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六校”联考 2014-2015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永安一中张晓斌审题人:孙春燕 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知来者之可追 (3)善万物之得时,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彩彻区明。 (6)渔舟唱晚,。 (7)雁阵惊寒,。 (8)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9)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2一7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 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 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 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夙遭闵凶(早时)形影相吊(安慰) B.终鲜兄弟(没有)逮奉圣朝(及) C.则刘病日笃(更加)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D.则告诉不许(申诉)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舅夺母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B.寻蒙国恩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犹蒙矜育不矜名节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帝乡不可期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之二虫又何知 B.猥以微贱去以六月息者也 C.急于星火俨骖騑于上路
“四地六校”联考 2014-2015 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永安一中 张晓斌 审题人:孙春燕 一.古诗文阅读(3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知来者之可追。 (3)善万物之得时, 。 (4)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5) ,彩彻区明。 (6)渔舟唱晚, 。 (7)雁阵惊寒, 。 (8)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9)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 2 一 7 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 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 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 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夙遭闵凶(早时) 形影相吊(安慰) B. 终鲜兄弟(没有) 逮奉圣朝(及) C. 则刘病日笃(更加) 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D. 则告诉不许(申诉)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舅夺母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B.寻蒙国恩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D.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帝乡不可期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之二虫又何知 B. 猥以微贱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急于星火 俨骖騑于上路
D.且臣少仕伪朝彼且奚适也 5.下列加点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雄州雾列而征一国者 B.腾蛟起凤窜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怡颜宾主尽东南之美 D.悦亲戚之情话目吴会于云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 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 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 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 的苦衷的表文。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望远行李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答:(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5分)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东汉末年,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张飞、关羽在看招 兵榜文时相识,并于张飞庄后的桃园结为兄弟 B.吕布出去后,曹操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 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急掣宝刀要刺,不想被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 操在背后拔刀,曹操故推献刀。 C.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他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 献给董卓。几天后,又把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之后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D.华雄一连杀了曹操联军好几个大将,关羽请战,袁术因关羽只是马弓手反对, 袁绍也担心被敌人耻笑,但曹操却不以为然,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E.孙策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以传国玉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马去夺江东。在进 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大战严白虎,同时 他得到周瑜、张昭等人才,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D. 且臣少仕伪朝 彼且奚适也 5.下列加点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雄州雾列 而征一国者 B. 腾蛟起凤 窜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怡颜 宾主尽东南之美 D. 悦亲戚之情话 目吴会于云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 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 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 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 的苦衷的表文。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 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望远行 李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 分) 答: (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5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 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东汉末年,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张飞、关羽在看招 兵榜文时相识,并于张飞庄后的桃园结为兄弟。 B. 吕布出去后,曹操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 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急掣宝刀要刺,不想被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 操在背后拔刀,曹操故推献刀。 C. 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他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 献给董卓。几天后,又把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之后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D.华雄一连杀了曹操联军好几个大将,关羽请战,袁术因关羽只是马弓手反对, 袁绍也担心被敌人耻笑,但曹操却不以为然,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E.孙策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以传国玉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马去夺江东。在进 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大战严白虎,同时, 他得到周瑜、张昭等人才,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10.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讨伐张绣行军途中,曹操所乘的马被田中惊起的鸠惊吓,窜入麦中,践坏一大 片麦田,曹操掣剑欲自刎,郭嘉以“法不加于尊”劝之,曹操乃割发代首,传示 三车。 B.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因 吉平下毒害曹操之事败露,招供出董承,致使董承、董贵妃等七百人被处死 C.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太史慈主动替孔融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 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 刘备婉言谢绝。 D.许攸劝袁绍夜袭官渡,袁绍不听,并怒斥之。于是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不及 穿履,跣足出迎,根据许攸的计谋,夜袭袁军乌巢粮屯,大获全胜 E.官渡之战结束后,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 左右建议曹操逐一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命人全烧,不再问此事 11.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歌。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 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 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 我等矣。 云长所说的“欺君罔上”指什么事?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10分) 1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 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 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 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 “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 “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1)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和“”的情况,所以要“”。(选用文 段的词填空,3分) (2)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 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 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 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
