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 第5章化学教学技能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呈示教学信息 与交流的技能;调控与管理技能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志庚,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7) 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主要内容: 5-1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5-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5-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4调控与管理技能 5-1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5-1-1教学情境及其意义 *情景和情境 情境( Situation)与情景( Circumstances同义,现代汉语中情境与情景这两个词并没有本质 的区别。两词均包含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东西,但情景的“景”包含更多的心理因素、视 觉与艺术色彩,情境的“境”则指更广范的多变的环境与氛围,可认为后者包含了前者。情景 和情境有相同和不同的东西。情景多注重显性的,而情境却注重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东西。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 识不但存在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教学情景:教学的情感环境。在讲授新课之初设置某种情景、引发有利于后继教学的情 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一一(狭义的情境)是指为了配合教学而设置 的问题、图像、文字、声音等诸多环境要素的综合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 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莫定基础。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 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 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 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
化学教学论 第 5 章 化学教学技能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呈示教学信息 与交流的技能;调控与管理技能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王志庚,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7) 3.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主要内容: 5-1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5-2 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5-3 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5-4 调控与管理技能 5-1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5-1-1 教学情境及其意义 *情景和情境 情境(Situation)与情景(Circumstances)同义,现代汉语中情境与情景这两个词并没有本质 的区别。两词均包含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东西,但情景的“景”包含更多的心理因素、视 觉与艺术色彩,情境的“境”则指更广范的多变的环境与氛围,可认为后者包含了前者。情景 和情境有相同和不同的东西。情景多注重显性的,而情境却注重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东西。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 识不但存在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教学情景:教学的情感环境。在讲授新课之初设置某种情景、引发有利于后继教学的情 感。 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教学情境--(狭义的情境 ) 是指为了配合教学而设置 的问题、图像、文字、声音等诸多环境要素的综合,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 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莫定基础。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 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 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 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 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
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 是学生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而建构过程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 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 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 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教学活动是知、情、行等相互交织和协调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宜的心理场 环境,常常还需要适宜的实践和人际场环境。 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 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为明确认识 防止误解,可以考虑把教学情境称为“教学场境”。 具体意义和功能主要有: (1)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 过程 (2)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具 体情境的认知活动是效率低下的。 (3)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 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4)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设置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才能体会到学习情境 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 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 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5-1-2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 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如:教材上的例1:“盐”的教学情境设计 又如: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 品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 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 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 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 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 材。如:例2“食盐和纯碱”教学情境设计
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 是学生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而建构过程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 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 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 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教学活动是知、情、行等相互交织和协调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适宜的心理场 环境,常常还需要适宜的实践和人际场环境。 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 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为明确认识、 防止误解,可以考虑把教学情境称为“教学场境”。 具体意义和功能主要有: (1)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 过程。 (2)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具 体情境的认知活动是效率低下的。 (3)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 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4)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设置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才能体会到学习情境 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 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 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5-1-2 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 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如:教材上的例 1:“盐”的教学情境设计 又如: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 品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 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 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 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 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 材。如:例 2 “食盐和纯碱”教学情境设计
