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一议论文 【2013东城一模】(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21-23题。(共9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 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 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 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 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 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e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 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 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 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 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 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 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一—这能算得上聪 明吗?—一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 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 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 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 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 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笔。②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②要了解你自己!③要欣赏你自己
2013 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议论文 【2013 东城一模】(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 21—23 题。(共 9 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 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 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 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 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 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 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 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 简意赅,回味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 “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 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 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 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 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 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 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 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 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笔。②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 分)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参考答案 21.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懺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 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共4分。“知足”2分,“知不足”2分) 22.②(共2分) 23.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 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共3分) 【2013西城一模】(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多读、熟读、识破,可以看成读书的三重境界。但在通常情形下,大凡谈到读书,人们往往首先主 张多读,继而强调读懂—一识破,至于熟读的主张说的并不多,甚至往往被忽视。其实,倘若真能做到熟 读,那么,对书内容的理解必定深入以至接近识破。 ②【甲】古人称“《文选》烂,秀才半”,即指熟读《昭明文选》,可以成就半个秀才。苏轼的读书体 会则是“故书不厌百回读”。古人作诗的秘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更是大实话。其 实,眼下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人士,吟哦不绝,不用作诗都要羡煞人。这就是熟读的好处。 ③【乙】我们提倡熟读有价值的书,既可以是通常所说的经典和名著一类的书,也可以是一本或几本 优秀的专业类书,甚至可以是一些高质量的知识普及类的图书。但必须是同类书中的精品。只主张熟读, 而不问书籍之优劣高下,以至于去熟读诸如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的《厚黑学》一类的垃圾 书,熟读许多既无趣又假话连篇的书,熟读内容质量很不可靠的书,实在是对自己宝贵生命的糟践 ④【丙】排除社会功利的目的,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手段,读自己喜欢的书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自 己没有兴趣的书,其书再好我们也难以读好、读熟。在读书上,哪里有兴趣,哪里才会有阅读,哪里才会 有记忆。当然,兴趣可以养成,但需要主客观的修养一致。总之,在选取需要熟读的书时,兴趣实在是不 可或缺的。否则,硬着头皮去读,强行去读,再读也熟不起来的。 ⑤作为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不妨多读、泛读,随意去读,但最好能选一本乃至几本自己喜爱的好书去 熟读,受益必定多多。一个读书人,一生熟读几本好书,只要下一点决心,总还是能做得到的。 20.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A.熟读须好书,但一定得是自己喜欢的好书。 B.书宜熟读,但熟读的一定得是好书。 C.好书宜熟读,这几乎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比较相同的体会。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 分) 参考答案: 21.