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基础知识精讲】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嘉(hui) 如释重负(shi)契约(qi) 揽(lan) 悲天悯人(min)卸却(xie) 监督(du)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ye)音乐 ()几乎 (huan)归还 (zhu)主意 乐 (旧e)乐意 ()几年 (ha)还有 (zhu)主要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赔(pe)赔本 惠(hu)恩惠 契(q)契约 陪(pe)陪伴 穗(sui)稻穗 锲(qe)锲而不舍 倍(bei)几倍 临(in)临时 卸(×e)卸去 释(sh)解释 监(jan)监狱 御(y心)抵御 择(2e)选择 滥(an)滥用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 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 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 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 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最苦与最乐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 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 年中举人。1891 年至 1894 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 木学堂。1895 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 等。1897 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加戊戌 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 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 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 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 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 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 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 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 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 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 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 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 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 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 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 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 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 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 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 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 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 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 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 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 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 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 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 1、2 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 3 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 4、 5 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是主论,第 2 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 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 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 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 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 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 2 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 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 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 1 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 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 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 1 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 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 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 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 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 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 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 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 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 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 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 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 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
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 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 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 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 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 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 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 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 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 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 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 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 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 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 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 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 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 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 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
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 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 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 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 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 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 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 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 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 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 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 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 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 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 1 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 的选言证法,第 2 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 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 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 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 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
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 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 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 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 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 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 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 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 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 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 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 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 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 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 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 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 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
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 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 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 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 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 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 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 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 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 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 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 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 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 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 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 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 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