又如: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 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 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 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利用化学史,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 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 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 情况素材。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 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 总之“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 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 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如:例3“溶解度”教学情境设计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 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 置教学情境的好教材。 如:例4“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 5、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 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 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 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 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 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 中把两根玻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在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支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 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 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一组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 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 从历史中找取情境素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 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
又如: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 北 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 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 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利用化学史,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 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 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 情况素材。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 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 总之“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 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 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如:例 3 “溶解度”教学情境设计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 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 置教学情境的好教材。 如:例 4 “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 5、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 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 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 “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 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 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 中把两根玻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在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支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 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 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一组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 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 6、从历史中找取情境素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 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
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景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验是设置情景的重要方式 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 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 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 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 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 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 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 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5-1-3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情境的可接受性 5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 练习和作业、读书自学、探索和参观等等。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施行的教学 方法所规定。例如,教师采用讲授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听课、记笔记和思考活动;教 师采用实验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实验、观察、思考活动等等。 能不能指导、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和富有成效地学习,是使教学方 法取得预期效果、使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目的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学会和善于组织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 的技能和水平。 521组织、指导听课 (1)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会听 (2)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注意 (3)给予学生必要活动时间,顾及到大多数学生 (4)教师做好课的开头及学习的定向工作 听课和记笔记是学习化学时最经常的活动,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活动,首先要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听好课和记好笔记的意义,使学生想听、要听,想记、要记。 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精神饱满地集中注意听课。坚决摒 弃“照本宣科”、机械重复、单调平淡、唆唆等容易使学生疲劳、分散注意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进行听课方法指导,使学生会听。有的学生只重视听结论性或事实性材料,不注 意听分析、论证过程,这是不正确的。要告诉学生:听课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有关的知识,还 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还应该注意讲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等等,即不但重视结果