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 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共 4 分。“知足”2 分,“知不足”2 分) 22.②(共 2 分) 23.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 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共 3 分) 【2013 西城一模】(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①多读、熟读、识破,可以看成读书的三重境界。但在通常情形下,大凡谈到读书,人们往往首先主 张多读,继而强调读懂——识破,至于熟读的主张说的并不多,甚至往往被忽视。其实,倘若真能做到熟 读,那么,对书内容的理解必定深入以至接近识破。 ②【甲】古人称“《文选》烂,秀才半”,即指熟读《昭明文选》,可以成就半个秀才。苏轼的读书体 会则是“故书不厌百回读”。古人作诗的秘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更是大实话。其 实,眼下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人士,吟哦不绝,不用作诗都要羡煞人。这就是熟读的好处。 ③【乙】我们提倡熟读有价值的书,既可以是通常所说的经典和名著一类的书,也可以是一本或几本 优秀的专业类书,甚至可以是一些高质量的知识普及类的图书。但必须是同类书中的精品。只主张熟读, 而不问书籍之优劣高下,以至于去熟读诸如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的《厚黑学》一类的垃圾 书,熟读许多既无趣又假话连篇的书,熟读内容质量很不可靠的书,实在是对自己宝贵生命的糟践。 ④【丙】排除社会功利的目的,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手段,读自己喜欢的书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自 己没有兴趣的书,其书再好我们也难以读好、读熟。在读书上,哪里有兴趣,哪里才会有阅读,哪里才会 有记忆。当然,兴趣可以养成,但需要主客观的修养一致。总之,在选取需要熟读的书时,兴趣实在是不 可或缺的。否则,硬着头皮去读,强行去读,再读也熟不起来的。 ⑤作为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不妨多读、泛读,随意去读,但最好能选一本乃至几本自己喜爱的好书去 熟读,受益必定多多。一个读书人,一生熟读几本好书,只要下一点决心,总还是能做得到的。 20.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 分) 21.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 分) A.熟读须好书,但一定得是自己喜欢的好书。 B.书宜熟读,但熟读的一定得是好书。 C.好书宜熟读,这几乎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比较相同的体会。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参考答案: 20.我们要熟读自己喜爱的好书。(或:熟读自己喜爱的好书,受益必定多多。)(2分) 21.首先指出人们对读书三重境界认识的一个误区,然后强调熟读之重要,从而引出下文对熟读的具体论 述。(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2.【甲】处应填:C【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A(3分。每空1分) 【2013朝阳一模】(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2-24题。(共8分) ①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 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 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②五花八门的“电视神剧”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神勇无敌,日本军人暴虐无能。乍一看 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③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 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 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是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 能够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④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⑤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电 视剧要使观众心安理得地获得这种满足,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 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 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⑥但是武打、警匪与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 文艺作品就接近于暴力刺激。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变为纯粹的娱乐品 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于是暴力的对象无论是当 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或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 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⑦当年义和团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 甚至愚昧。今天,“抗日神剧”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团当年的神话终于 上演。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再不必反思历史,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摘自《人民日报》) 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2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参考答案: 20.我们要熟读自己喜爱的好书。(或:熟读自己喜爱的好书,受益必定多多。)(2 分) 21.首先指出人们对读书三重境界认识的一个误区,然后强调熟读之重要,从而引出下文对熟读的具体论 述。(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22.【甲】处应填:C 【乙】处应填:B 【丙】处应填:A(3 分。每空 1 分) 【2013 朝阳一模】(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2-24 题。(共 8 分) ①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 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 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②五花八门的“电视神剧”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神勇无敌,日本军人暴虐无能。