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 文对比阅读试题 目录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目录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 3.2009厦门市《爱莲说》 42009年贵港市《愚公移山》 52009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7.2009年常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82009年徐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2346891 92009年扬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10.2009年阜新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12- 112009年赤峰市《鱼,我所欲也》 12.2009滨州市《鱼,我所欲也》 13.2009年济宁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2009年省临沂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5.2009年太原市《送东阳马生序》 455678 162009年眉山市《桃花源记》 17.2009年黄冈市《送东阳马生序》 182009年滨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鱼我所欲也》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1 - 2010 年中考必备—2009 年中考课内外文言 文对比阅读试题 目录 2010 年中考必备—2009 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1 - 目录.............................................................................................................................- 1 -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 1 -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 ..........................................................................................- 2 - 3.2009 厦门市《爱莲说》.............................................................................................- 3 - 4.2009 年贵港市《愚公移山》......................................................................................- 4 - 5.2009 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6 - 7.2009 年常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8 - 8.2009 年徐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9 - 9.2009 年扬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 - 10.2009 年阜新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12 - 11.2009 年赤峰市《鱼,我所欲也》 ........................................................................... - 14 - 12.2009 滨州市《鱼,我所欲也》............................................................................... - 15 - 13.2009 年济宁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5 - 14.2009 年省临沂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16 - 15.2009 年太原市《送东阳马生序》........................................................................... - 17 - 16.2009 年眉山市《桃花源记》.................................................................................. - 18 - 17.2009 年黄冈市《送东阳马生序》........................................................................... - 19 - 18.2009 年滨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鱼我所欲也》........................................ - 20 -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 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了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 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17.(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3分)记釵(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20.(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稅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了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入深知山下世间的苛 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即可)B8.c0m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 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u,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i,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 2 -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 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 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 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了 (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 2 字)的手法突出主 题。(每格限填 1 字)(3 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 10~12 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 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书巢主人的 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 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 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2分) 32009夏门市《爱莲说》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凊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 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 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鮮姸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 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an,活鱼。B.读xian,新鲜。C.读xan,鲜艳。D.读xin,少
- 3 -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 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 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 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10.(2 分。每题 1 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 分。每题 2 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 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 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分) 信乎其似巢也(1 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2 分) 3.2009 厦门市《爱莲说》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5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 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 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 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 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 分) A.读 xiān,活鱼。 B.读 xiān,新鲜。 C.读 xiān,鲜艳。 D.读 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 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 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D(2分) 8.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 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 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42009年贵港市《愚公移山》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 4 -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 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 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 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 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6.(2 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 1 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 D (2 分) 8. B (2 分) 9.(4 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 2 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 分) (1)(2 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 1 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 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 分;表达 1 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 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 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4.2009 年贵港市《愚公移山》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瓶③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 其几干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 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
- 5 -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 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 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 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
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 /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 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52009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19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 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属 (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 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 胜自己
- 6 - 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 分)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 /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 译错一处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 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 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 分) 5.2009 年河南省《曹刿论战》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 17—19 题。(10 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 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 分) 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 胜自己
6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 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 2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 7 - 6.2009 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 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 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 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 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 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 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 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26.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www.ht88.com 72009年常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日:“…)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闸谓邹忌日:“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 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 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⑤于市,日:“我田忌之人 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0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 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ω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6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 织罪名。④说:念shu,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道,烧灼龟甲 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 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
- 8 - 7.2009 年常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 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 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 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 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 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 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 织罪名。 ④说:念 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 bǔ,烧灼龟甲, 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 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 分) (1)门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说:▲ (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 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 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 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2)当面指责、当 面挑刺:/(3)满一年,或“一年”;/(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 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 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 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 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 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 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8.2009年徐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 “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 9 - (4)不相说: ▲ (5)走: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 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 分) ▲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 分) ▲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 ...一项。(2 分) 【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 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 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 分) ▲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 面挑刺; /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 2 分。对 2~3 个得 1 分,对 4~5 个得 2 分。关键字 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 1 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 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 5 分,第一句 2 分,第二句 3 分。不要求完全 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 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 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3 分。答清楚一点得 2 分,答清楚两点再得 1 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 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 2 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 分。其它合理 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8.2009 年徐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 “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 (2)皆以美于徐公以: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4)卒得反国反: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原因 启发: 6.(4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7.(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 8.(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 个美?(“孰与”1分疑问句1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 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蔽”“甚”各1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 (“所以”“亡”各1分) 9.(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 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 10 -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 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 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分,每处 l 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7.(2 分)B 拜见(A 长,身高整治,治理 C 偶尔私自,偷着 D 错误到) 8. (6 分)每句 2 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 个美?(“孰与”l 分疑问句 l 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 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蔽”“甚”各 1 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 (“所以”“亡”各 1 分) 9.(3 分)原因(2 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 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 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