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景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验是设置情景的重要方式, 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 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 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 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 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 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 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 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5-1-3 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5-2 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 练习和作业、读书自学、探索和参观等等。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施行的教学 方法所规定。例如,教师采用讲授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听课、记笔记和思考活动;教 师采用实验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实验、观察、思考活动等等。 能不能指导、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和富有成效地学习,是使教学方 法取得预期效果、使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目的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学会和善于组织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 的技能和水平。 5.2.1 组织、指导听课 (1) 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会听 (2) 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注意 (3) 给予学生必要活动时间,顾及到大多数学生 (4) 教师做好课的开头及学习的定向工作 听课和记笔记是学习化学时最经常的活动,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活动,首先要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听好课和记好笔记的意义,使学生想听、要听,想记、要记。 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精神饱满地集中注意听课。坚决摒 弃“照本宣科”、机械重复、单调平淡、唆唆等容易使学生疲劳、分散注意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进行听课方法指导,使学生会听。有的学生只重视听结论性或事实性材料,不注 意听分析、论证过程,这是不正确的。要告诉学生:听课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有关的知识,还 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还应该注意讲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等等,即不但重视结果
也重视过程。 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动耳,而且动眼、动脑、动手,互相协调和配合。“动 眼”不仅指观察教师的演示、看板书,还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来增强感知的效果; 有时还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动手”包括记笔记、写写算算、做练习、进行操作实验等。 动脑”是听好课的关键,要善于把新学知识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要把教师分析、 论证、解释的过程变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同步协调地进行:还要注意把跟进一步听课有 关的需要记忆的东西要留心记住 常常有些学生在听课时顾此失彼:顾了听顾不了记、顾了记顾不了想…教师应该指导 他们首先注意于听,听完一小段后再利用教师讲课的停顿间隙想和记。在碰到暂时想不通 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先把问题扼要地记下来,留待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对不善于合 理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地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笔记)等活动,注意给予 必要的时间。 要进行记笔记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要指导学生 学会选择记的内容:不但记讲课思路,而且记内容纲要——便于使知识系统化;记疑难问题 便于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记重要补充——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举例和板书等 记学习指导—学习的要求、方法和注意点等等。要使记笔记的过程成为积极思维的过程 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抓住要点和系统,而不是有言必录的“速记员”。要教给学生如何用 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和图式简明扼要地作记录。 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笔记要求,并且逐步提高记笔记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用 比较详细的板书作为笔记示范,定期检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笔记,组织优秀笔记进行展览 交流,指导学生在课后用好笔记等等。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板书内容和笔记 指导,直到学生能做到耳、眼、手、脑协调并用,并能独立地作好笔记为止 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听好、记好。例如,重视在课的开头作好学习的定向工作,使 学生大概地了解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步骤;重视在课的结尾作好总结,不但使学生的知识系 统化,而且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确 地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一同解决;努力提高教师的言语水平,讲课时要有必要的重复、停顿 和适宜的速度,使学生听清、记好,来得及作笔记;注意用板书、动作,表情等配合讲授, 保证学生有效地感知等等。 522组织、指导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发表意见,相互启发、质 疑、论辩和补充,共同求得比较深刻、全面的正确结论的一种学生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具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能力和集体讨论习惯,这种活动主要适于高年级学生。组织这 种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和丰富的经验。 讨论: 讨论课题的选择? 讨论的组织形式?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学生讨论如何展开?学生的准备工作如何? 化学教学中的讨论,除了围绕某一比较复杂的主题进行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1节课) 的全班讨论外,近年来一些教师还经常组织问题不很复杂、时间较短、以4~6人为一组进 行的讨论,来跟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等互相配合。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和巧妙地设计好讨论题,对于组织好讨论常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讨论题要有思考性、争议性,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容易作出全面、完整、本质的回答 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者太复杂都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讨论题可以配合教材的阅读
