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课程授课教案 二级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所属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课 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教师: 基础教研室各位教师
1 安顺学院课程授课教案 二级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所属教研室: 基础教研室 课 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教师: 基础教研室各位教师
课次:第1讲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相应章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授课时间 年月_日第_周星期第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口 授课班级 2018级 专业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宪法的地 教学目的 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内容。 与要求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修正案的介绍 教学难点 法律体系的构成,法律位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 幻灯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教学备注 导入新课: 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治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一一河南大学生掏鸟案。 问:谈谈你对“河南大学生掏鸟案”的认识?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 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 生的。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以下四 个方面来分析: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2 课次:第 1 讲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相应章节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授课班级 2018 级 专业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宪法的地 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内容。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修正案的介绍 教学难点 法律体系的构成,法律位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 幻灯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导入新课: 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治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河南大学生掏鸟案。 问:谈谈你对“河南大学生掏鸟案”的认识?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 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 生的。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以下四 个方面来分析: 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备注
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 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其中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 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 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 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 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 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 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 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 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 话的工具) 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 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3、资本主义法律 3
3 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 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其中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 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 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 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 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 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 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 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 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 话的工具) 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 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3、资本主义法律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 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 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 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 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 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 律?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 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 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 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 A.法律的规范作用 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 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 ①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②确立和维护社会主 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 义的经济制度③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④推动社会改革与进 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 步 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 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 拼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 案例分析:本案中村委 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 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 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 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 ①法律制定(立法)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 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
4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 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 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 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 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 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 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A.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①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 ②确立和维护社会主 义的经济制度 ③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④推动社会改革与进 步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 (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 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 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①法律制定(立法)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 律? 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 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 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 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 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 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 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 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 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 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 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 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 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 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 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案例分析:本案中村委 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 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 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 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
②法律执行(执法) 懦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 特征和创制? ③法律适用(司法): ④法律遵守(守法):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 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一)我国宪法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宪法(第五届)→1982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 ①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 正: ②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 正: ③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 正: ④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 正。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 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结论: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国家根本法,治国安邦总章程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三)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 5
5 ②法律执行(执法) ③法律适用(司法): ④法律遵守(守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 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一)我国宪法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 年的《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 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 年宪法(第五届)→1982 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 ①1988 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 正; ②1993 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 正; ③1999 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 正; ④2004 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 正。 (5)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 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结论: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国家根本法,治国安邦总章程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三)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 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 特征和创制?
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 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五条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尊重 和人权保障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讨论: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案例:“孙志刚案”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 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在讲述法律体系之前先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 释法律位阶,宪法处于第 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法律位阶是我国的根本 法,其次是普通法等。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 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介绍最新的2018年宪法 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 修正案修改的内容。 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的分配 形式等国家经济生活的制度的总和。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6
6 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 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五条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尊重 和人权保障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讨论: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案例:“孙志刚案”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 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 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 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的分配 形式等国家经济生活的制度的总和。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在讲述法律体系之前先解 释法律位阶,宪法处于第 一法律位阶是我国的根本 法,其次是普通法等。 介绍最新的 2018 年宪法 修正案修改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政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 统一整体。 (一)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动作等 方面的法律规范。 (二)民法商法 (三)行政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 范。 (一)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二)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作业布置: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宪法的地位。 >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政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 统一整体。 (一)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动作等 方面的法律规范。 (二)民法商法 (三)行政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 范。 (一)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二)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作业布置:2018 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宪法的地位
提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 区别? 教学反思 课次:第2讲 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相应章节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授课时间 年_月_日第周星期一第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口 授课斑级 2018级 专业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难点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宪法修正案32条中把法制修改为法制,联系现在的发展状况 分析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 幻灯片 8
8 提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 区别? 教学反思 课次:第 2 讲 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相应章节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授课班级 2018 级 专业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难点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宪法修正案 32 条中把法制修改为法制,联系现在的发展状况 分析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 幻灯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备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 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提问:依法治国和依宪治 国的联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案例:杭州市民潘洪斌的一封信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案例:执法不严被追责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案例:聂树斌案 全面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普法进行时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故事导入:南辕北辙 9
9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 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案例:杭州市民潘洪斌的一封信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案例:执法不严被追责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案例:聂树斌案 全面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普法进行时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故事导入:南辕北辙 教学备注 提问:依法治国和依宪治 国的联系?
如何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共十九大报 告)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 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 南。 思考与讨论: 党大还是法大? 案例:徐玉玉事件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材料:民法总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案例讨论:同案不同判 案例: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讨论:扶与不扶?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 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实践证明,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 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 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 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 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准北则为枳 一一《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 10
10 如何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共十九大报 告)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 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 南。 思考与讨论: 党大还是法大? 案例:徐玉玉事件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材料:民法总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案例讨论:同案不同判 案例: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讨论:扶与不扶?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 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 60 多年的实践证明,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 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 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 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正确认识法治和 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