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习要点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 束两年 月19日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统一,巩固扩 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摆脱内政危机而发动的。结果法军惨败,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军投降。此 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法国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同普鲁士签订和约,赔款五十亿法郎,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从此这两个地区的法国人 民沦为亡国奴。本文反映的就是国土沦丧后,当地人民在普鲁士侵略者强行禁止开法语课时,所表现出的 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作者把故事安排在沦陷区里的一个小镇上,写的是一个小学校的一堂课,主人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 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 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厚,文章也更 富有感染力,以至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踱()挟 郝叟() 括()懊悔()惩罚() 赚钱()钥匙()祈祷() 哽()督学() 泰头()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义字 、解释词语: 宛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本 文中的意思是②。 诧异:惊奇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一)关于课题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了文 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关于本文人物 韩麦尔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从地位看,他担任最后一课的教学工作,精心安排了语法、习字、历 史等课内容,在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了他,这最后一课就不存在了。从作者意图看,主要从他身 上体现爱国主义的伟大感情。作者从服装、动作、表情,特别是极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语言,多方位
《最后一课》学习要点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写于 1873 年,普法战争刚结 束两年。1870 年 7 月 19 日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统一,巩固扩 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摆脱内政危机而发动的。结果法军惨败,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军投降。此 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法国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同普鲁士签订和约,赔款五十亿法郎,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从此这两个地区的法国人 民沦为亡国奴。本文反映的就是国土沦丧后,当地人民在普鲁士侵略者强行禁止开法语课时,所表现出的 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作者把故事安排在沦陷区里的一个小镇上,写的是一个小学校的一堂课,主人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 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 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厚,文章也更 富有感染力,以至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踱 ( ) 挟 ( ) 郝叟( ) 捂 ( ) 懊悔( ) 惩罚( ) 赚钱( ) 钥匙( ) 祈祷( ) 哽 ( ) 督学( ) 膝头( )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义字: ┍ ┍ ┍ 帖┤ 强┤ 结┤ ┕ ┕ ┕ 二、解释词语: 宛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本 文中的意思是②。 诧异:惊奇。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三、本文内容 (一)关于课题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了文 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关于本文人物 韩麦尔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从地位看,他担任最后一课的教学工作,精心安排了语法、习字、历 史等课内容,在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了他,这最后一课就不存在了。从作者意图看,主要从他身 上体现爱国主义的伟大感情。作者从服装、动作、表情,特别是极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语言,多方位
地刻画他。而小弗郎士仅是个线索人物,一切都是透过他的眼看、耳听来写的。作者主要写他的心理变化 表现他在爱国感情的感召下不断觉悟成熟。他的变化完全是来说明最后一课的教育作用,来烘托、陪衬韩 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后一课照样进行,而缺了韩麦尔先生却没有了最后一课 (三)关于故事情节 1、本文情节简单但很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动人。爱国主义感情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崇高伟大的感情,极易感动人。 选材集中,角度新颖。反对异国统治、热爱祖国是一个重大题材,而作者却不写普法战争全貌,也不 写法国社会形势,只选了一个小学校里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来写,时间集中、矛盾鲜明,概括力强。表面上 是教法语还是教德语的事,实际是爱国还是投降的严肃问题。表面上是教师、学生和沦陷前的镇长、邮递 员及村民来上最后一课,实际上他们所代表的是法国各阶层人民。因此,虽只一节课,但却精彩地反映了 法国人民反抗异国统治的整个事件。爱国感情最常见的是表现在对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却从人们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个角度上来表现爱国感情,很新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是浓缩的对祖国的爱。 文章的起笔和收笔都很适当,恰到好处。写一堂课从何处下笔?作者选了小弗郎士不愿上学并迟到做 起点。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将怎样上这最后一课?结果会如何?从而引起读者的 兴趣。②舍弃了接到通知后老师的心情,怎么准备这最后一课以及清早大家进教室等繁琐的过程,使文章 紧凑,省笔。结尾就在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的高潮中结束。用韩麦尔 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后黑板上醒目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图画,留给人回味的余地。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是写景:一是鸟鸣林绿的美景:另一个是异国占领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因此尽管风和日丽,并 不给人轻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压抑。这笔景物描写使故事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气氛。第二句话是写 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无忧无虑、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灾难。这是为后边写他觉悟成熟做铺垫 以显示最后一课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 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表现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的欲望 ③“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赞美所反映出的对祖国的爱,对学生们语 重心长的告诫:村民前来听课的动人情景:亡了国的人不准学祖国语言的羞辱,这些都是他永远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说,“我一一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 的话补写出来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 见你们了。”“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 ⑤“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 句话你怎样理解?