也重视过程。 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动耳,而且动眼、动脑、动手,互相协调和配合。“动 眼”不仅指观察教师的演示、看板书,还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来增强感知的效果; 有时还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动手”包括记笔记、写写算算、做练习、进行操作实验等。 “动脑”是听好课的关键,要善于把新学知识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要把教师分析、 论证、解释的过程变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同步协调地进行;还要注意把跟进一步听课有 关的需要记忆的东西要留心记住。 常常有些学生在听课时顾此失彼:顾了听顾不了记、顾了记顾不了想……教师应该指导 他们首先注意于听,听完一小段后再利用教师讲课的停顿间隙想和记。在碰到暂时想不通、 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先把问题扼要地记下来,留待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对不善于合 理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地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笔记)等活动,注意给予 必要的时间。 要进行记笔记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要指导学生 学会选择记的内容:不但记讲课思路,而且记内容纲要——便于使知识系统化;记疑难问题 ——便于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记重要补充——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举例和板书等; 记学习指导——学习的要求、方法和注意点等等。要使记笔记的过程成为积极思维的过程, 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抓住要点和系统,而不是有言必录的“速记员”。要教给学生如何用 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和图式简明扼要地作记录。 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笔记要求,并且逐步提高记笔记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用 比较详细的板书作为笔记示范,定期检查、批改和讲评学生的笔记,组织优秀笔记进行展览 交流,指导学生在课后用好笔记等等。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板书内容和笔记 指导,直到学生能做到耳、眼、手、脑协调并用,并能独立地作好笔记为止。 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听好、记好。例如,重视在课的开头作好学习的定向工作,使 学生大概地了解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步骤;重视在课的结尾作好总结,不但使学生的知识系 统化,而且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确 地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一同解决;努力提高教师的言语水平,讲课时要有必要的重复、停顿 和适宜的速度,使学生听清、记好,来得及作笔记;注意用板书、动作,表情等配合讲授, 保证学生有效地感知等等。 5.2.2 组织、指导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发表意见,相互启发、质 疑、论辩和补充,共同求得比较深刻、全面的正确结论的一种学生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具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能力和集体讨论习惯,这种活动主要适于高年级学生。组织这 种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和丰富的经验。 讨论: 讨论课题的选择? 讨论的组织形式?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学生讨论如何展开?学生的准备工作如何? 化学教学中的讨论,除了围绕某一比较复杂的主题进行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 1 节课) 的全班讨论外,近年来一些教师还经常组织问题不很复杂、时间较短、以 4~6 人为一组进 行的讨论,来跟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等互相配合。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和巧妙地设计好讨论题,对于组织好讨论常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讨论题要有思考性、争议性,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容易作出全面、完整、本质的回答; 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者太复杂都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讨论题可以配合教材的阅读
理解来拟定,也可以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编制。 例如,在演示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由于硫的用量不足,反应后生成的硫化亚铁 中含有少量未起反应的铁,使块状硫化亚铁仍能被磁铁吸引。这时教师除向学生说明原因外 还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不用磁铁,能不能用化学方法来检验生成的硫化亚铁 中有没有未参加反应的铁的存在?”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和组 织,然后再交给他们讨论。这样的问题学生讨论起来往往比较热烈,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确定讨论题后,教师应该细致地分析、推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准备 好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的问题或材料。要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提前向学生公布讨论 题,并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阅读教材和收集资料。对于专门组织的讨论课,应该要求学 生事先准备发言提纲。 讨论开始前,教师应简要地说明讨论题及其意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 上,各抒己见,积极地参加讨论,相互切磋,求得正确答案。 讨论时要鼓励、促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和大胆地发表意见,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及时帮 助学生排除疑难和障碍,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紧扣主题,掌握时机,引导学生围绕 主题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摩尔浓度时,学生对物质的量、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运 用时顾此失彼、混淆不清。教师编制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果从1000毫升3摩/升的硫 酸溶液中取出一半,这一半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浓度是1.5摩/升 有的认为应该是6摩/升;还有的认为浓度不变,但讲不清理由,学生只会用日常生活中的 糖水取出一半甜味不变的实例来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后向学生提出: 在原溶液和取出的溶液中,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 “既然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同,为什么摩尔浓度又会相同?这跟溶液的体积有没有关 系?”等问题 这样层层启发点拨,使讨论顺利进行。 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帮助排除障碍。有时学生提出的 问题可能超出大纲要求,要及时向学生交待,或者留待课后个别指导,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分辨是非、自己纠正。不要轻易表态、简单地 当裁判员。教师的发言不宜过多,既要以学生为讨论的主体,又不当“袖手旁观”的观众。 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结束讨论时,教师应作好总结和评价,进行学习指导,可以提出 巩固、提高所学内容的练习要求或者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523组织、指导练习 (1)精心编制习题 (2)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 (3)巡视检査,收集反馈信息 (4)分阶段组织练习 (5)教师讲评,学生互评、自评 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发展智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是学生使学得的理 论知识跟实际联系的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的化学教学 法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常常跟听课、讨论、实验、阅读等活动配合,构成学生完整的学 习过程。练习有口头、书面(包括板演)和操作这三种形式 练习题由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拟定,它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具有针对性,又要精选基 本类型并具有典型性,还要具有思考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内容的练习题应该