乍一看, 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③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 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 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是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 能够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④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⑤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电 视剧要使观众心安理得地获得这种满足,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 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 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⑥但是武打、警匪与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 文艺作品就接近于暴力刺激。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变为纯粹的娱乐品, 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于是暴力的对象无论是当 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或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 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⑦当年义和团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 甚至愚昧。今天,“抗日神剧”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团当年的神话终于 上演。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再不必反思历史,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摘自《人民日报》) 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 分) 2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24.分析文章第⑤-⑦的论证过程。(3分) 参考答案 22.谷案要点:①引出论述的话题:抗日神剧。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3.答案:“抗日神剧”要有基本的公共理性。(3分) 24谷案示例:首先,论述武打、警匪电视剧要把欲望与道德和谐融合的原因;其次,论证了“抗日神剧” 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实质是暴力刺激;最后,指出“抗日神剧”产生的原因。 共3分。“首先”“其次”“最后”各1分) 【2013丰台一模】(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1-22题。(共7分)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 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 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 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 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 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 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 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 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 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 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 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 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 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2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3分)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提出中心论点:① 反面论证:
24.分析文章第⑤-⑦的论证过程。(3 分) 参考答案: 22.答案要点:①引出论述的话题:抗日神剧。 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23.答案:“抗日神剧”要有基本的公共理性。(3 分) 24.答案示例:首先,论述武打、警匪电视剧要把欲望与道德和谐融合的原因;其次,论证了“抗日神剧” 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实质是暴力刺激;最后,指出“抗日神剧”产生的原因。 (共 3 分。“首先”“其次”“最后”各 1 分) 【2013 丰台一模】(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21-22 题。(共 7 分)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 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 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 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 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 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 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 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 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 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 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 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 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 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2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3 分)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提出中心论点: ① ② 反面论证: ③
