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之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 张红璇 Sandyzhx@21cn.com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Second level Third level Fourth level Fifth level Sandyzhx@21cn.com
课前提问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1.诊断呼吸衰竭的三个条件和两个参数? 为什么有这样的参数? 2有无单纯的PaCO2升高的呼衰?为什么? 3.机械通气主要为解决什么问题? 4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课前提问 1.诊断呼吸衰竭的三个条件和两个参数? 为什么有这样的参数? 2.有无单纯的PaCO2升高的呼衰?为什么? 3.机械通气主要为解决什么问题? 4.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概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损 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综合征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 PaO26.67KPa(50mmHg)时可确诊为呼吸衰竭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概 念 ◼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损 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综合征 。 ◼ 在 海 平 面 、 静 息 状 态 、 呼 吸 空 气 的 条 件 下 , PaO26.67kPa(50mmHg)时可确诊为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分型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I型呼吸衰竭: Pao, 6.67kPa(50mmHg)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病 理 生 理 分 型 ◼ Ⅰ型呼吸衰竭 : PaO26.67kPa(50mmHg)
从通气治疗的角度分型: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肺衰竭:低氧血症(A比例失调) ARDS是典型代表 呼吸衰竭 通气衰竭(泵衰竭):高碳酸血症是标志 由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或呼吸肌功能障碍所致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从通气治疗的角度分型: 肺衰竭 :低氧血症(A/V比例失调) ARDS是典型代表 ◼ 呼吸衰竭 通气衰竭(泵衰竭):高碳酸血症是标志 由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或呼吸肌功能障碍所致
自主呼吸中“呼吸泵”的作用2 BREAKING NEW GROUNDS 吸气时: 胸内 Pressure↓ 腹内 Pressure 1 机械通气时 自然进程的破坏: 呼吸泵”作用的丧失 回心血量降低 对左心和肺血管的压力 心排量Co↓ 低血压 其他副作用
吸气时: - 胸内Pressure - 腹内 Pressure 自主呼吸中“呼吸泵”的作用 机械通气时 自然进程的破坏: “呼吸泵”作用的丧失 回心血量降低 对左心和肺血管的压力 心排量CO 低血压 其他副作用……
自主呼吸的换气过程:主动吸气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动呼气 呼气 minsheng
自主呼吸的换气过程:主动吸气,被 动呼气 呼气 吸气
病因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 胸廓疾病 外伤、创伤、胸水或气胸 a呼吸道疾病:慢支炎、哮喘、肺部感染 ARDS、肺TB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阻塞性血管炎、血栓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病 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 ▪胸 廓 疾 病 : 外伤、创伤、胸水或气胸 ▪呼吸道疾病 : 慢支炎、哮喘、 肺部感染、 ARDS、肺TB ▪肺 血 管 疾病: 肺栓塞、阻塞性血管炎、血栓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肺泡通气不足 弥散障碍 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通气/血流比率失调 通气不足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弥散功能障碍及通气/血流比率失调缺氧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 肺泡通气不足 ➢ 弥散障碍 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 通气/血流比率失调 ◼ 通气不足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弥散功能障碍及通气/血流比率失调 缺氧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BREAN| NG NEW GROUNDS四 VQ>0.8 VQ=0.8 V/O<0.8 通气血流比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sanoFi-synthelabo minsheng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V/Q0.8 V/Q=0.8 V/Q<0.8 通气血流比例对气体交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