理解来拟定,也可以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编制。 例如,在演示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由于硫的用量不足,反应后生成的硫化亚铁 中含有少量未起反应的铁,使块状硫化亚铁仍能被磁铁吸引。这时教师除向学生说明原因外, 还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不用磁铁,能不能用化学方法来检验生成的硫化亚铁 中有没有未参加反应的铁的存在?”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和组 织,然后再交给他们讨论。这样的问题学生讨论起来往往比较热烈,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确定讨论题后,教师应该细致地分析、推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准备 好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的问题或材料。要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提前向学生公布讨论 题,并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阅读教材和收集资料。对于专门组织的讨论课,应该要求学 生事先准备发言提纲。 讨论开始前,教师应简要地说明讨论题及其意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 上,各抒己见,积极地参加讨论,相互切磋,求得正确答案。 讨论时要鼓励、促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和大胆地发表意见,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及时帮 助学生排除疑难和障碍,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紧扣主题,掌握时机,引导学生围绕 主题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摩尔浓度时,学生对物质的量、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运 用时顾此失彼、混淆不清。教师编制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果从 1000 毫升 3 摩/升的硫 酸溶液中取出一半,这一半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浓度是 1.5 摩/升; 有的认为应该是 6 摩/升;还有的认为浓度不变,但讲不清理由,学生只会用日常生活中的 糖水取出一半甜味不变的实例来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后向学生提出: “在原溶液和取出的溶液中,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 “既然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同,为什么摩尔浓度又会相同?这跟溶液的体积有没有关 系?”等问题。 这样层层启发点拨,使讨论顺利进行。 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帮助排除障碍。有时学生提出的 问题可能超出大纲要求,要及时向学生交待,或者留待课后个别指导,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分辨是非、自己纠正。不要轻易表态、简单地 当裁判员。教师的发言不宜过多,既要以学生为讨论的主体,又不当“袖手旁观”的观众。 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结束讨论时,教师应作好总结和评价,进行学习指导,可以提出 巩固、提高所学内容的练习要求或者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5.2.3 组织、指导练习 (1) 精心编制习题 (2) 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 (3) 巡视检查,收集反馈信息 (4) 分阶段组织练习 (5) 教师讲评,学生互评、自评 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发展智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是学生使学得的理 论知识跟实际联系的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的化学教学 法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常常跟听课、讨论、实验、阅读等活动配合,构成学生完整的学 习过程。练习有口头、书面(包括板演)和操作这三种形式。 练习题由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拟定,它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具有针对性,又要精选基 本类型并具有典型性,还要具有思考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内容的练习题应该
注意变式,适当地多样化。按照复杂程度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常把练习题分为理解题 应用题和综合提高题三类。拟订练习题时要注意层次齐全、循序提高,难度适当、有一定的 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出偏题、怪题。为了形成技能,题目要有足够数量,但又不能太多,反 对搞“题海战术”或所谓“大运动量训练”。 般说来,在学生开始解题练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进行审题和解题方 法指导,讲清解题格式规范,提出计算精确度或有效数字方面的要求以及检査复核等要求。 在学生练习前教师最好精选典型例题进行示范,着重讲清解题思路,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 变,在掌握典型例题的解答的基础上再改动原题,要求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讲解用6.5克锌与50克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反应后能生成多少克氢气”这 道例题后,把硫酸溶液的浓度改为10% 在讲解“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后,把题目改为“怎样用化学方 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都可以使一道例题的示范,收到多道例题的效果。 在学生操作练习前,也应引导学生复习关于操作方法和规范方面的知识,进行示范和提出具 体要求。 在学生练习解题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检查和督促学生认真地审题、解题,注意格 式、有效数字和单位,力求一题多解。对发生错误或者感到困难的个别学生要进行指点、辅 导;对普遍发生错误和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及时地作补充讲解,进行全班辅导。对完成较好 较快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补充练习,也可以让少数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还 可以在一开始就抽人进行。在学生练习实验操作时,通常按照“分步操作一完整操作一连贯 熟练操作”顺序分阶段地组织练习。教师同样要进行巡视指导和检查督促。 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 批改或评论。还可以让少数学生做操作表演,组织全班学生观摩或评论。讲评可以逐题进行 也可以把各题集中在一起进行。 最后,教师要做好练习的总结,在学生有了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总结搞好审题、解题或 者实验操作的规律,加深和发展学生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对于审题,应强调在阅读题文时抓住要点、不遗漏关键性的“细节”;通过分析题意,明 确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是什么;通过联想和假设沟通已知条件和题目答案间的联系,寻找 解题的“突破口”,设想解题的方法、步骤。 对解题要强调开拓思路,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强调注意 具体条件的变化,不死套公式,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寻找和积累解答各类题型的经验 等等。为巩固练习效果,课后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练习 524组织学生阅读、自学 (1)学会学习 (2)学会确定学习任务、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等 (3)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4)逐步掌握学习不同类内容的学习规律 (5)组织自学成果的交流、讨论和示范活动 阅读是自学辅导法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它更多地在其它方法中跟讲授(听课) 讨论、练习、实验等相互配合。阅读的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活动,它不但可 以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 特别是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广义的阅读活动除了课内阅读外, 还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活动。 要组织好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应该事先选择好适宜学生阅读自学的教科书内容或其它
注意变式,适当地多样化。按照复杂程度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常把练习题分为理解题、 应用题和综合提高题三类。拟订练习题时要注意层次齐全、循序提高,难度适当、有一定的 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出偏题、怪题。为了形成技能,题目要有足够数量,但又不能太多,反 对搞“题海战术”或所谓“大运动量训练”。 一般说来,在学生开始解题练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进行审题和解题方 法指导,讲清解题格式规范,提出计算精确度或有效数字方面的要求以及检查复核等要求。 在学生练习前教师最好精选典型例题进行示范,着重讲清解题思路,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 变,在掌握典型例题的解答的基础上再改动原题,要求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讲解“用 6.5 克锌与 50 克浓度为 20%的硫酸溶液反应后能生成多少克氢气”这 道例题后,把硫酸溶液的浓度改为 10%; 在讲解“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后,把题目改为“怎样用化学方 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都可以使一道例题的示范,收到多道例题的效果。 在学生操作练习前,也应引导学生复习关于操作方法和规范方面的知识,进行示范和提出具 体要求。 在学生练习解题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检查和督促学生认真地审题、解题,注意格 式、有效数字和单位,力求一题多解。