A.讨伐张绣行军途中,曹操所乘的马被田中惊起的鸠惊吓,窜入麦中,践坏一大 片麦田,曹操掣剑欲自刎,郭嘉以“法不加于尊”劝之,曹操乃割发代首,传示 三军。 B.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因 吉平下毒害曹操之事败露,招供出董承,致使董承、董贵妃等七百人被处死。 C. 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太史慈主动替孔融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 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 刘备婉言谢绝。 D. 许攸劝袁绍夜袭官渡,袁绍不听,并怒斥之。于是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不及 穿履,跣足出迎,根据许攸的计谋,夜袭袁军乌巢粮屯,大获全胜。 E.官渡之战结束后,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 左右建议曹操逐一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命人全烧,不再问此事。 11.简答题。(5 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 为国除害,兄何止我?” 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 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 我等矣。” 云长所说的“ 欺君罔上”指什么事?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10 分) 1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 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 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 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 “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 “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1)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 ”和“ ”的情况,所以要“ ”。(选用文 段的词填空,3 分) (2)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 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 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 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
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 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 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 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 ④祜:福。 (3)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 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 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 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 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 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 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 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 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 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 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一一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 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 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 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 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 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 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 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 ④祜:福。 (3)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4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 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 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 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 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 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 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 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 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 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 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 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 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 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 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 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 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 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一一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 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 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 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 了 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5分)()() A.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本文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 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 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 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 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 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 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 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 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5 分)( )( ) A.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本文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 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B.作品讲述了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彼此能读懂对方的故事, 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C.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 季陶民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 D.“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 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E.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 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14.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4 分) 15.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在开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 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语言基础知识(6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3月1日,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震古烁今的暴力恐怖案件,造成29人 遇难,113人受伤。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 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B.在本届世界杯开幕战巴西与克罗地亚比赛中,巴西球员马塞洛不慎将球碰进 自家球门,成为本届世界杯进球的始作俑者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 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虽然作家们依旧固守着文学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文学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自 由、美好和尊严,坚信文学能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道行为的渴望,但文学日 渐式微的现状依然堪忧 17.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白虎堂前中奸计 下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一一位和蔼可亲 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 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 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 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 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完 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地六校”联考
