 品为一般等价物,那该商品的价格就是 1,从而一般均衡才可能有确定的解。③ 由此可见,该定律成立,意味着一般均衡 分析只能得到相对价格。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指对于 一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 得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条 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 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在纯交换 经济中,消费者通过交换获得最大满足。 当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时 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时,不可能在不影 响他人福利条件下使得另外一个人获得 更大的福利,因此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 的条件是 RCSA 1,2=RCSB 1,2 在表示纯交换 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个消费者的无 差异曲线相切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 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生产中, 生产要素可以被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 当任意两种生产要素被用于任意一种产 品生产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时,不 可能在不影响一种产品产量的条件下使 得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生产 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RTS1 L,K=RTS2 L,K
在表示生产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种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s曲线:将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 产品生产的等产量曲线相切时,生产符个人可支配收入0P1):可供个人支配利息率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两部 中的国民生 品的门经济中,若储蓄函数为S=S(Y) 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的暴托最优的条价值并不一定就是个人收入,在对要素函数为I=I(r),则Is 可以用于消费,那么经济达到帕累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呈反向变动,故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优状态的条件是,任意两种产品对(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u曲线:将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 费者而言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等),得到个人收入。在个人收入中减去和收入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货币 品的产品转换率,即RCS,=RPT 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货币需求与 时,两种产量转换曲线与消费者消费这支配收入 给相等决定均衡利息率。收入与 品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前者是按物均衡利息率的对应关系就是LM曲 场失灵:是指由于外部条件或内部原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 基年斜的由 L1(Y)+L2(r)=m。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导致的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后者是用以前某 而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原因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信息等 森段民变动是由产变对凳严生动件导态这种好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 可分为交易、谨慎或预防和投机动机 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在价格总水平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 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或(和)非竞争不变的条件下,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主变动,示为L1(Y:后一种动机引起的货 者,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不及L)。这样,货币需求可为 这些特征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要取决于收入水平:C=C(Y)。通常,随着币需求与利息率呈反向变动 品的所有成本,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为:L=L1(Y)+L2(r) 直接或间接提供供给。 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率极低 免贵搭车者问题:指经济中不支付即可储函: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 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的原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作储蓄函数或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 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由于商品的这种储蓄倾向:S=S(Y)。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蒙受损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 征,拥有或消费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趋向于无穷 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 中所占的比例,即MPC=△C/△Y。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 的范围之外。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通常,边际消费倾向服从递减规律。 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 形象地称为搭便车。 边际储詟倾向:指在增加的收入中储蓄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的自 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所占的比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动稳定功能是通过收、支两方面发挥作 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的。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当经济衰退时 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国民收入水平下 会所得到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 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表示为△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促使经济回升;反之 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Y=ΔI/(1一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 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它可以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 的形式分类。以某种行为对收益产生影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从财政支 响而言,外在性分为正向外在性和负向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出方面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 外在性两类:前者是社会收益大于私人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有自发稳定作用 :后者是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动是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 在性的源泉来划分,外在性有消费由于定量税变动所引起的,则税收乘数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 外在性和生产外在性两种:前者是消费用公式表示为△Y=-B△T/(1-B)。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 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后者则是生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 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 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出的决策。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 科斯定理:①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出 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只要财产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平衡预算乘现总需求不足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 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 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 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当总需求过热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 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入的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 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②由此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 引申出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或重置资本,即R=R/(1+r)+…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条件下,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影响到资源+R(1+r)。式中:R为一项资本物品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 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在未来使用期内所有的预期收益:rc为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 国民生产总值(NP):一个国家的所有该项资本物品的边际效率。由于它反映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主要有变动法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了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估计,因而也被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预期利润 大手段,以及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 总和(其中包括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收投资函:即投资随利息率变化而变化件、放松抵押贷款数量和信贷配额等辅 入,减去外国居民来自本国的收入)。GNP的关系,可表示为I=I(r)。对于一项资助性手段。这些手段常配合使用 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用支出法本品而言,如果其边际效率超过购买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 和收入法来核算 项资本品所需支付的利息率,那么它就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在一定会被用于投资因此,一个经济的投资取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决于利息率,并与之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
