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 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 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 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 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 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转动惯量随质量、质量分布及转动轴线的不同而改变的状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M=JB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B,则 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的作 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B作匀减速运动,即: -M,=J B (2) 将质量为m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 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m(g一。若此 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P2,则有a=R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R=mg一R2)R, 此时有: m(8-RB2 )R-M=JB2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M后,可得: J=mR(g-RB.) (4) B2-B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 为3与4,则有: J2= mR(g-RB) (5) B.-B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为: J3=J2-J (6) 测得R、m及1、、、B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2、B的测量 实验中采用智能计时计数器计录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在载物台圆周边缘相差π 角的两遮光细棒,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生一个计数光电脉冲, 计数器计下遮档次数k和相应的时间t。若从第一次挡光(=0,0)开始计次,计时,且 初始角速度为oo,则对于匀变速运动中测量得到的任意两组数据(km,tm)、(kn,tn),相
实验一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 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 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 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 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 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转动惯量随质量、质量分布及转动轴线的不同而改变的状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M = Jβ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 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 β,则 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 J。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 J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 Mμ的作 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 β1 作匀减速运动,即: μ 1β1 −M = J (2) 将质量为 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 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 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 a,则细线所受张力为 T= m (g - a)。若此 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 β2,则有 a= R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 T R= m (g -Rβ2) R, 此时有: 2 1 2 m(g − Rβ )R − M μ = J β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 Mμ 后,可得: 2 1 2 1 ( ) β β β − − = mR g R J (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 J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 为 β3 与 β4,则有: 4 3 4 2 ( ) β β β − − = mR g R J (5)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J3为: 3 2 1 J = J − J (6) 测得 R、m 及 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2、β 的测量 实验中采用智能计时计数器计录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在载物台圆周边缘相差 π 角的两遮光细棒,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生一个计数光电脉冲, 计数器计下遮档次数 k 和相应的时间 t。若从第一次挡光(k=0,t=0)开始计次,计时,且 初始角速度为 ω0,则对于匀变速运动中测量得到的任意两组数据(km,tm)、(kn,tn),相