B.作品讲述了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彼此能读懂对方的故事, 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C. 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 季陶民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 D. “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 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E.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 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14. 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4 分) 15. 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在开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 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 分) 四.语言基础知识(6 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3 月 1 日,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震古烁今的暴力恐怖案件,造成 29 人 遇难,113 人受伤。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 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B.在本届世界杯开幕战巴西与克罗地亚比赛中,巴西球员马塞洛不慎将球碰进 自家球门,成为本届世界杯进球的始作俑者。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 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虽然作家们依旧固守着文学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文学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自 由、美好和尊严,坚信文学能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道行为的渴望,但文学日 渐式微的现状依然堪忧。 17.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3 分) 上联:白虎堂前中奸计 下联: 五.写作(70 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 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 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 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 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 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题目,完 成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地六校”联考
2014-2015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永安一中张晓斌审题人:孙春燕 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1)(2) (7) (8) (9) (二)文言文阅读(21分,选择题2至6,每题3分) 2.()3.()4.()5.()6.()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3分) (2)(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8.(1)(3分) (2)(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5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9.(5分)()()10.(5分)()() 11.(5分)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2.(1)(3分) (2)(3分)() (3)(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13.(5分)()() 14.(4分)答: 15.(3分)答: 四.语言基础知识(6分) 16.(3分)() 17.(3分)上联:白虎堂前中奸计 下联 18.作文(70分)
2014-2015 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永安一中张晓斌 审题人:孙春燕 一.古诗文阅读(3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 (1)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选择题 2 至 6,每题 3 分) 2.( ) 3.( ) 4.( ) 5.( ) 6.( )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8.(1)(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5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 分) 9.(5 分)( )( ) 10.(5 分)( )( ) 11.(5 分)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2.(1)(3 分) (2)(3 分)( ) (3)(4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13.(5 分)( )( ) 14.(4 分)答: 15.(3 分)答: 四.语言基础知识(6 分) 16.(3 分)( ) 17.(3 分)上联:白虎堂前中奸计 下联: 18.作文(70 分)
200
200 400
600 800
600 800
四地六校”联考 2014-2015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10分)(1)鸟倦飞而知还(2)悟已往之不谏(3)感吾生之行休(4)烟光凝而暮山 (5)云销雨霁(6)响穷彭蠡之滨(⑦)声断衡阳之浦(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9)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2.(3分)C,笃:病重。 3.(3分)B,寻:不久。(A志:志向,记载;C衿:怜惜,自夸;D期:穿 周年孝服的人,期望) 4.(3分)B,凭借。(A的,助词,这,代词;C比,在;D而且,将要) 5.(3分)B,使动 6.(3分)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 7.(1)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3分 得分点:傲、审、通顺) (2)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3分,得分 点:天阏、宾语前置、南) 8.(1)点明季节,用花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3 分) (2)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 全得3分) 9.A.、B(5分)(A.关羽与他们是在饮酒时相识的。B.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 布,后将貂蝉献给董卓。) 10.B、D(5分)(B.不是吉平招供出董承,而是董承家奴告发。D.许攸劝 袁绍夜袭官渡,“官渡”该为“许昌”。) 11.(5分)许田打围。①曹操想借许田打围之机探试百官之心,于是请献帝到 许田田猎。②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借天子宝雕弓、金紕箭射死大鹿。③群臣 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纷纷高呼“万岁”。④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 迎受之。⑤群臣皆失色,关羽怒而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 12.(1)(3分)卑逾尊,疏逾戚,慎 (2)(3分)C 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有误,孟子认为先听问国人意见 再自己察看才能作出决定) (3)(4分)(孟子认为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一个人逞凶的平常 之勇,只能敌对一个人:大勇指的是当国家安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 出的理义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13.(5分)B、E佀B项“彼此能读懂对方”有误,有时季陶民不题上款,以便叶 三可以拿去卖钱,可见,季陶民还是没有读懂叶三。E项中“不失华丽”有误。) 14.(4分)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 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⑤ 叶三不卖画。(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四地六校”联考 2014-2015 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10 分)(1)鸟倦飞而知还(2)悟已往之不谏(3)感吾生之行休(4)烟光凝而暮山 紫 (5)云销雨霁(6)响穷彭蠡之滨(7)声断衡阳之浦 (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9)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2. (3 分) C,笃:病重。 3.(3 分) B,寻:不久。(A 志:志向,记载;C 衿:怜惜,自夸;D 期:穿 一周年孝服的人,期望) 4. (3 分) B,凭借。(A 的,助词,这,代词;C 比,在;D 而且,将要) 5. (3 分) B,使动。 6. (3 分)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错。 7. (1)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3 分, 得分点:傲、审、通顺) (2)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3 分,得分 点:夭阏、宾语前置、南) 8.(1)点明季节,用花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3 分) (2)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 全得 3 分) 9.A.、B(5 分)( A.关羽与他们是在饮酒时相识的。 B. 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 布,后将貂蝉献给董卓。) 10. B 、D(5 分)(B.不是吉平招供出董承,而是董承家奴告发。D. 许攸劝 袁绍夜袭官渡,“官渡”该为“许昌”。) 11.(5 分)许田打围。①曹操想借许田打围之机探试百官之心,于是请献帝到 许田田猎。②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借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③群臣 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纷纷高呼“万岁”。 ④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 迎受之。⑤群臣皆失色,关羽怒而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 12.(1)(3 分)卑逾尊,疏逾戚,慎 (2)(3 分)C(“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有误,孟子认为先听问国人意见, 再自己察看才能作出决定) (3)(4 分)(孟子认为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一个人逞凶的平常 之勇,只能敌对一个人;大勇指的是当国家安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 出的理义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13.(5 分)B、E (B 项“彼此能读懂对方”有误,有时季陶民不题上款,以便叶 三可以拿去卖钱,可见,季陶民还是没有读懂叶三。 E 项中“不失华丽”有误。) 14. (4 分)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 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⑤ 叶三不卖画。(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