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 干部 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获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 家,也有近年来 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 ,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B.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脱颖而 出 C.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D.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崭露 头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词语的运用。脱颖而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 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崭 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 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一句中,是说可以让 优秀干部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使用“脱颖而出”。第二句中,是说初显露才 华的青年作家,应使用“崭露头角”。第三句中,应使用“出人头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脱颖而出”侧重全部显露出来;“崭露头角” 初显露才能:“出人头地”侧重突出。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 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 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岀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 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决定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 导弹基地包含在探测范围内。 B.4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看做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 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 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 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陕西省西安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 干部__________,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获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 家,也有近年来__________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 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 __________,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 出人头地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B. 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 脱颖而 出 C.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 D. 脱颖而出 出人头地 崭露 头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脱颖而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 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崭 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 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一句中,是说可以让 优秀干部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使用“脱颖而出”。第二句中,是说初显露才 华的青年作家,应使用“崭露头角”。第三句中,应使用“出人头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脱颖而出”侧重全部显露出来;“崭露头角”, 初显露才能;“出人头地”侧重突出。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 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 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 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决定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 导弹基地包含在探测范围内。 B. 4 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看做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 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 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 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 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原因就是因为”重复(或句式杂糅),可以把“因为” 去掉。C项,“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序不当。定语位 置不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尽管”应放 到句子开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淅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 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 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査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浏览选项,排除 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 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句式杂糅,可从“包 括……”或“由……所组成”中任选一种说法。B项“透过……让……”句缺少 主语,可删去“让”。D项语序不当,可将“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 的覆斗形上盖”改为“是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故选 C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①⑥④⑤②③ B.①④③⑥⑤② C.⑤②③⑥①④ ③⑥①④⑤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③句是对“网购省钱”观点的肯定,应放在最先;⑥句由“但”转入 对网购易购买闲置品的说明:①句是对⑥句的解释。②④⑤三句是对“网购并不 省钱”的说明,④句承接上文;⑤句中“虽然”与②句中“但”相互呼应,对④ 句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 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 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
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原因就是因为”重复(或句式杂糅),可以把“因为” 去掉。 C 项,“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序不当。定语位 置不当,“一种”移到“万能”之前。D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尽管”应放 到句子开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 年申遗的“中国大运 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 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 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浏览选项,排除 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 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 项句式杂糅,可从“包 括……”或“由……所组成”中任选一种说法。B 项“透过……让……”句缺少 主语,可删去“让”。D 项语序不当,可将“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 的覆斗形上盖”改为“是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故选 C。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①⑥④⑤②③ B. ①④③⑥⑤②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③⑥①④⑤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③句是对“网购省钱”观点的肯定,应放在最先;⑥句由“但”转入 对网购易购买闲置品的说明;①句是对⑥句的解释。②④⑤三句是对“网购并不 省钱”的说明,④句承接上文;⑤句中“虽然”与②句中“但”相互呼应,对④ 句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 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 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
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 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③⑥①、④⑤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D。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 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 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 某一种效果 出某 种思想感情。 A.结合突出表达 B.组合突出表现 C.组合实现表达 D.结合实现表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 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先辨析 几组词语的意思:结合: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突出: 使(效果)超过一般。实现:使成为事实。表达:专用于表示思想感情。表现:表 示出来一般事物。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第一处语境是“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 复和音乐的重复 起来”强调的是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应选结合,排 除BC:第二处语境“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 某一种效果”和效果搭配 应选“突出”;第三处和“感情”搭配应选“表达”。故选A 【点睛】近义词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 情色彩,是褒乂,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 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 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 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 。雪后的晴天容易 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 A.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D.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选项的 表述是否相一致分析判断。读后可知,此段叙述对象是“神光”,排除AC。人 们首先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陡起神圣之感。情感的产生具有先后顺序。所以 选D
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 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 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③⑥①、④⑤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 D。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 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________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 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________某一种效果,________出某一 种思想感情。 A. 结合 突出表达 B. 组合 突出表现 C. 组合 实现表达 D. 结合 实现表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 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先辨析 几组词语的意思:结合: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突出: 使(效果)超过一般。实现:使成为事实。表达:专用于表示思想感情。表现:表 示出来一般事物。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第一处语境是“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 复和音乐的重复________起来”强调的是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应选结合,排 除 BC;第二处语境“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________某一种效果”和效果搭配 应选“突出”;第三处和“感情”搭配应选“表达”。故选 A。 【点睛】近义词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 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 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 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 现象。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神光。__________。雪后的晴天容易 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 A. 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 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 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D. 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选项的 表述是否相一致分析判断。读后可知,此段叙述对象是“神光”,排除 AC。人 们首先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陡起神圣之感。情感的产生具有先后顺序。所以 选 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 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 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 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 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 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 车征拜博土,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 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 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仼旭、会稽虞喜并洁 静其操,岁寒不移,硏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 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 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 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髙尚邈世,束脩立德,皓 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硏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 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髙尚,操拟古 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 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 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 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虞喜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 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 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 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 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 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 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 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 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 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 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 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 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 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 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 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 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 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 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 虞喜传》)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B.