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分泌的液体,是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沁量 约为(1.8L/d) (一)小肠液的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食糜对小肠粘膜局部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通 过肠壁内神经丛引起的局部反射。是小肠分泌调节的 主要机制。 目录
二、小肠的机械消化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 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 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舍子长 目录
3.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特殊方式: 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 可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送到 大肠。这种运动是由于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食糜进 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 4.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饥饿时或小肠内 容物大部分被吸收后,分节运动停止,出现周期性 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主要作用:①清除进食后 肠道内遗留的食物残渣等;②阻止结肠内细菌迁移 到终末回肠。 目录
(二)回盲瓣(括约肌) 的功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 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 微的收缩状态,可:①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大 肠的量;②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回肠。 当食物入胃,可引起胃-肠反射,使回 肠蠕动增强。当蠕动波快到回肠末端时,回 盲括约肌便舒张,约4l食糜推送入结肠。 回肠的充胀刺激或对回肠粘膜的机械刺激 可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回盲括约肌收缩。 目录
(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1.壁内N丛的作用 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 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外来N的作用一般来说,副交感N兴奋能 加强肠运动,而交感N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但与肠 肌的当时状态有关:当肠肌的紧张性高时,则无论 副交感N或交感N兴奋,都使之抑制;当肠肌的紧张 性低时,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 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 促进小肠运动的体液因 素有:Ach、5-HT、P物质、胃泌素、缩胆囊素、脑 啡肽等。抑制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胰 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目录
复习思考题 1.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 2.试比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调节有哪些异同 点? 3.试比较小肠分节运动与蠕动有哪些不同? 4.胃液或胰液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发生什 么现象? 5.在进食的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发 生了哪些变化? 目录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 (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 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 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 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可 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 维生素。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 沼气、氨等有毒成分。 目录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 胃内容物 1.混合运动一袋状往返 运动在同一时间内参与收 二指多内化物 缩的结肠较长,收缩的环 行肌较宽和有力,同时纵 行肌(结肠带)也收缩, 使邻近未收缩的结肠段形 成许多袋状的节段,称为 袋状收缩。使内容物向两 个方向作短距离位移。。 其主要作用是将大肠内容 物充分混合并与肠粘膜充 分接触,有利于大肠的吸 直 收。 结肠和直肠反射 目录 U
2.推进运动一集团运动 在大肠 内存在的一种行进速度很快,推进距离 很长的强烈蠕动,称为集团运动(mass movements).。每天可发生1~3次,发生 时袋状收缩停止,结肠袋消失。集团运 动可将肠内容物从横结肠一直推送到乙 状结肠。集团运动可能是食物扩张胃或 十二指肠,引起的胃-结肠反射或十二指 肠一结肠反射。 目录
(二)排便反射 大或层 盆神经(+) 降乙状结肠利直肠收缩 直肠压力 盆轻 初级挂 排 粪便感受器 的门内约肌舒张 腹下神轻 便中枢 便 阴部神经(-】 门外括约肌舒张 图6-10排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