地刻画他。而小弗郎士仅是个线索人物,一切都是透过他的眼看、耳听来写的。作者主要写他的心理变化, 表现他在爱国感情的感召下不断觉悟成熟。他的变化完全是来说明最后一课的教育作用,来烘托、陪衬韩 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后一课照样进行,而缺了韩麦尔先生却没有了最后一课。 (三)关于故事情节 1、本文情节简单但很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动人。爱国主义感情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崇高伟大的感情,极易感动人。 选材集中,角度新颖。反对异国统治、热爱祖国是一个重大题材,而作者却不写普法战争全貌,也不 写法国社会形势,只选了一个小学校里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来写,时间集中、矛盾鲜明,概括力强。表面上 是教法语还是教德语的事,实际是爱国还是投降的严肃问题。表面上是教师、学生和沦陷前的镇长、邮递 员及村民来上最后一课,实际上他们所代表的是法国各阶层人民。因此,虽只一节课,但却精彩地反映了 法国人民反抗异国统治的整个事件。爱国感情最常见的是表现在对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却从人们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个角度上来表现爱国感情,很新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是浓缩的对祖国的爱。 文章的起笔和收笔都很适当,恰到好处。写一堂课从何处下笔?作者选了小弗郎士不愿上学并迟到做 起点。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将怎样上这最后一课?结果会如何?从而引起读者的 兴趣。②舍弃了接到通知后老师的心情,怎么准备这最后一课以及清早大家进教室等繁琐的过程,使文章 紧凑,省笔。结尾就在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的高潮中结束。用韩麦尔 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后黑板上醒目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图画,留给人回味的余地。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是写景:一是鸟鸣林绿的美景;另一个是异国占领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因此尽管风和日丽,并 不给人轻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压抑。这笔景物描写使故事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气氛。第二句话是写 “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无忧无虑、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灾难。 这是为后边写他觉悟成熟做铺垫, 以显示最后一课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 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表现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的欲望。 ③“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赞美所反映出的对祖国的爱,对学生们语 重心长的告诫;村民前来听课的动人情景;亡了国的人不准学祖国语言的羞辱,这些都是他永远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 的话补写出来。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 见你们了。”“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 ⑤“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 句话你怎样理解?
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 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 (四)这篇小说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意思的?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 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气暖和、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宛转歌唱,普鲁士士兵在操练,布 牌前站着许多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沉闷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好的国土沦丧,法兰西民族 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静的教室,身穿礼服、神色庄严的老师,用颤抖的手翻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 们,这一切说明人们内心极度悲愤,并说明法国人民不甘被奴役,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深挚的眷恋 与热爱: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贯穿全文始终。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 教室中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一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一一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 悔—一对课本,对老师恋恋不舍—一明白了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意义一一理解老师,仇恨侵略者:④表现 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个普普通通的祖国语言(母语)教师的职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 在一起的 最后一课》在线测试 选择题(80分)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诧异(cha)惩罚( cheng)郝叟(sou) B、哽咽(gng)要挟(xie)膝头(qi) C、祈祷(q1)柏林(b6)踱方步(duo) D、气氛(en)挨打(di)邮递员(you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钥匙懊悔宛转督学 B、懊悔纪念紫藤暄闹 C、磨损歉钱视察糊涂 D、遛冰耐心忠诚忧愁 3、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完全正确的是() A、杆gn旗杆栏杆铁杆笔杆 B、帖妥帖请帖碑帖字帖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 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 是一个隐喻)。 (四)这篇小说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意思的?