6 在表示生产的埃奇沃斯框图中,当两种 产品生产的等产量曲线相切时,生产符 合帕累托最优。 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的累托最优的条 件:如果经济中某种物品既可以用于生 产也可以用于消费,那么经济达到帕累 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意两种产品对 消费者而言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 品的产品转换率,即 RCS1,2=RPT1,2.此 时,两种产量转换曲线与消费者消费这 两种产品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外部条件或内部原 因导致的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 而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原因 主要有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 全信息等。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 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 劳务。通常具有非排他性或(和)非竞争 性。这些特征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 搭车者,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 该商品的所有成本,故公共物品时常由 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供给。 免费搭车者问题:指经济中不支付即可 获得消费满足的人及其行为。产生的原 因是商品的非排他性。由于商品的这种 特征,拥有或消费这种商品的人不能或 很难把他人排除在获得该商品带来满足 的范围之外。这一特征及其相应的问题 被形象地称为搭便车。 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 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 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 会所得到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 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 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 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它可以不同 的形式分类。以某种行为对收益产生影 响而言,外在性分为正向外在性和负向 外在性两类:前者是社会收益大于私人 收益;后者是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 以外在性的源泉来划分,外在性有消费 外在性和生产外在性两种:前者是消费 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后者则是生 产者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 科斯定理:①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 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只要财产 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 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 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 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②由此 引申出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 条件下,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影响到资源 配置的效率。③科斯定理现已是制度经 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所有 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其中包括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收 入,减去外国居民来自本国的收入)。GNP 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用支出法 和收入法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供个人支配 的收入。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产品的 价值并不一定就是个人收入,在对要素 的收入进行各项扣除之后(如扣除公司 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等),得到个人收入。在个人收入中减去 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 支配收入。 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前者是按物 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 后者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年,按基年 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 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引入这两个 概念在于弄清国民收入变动是由产量变 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 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在价格总水平 不变的条件下,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主 要取决于收入水平:C=C(Y)。通常,随着 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不及 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 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 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作储蓄函数或 储蓄倾向:S=S(Y)。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 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MPC=ΔC/ΔY。 通常,边际消费倾向服从递减规律。 边际储蓄倾向:指在增加的收入中储蓄 所占的比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表示为Δ Y=ΔI/(1-β)。式中:β为家庭部门 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 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 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 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动是 由于定量税变动所引起的,则税收乘数 用公式表示为ΔY=-βΔT/(1-β)。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 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 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平衡预算乘 数等于 l。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 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入的 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 或重置资本 , 即 R0=R1/(1+rC)+ … +Rn/(1+rC) n。式中:R0 为一项资本物品的 价格;R1,…,Rn 分别为该项资本物品 在未来使用期内所有的预期收益;rC 为 该项资本物品的边际效率。由于它反映 了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估计,因而也被 称为预期利润率。 投资函数:即投资随利息率变化而变化 的关系,可表示为 I=I(r)。对于一项资 本品而言,如果其边际效率超过购买该 项资本品所需支付的利息率,那么它就 会被用于投资。因此,一个经济的投资取 决于利息率,并与之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IS 曲线:将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 利息率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两部 门经济中,若储蓄函数为 S =S(Y),投资 函数为 I =I(r) , 则 IS 曲线为 S(Y)=I(r)。由于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呈反向变动,故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LM 曲线:将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 和收入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在货币 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货币需求与 货币供给相等决定均衡利息率。收入与 均衡利息率的对应关系就是 LM 曲 线:L1(Y)+L2(r)=m。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 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据称, 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故人们 会对其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 可分为交易、谨慎或预防和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 变动,示为 L1(Y);后一种动机引起的货 币需求 与 利 息率 呈 反 向变 动 , 示 为 L2(r) 。这样 , 货 币 需 求 可 记 为:L=L1(Y)+L2(r)。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率极低时,有价证 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售有价 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 蒙受损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 趋向于无穷。 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 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的自 动稳定功能是通过收、支两方面发挥作 用的。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当经济衰退时,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 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 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促使经济回升;反之, 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 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 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从财政支 出方面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 有自发稳定作用。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 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 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 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 出的决策。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 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出 现总需求不足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 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 当总需求过热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 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 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 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 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 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 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主要有变动法定 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三大手段,以及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 件、放松抵押贷款数量和信贷配额等辅 助性手段。这些手段常配合使用。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 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 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
