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 2011l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昌乐骨刻文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100多块兽甲 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距今约4500年的中国早期 文字。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兽甲骨上所刻的神秘的“行列整齐”的图案 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 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2004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发 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甲骨,经过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 明显刻画痕迹的图案符号。今年7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 专门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甲骨 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为人工刻画。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 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多为弧笔和曲 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类 似太阳的符号有5到6个,三角符号有4到5个,小鸟符号有4到5个。“重复的符号是人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 2011 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昌乐骨刻文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 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 100 多块兽甲 骨上所刻的 600 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距今约 4500 年的中国早期 文字。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兽甲骨上所刻的神秘的“行列整齐”的图案 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 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2004 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发 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甲骨,经过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 明显刻画痕迹的图案符号。今年 7 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的 7 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 专门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甲骨 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为人工刻画。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 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多为弧笔和曲 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类 似太阳的符号有 5 到 6 个,三角符号有 4 到 5 个,小鸟符号有 4 到 5 个。“重复的符号是人
有意识的刻画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 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 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 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或 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符号。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 现已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 律。”考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早 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故专家将其暂定名为“昌 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 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1.下列对“昌乐骨刻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被刻在兽甲骨上,不再只是单字,并且行列整齐 B.它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兼有画和字的双重特点。 C.它距今约4500年,被确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D.它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以弧笔和曲笔为主。 2.本文认为昌乐县出土的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为早期文字,下列不能成为其佐证 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 B.这些符号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C.类似太阳的符号、三角符号以及小鸟符号都多次出现。 D.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且之前昌乐附近曾发现过早期文字。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符号)因为与字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所以成为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B.中国得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原因是甲骨文的发现 C.继甲骨文发现之后,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又一次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D.从昌乐骨刻文命名来看,考古学上对考古发现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出土的地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
有意识的刻画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 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 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 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或 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符号。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 现已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 律。”考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早 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故专家将其暂定名为“昌 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 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1.下列对“昌乐骨刻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它被刻在兽甲骨上,不再只是单字,并且行列整齐。 B.它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兼有画和字的双重特点。 C.它距今约 4500 年,被确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D.它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以弧笔和曲笔为主。 2.本文认为昌乐县出土的兽甲骨上所刻的 600 多个符号为早期文字,下列不能成为其佐证 的一项是( ) (3 分) A.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 B.这些符号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C.类似太阳的符号、三角符号以及小鸟符号都多次出现。 D.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且之前昌乐附近曾发现过早期文字。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画(符号)因为与字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所以成为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B.中国得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原因是甲骨文的发现。 C.继甲骨文发现之后,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又一次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D.从昌乐骨刻文命名来看,考古学上对考古发现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出土的地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
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 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 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昋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 醉,左右以水馩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 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 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 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 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干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悅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 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 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 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击剑,为任侠 任侠:见义勇为,以行侠仗义自任
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 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 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 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 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 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 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 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 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 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 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击剑,为任侠.. 任侠..:见义勇为,以行侠仗义自任
B.子,谪仙人也 谪仙:隐居避世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 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进退举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3分)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②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③帝赐食,亲为调羹 ④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⑤召入,而白已醉 ⑥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⑦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⑧璘起兵,逃还彭泽 ⑨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A.①②④⑥ B.②④⑤⑦ C.③④⑤⑨ D.⑤⑦⑧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亭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 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 大赦,回到寻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4分) 译文 ②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3分) 译 ③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8~9题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⑩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8.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 (5分) 答 9.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6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②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苏轼《赤壁赋》)
B.子,谪仙..人也 谪仙..:隐居避世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 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进退举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 (3 分)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②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③帝赐食,亲为调羹 ④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⑤召入,而白已醉 ⑥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⑦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⑧璘起兵,逃还彭泽 ⑨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A.①②④⑥ B.②④⑤⑦ C.③④⑤⑨ D.⑤⑦⑧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亭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 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 大赦,回到寻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4 分) 译文: ②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3 分) 译文: ③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3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 8~9 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8.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②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 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土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晩了二百多年。他岀生 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 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 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 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 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 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 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岀来,让 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 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 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 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 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 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 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 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 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 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 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 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 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 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 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 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
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 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 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 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 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 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 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 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 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 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 高峰。陶渊明这座髙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 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 满意味。魏晋名土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 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 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 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 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 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 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 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 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 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 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 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 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 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末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 卷切、收罗一切的颶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一成了陶渊 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 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6分) ①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3分) 答 ②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3分) (3).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6分) 答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 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 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 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 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⑴.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⑵.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6 分) ①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④4)题。(25分) 不成样子的怀念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 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 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 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 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 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 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八十年 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 说:“不要叫首长。”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在这方面,他永 远不老。七十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 真是一绝。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 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 人,令人感奋不已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 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 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 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 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 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 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八十年 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 说:“不要叫首长。”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在这方面,他永 远不老。七十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 真是一绝。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 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 人,令人感奋不已
华艺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了一个《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 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 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画 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而又清澈见底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 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 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 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一九九o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 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 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 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 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去夏病情 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 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 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 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1).请分析概括夏衍的形象。 (5分) 答
华艺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了一个《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 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 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一画 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而又清澈见底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 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 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 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一九九○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 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 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 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 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去夏病情 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 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 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 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⑴.请分析概括夏衍的形象。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 后的精粹”这一句写出了夏衍的哪些特点? (6分) 答 (3).回答下列问题 (6分) ①“不成样子的怀念”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 ②文章通过哪些事例来具体表现“不成样子的怀念”? (3分) 答 (4).本文在选材上和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8分)①在 选材上 (4分)答 ②在结构上 (4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美俄等海上强国的濒海战略带动下,亚太地区沿海各国也纷纷扩大各自的海土面 积和海洋权益,濒海争夺风声鹤唳,日益显见 B.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 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一一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发行 C.清中叶后,佛教势渐衰微:太平天国用耶稣教做门面,摧残异教,东南佛法不绝如 缕:同治以来,才得以重整兴复。 D.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 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 后的精粹”这一句写出了夏衍的哪些特点?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回答下列问题 (6 分) ①“不成样子的怀念”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通过哪些事例来具体表现“不成样子的怀念”?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本文在选材上和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8 分)①在 选材上 (4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结构上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美俄等海上强国的濒海战略带动下,亚太地区沿海各国也纷纷扩大各自的海土面 积和海洋权益,濒海争夺风声鹤唳 ....,日益显见。 B.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 ....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 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发行。 C.清中叶后,佛教势渐衰微;太平天国用耶稣教做门面,摧残异教,东南佛法不.绝.如. 缕.;.同治以来,才得以重整兴复。 D.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 ....的标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 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