应的角位移0m、0n分别为: 1 0。=kx=o1+2B日 (7) 1 8。=k,a=o,+2B片 (8) 从(7)、(8)两式中消去o,可得: B= 2π(kntm-kmln) (9) t员tm一lmtn 由(9)式即可计算角加速度B。 3、平行轴定理 理论分析表明,质量为m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0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最小。当 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后,绕新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为: J=J。+md2 (10) 4、转动惯量实验组合仪简介 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1所示,绕线塔轮通过特制的轴承安装在主轴上,使转动时的 摩擦力矩很小。塔轮半径为15,20,25,30,35mm共5挡,可与大约5g的砝码托及1 个5g,4个10g的砝码组合,产生大小不同的力矩。载物台用螺钉与塔轮连接在一起, 随塔轮转动。随仪器配的被测试样有1个圆盘,1个圆环,两个圆柱:试样上标有几何尺 寸及质量,便于将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圆柱试样可插入载物台上的不 同孔,这些孔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45,60,75,90,105mm,便于验证平行轴定理。铝制小滑 轮的转动惯量与实验台相比可忽略不记。一只光电门作测量,一只作备用,可通过智能 计时计数器上的按钮方便的切换。 测试样品 ,转盘 光电门 光电门支架 遮光棒 滑轮 绕线塔轮 细绳 砝码 调平螺钉 升降杆 图1转动惯量实验组合仪 智能计时计数器如图2所示:
应的角位移 θm、θn 分别为: 2 0 2 1 m m m m θ = k π = ω t + β t (7) 2 0 2 1 n n n n θ = k π = ω t + β t (8) 从(7)、(8)两式中消去 ω0,可得: n m m n n m m n t t t t k t k t 2 2 2 ( ) − − = π β (9) 由(9)式即可计算角加速度 β。 3、平行轴定理 理论分析表明,质量为 m 的物体围绕通过质心 O 的转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 J0最小。当 转轴平行移动距离 d 后,绕新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为: 2 0 J = J + md (10) 4、转动惯量实验组合仪简介 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 1 所示,绕线塔轮通过特制的轴承安装在主轴上,使转动时的 摩擦力矩很小。塔轮半径为 15,20,25,30,35mm 共 5 挡,可与大约 5g 的砝码托及 1 个 5g,4 个 10g 的砝码组合,产生大小不同的力矩。载物台用螺钉与塔轮连接在一起, 随塔轮转动。随仪器配的被测试样有 1 个圆盘,1 个圆环,两个圆柱;试样上标有几何尺 寸及质量,便于将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圆柱试样可插入载物台上的不 同孔,这些孔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45,60,75,90,105mm,便于验证平行轴定理。铝制小滑 轮的转动惯量与实验台相比可忽略不记。一只光电门作测量,一只作备用,可通过智能 计时计数器上的按钮方便的切换。 图 1 转动惯量实验组合仪 智能计时计数器如图 2 所示:
每计数计时 发南门角时 图2智能计时计数器 智能计时计数器可测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多种物理量。在本实验中利用单电门、多 脉冲测量时间。 上电开机后显示“智能计数计时器成都世纪中科”画面延时一段时间后,显示操作 界面:上行为测试模式名称和序号,例:“1计时勹”表示按模式选择/查询下翻按钮选择 测试模式。下行为测试项目名称和序号,例:“1一1单电门曰”表示项目选择/查询上翻 按钮选择测试项目。 选择好测试项目后,按确定键LCD将显示“选A通道测量台”,然后通过按模式 选择/查询下翻按钮和项目选择/查询上翻按钮进A或B通道的选择,选择好后再次按下确认 键即可开始测量。一般测量过程中将显示“测量中***”,测量完成后自动显示测量值,若 该项目有几组数据,可按查询下翻按钮或查询上翻按钮进行查询,再次按下确定键退回到项 目选择界面。如未测量完成就按下确定键,则测量停止,将根据己测量到的内容进行显示, 再次按下确定键将退回到测量项目选择界面。 【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在桌面上放置ZKY-ZS转动惯量试验仪,并利用基座上的三颗调平螺钉,将仪器调平。 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线绕塔轮槽等高, 且其方位相互垂直,并且用数据线将智能计时计数器中A或B通道与转动惯量实验仪其中 一个光电门相连。 2、利用天平测量砝码和样品的质量,游标卡尺测用样品的尺寸。 3、测量并计算实验台的转动惯量J (1)测量 上电开机后LCD显示“智能计数计时器 成都世纪中科”欢迎界面延时一段时间后, 显示操作界面: ①选择“计时 1一2多脉冲”。 ②选择通道。 ③用手轻轻拨动载物台,使实验台有一初始转速并在摩擦阻力矩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 ④按确认键进行测量
图 2 智能计时计数器 智能计时计数器可测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多种物理量。在本实验中利用单电门、多 脉冲测量时间。 上电开机后显示“智能计数计时器 成都世纪中科”画面延时一段时间后,显示操作 界面:上行为测试模式名称和序号,例:“1 计时 ”表示按模式选择/查询下翻按钮选择 测试模式。下行为测试项目名称和序号,例:“1-1 单电门 ”表示项目选择/查询上翻 按钮选择测试项目。 选择好测试项目后,按确定键,LCD 将显示“选 A 通道测量 ” ,然后通过按模式 选择/查询下翻按钮和项目选择/查询上翻按钮进 A 或 B 通道的选择,选择好后再次按下确认 键即可开始测量。一般测量过程中将显示“测量中*****”,测量完成后自动显示测量值,若 该项目有几组数据,可按查询下翻按钮或查询上翻按钮进行查询,再次按下确定键退回到项 目选择界面。如未测量完成就按下确定键,则测量停止,将根据已测量到的内容进行显示, 再次按下确定键将退回到测量项目选择界面。 【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在桌面上放置 ZKY-ZS 转动惯量试验仪,并利用基座上的三颗调平螺钉,将仪器调平。 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线绕塔轮槽等高, 且其方位相互垂直,并且用数据线将智能计时计数器中 A 或 B 通道与转动惯量实验仪其中 一个光电门相连。 2、利用天平测量砝码和样品的质量,游标卡尺测用样品的尺寸。 3、测量并计算实验台的转动惯量 J1 (1)测量 β1 上电开机后 LCD 显示“智能计数计时器 成都世纪中科”欢迎界面延时一段时间后, 显示操作界面: ①选择“计时 1—2 多脉冲” 。 ②选择通道。 ③用手轻轻拨动载物台,使实验台有一初始转速并在摩擦阻力矩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 ④按确认键进行测量
