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 李嘉
日本电影 李 嘉
衣笠贞之助 1922年导演了首部影片《两只小鸟》。1926年的 《疯狂的一页》获得极大成功,影片通过特定的 视角,使观众能够通过主人公的賬睛来观察疯人 院的情景。 1928年的《十字路》是日本最闻名的无声片。他 创造性的采用倒叙手法模拟主人公的意识状态, 运用灰暗单调的背景造成阴郁的感觉,使用实验 性的摄彩技术,加强了对细节的重视。 随后的《忠臣譜》(1932)和《两只灯笼》(1933), 都是傳統的古裝片,有看出色的剪辑和音效。 1953年的《地狱门》获得了1954年嘎纳国际电影 节大奖(相当于现在的金棕榈奖)
衣笠贞之助 ⚫ 1922年导演了首部影片《两只小鸟》。 1926年的 《疯狂的一页》获得极大成功,影片通过特定的 视角,使观众能够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来观察疯人 院的情景。 ⚫ 1928年的《十字路》是日本最闻名的无声片。他 创造性的采用倒叙手法模拟主人公的意识状态, 运用灰暗单调的背景造成阴郁的感觉,使用实验 性的摄影技术,加强了对细节的重视。 ⚫ 随后的《忠臣谱》(1932)和《两只灯笼》(1933), 都是傳統的古裝片,有着出色的剪辑和音效。 ⚫ 1953年的《地狱门》获得了1954年嘎纳国际电影 节大奖(相当于现在的金棕榈奖)
沟口健二 923年执导了处女作《爱情苏醒的日子》。 生共导演了90多部影片,主要以女性为 中心,大多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迫 害,对女性表现了强烈的同情心。 主要作品有:《白糸如瀑布》(1933) 《祗圆姊姝》(1936)、《浪华悲歌》 (1936)、《爱怨峡》(1937)、《忠臣普》 (1941)、《西鹤一代女》(1952) 《雨月物语》(1953)、《山椒大夫》 (1954)、《近松物语》(1954 《杨 贵妃》(1955)
沟口健二 ⚫ 1923年执导了处女作《爱情苏醒的日子》。 一生共导演了90多部影片,主要以女性为 中心,大多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迫 害,对女性表现了强烈的同情心。 ⚫ 主要作品有:《白系如瀑布》(1933)、 《祗园姊妹》(1936)、《浪华悲歌》 (1936) 、《爱怨峡》(1937) 、《忠臣普》 (1941)、《西鹤一代女》(1952)、 《雨月物语》(1953)、《山椒大夫》 (1954)、《近松物语》(1954)、《杨 贵妃》(1955)
小津安三朗 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艺术大师,一生共导演彩片54部 所描写的都是家庭里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以及家人之 间的亲情与恩怨、烦恼与快乐,所追求的是以日本传 统的审美方式来申视日常状态下的普通人,极具东方 魅力 影片通帝节奏缓慢,手法平实,摄彩机位固定不动, 不使用移拍、摇拍技术,尽量不拍人物侧面,讲究画 面的干平衡对比。 主要作品有:《生来第一次看到》(1932)、《浮草 物语》(1934)、《独生子》(1936)《户田家的兄 蛛》(1942)、《风中的母鸡》(1948)、《晚春》 (1949)、《麦秋》(1951)、《茶饱饭的滋》 (1952)、《东京物语》(1953)、《早春》 (1956)、《彼岸花》(1958)、《浮草》 (1959)、《秋目和》(1960)、《秋刀鱼之味》 (1962)
小津安二朗 ⚫ 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艺术大师,一生共导演影片54部。 所描写的都是家庭里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以及家人之 间的亲情与恩怨、烦恼与快乐,所追求的是以日本传 统的审美方式来审视日常状态下的普通人,极具东方 魅力。 ⚫ 影片通常节奏缓慢,手法平实,摄影机位固定不动, 不使用移拍、摇拍技术,尽量不拍人物侧面,讲究画 面的平衡对比。 ⚫ 主要作品有:《生来第一次看到》(1932)、《浮草 物语》(1934)、《独生子》(1936)《户田家的兄 妹》(1942)、《风中的母鸡》(1948)、《晚春》 (1949)、《麦秋》(1951) 、 《茶泡饭的滋味》 (1952)、《东京物语》(1953)、《早春》 (1956)、《彼岸花》(1958)、 《浮草》 (1959)、《秋日和》(1960)、《秋刀鱼之味》 (1962)
内田吐梦 1927年导演了首部作品《竞争三日》。 ●暮于描写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受苦人和流氓 无赖,影片通常不去批判人物的正邪善恶 而是看力表现人在绝望与访浊环境中如何 挣扎求生,体现人与社会、体制之间的永 恒矛盾。 主要作品有:《土》(1939)、《血枪害 士》(1955)、《大善萨岭》(1957) 《深林与湖泊的节日》(1958)、《饥饿 海呋》(1964)
内田吐梦 ⚫ 1927年导演了首部作品《竞争三日》。 ⚫ 善于描写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受苦人和流氓 无赖,影片通常不去批判人物的正邪善恶, 而是着力表现人在绝望与污浊环境中如何 挣扎求生,体现人与社会、体制之间的永 恒矛盾。 ⚫ 主要作品有:《土》(1939)、《血枪富 士》(1955)、《大菩萨岭》(1957)、 《深林与湖泊的节日》(1958)、《饥饿 海峡》(1964)