2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4分) 不恰当的论据是』,(填序号即可)原因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①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②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⑧没有底线会给社会 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答案示例:乙(1分)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祟高的一条底线。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 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3分)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3石景山一模】(三)阅读《学会摆脱》,完成2022小题。(共8分) 学会摆脱 ①亚洲草原上有一种野马,长鬃飘飘,骏逸而健壮。那里同时生活着一种吸血蝙蝠,被称作野马的天 敌。它个头不大却非常难缠,一旦叮上野马,便如沥青粘身,非得吸饱喝足方肯离去。蝙蝠吸血的时候, 野马大概痛痒难忍。于是,野马摇头甩尾,左旋右转,但是,无论怎样狂奔乱跳也不能把蝙蝠甩掉,野马 遂变得暴怒异常,愈加跑跳不停,弄得大伤元气,甚至力竭身亡。其实,赶走吸血蝙蝠并不难,只要打个 滚就能使它松口,只要找棵树就能把它蹭掉,只要跳进水里就能把它淹死或赶跑。不过,野马的大脑尚欠 发达,不会想得到这么多办法 ②这个故事,让人不由得想到两个字——摆脱。生存竞争,谁也不能把对手全都消灭;漫漫征程,谁 也无力将坎坷全都踏平。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③人一出世,就开始同摆脱打交道:摆脱摇篮,摆脱爬行,摆脱乳齿,摆脱童声,然后才能一点点长 大。长大后,需要摆脱的东西就更多,剪不断,理还乱,你必须独立面对并设法摆脱。 ④摆脱需要力量,跑得快,才能摆脱追赶。非洲草原有一种猎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为食。但它的 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维持100米左右。而健壮的羚羊在这个距离内比它跑得还快,且耐力更强。当猎 豹风驰电掣般发起攻击时,羚羊同样风驰电掣般逃避,只要100米内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摆脱厄运 ⑤摆脱需要智慧,方法得当,才能摆脱纠缠。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得不偿失。 有一次,泰森与霍利菲尔德对阵,老霍采取纠缠战术,一旦两人之间的距离对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 将对方搂住。搂得泰森火冒三丈,无法摆脱,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块,痛得老霍满台蹦高。 这下子,泰森表面上是摆脱了对手的纠缠,结果却是受到了严厉处罚,丢了奖牌,更丢了面子。 ⑥摆脱需要意志,挺得住,才能摆脱困境。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毒。深受其害后,决心戒毒,但当 时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有挺过毒瘾发作时难以忍受的折磨,才可能慢慢恢复正常。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 花大绑在床上,牢固得丝毫不能动弹。他又严令卫士荷枪实弹把住门口,不管他难受得如何嘶喊号叫,任 何人不许动他,违者格杀勿论。靠着这近乎残忍的举措,他硬是挺过了那翻江倒海、撕心裂肺的痛苦,终
2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4 分) 不恰当的论据是 ,(填序号即可)原因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①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②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③没有底线会给社会 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答案示例:乙(1 分)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 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3 分) 评分标准:共 4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3 石景山一模】(三)阅读《学会摆脱》,完成 20-22 小题。(共 8 分) 学会摆脱 ①亚洲草原上有一种野马,长鬃飘飘,骏逸而健壮。那里同时生活着一种吸血蝙蝠,被称作野马的天 敌。它个头不大却非常难缠,一旦叮上野马,便如沥青粘身,非得吸饱喝足方肯离去。蝙蝠吸血的时候, 野马大概痛痒难忍。于是,野马摇头甩尾,左旋右转,但是,无论怎样狂奔乱跳也不能把蝙蝠甩掉,野马 遂变得暴怒异常,愈加跑跳不停,弄得大伤元气,甚至力竭身亡。其实,赶走吸血蝙蝠并不难,只要打个 滚就能使它松口,只要找棵树就能把它蹭掉,只要跳进水里就能把它淹死或赶跑。不过,野马的大脑尚欠 发达,不会想得到这么多办法。 ②这个故事,让人不由得想到两个字——摆脱。生存竞争,谁也不能把对手全都消灭;漫漫征程,谁 也无力将坎坷全都踏平。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③人一出世,就开始同摆脱打交道:摆脱摇篮,摆脱爬行,摆脱乳齿,摆脱童声,然后才能一点点长 大。长大后,需要摆脱的东西就更多,剪不断,理还乱,你必须独立面对并设法摆脱。 ④摆脱需要力量,跑得快,才能摆脱追赶。非洲草原有一种猎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为食。但它的 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维持 100 米左右。而健壮的羚羊在这个距离内比它跑得还快,且耐力更强。当猎 豹风驰电掣般发起攻击时,羚羊同样风驰电掣般逃避,只要 100 米内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摆脱厄运。 ⑤摆脱需要智慧,方法得当,才能摆脱纠缠。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得不偿失。 有一次,泰森与霍利菲尔德对阵,老霍采取纠缠战术,一旦两人之间的距离对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 将对方搂住。搂得泰森火冒三丈,无法摆脱,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块,痛得老霍满台蹦高。 这下子,泰森表面上是摆脱了对手的纠缠,结果却是受到了严厉处罚,丢了奖牌,更丢了面子。 ⑥摆脱需要意志,挺得住,才能摆脱困境。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毒。深受其害后,决心戒毒,但当 时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有挺过毒瘾发作时难以忍受的折磨,才可能慢慢恢复正常。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 花大绑在床上,牢固得丝毫不能动弹。他又严令卫士荷枪实弹把住门口,不管他难受得如何嘶喊号叫,任 何人不许动他,违者格杀勿论。靠着这近乎残忍的举措,他硬是挺过了那翻江倒海、撕心裂肺的痛苦,终