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 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气暖和、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宛转歌唱,普鲁士士兵在操练,布 告牌前站着许多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沉闷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好的国土沦丧,法兰西民族 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静的教室,身穿礼服、神色庄严的老师,用颤抖的手翻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 们,这一切说明人们内心极度悲愤,并说明法国人民不甘被奴役,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深挚的眷恋 与热爱;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贯穿全文始终。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 教室中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 悔——对课本,对老师恋恋不舍——明白了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意义——理解老师,仇恨侵略者;④表现 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个普普通通的祖国语言(母语)教师的职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 在一起的。 最后一课》在线测试 一、选择题(80 分)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诧异(chà) 惩罚(chěng) 郝叟(sǒu) B、哽咽(gěng) 要挟(xié) 膝头(qī) C、祈祷(qǐ) 柏林(bó) 踱方步(duó) D、气氛(fēn) 挨打(ái) 邮递员(yóu)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钥匙 懊悔 宛转 督学 B、懊悔 纪念 紫藤 暄闹 C、磨损 歉钱 视察 糊涂 D、遛冰 耐心 忠诚 忧愁 3、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完全正确的是( ) A、杆 gān 旗杆 栏杆 铁杆 笔杆 B、帖 tiē 妥帖 请帖 碑帖 字帖
C、强qing强迫勉强强求强词夺理 D、塞se堵塞阻塞要塞闭塞 4、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二、填空题(20分) 5、《最后一课》的体裁是 作者 是 国作家。课文中着力塑造了 生和 两个主要人物。 参考谷案 知识点:字音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A项中“惩罚”的“惩”应读二声:B项中“膝头”的“膝”应读x:C项中“祈祷”的“祈”应读二声。D项正确, 气氛”的“氛”和“邮递员”的“邮”的读音需要注意 知识点:字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B项中“喧闹”的“喧”要和形似字“暄”区别开来,“暄”的意思是“太阳的温暖”或“松软、松散”,可组词 为“寒暄”或“暄土”等:C项中“赚钱”的“赚”注意与形似字“道歉”的“歉”区别:D项中“溜冰”的“溜”要 和形似字“遛鸟”的“遛”区别开来。A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婉转”与“宛转”通用。 答案;C 知识点:多音多义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多义字的掌握。 A项中“铁杆”和“笔杆”的“杆”应读三声;B项中“请帖”的“帖”应读三声,“碑帖、字帖”的“帖”应读 四声: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di
C、强 qiǎng 强迫 勉强 强求 强词夺理 D、塞 sè 堵塞 阻塞 要塞 闭塞 4、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二、填空题(20 分) 5、《最后一课》的体裁是 ,作者 ,是 国作家。课文中着力塑造了 先 生和 两个主要人物。 参 考 答 案 一、 1、 答 案:D 知识点:字音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A 项中“惩罚”的“惩”应读二声;B 项中“膝头”的“膝”应读 xī;C 项中“祈祷”的“祈”应读二声。D 项正确, “气氛”的“氛”和“邮递员”的“邮”的读音需要注意。 2、 答 案:A 知识点:字形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B 项中“喧闹”的“喧”要和形似字“暄”区别开来,“暄”的意思是“太阳的温暖”或“松软、松散”,可组词 为“寒暄”或“暄土”等;C 项中“赚钱”的“赚”注意与形似字“道歉”的“歉”区别;D 项中“溜冰”的“溜”要 和形似字“遛鸟”的“遛”区别开来。A 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婉转”与“宛转”通用。 3、 答 案:C 知识点:多音多义字。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多义字的掌握。 A 项中“铁杆”和“笔杆”的“杆”应读三声;B 项中“请帖”的“帖”应读三声,“碑帖、字帖”的“帖”应读 四声;D 项中“要塞”的“塞”应读 sài。 4
答案: 知识点:修辞方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掌握 C项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方法都是比喻 答案:小说都德法韩麦尔小弗郎士 知识点:掌握作家作品 解析: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 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 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 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 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 重要的,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 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 中考解析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渊博开恳声名狼藉B、辩论悲恸穿流不息 C、蹊跷和谐雍容典雅D、缄默佳肴甜言密语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C项。A项中“开恳”的“恳”应写为“垦”,“开垦”是“开辟荒地”的意思, 故为“土”字底。B项中“川流不息”的含义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所以应写为 川”,“河流”的意思。D项中“甜言密语”应写为“甜言蜜语”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B、《敕勒歌》和《木兰诗》都选自《乐府诗集》。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D、《背影》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A项。小说《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作者都德不是德国作家,而是法国 作家。 3、下面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杜甫被称为“诗仙”,李白被称为“诗圣”,苏轼是宋词豪 放派的代表之 B、《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出师表》的“表”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C、《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彷徨》中。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的莫泊桑