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C.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D.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 尝不慨然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 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 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 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 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髙深莫测,太 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 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 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 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1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答案】7.C 8.A 9.C 10.(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 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解析】 【7题详解】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 慨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乎”“也”,结合句意断句。句 意: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 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 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 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诸葛”“虞喜” “屈”译为屈身,“察”译为被举荐,“辟”译为征召,“就”译为去。(2) “宜”译为最好,“旌”译为表彰,“翼赞”译为发扬,“薄”译为鄙薄 点睛: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 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A. 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 江右。 B. 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 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 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 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 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 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 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 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 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 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 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10.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答案】7. C 8. A 9. C 10. (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 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 (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 【解析】 【7 题详解】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 慨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乎”“也”,结合句意断句。句 意: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 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 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 项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 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诸葛”“虞喜”, “屈”译为屈身,“察”译为被举荐,“辟”译为征召,“就”译为去。(2) “宜”译为最好,“旌”译为表彰,“翼赞”译为发扬,“薄”译为鄙薄。 点睛: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 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 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 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 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 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 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 深莫测。 太宁年问,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 “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 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 稽人虞喜操守髙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硏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 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 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 咸和末年,皇帝韶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 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 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 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 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 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 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硏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 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 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 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 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 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 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 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 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颖 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 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 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 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珠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上④,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 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 阳春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 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 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 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 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 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 深莫测。 太宁年问,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 “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 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 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 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 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 咸和末年,皇帝韶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 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 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 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 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 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 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 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 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 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 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 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 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 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 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颖 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 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 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 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珠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上④,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 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 阳春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 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 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 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 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 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 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 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 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 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11.BE 12.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 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 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 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 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 【l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査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上片中间四句中,“念 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表述有误,“念奴”“高遏行云 不是用典,这两句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如何。词中歌女似乎自豪地诉说: 我偶尔随便一唱当年念奴曾经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E项“这首词与 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表述有误,这首词在晏殊中是别具一格的。从思想 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酒歌的生活、相思离别的闲愁、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 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作品的 风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故选BE。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题干是“试比较下片最后 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 上的不同。”作答本题,注意分析两首诗中流泪者的身份、流泪的原因,再结合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 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 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 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 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 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 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 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 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 赠与她们的财帛。 D. 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 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 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 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11. BE 12. 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 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 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 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 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上片中间四句中,“念 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表述有误,“念奴”“高遏行云” 不是用典,这两句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如何。词中歌女似乎自豪地诉说: 我偶尔随便一唱当年念奴曾经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E 项“这首词与 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表述有误,这首词在晏殊中是别具一格的。从思想 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酒歌的生活、相思离别的闲愁、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 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作品的 风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故选 BE。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题干是“试比较下片最后 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 上的不同。”作答本题,注意分析两首诗中流泪者的身份、流泪的原因,再结合
他们各自的生活背景以及诗歌中具体的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本词中“一曲 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 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 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 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 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 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 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 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 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 征、情感差别、毛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分 析的是情感的不同,注意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四、古诗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选用雪作比喻来描写滔天的江浪,其句子是 (2)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有作者注视手中武器的细节,传达 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其词句是“ (3)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4)《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 方法的两句是“ 【答案】 (1).卷起千堆雪 (2).把吴钩看了 (3).逝者如 斯夫 (4).不舍昼夜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 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罔”“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 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 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 椅子,他喊:“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 奇地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 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 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 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 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 叫我不要打扰他