于戒毒成功。 ⑦摆脱需要心态平和,放得下,才能摆脱干扰。有故事说,二僧同行,遇一河须涉水而过。恰有一女 子也要过河,却因害怕而不敢下水。一僧袖手,另一僧则把女子背过了河。到达对岸,女子致谢离去,二 僧继续前行。走了很远以后,袖手之僧还在批评出家人不该背女人云云。背者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 怎么还放不下呢?放不下,即不能摆脱也 ⑧如果上述手段都不能奏效,还有最后一个法宝—一忍耐。如果野马懂得忍耐,在蹦跳无效后静下心 来,索性咬着牙让蝙蝠吸饱后自己飞走,那就不仅不会丧命,而且可以毫无妨碍地继续自已的驰骋。忍耐 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无碍大局,这种忍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另一种有可能伤及身心以至生命,一般人难 以承受。这后一种忍耐,是韩信的钻胯求脱身,是司马迁的忍辱著《史记》,是诸葛亮的空城退魏兵,这 需要一种气度、一种胆魄、一种境界。 ⑨人类世界,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纷纭得多。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人们 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宁。学会摆脱,才能让你的精神家园永远绿意盎然。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文中举泰森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22.通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摆脱?(3分) 参考答案: 20.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2分) 21.论述了摆脱需要智意,(1分)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得不偿失。(2分) 22.借助力量、智慧、意志、平和的心态和忍耐(3分) 【2013昌平一模】(三)阅读《高枕应忧》,完成第2022题。(共8分) 高枕应忧 江泽函 ①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诚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 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 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 ②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 致兵败被杀。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机会升迁,但当机会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领胜任,与其说败于旁 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 ③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 ”同理。 ④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力,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 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
于戒毒成功。 ⑦摆脱需要心态平和,放得下,才能摆脱干扰。有故事说,二僧同行,遇一河须涉水而过。恰有一女 子也要过河,却因害怕而不敢下水。一僧袖手,另一僧则把女子背过了河。到达对岸,女子致谢离去,二 僧继续前行。走了很远以后,袖手之僧还在批评出家人不该背女人云云。背者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 怎么还放不下呢?放不下,即不能摆脱也。 ⑧如果上述手段都不能奏效,还有最后一个法宝——忍耐。如果野马懂得忍耐,在蹦跳无效后静下心 来,索性咬着牙让蝙蝠吸饱后自己飞走,那就不仅不会丧命,而且可以毫无妨碍地继续自己的驰骋。忍耐 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无碍大局,这种忍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另一种有可能伤及身心以至生命,一般人难 以承受。这后一种忍耐,是韩信的钻胯求脱身,是司马迁的忍辱著《史记》,是诸葛亮的空城退魏兵,这 需要一种气度、一种胆魄、一种境界。 ⑨人类世界,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纷纭得多。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人们 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宁。学会摆脱,才能让你的精神家园永远绿意盎然。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1.文中举泰森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 分) 22.通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摆脱?(3 分) 参考答案: 20.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2 分) 21.论述了摆脱需要智慧,(1 分)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得不偿失。(2 分) 22.借助力量、智慧、意志、平和的心态和忍耐(3 分) 【2013 昌平一模】(三)阅读《高枕应忧》,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高枕应忧 江泽函 ①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诫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 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 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 ②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 致兵败被杀。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机会升迁,但当机会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领胜任,与其说败于旁 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 ③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 ”同理。 ④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力,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 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
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便觉得可以坐稳江山,开始骄奢腐 化,导致军纪废弛,仅在北京城停留了40天,就不得不撤出,自此走上了覆灭的道路。环境是变化不定 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 治和武则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 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达到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 汗颜 ⑥《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多防范上官金 虹,而慘遭杀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之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 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⑦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 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盛极易衰,乐极易悲”。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 大事无虞。 ⑧“高枕应忧”和“居安思危”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 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20.请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名言,阐明与上一段事例的联系。(1分) 21.