答 案:C 知识点:修辞方法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掌握。 C 项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方法都是比喻。 二、 5、 答 案:小说 都德 法 韩麦尔 小弗郎士 知识点:掌握作家作品。 解 析: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 19 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 12 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 和 4 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 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 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 重要的,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 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渊博 开恳 声名狼藉 B、辩论 悲恸 穿流不息 C、蹊跷 和谐 雍容典雅 D、缄默 佳肴 甜言密语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 C 项。A 项中“开恳”的“恳”应写为“垦”,“开垦”是“开辟荒地”的意思, 故为“土”字底。B 项中“川流不息”的含义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所以应写为 “川”,“河流”的意思。D 项中“甜言密语”应写为“甜言蜜语”。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B、《敕勒歌》和《木兰诗》都选自《乐府诗集》。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D、《背影》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 A 项。小说《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作者都德不是德国作家,而是法国 作家。 3、下面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杜甫被称为“诗仙”,李白被称为“诗圣”,苏轼是宋词豪 放派的代表之一。 B、《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出师表》的“表”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C、《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彷徨》中。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的莫泊桑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B项。A项表述有误,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 表之一,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C项的说法不正确,《孔乙己》是鲁迅在 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而不是《彷徨》:D项的说法有误,《最 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也是法国的作家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考点】:考查分析人物行动与心理描写的作用。 分析】:答案: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 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不会由现象看本质。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 仔细推敲语言所含的哲理,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和人物行动〔把职业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由行动看 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的走过来:“爸,我想跟你请教个问题。”“什 么问题?说吧。”“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 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条件的确挺差 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 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5、小说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B、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马市长”和“马市长的女儿”中选择填空) 参考答案: 答案:5、A6、马市长 知识点:分析对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要正确解答描写人物的方法,必须清楚描写人物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否则便会有答成修辞方法、表达 方式的可能。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悠闲”、“顿时收敛了笑容”是对马市长的神态描写:“品茶”、“放下手中的茶杯”是对马市长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 B 项。A 项表述有误,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 表之一,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C 项的说法不正确,《孔乙己》是鲁迅在 “五四”前夕写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而不是《彷徨》;D 项的说法有误,《最 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也是法国的作家。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考查分析人物行动与心理描写的作用。 【分析】:答案: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 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不会由现象看本质。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 仔细推敲语言所含的哲理,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和人物行动〔把职业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由行动看 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的走过来:“爸,我想跟你请教个问题。”“什 么问题?说吧。”“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 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条件的确挺差, 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 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5、小说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B、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6、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马市长”和“马市长的女儿”中选择填空) 参考答案: 答案:5、A 6、马市长 知识点:分析对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要正确解答描写人物的方法,必须清楚描写人物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否则便会有答成修辞方法、表达 方式的可能。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悠闲”、“顿时收敛了笑容”是对马市长的神态描写;“品茶”、“放下手中的茶杯”是对马市长