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是基于凯恩斯主设备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 可消除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条件 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劳动 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态势 条件是k=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市场上的就业率。由于这一就业率与经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长 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 财政政策是紧缩的 是扩张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即资本家意愿的增长等因素有关,因而被冠以“自然率” 币创造乘数:一笔存款通过银 统率,它由社会的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 自由主义经济学派都假定 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若资 决定,即G=s 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就业率,并运用 银行系统最初增加存款△D,以法定准备消费物价指数:衡量通胀率 的理论论证经济经常地处于这 率r4留下准备金,通过向客户放贷则可是从消费者购买商品角度衡量的 因而,自然率也被认为是一种假 银行系统中最多创造出的货币量为△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 是通过假菲利普斯曲线: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首 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100而测算出来的 代关系的曲线。后被新古典综合派 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度 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胀:总需求增加所引间的关 来说明价格总水平、失业和总需求之 吴系的由线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量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著的上 货币规则: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为 与价格总水平之间通常呈反向变动关消费、投资、政府和国外需求增加以及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 总供绐曲线:总供给是指对应于既定的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并不同程度地拉动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 水平,社会对最终产品及劳务的通胀率上升。因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 量(用收入表示)。表示收入总量故其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长率加上通胀率 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就是总的商品” 给学派:是上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 供给曲线。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之间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来的经济学流派,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呈同向变动关系,故向右上方倾斜。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有五:(1)恢复萨伊定律,主张“供给会自 货币工资刚性: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行创造需求”(2)降低税率,刺激供给 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做 成本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3)降低政府开支:(4)放松政府干预,加 别是当劳动的需求量 场调节:(5)主张限制性货币政策 货币工资下降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 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货币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来自于提出来的用于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 工资刚性成为凯恩斯主义解释宏观经济工会对工资和垄断厂商对利润的过分追的曲线。该曲线说明,边际税率与税收 求以及货币工资价格的刚性,都被认为量之间并非总是同方向变动。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在20世纪40年代由可以促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税率的增加,政府的税收量增加,但 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价格调鳘方翟:用来表示通胀率与产生当边际税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之 题的模型。因基本分析思路相同,故通胀压力之间关系的方程。用公式表示增加反而使得税收量减 从而为供给 被合称。它假定(1)一个经济只生产一为π:=π"+h(Y-Y)/Y式中:π为第t学派的减税政策提供了依据 种产品,(2)资本一产出比保持不变,期的通胀率,π为人们对第t期通胀理性预期假设:经济当事人对价格、利 3)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也保持不变,率的预期,(Y-Y)/Y为第t期总需求与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动 形式为G=S/V。式中:v为资本 出比:通胀率的影响系数。该方程表明,通胀率均说来是正确的:(2)经济当事人在充分 s为储蓄率。该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人们的预期呈同向变动,且也受到来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个经济 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一产出比成反自于需求压力的正向影响。由于总需求量作出的预期:(3)经济当事人作出的预 比。结论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与失业率成反向期与经济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家意愿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变动,则价格调整方程也被表示成通胀理性预期学派:(1)理性预期学派:形成 率时,即G=G-G时,经济才能处于稳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世纪70年代的重要学派。它引入市 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收入指数化: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胀而采场出清、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论证了 新古典增长模型: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原因,否定了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自由 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其基本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通放任。其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新古典 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胀率加经宏观经济学派。(2)理性预期:即合理预 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它假济增长率。据说,它可降低工资对通胀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3)生产的货币主义:又称货币学派,是上世纪50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 规模收益不变:(4)储蓄率不变:(5)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 致的预期。按此理论,行为的结果 预期的结果相一致。 增长率不变。从而得到:sf(k)=k+nk。等。其基本命题是:(1)货币最要紧,货 式中:s为储蓄率,k为人均资本占有量,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 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为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货币供给量的变 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为单位时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 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模型表明,一(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 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1年)按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 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 部分为人均资本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来加以调节。其政 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策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自然率假说: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 7