他们各自的生活背景以及诗歌中具体的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本词中“一曲 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 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 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 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 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 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 运用一 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 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 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 征、情感差别、毛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分 析的是情感的不同,注意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四、古诗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选用雪作比喻来描写滔天的江浪,其句子是 “_______ ”。 (2)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有作者注视手中武器的细节,传达 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其词句是“________ ”。 (3)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4)《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 方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卷起千堆雪 (2). 把吴钩看了 (3). 逝者如 斯夫 (4). 不舍昼夜 (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 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罔”“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 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 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 椅子,他喊:“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 奇地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 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 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 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 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 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 到那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 说:“上课时,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 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 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 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 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 了,赶快出教室!”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 边忙乎一边喊:“同学们不要挤!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 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 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我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 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 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 在念咒语。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 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一一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踱步,想体验 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一一一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 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选自《文艺生活》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 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 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 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一一教育公平。 15.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 16.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4.A 15.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 的艰辛。 ②“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 真 16.16.①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 ②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 ③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解析】 【14题详解】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 到那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 说:“上课时,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 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 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 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 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 了,赶快出教室!”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 一边忙乎一边喊:“同学们不要挤!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 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 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我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 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 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 在念咒语。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 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踱步,想体验 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一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 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选自《文艺生活》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 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 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 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 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 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15. 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 16. 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4. A 15. 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 的艰辛。 ②“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 真。 16. 16. ①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 ②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 ③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也有 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C项,“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D 项,“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一一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的作用,分别找出所处的 位置,分析所写的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点明情感。如“太阳刚刚升起”,点明 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辛苦,三儿的敬业;“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 光”“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烘托了三儿气派、儒雅的形象;“太阳在不知 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主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内容,“我感觉我的步 子越来越重!”的原因,“步子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不同的主体分析。 如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 部门重视的沉痛。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 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 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 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 六、语言表达与交流运用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 着骑车人的素质,②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 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 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 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 【答案】 (1).(1)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2).(2)更考验着企业 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3).(3)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补写句子能力。①处,根据前一句“共享单车在给人们 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和横线后内容,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关于表示“共享单车 也给人们带来问题”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 和横线后“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 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 市民文明用车”,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共享单车考验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 措施”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 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可以推断出此处 填写表示“共享单车才能发展更好”意思的句子。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火车 地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 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面对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为开头,仿写一个句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也有 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C 项,“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D 项,“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的作用,分别找出所处的 位置,分析所写的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点明情感。如“太阳刚刚升起”,点明 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辛苦,三儿的敬业; “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 光”“ 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烘托了三儿气派、儒雅的形象;“太阳在不知 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主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内容,“我感觉我的步 子越来越重!”的原因,“步子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不同的主体分析。 如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 部门重视的沉痛。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 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 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 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 六、语言表达与交流运用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 15 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________。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 着骑车人的素质,②_______。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 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 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 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________。 【答案】 (1). (1)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2). (2)更考验着企业 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3). (3)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①处,根据前一句“共享单车在给人们 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和横线后内容,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关于表示“共享单车 也给人们带来问题”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 和横线后“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 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 市民文明用车”,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共享单车考验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 措施”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 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可以推断出此处 填写表示“共享单车才能发展更好” 意思的句子。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火车 ﹑地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 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面对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为开头,仿写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