的行动描写:另外还有三句对马市长的语言描写。小说的主题是批判某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对 人马列主义,对己个人主义的思想,此外“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从马市长身上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 所以马市长是小说的主人公 [课外拓展 震撼人心的一课 《最后一课》 山西李国涛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篇作品给我的震撼力量 抗战时,我还是小孩子,在沦陷区生活。我体会过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耻辱。我在40年代读中学时,在教 科书上读到这一篇。后来,我在英语课本上又读到一次,事过50多年,我也还记得题目是《 The last lesson》 可见这篇作品早己是著名的好教材,是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记得我读的中文教材 是胡适先生译的。后来又想,胡先生不精于法文,他不会从法文翻译,难道从英语转译吗?请一位学者查 看,果然胡适曾译此篇。那么,我的记忆不错,我是从教本上读过两次的。另外我再说,以儿童的视角写 的短篇小说,再也没有哪一篇比《最后一课》更使我感动的了。当然,在中外的众多同类小说中,不乏佳 作,还有不少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我们有《小英雄雨来》,有《小兵张嘎》和《鸡毛 信》:前苏联的作品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有些虽然不是 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的,但也是以少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开始一段)的视角写的。这些作品写青少 年的机智勇敢,出生入死,甚为动人。它们也写出青少年的幼稚和成长过程,塑造出英雄人物,自有其妙 处。不过,那些作品都是在一个长的或稍长的过程里展开人物的活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面对敌人 进行斗争时的行为。而《最后一课》不同。它短小,是最典型的短篇小说。它只写一堂语文课。著名的普 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割让给普鲁土。普鲁土侵占了法兰西的土地、村镇,人民的 生活秩序都归他们统治。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小弗郎士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小弗郎士 同一切贪玩的孩子一样,不爱上课,不喜学习。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去上学,依然迟到,心神不 宁地等待着接受训斥。但是,一切与他的期待相反,一切都又那么出人意外,不可理解。课堂上的一切都 与他常见的不一样。从老师的神情(这是小说里写得最重的一笔,大部分的感情变化都是由此而出)到村 民自觉来听课的神情,使得小弗郎土渐渐明白了生活中发生的真正变化,和这变化的意义。于是小弗郎士 觉悟了,悔恨、惭愧和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升腾起来,他的心里永远地、深深地印上了: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上的是法语课,也就是法国儿童的国文课或语文课。这是小说家精心的安排。请想一下,如 果上的是算术课或英语课,那就写不出如此的效果了吧。因为普鲁士军方的命令到了,从明天起不许再上 法语课,而改上德语课。这对法国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耻辱,对学生如此,对每一个法国人都是如此。请 注意,这里有一个悬念的使用。先写在镇公所门口有人围着布告牌看,小弗郎士只想:又出了什么事?匆 匆而过。到课堂上,上了半节课,小弗郎土才闹清楚:“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就是再不许学法文了 所以韩麦尔老师说,法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那是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 祖国语言的共同感受。我们对中文也是这样感觉的,它如此美妙,也如此精确、简洁,它是世界上最古老 深厚的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以前有人说中文不能在电脑上使用,现在人们说中文最宜 于应用于电脑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对中文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中文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同在的。在东南亚的
的行动描写;另外还有三句对马市长的语言描写。小说的主题是批判某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对 人马列主义,对己个人主义的思想,此外“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一。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从马市长身上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 所以马市长是小说的主人公。 [课外拓展] 震撼人心的一课 ――《最后一课》 山西 李国涛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篇作品给我的震撼力量。 抗战时,我还是小孩子,在沦陷区生活。我体会过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耻辱。我在 4O 年代读中学时,在教 科书上读到这一篇。后来,我在英语课本上又读到一次,事过 50 多年,我也还记得题目是《The last lesson》 可见这篇作品早已是著名的好教材,是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记得我读的中文教材 是胡适先生译的。后来又想,胡先生不精于法文,他不会从法文翻译,难道从英语转译吗?请一位学者查 看,果然胡适曾译此篇。那么,我的记忆不错,我是从教本上读过两次的。另外我再说,以儿童的视角写 的短篇小说,再也没有哪一篇比《最后一课》更使我感动的了。当然,在中外的众多同类小说中,不乏佳 作,还有不少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我们有《小英雄雨来》,有《小兵张嘎》和《鸡毛 信》;前苏联的作品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有些虽然不是 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的,但也是以少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开始一段)的视角写的。