⑤载物盘转动15圈后按确认键停止测量。 ⑥查阅数据,并将查阅到的数据记入表格中: 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将第1和第5组,第2和第6组.,分别组成至少4组,用(9) 式计算对应各组的B值,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B的测量值。 ⑦按确认键后返回“计时1一2多脉冲”界面。 (2)测量B2 ①选择塔轮半径R及砝码质量,将1端打结的细线沿塔轮上开的细缝塞入,并且不重 叠的密绕于所选定半径的轮上,细线另1端通过滑轮后连接砝码托上的挂钩,用手将载物台 稳住; ②重复(1)中的2、3、4步 ③释放载物台,砝码重力产生的恒力矩使实验台产生匀加速转动:记录至少8组数据后 停止测量。查阅、记录数据于表格中并计算2的测量值。 由(4)式即可算出的值。 4、测量并计算实验台放上试样后的转动惯量2,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3并与理论值 比较。将待测试样放上载物台并使试样几何中心轴与转轴中心重合,按与测量J同样的方 法可分别测量未加法码的角加速度3与加砝码后的角加速度B4。由(5)式可计算2的值, 己知山、乃,由(6)式可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3。 己知圆盘、圆柱绕几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1 J-mRi (11) 圆环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J="(R踩+R) 2 (12) 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并与测量值3比较,计算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E=3-J ×100% J (13) 5、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两圆柱体对称插入载物台上与中心距离为d的圆孔中,测量并计算两圆柱体在此位置 的转动惯量。将测量值与由(11)、(10)式所得的计算值比较,若一致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理论上,同一待测样品的转动惯量不随转动力矩的变化而变化。 6、改变塔轮半径或砝码质量(五个塔轮,五个砝码)可得到25种组合,形成不同的力 矩。可改变实验条件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规律,寻求发生误差的原因,探索 测量的最佳条件。 【实验仪器】 ZKY一ZS转动惯量实验仪。电子天平,游标卡尺。 【思考题】 1.分析影响实验精度的各种因素,如何减少这些因素影响? 2.是否可以通过实验和作图,既求出转动惯量,又求出摩擦力矩?
⑤载物盘转动 15 圈后按确认键停止测量。 ⑥查阅数据,并将查阅到的数据记入表格中; 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将第 1 和第 5 组,第 2 和第 6 组……,分别组成至少 4 组,用(9) 式计算对应各组的 β1 值,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 β1 的测量值。 ⑦按确认键后返回“计时 1—2 多脉冲”界面。 (2)测量 β2 ①选择塔轮半径 R 及砝码质量,将 1 端打结的细线沿塔轮上开的细缝塞入,并且不重 叠的密绕于所选定半径的轮上,细线另 1 端通过滑轮后连接砝码托上的挂钩,用手将载物台 稳住; ②重复(1)中的 2、3、4 步 ③释放载物台,砝码重力产生的恒力矩使实验台产生匀加速转动;记录至少 8 组数据后 停止测量。查阅、记录数据于表格中并计算 β2的测量值。 由(4)式即可算出 J1 的值。 4、测量并计算实验台放上试样后的转动惯量 J2 ,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 J3 并与理论值 比较。将待测试样放上载物台并使试样几何中心轴与转轴中心重合,按与测量 J1 同样的方 法可分别测量未加法码的角加速度 β3 与加砝码后的角加速度 β4。由(5)式可计算 J2 的值, 已知 J1 、J2 ,由(6)式可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 J3 。 已知圆盘、圆柱绕几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2 2 1 J = mR (11) 圆环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 ) 2 2 2 R外 R内 m J = + (12) 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并与测量值 J3 比较,计算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3 ×100% − = J J J E (13) 5、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两圆柱体对称插入载物台上与中心距离为 d 的圆孔中,测量并计算两圆柱体在此位置 的转动惯量。将测量值与由(11)、(10)式所得的计算值比较,若一致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理论上,同一待测样品的转动惯量不随转动力矩的变化而变化。 6、改变塔轮半径或砝码质量(五个塔轮,五个砝码)可得到 25 种组合,形成不同的力 矩。可改变实验条件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规律,寻求发生误差的原因,探索 测量的最佳条件。 【实验仪器】 ZKY—ZS 转动惯量实验仪。电子天平,游标卡尺。 【思考题】 1. 分析影响实验精度的各种因素,如何减少这些因素影响? 2. 是否可以通过实验和作图,既求出转动惯量,又求出摩擦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