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分) 首先 (不超过20字),其次 (不超过16字),最后 (不超过 20字)。 22.简要分析⑤⑥两段中所列举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分。) 21.示例:首先提出“一劳永逸”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的观点,接着举秦始皇和李自成的事例加以论证,最 后分析了“一劳永逸”这种情况不存在的原因。(共3分) 22示例:李治、武则天、沈从文的事例阐述了虽“高枕”而“有忧”的益处,从正面证明了“高枕应忧” 的观点;列举天机老人和上官金虹的事例阐述了既“高枕”便“无忧”的害处,从反面证明了“高枕应优” 的观点。(共4分。) 【2013顺义一模】(三)阅读《非宁静无以致远》,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作家张炜写了一篇“寻获安静”的文章。他觉得现在到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吵”字把人裹住,根 本没法让人安静下来。拿大学校园来说,本来是宁静的,如今则与喧闹的市井大街没有多大区别。张炜说, “记忆中的大学校园已经失去,它们被淹没在市场和人潮里
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便觉得可以坐稳江山,开始骄奢腐 化,导致军纪废弛,仅在北京城停留了 40 天,就不得不撤出,自此走上了覆灭的道路。环境是变化不定 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⑤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 治和武则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 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达到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 汗颜。 ⑥《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多防范上官金 虹,而惨遭杀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之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 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⑦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 一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盛极易衰,乐极易悲”。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 大事无虞。 ⑧“高枕应忧”和“居安思危”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 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20.请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名言,阐明与上一段事例的联系。(1 分) 21.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 分) 首先 (不超过 20 字),其次 (不超过 16 字),最后 ,(不超过 20 字)。 22.简要分析⑤⑥两段中所列举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 1 分。) 21.示例:首先提出“一劳永逸”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的观点,接着举秦始皇和李自成的事例加以论证,最 后分析了“一劳永逸”这种情况不存在的原因。(共 3 分) 22.示例:李治、武则天、沈从文的事例阐述了虽“高枕”而“有忧”的益处,从正面证明了“高枕应忧” 的观点;列举天机老人和上官金虹的事例阐述了既“高枕”便“无忧”的害处,从反面证明了“高枕应忧” 的观点。(共 4 分。) 【2013 顺义一模】(三)阅读《非宁静无以致远》,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①作家张炜写了一篇“寻获安静”的文章。他觉得现在到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吵”字把人裹住,根 本没法让人安静下来。拿大学校园来说,本来是宁静的,如今则与喧闹的市井大街没有多大区别。张炜说, “记忆中的大学校园已经失去,它们被淹没在市场和人潮里
②“夫学须静也。”这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教导。静心专一读书,方能入脑入心。是 故谈起读书,人们往往强调晨读夜读,盖其时静也。张恨水写过“读书百宜录”,列下不少适宜读书的环 境,如“秋窗午后,小院无人”,“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大雪漫天,炉火小坐”,“银灯灿烂,画阁春温” 等等,都是“夫学须静也”的注解。陆游有诗:“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一灯如豆显然冷清 得很,甚至有点孤寂,但如此静境却是读书的佳境,“最相思”呵! 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学生再不能安静读书 了,在1935年的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中,有个口号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乱世情景,这就是:华北之大 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可见,读书是与宁静、安静联在一起的,丧失了静,“书桌”也就难于摆放了。 如今的大学,却也“被淹没在市场和人潮里”,“象牙塔”应有的宁静、安静,被商业化的各种喧闹破坏了 “书桌”虽然还在,但读书的效果却大大打了折扣 ④而且,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还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澹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如今,人 们不仅被声光电化等各种嘈杂之声所包围,而且被泛商品化催生的各种世俗欲望所追逼,心态既难于“澹 泊”,也难于“宁静”,如此也就难于“明志”与“致远”了 ⑤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静,邹韬奋1928年12月在《生活》周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静”的 文章,他说道:“有担任大事业魄力的人,和富有经验的人,富有修养的人,总有一个共同的德性,便是 ‘静’。我们试细心体会,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问,魄力,经验,修养等等的程度,往往和他们所有的‘静 的程度成正比例。 ⑥因此,面对纷繁复杂、喧哗混乱的现状,人们应増强“寻获安静”的自觉。即使大环境一时难于安 静,也要努力营造宁静的小环境,像大学就应筑上一个“静”的围城,而决不可火上加油,增添杂乱。同 时,就个人来说,要不为世俗的欲望所惑,努力保持内心的明净与宁静。 ⑦《论语》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般的解释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南怀 瑾认为,此句应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 的。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按此解释,和韬奋所论一样,无论“知者”“仁者”,都 离不开静的品性。反过来说,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因而要重视“寻获安静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在文章②③段作者如何论证了“夫学须静也”的道理(4分) 22.文章结尾引南怀瑾对《论语》的解释与作者阐述的观点有什么联系?(2分) 参考答案: 20.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应该追求内心的静。评分:共2分 21.答案示例:作者首先用诸葛亮训子的话提出“夫学须静也。”并阐释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这个道理