这些作品写青少 年的机智勇敢,出生入死,甚为动人。它们也写出青少年的幼稚和成长过程,塑造出英雄人物,自有其妙 处。不过,那些作品都是在一个长的或稍长的过程里展开人物的活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面对敌人, 进行斗争时的行为。而《最后一课》不同。它短小,是最典型的短篇小说。它只写一堂语文课。著名的普 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割让给普鲁土。普鲁土侵占了法兰西的土地、村镇,人民的 生活秩序都归他们统治。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小弗郎士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小弗郎士 同一切贪玩的孩子一样,不爱上课,不喜学习。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去上学,依然迟到,心神不 宁地等待着接受训斥。但是,一切与他的期待相反,一切都又那么出人意外,不可理解。课堂上的一切都 与他常见的不一样。从老师的神情(这是小说里写得最重的一笔,大部分的感情变化都是由此而出)到村 民自觉来听课的神情,使得小弗郎土渐渐明白了生活中发生的真正变化,和这变化的意义。于是小弗郎士 觉悟了,悔恨、惭愧和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升腾起来,他的心里永远地、深深地印上了: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上的是法语课,也就是法国儿童的国文课或语文课。这是小说家精心的安排。请想一下,如 果上的是算术课或英语课,那就写不出如此的效果了吧。因为普鲁士军方的命令到了,从明天起不许再上 法语课,而改上德语课。这对法国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耻辱,对学生如此,对每一个法国人都是如此。请 注意,这里有一个悬念的使用。先写在镇公所门口有人围着布告牌看,小弗郎士只想:又出了什么事?匆 匆而过。到课堂上,上了半节课,小弗郎土才闹清楚:“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就是再不许学法文了。 所以韩麦尔老师说,法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那是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 祖国语言的共同感受。我们对中文也是这样感觉的,它如此美妙,也如此精确、简洁,它是世界上最古老 深厚的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以前有人说中文不能在电脑上使用,现在人们说中文最宜 于应用于电脑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对中文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中文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同在的。在东南亚的
某些国家里,曾有过迫害华侨的事件,其做法之一就是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中文。华侨反抗,他们以为不 忘故国的首要事情就是让子孙后代不忘中文,会用中文。所以他们集资花钱办中文学校,使下一代人不忘 中文。这是许多地方华侨的毕生心事。没有自己的语言,这算什么中国人呢?这是最不可改变的民族感情 了。我听到去过东南亚的作家讲,在那里参加华文文学聚会,与会人们是带着神圣、崇敬、虔诚的情绪而 来的,使人非常感动。我们可以说韩麦尔老师谈法语之美,主要表达的是爱国之情,而不是科学的论断。 应当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尤其是古老的文明的民族语言。德文也是在历史上有贡献的语 言,但是对于受普鲁土压迫的法国人来说,那是不堪忍受的语言。我记起我在沦陷区读书时,从小学三四 年级就开始学习日本文。必学,不学不行,那是奴化教育的一种。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反感,学生不愿学。 那时候会日文的中国人不多,有一些也去干别的事去了。所以一般是日本人来教。也不知是些什么人,中 国话也讲不了,就教起来。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当时不过十三四岁,因为回答日语不合格,被那个日本人 打了重重的一个耳光,他的脸当时就有五个手指印。同学们都非常难过。我想这种情绪,在小说里的小弗 郎土也会有的,每个法国学生都会有。当然,也许那将是另一篇小说的题材 这篇小说只写课堂上的故事,当然没有血,只有泪。但是一个国家、民族,被占领、征服以后,不会 不流血的。近来我们读到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半个月里,杀了几十万手无寸铁 的中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苏联、法国、波兰,也是如此。我们读的这篇小说里,没有写 到这些,这只是选材的问题。它感动读者的力量是一样的:它激起读者的爱国感情是一样的。至于选取什 么题材,那是由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特点共同决定的。作家都德是参加过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有 生活经验,但他只选了这一点小事来写。近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都德的《磨坊书札》,那是他的成名 作(1866年),轻松可爱的散文。那是他的风格
某些国家里,曾有过迫害华侨的事件,其做法之一就是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中文。华侨反抗,他们以为不 忘故国的首要事情就是让子孙后代不忘中文,会用中文。所以他们集资花钱办中文学校,使下一代人不忘 中文。这是许多地方华侨的毕生心事。没有自己的语言,这算什么中国人呢?这是最不可改变的民族感情 了。我听到去过东南亚的作家讲,在那里参加华文文学聚会,与会人们是带着神圣、崇敬、虔诚的情绪而 来的,使人非常感动。我们可以说韩麦尔老师谈法语之美,主要表达的是爱国之情,而不是科学的论断。 应当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尤其是古老的文明的民族语言。德文也是在历史上有贡献的语 言,但是对于受普鲁土压迫的法国人来说,那是不堪忍受的语言。我记起我在沦陷区读书时,从小学三四 年级就开始学习日本文。必学,不学不行,那是奴化教育的一种。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反感,学生不愿学。 那时候会日文的中国人不多,有一些也去干别的事去了。所以一般是日本人来教。也不知是些什么人,中 国话也讲不了,就教起来。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当时不过十三四岁,因为回答日语不合格,被那个日本人 打了重重的一个耳光,他的脸当时就有五个手指印。同学们都非常难过。我想这种情绪,在小说里的小弗 郎土也会有的,每个法国学生都会有。当然,也许那将是另一篇小说的题材。 这篇小说只写课堂上的故事,当然没有血,只有泪。但是一个国家、民族,被占领、征服以后,不会 不流血的。近来我们读到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半个月里,杀了几十万手无寸铁 的中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苏联、法国、波兰,也是如此。我们读的这篇小说里,没有写 到这些,这只是选材的问题。它感动读者的力量是一样的;它激起读者的爱国感情是一样的。至于选取什 么题材,那是由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特点共同决定的。作家都德是参加过 1871 年的普法战争的,有 生活经验,但他只选了这一点小事来写。近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都德的《磨坊书札》,那是他的成名 作(1866 年),轻松可爱的散文。那是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