7 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是基于凯恩斯主 义的功能财政而设立的。以此为标准, 可消除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 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态势。若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 了,财政政策是紧缩的,反之是扩张的。 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 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若 银行系统最初增加存款△D,以法定准备 率 rd留下准备金,通过向客户放贷则可 在银行系统中最多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M=△D/rd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 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 量。表示需求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 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量 与价格总水平之间通常呈反向变动关 系,故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对应于既定的 价格总水平,社会对最终产品及劳务的 总供给量(用收入表示)。表示收入总量 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就是总 供给曲线。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之间通 常呈同向变动关系,故向右上方倾斜。 货币工资刚性: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 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 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量低于供给量时, 货币工资下降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 劳动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货币 工资刚性成为凯恩斯主义解释宏观经济 波动的理论基础。 哈罗德—多马模型:在20 世纪 40 年代由 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 问题的模型。因基本分析思路相同,故 被合称。它假定(1)一个经济只生产一 种产品,(2)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 (3)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也保持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基本 形式为 G=S/V。式中:v 为资本—产出比; s 为储蓄率。该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 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一产出比成反 比。结论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 家意愿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 率时,即 GA=GW=GN 时,经济才能处于稳 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 径是一“刃锋”。 新古典增长模型:20 世纪 50 年代由索洛 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其基本 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 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它假 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 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3)生产的 规模收益不变;(4)储蓄率不变;(5) 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6)人口 增长率不变。从而得到:sf(k)=k1+nk。 式中:s 为储蓄率,k 为人均资本占有量, 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 为 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1 为单位时 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模型表明,一 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 1 年)按 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 部分为人均资本增加 k1,即为每一个人 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 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 设备 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后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该模型得 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 条件是 k1=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 长。 有保证的增长率:即资本家意愿的增长 率,它由社会的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的 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即 GW=s/vW。 消费物价指数:衡量通胀率的一种方式, 是从消费者购买商品角度衡量的一般价 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通常,它是通过假 定某些重要的消费品在基期内价格为 100 而测算出来的每一年价格上涨幅 度。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所引 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消费、投资、政府和国外需求增加以及 政府政策对上述需求的刺激,都会对总 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并不同程度地拉动 通胀率上升。因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 故其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 的商品”。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 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 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 涨。成本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 推动。无论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 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 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来自于 工会对工资和垄断厂商对利润的过分追 求以及货币工资价格的刚性,都被认为 可以促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价格调整方程:用来表示通胀率与产生 通胀压力之间关系的方程。用公式表示 为πt=πt e +h(Yt-Y * )/Y* 式中:πt为第 t 期的通胀率,πt e 为人们对第 t 期通胀 率的预期,(Yt-Y * )/Y*为第 t 期总需求与 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h 为这种偏离对 通胀率的影响系数。该方程表明,通胀率 与人们的预期呈同向变动,且也受到来 自于需求压力的正向影响。由于总需求 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与失业率成反向 变动,则价格调整方程也被表示成通胀 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收入指数化: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胀而采 取的一种治理通胀的方法。是以条文规 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 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通 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胀率加经 济增长率。据说,它可降低工资对通胀的 推动力,更可降低通胀在分配上的影响。 货币主义:又称货币学派,是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弗里德曼、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 等。其基本命题是:(1)货币最要紧,货 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 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货币供给量的变 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 (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 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 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 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来加以调节。其政 策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自然率假说: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 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 均衡时所决定的就业率,即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劳动 市场上的就业率。由于这一就业率与经 济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 等因素有关,因而被冠以“自然率”的 名称。许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都假定 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就业率,并运用 各自的理论论证经济经常地处于这种状 态。因而,自然率也被认为是一种假设。 菲利普斯曲线: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首 先提出,是用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 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后被新古典综合派 用来说明价格总水平、失业和总需求之 间的关系。 单一货币规则: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为 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 济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货币主义主张 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 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 长率加上通胀率。 供给学派:是上世纪 70、80 年代发展起 来的经济学流派,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有五:⑴恢复萨伊定律,主张“供给会自 行创造需求”;⑵降低税率,刺激供给; ⑶降低政府开支;⑷放松政府干预,加 强市场调节;⑸主张限制性货币政策。 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 提出来的用于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 的曲线。该曲线说明,边际税率与税收 量之间并非总是同方向变动。最初,随 着税率的增加,政府的税收量增加,但 当边际税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税率 增加反而使得税收量减少,从而为供给 学派的减税政策提供了依据。 理性预期假设:经济当事人对价格、利 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动 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计。特征:(l)预期平 均说来是正确的;(2)经济当事人在充分 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个经济 量作出的预期;(3)经济当事人作出的预 期与经济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理性预期学派:(1)理性预期学派:形成 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重要学派。它引入市 场出清、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论证了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可能性及其波动的 原因,否定了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自由 放任。其 80 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新古典 宏观经济学派。(2)理性预期:即合理预 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 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 型相一致的预期。按此理论,行为的结果 必然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