对发生错误或者感到困难的个别学生要进行指点、辅 导;对普遍发生错误和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及时地作补充讲解,进行全班辅导。对完成较好 较快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补充练习,也可以让少数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还 可以在一开始就抽人进行。在学生练习实验操作时,通常按照“分步操作—完整操作—连贯、 熟练操作”顺序分阶段地组织练习。教师同样要进行巡视指导和检查督促。 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 批改或评论。还可以让少数学生做操作表演,组织全班学生观摩或评论。讲评可以逐题进行, 也可以把各题集中在一起进行。 最后,教师要做好练习的总结,在学生有了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总结搞好审题、解题或 者实验操作的规律,加深和发展学生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对于审题,应强调在阅读题文时抓住要点、不遗漏关键性的“细节”;通过分析题意,明 确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是什么;通过联想和假设沟通已知条件和题目答案间的联系,寻找 解题的“突破口”,设想解题的方法、步骤。 对解题要强调开拓思路,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强调注意 具体条件的变化,不死套公式,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寻找和积累解答各类题型的经验 等等。为巩固练习效果,课后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练习。 5.2.4 组织学生阅读、自学 (1) 学会学习 (2)学会确定学习任务、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等 (3)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4)逐步掌握学习不同类内容的学习规律 (5)组织自学成果的交流、讨论和示范活动 阅读是自学辅导法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它更多地在其它方法中跟讲授(听课)、 讨论、练习、实验等相互配合。阅读的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活动,它不但可 以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 特别是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广义的阅读活动除了课内阅读外, 还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活动。 要组织好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应该事先选择好适宜学生阅读自学的教科书内容或其它
读物。要提出学习任务,提示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方法,提供有关的练习和实 验材料。要指导学生不但动眼,而且动脑、动手;对不同性质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理论性内容要注意产生有关概念、原理、定律的事实根据:要掌握其要点,能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解释、阐述;学会通过抽象、概括和推理自己形成有关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 和应用范围,要能具体地举例。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联系观察的实验现象,阅读课文、认识物质及其性质、变化,要 弄清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公式推导、计算过程以及化 学方程式等,要动手尝试独立地推导、计算和书写。对图表、注解、插图等也要认真阅读, 注意弄懂。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则要设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动笔”。勾划重要内容,摘录要点,整理和编写知识系统或小结,随时 写下心得、体会以及问题,作好阅读笔记。要重视做好练习,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 知识。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善于发现问题,努力通过独立思考或者讨论求得解决 使阅读、自学的内容“由薄到厚、由少到多”;随后又要注意进行概括,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和精髓,继而实现“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第二次升华。 学生在课上阅读、自学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者 排除障碍,使学有余力者能有所发挥。学生阅读自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练习、检査学习效 果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课外阅读活动可以用读书报告会、讨论会、板报等形式组织交 流活动。 自学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 自学能力。对阅读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运用讲读法着手,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阅 读:从提供比较详细的学习提纲起,逐步简化学习提纲,直至不提供帮助,让学生独立自学; 要从具体情况出发,逐步放手,促进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的发展。 525组织、指导合作 1)明确个人责任,培养团体精神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共同参与。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 (4)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每个成员的参与欲望 (5)适时、合理地评价,调动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或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达到整体 学习成绩最佳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 习在班级课堂中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它不排斥、也不应充当促进者、客观的观 测者和顾问。 526组织、指导探究 (1)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 (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3)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教学活动方式,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 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 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创造探究的氛围,促进 探究的发展,引导他们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案例1:(教材135页) 个人查找相关案例一例
读物。要提出学习任务,提示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方法,提供有关的练习和实 验材料。要指导学生不但动眼,而且动脑、动手;对不同性质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理论性内容要注意产生有关概念、原理、定律的事实根据;要掌握其要点,能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解释、阐述;学会通过抽象、概括和推理自己形成有关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 和应用范围,要能具体地举例。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联系观察的实验现象,阅读课文、认识物质及其性质、变化,要 弄清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公式推导、计算过程以及化 学方程式等,要动手尝试独立地推导、计算和书写。对图表、注解、插图等也要认真阅读, 注意弄懂。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则要设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动笔”。勾划重要内容,摘录要点,整理和编写知识系统或小结,随时 写下心得、体会以及问题,作好阅读笔记。要重视做好练习,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 知识。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善于发现问题,努力通过独立思考或者讨论求得解决, 使阅读、自学的内容“由薄到厚、由少到多”;随后又要注意进行概括,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和精髓,继而实现“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第二次升华。 学生在课上阅读、自学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者 排除障碍,使学有余力者能有所发挥。学生阅读自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练习、检查学习效 果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课外阅读活动可以用读书报告会、讨论会、板报等形式组织交 流活动。 自学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 自学能力。对阅读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运用讲读法着手,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阅 读;从提供比较详细的学习提纲起,逐步简化学习提纲,直至不提供帮助,让学生独立自学; 要从具体情况出发,逐步放手,促进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的发展。 