黑峄明 日本录负盛名的导演,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绝大 多数以男性为主人公,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力量。 主要作品有:《姿三四郎》(1943)、《无愧于我们 的青春》(1946)、《泥醉天使》(1948)、《野狼犬》 (1949)、《罗生门》(1950,威尼斯金狮奖) 《白痴》(1951)、《生之欲》(1952)、《七武士》 (1954)、《蜘蛛城堡》(1955)、《底下层》 (1958)、《暗堡》(1958)、《保镖》(1961) 《椿十三郎》(1962)、《天堂与地狱》(1963) 《红胡子》(1965)、《电车声》(1971)、《德尔 苏乌扎拉》(1975)、《影子式士》(1980,戛纳 金棕桐奖)、《乱》(1985)、《梦》(1989)、《八 月狂想曲》(1991)
黑泽明 ⚫ 日本最负盛名的导演,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绝大 多数以男性为主人公,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力量。 ⚫ 主要作品有:《姿三四郎》(1943)、《无愧于我们 的青春》(1946)、《泥醉天使》(1948)、《野狼犬》 (1949)、《罗生门》(1950,威尼斯金狮奖)、 《白痴》(1951)、《生之欲》(1952)、《七武士》 (1954)、《蜘蛛城堡》(1955)、《底下层》 (1958)、《暗堡》(1958)、《保镖》(1961)、 《椿十三郎》(1962)、《天堂与地狱》(1963)、 《红胡子》(1965)、《电车声》(1971)、《德尔 苏.乌扎拉》(1975)、《影子武士》(1980,戛纳 金棕榈奖)、《乱》(1985)、《梦》(1989)、《八 月狂想曲》(1991)
木下惠界 日本战后录著名的导演之一,能够旬如的拍 摄各种类型的影片,但成就最为突出的是稍 帶感伤的抒情风格影片。 主要作品有:《大曾根家的早晨》 (1948)、《卡门回故乡》(1952) 《少年期》(1952)、《女之圆》 (1954)、《24只眼睛》(1954)、《野 菊一般的你》(1955)、《晚霞》 (1956)、《梄山节考》(1958)
木下惠界 ⚫ 日本战后最著名的导演之一,能够自如的拍 摄各种类型的影片,但成就最为突出的是稍 带感伤的抒情风格影片。 ⚫ 主要作品有:《大曾根家的早晨 》 (1948)、《卡门回故乡》(1952)、 《少年期》(1952)、《女之圆》 (1954)、《24只眼睛》(1954)、《野 菊一般的你》(1955)、《晚霞》 (1956)、《楢山节考》(1958)
新藤兼人 早年师从沟口健二,著名的独立制片导演 他始终认为通过电影来激发情感比论述道 理更为重要,其录为著名的作品是1960年 的《裸岛》。 其它主要作品还有:《原子弹灾难下的孤 儿》(1952)、《縮影》(1953)、《人》 (1962)、《鬼婆》(1964)、《本能》 (1966)、《赤祸的19岁》(1970) 《竹山孤旅》(1977)、《地平线》 (1984)
新藤兼人 ⚫ 早年师从沟口健二,著名的独立制片导演, 他始终认为通过电影来激发情感比论述道 理更为重要,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1960年 的《裸岛》。 ⚫ 其它主要作品还有:《原子弹灾难下的孤 儿 》(1952)、《缩影》(1953)、《人》 (1962)、《鬼婆》(1964)、《本能》 (1966)、《赤裸的19岁》(1970)、 《竹山孤旅》(1977)、《地平线》 (1984)
小林正树 手法严谨,形式力求完美,彩片的布景 构图、用光和配乐都极为精致。 主要作品有: 1959:《人间的条件》(6集) 1962:《切腹》(1963年嘠纳评委会大奖) 1964:《怪谈》 1975:《化石》(8集
小林正树 ⚫ 手法严谨,形式力求完美,影片的布景、 构图、用光和配乐都极为精致。 ⚫ 主要作品有: 1959:《人间的条件》(6集) 1962:《切腹》(1963年嘎纳评委会大奖) 1964:《怪谈》 1975:《化石》(8集)
大岛靖 1959年导演了首部作品《爱与希望的街》。早期 作品受法国新淚的影响,大多表现当代青年在信 仰破天、遭受挫折后内心的不安与簋虑以及一种期 望破坏和毁灭的情绪。 ·70年代后的作品往往取材于真实事件,通过对日 常生话中一些琐事的描写,揭示人类的旬然本能与 社会、文化、传统、道德等方面的联糸与冲突。 主要作品:《日本的夜与雰》(1960)、《青春 残酷物语》(1960)、《白昼的恶魔》(1966) 《绞刑》(1968)、《少年》(1970)、《仪式》 (1971)、《感官王周》(1976)、《爱之亡灵》 (1978)、《芳伦斯先生的圣诞节》(1983) 《马科斯,我的爱》(1986)、《御法度》 (2000)
大岛渚 ⚫ 1959年导演了首部作品《爱与希望的街》。早期 作品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大多表现当代青年在信 仰破灭、遭受挫折后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以及一种期 望破坏和毁灭的情绪。 ⚫ 70年代后的作品往往取材于真实事件,通过对日 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描写,揭示人类的自然本能与 社会、文化、传统、道德等方面的联系与冲突。 ⚫ 主要作品:《日本的夜与雾 》(1960)、《青春 残酷物语》(1960)、《白昼的恶魔》 (1966) 、 《绞刑》(1968)、《少年》(1970)、《仪式》 (1971) 、《感官王国》(1976)、《爱之亡灵》 (1978)、《劳伦斯先生的圣诞节 》(1983)、 《马科斯,我的爱》(1986)、《御法度》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