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1、新闻两则自主研读题答案: 一)A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教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B说明了战线之长;C、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 决定性的胜利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2在记叙中穿插说明3,南 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 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荞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 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 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2、《芦花荡》 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 中的问题。)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 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 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 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 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 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并加以分析 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你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 个怎样的老头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 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 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岀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髙兴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 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 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 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 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 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 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 的 另外文中的语句如:
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1、 新 闻两则 自主研读题答案: (一)A 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B 说明了战线之长; C、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 决定性的胜利。 (二)1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2.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3.南 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 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 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 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2、《芦花荡》 二.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 中的问题。)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 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 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 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 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 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三. 再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并加以分析 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你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 个怎样的老头?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 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 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 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 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 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 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 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 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 的。 另外文中的语句如:
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 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 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 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c、“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 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 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e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 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足显他的智与勇 可见,他自信自尊,具有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是个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 老头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 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 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课时 体会孙犁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 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 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 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2、体味下列句子,赏析其作用(与上题重复的语句可略)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 和力量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 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 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 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 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c、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 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 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 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e 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 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足显他的智与勇。 可见,他自信自尊,具有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是个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 老头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 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 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课时 一、体会孙犁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 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 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 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2、体味下列句子,赏析其作用(与上题重复的语句可略)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 和力量。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 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 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 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二、问题探究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 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 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 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 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 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 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 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 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 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 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 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 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 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 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三、拓展延伸 讨论: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 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八年级(上)语文 新丰镇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 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 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二、问题探究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 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 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 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 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 48—50 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 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 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 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 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 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 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 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 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 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 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三、拓展延伸 讨论: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 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