5.2.5 组织、指导合作 (1)明确个人责任,培养团体精神。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共同参与。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 (4)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每个成员的参与欲望。 (5)适时、合理地评价,调动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或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达到整体 学习成绩最佳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 习在班级课堂中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它不排斥、也不应充当促进者、客观的观 测者和顾问。 5.2.6 组织、指导探究 (1)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 (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3)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教学活动方式,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 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 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创造探究的氛围,促进 探究的发展,引导他们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案例 1:(教材 135 页) 个人查找相关案例一例
5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53.1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能够有效地承载化学教学信息,适应化学思维的需要。 532讲授 在具体运用中,讲授大体上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演等类型 讲述常用于介绍化学史实,叙述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的内容;陈述物质的组成、性质 用途、制法和相互联系;描述变化过程、实验现象或其他事实;传递陈述性信息,使学生获 得知识、形成概念和表象, 讲解常用于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剖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 讲演不受常规教学环节约束,用较长时间连贯地对某个专题进行系统的介绍和严密的分 析、论证等。适应于高年级学生。 533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时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基本功之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等等。 设计板书时不但要考虑板书的内容,而且要考虑板书的形式和板面设计 534谈话、提出问题 谈话要在学生具备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还要以观察、实验和练习等活动 来配合。 提出问题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影响很大。决定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的因素主要有 问题提得好不好与问题提出时机恰当不恰当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导向性问题 (2)形成性问题。 (3)评价性问题。 53.5情感表达与副语言行为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影响认知。据统计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教学的52种教学特征,发 现其中竟有38种实际上是跟情感有关的,约占总数的75%!属于教学知识和其他技能方面 的只有14种,因此教师的情感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用于传递情感、反馈信息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各种面部表情、眼神、微笑以及声调、头 和手的某些动作。用于协助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活动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各种手势、指 点、举止等。 53.6展示和演示 演示和展示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 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展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物质形象的感性材料,用于展示的对象包括实物、模型、图表等 直观教具以及用现代技术媒体放映有关的音像资料等。 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物质变化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有关学习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集中其注意。演示的对象除了化学实验外,还包括某些设备、装置等。 投影、录象、多媒体电脑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现代电化教学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
5-3 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5.3.1 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能够有效地承载化学教学信息,适应化学思维的需要。 5.3.2 讲授 在具体运用中,讲授大体上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演等类型。 讲述常用于介绍化学史实,叙述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的内容;陈述物质的组成、性质、 用途、制法和相互联系;描述变化过程、实验现象或其他事实;传递陈述性信息,使学生获 得知识、形成概念和表象。 讲解常用于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剖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 讲演不受常规教学环节约束,用较长时间连贯地对某个专题进行系统的介绍和严密的分 析、论证等。适应于高年级学生。 5.3.3 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时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等等。 设计板书时不但要考虑板书的内容,而且要考虑板书的形式和板面设计。 5.3.4 谈话、提出问题 谈话要在学生具备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还要以观察、实验和练习等活动 来配合。 提出问题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影响很大。决定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的因素主要有: 问题提得好不好与问题提出时机恰当不恰当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导向性问题。 (2)形成性问题。 (3)评价性问题。 5.3.5 情感表达与副语言行为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影响认知。据统计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教学的 52 种教学特征,发 现其中竟有 38 种实际上是跟情感有关的,约占总数的 75%!属于教学知识和其他技能方面 的只有 14 种,因此教师的情感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用于传递情感、反馈信息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各种面部表情、眼神、微笑以及声调、头 和手的某些动作。用于协助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活动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各种手势、指 点、举止等。 5.3.6 展示和演示 演示和展示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 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展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物质形象的感性材料,用于展示的对象包括实物、模型、图表等 直观教具以及用现代技术媒体放映有关的音像资料等。 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物质变化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有关学习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集中其注意。演示的对象除了化学实验外,还包括某些设备、装置等。 投影、录象、多媒体电脑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现代电化教学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
用,是演示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手段,强化了演示效果,扩大了演示的应用范围。 5-4调控与管理的技能(自学 54l课堂观察 542常规管理 空间与时间利用纪律 543问题处理 544调控
用,是演示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手段,强化了演示效果,扩大了演示的应用范围。 5-4 调控与管理的技能(自学) 5.4.1 课堂观察 5.4.2 常规管理 空间与时间利用;纪律 5.4.3 问题处理 5.4.4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