②“夫学须静也。”这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教导。静心专一读书,方能入脑入心。是 故谈起读书,人们往往强调晨读夜读,盖其时静也。张恨水写过“读书百宜录”,列下不少适宜读书的环 境,如“秋窗午后,小院无人”,“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大雪漫天,炉火小坐”,“银灯灿烂,画阁春温” 等等,都是“夫学须静也”的注解。陆游有诗:“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一灯如豆显然冷清 得很,甚至有点孤寂,但如此静境却是读书的佳境,“最相思”呵! ③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学生再不能安静读书 了,在 1935 年的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中,有个口号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乱世情景,这就是:华北之大, 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可见,读书是与宁静、安静联在一起的,丧失了静,“书桌”也就难于摆放了。 如今的大学,却也“被淹没在市场和人潮里”,“象牙塔”应有的宁静、安静,被商业化的各种喧闹破坏了, “书桌”虽然还在,但读书的效果却大大打了折扣。 ④而且,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还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澹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如今,人 们不仅被声光电化等各种嘈杂之声所包围,而且被泛商品化催生的各种世俗欲望所追逼,心态既难于“澹 泊”,也难于“宁静”,如此也就难于“明志”与“致远”了。 ⑤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静,邹韬奋 1928 年 12 月在《生活》周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静”的 文章,他说道:“有担任大事业魄力的人,和富有经验的人,富有修养的人,总有一个共同的德性,便是 ‘静’。我们试细心体会,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问,魄力,经验,修养等等的程度,往往和他们所有的‘静’ 的程度成正比例。 ” ⑥因此,面对纷繁复杂、喧哗混乱的现状,人们应增强“寻获安静”的自觉。即使大环境一时难于安 静,也要努力营造宁静的小环境,像大学就应筑上一个“静”的围城,而决不可火上加油,增添杂乱。 同 时,就个人来说,要不为世俗的欲望所惑,努力保持内心的明净与宁静。 ⑦《论语》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般的解释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南怀 瑾认为,此句应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 的。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按此解释,和韬奋所论一样,无论“知者”“仁者”,都 离不开静的品性。反过来说,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因而要重视“寻获安静”。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1.在文章②③段作者如何论证了“夫学须静也”的道理(4 分) 22.文章结尾引南怀瑾对《论语》的解释与作者阐述的观点有什么联系?(2 分) 参考答案: 20.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应该追求内心的静。评分:共 2 分 21.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用诸葛亮训子的话提出“夫学须静也。”并阐释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这个道理
又引用张恨水的话和陆游的诗句证明坏境安静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接着从战争年代社会环境动荡致使没有 好的读书环境与和平年代大学读书环境被商业化破坏两个反面角度强调环境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评分:本题4分,借诸葛亮的话阐释环境重要1分,正面引张恨水话、陆游诗为证1分,反面战争年代, 和平年代各1分 22.用《论语》所说的知者、仁者尚且都有静的品性,告诉人们要追求静的品性。从总结号召的角度对中 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评分:本题2分,找到联系1分,作用1分。 【2013通州一模】(三)阅读《从普如登,从恶如崩》,完成第2022题。(共8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①古谚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追随善如同登峰,很艰难;追随恶如同雪崩,很容易。 虽然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 ②从善难,并非难在存善念,而是难在有善举:并非难在偶尔行善,而是难在持之以恒。行善犹如攀 登陡峭如劈、高耸入云的巅峰,若想到顶,你就得具备澎湃不息的心劲,一旦你意兴阑珊,驻足休憩,山 下的种种“好处”就会使你举步踌躇。要将行善由偶尔为之变成终身习惯,要将登髙由情绪冲动变成目标 管理,这绝对不是短时期的修炼工夫可以奏效的。 ③从恶易,乃是因为世间的奢侈享受花样繁多,常人的意志力普遍薄弱。魔鬼手中从来不缺一试即灵 的诱饵:重金、丽色、浮名、实权、华服、靓车、别墅等等。如果说从善难如登高,那么从恶则易如蹦极, 纵然是万丈深谷,只须闭眼咬牙,斗胆一跃,转瞬数秒即可探身谷底,粉身碎骨的可能性究竟会有多大? 这个答案倒是相当浅显,中智者即能获得满分,然而上智者常常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为何?从恶危如累卵 但它玩的是精神刺激、欲望膨胀和心理侥幸。这就使上智者执迷不悟,甚至着魔不已 ④从善如登,理所固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礼,却四处碰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厄于陈、蔡 之间,绝粮迷路,遭罪难言,还被幸灾乐祸的看客嘲笑为“丧家之狗”。但孔子登上了险峰,一览众山小, 这位儒家鼻祖比任何帝王将相的影响都要大,受到的礼赞都要多。先行者孙中山一生饱经磨难,为了救民 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为了保全和传递三民主义的火种,他殚精竭虑,至死方休。 这说明, 从善与地位高低、学识深浅无关,只与人的良知良行有关。 ⑤从恶如崩,事有必至。殷纣王、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君王,个个心无敬畏,淫邪残暴,罪恶累累, 他们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扮演的是人间魔王的角色,屠戮忠良,残害黎庶,奸淫妇女,只为充分享受权 力的宰割、欲望的发泄和邪念的刺激。这些暴君死有余辜,身后被斥骂为独夫民贼,被钉牢在历史的耻辱 柱上。当代贪官落马后,起获的赃款动辄八位数,曝光的房子和情妇动辄两位数,至于他们疯狂腐败所造 成的祸害有多深,影响有多坏,则是无法量化的。从恶者的崩溃,不仅是其个体命运的大败亏虚,而且其 后遗症和并发症会像地震、海啸、山火一般殃及社会群体,造成大面积的灾情 ⑥从善者登峰,步履从容,心境平和,虽遇洶坎,无碍前行。从恶者崩盘,则可能瞬间发生,毫无征 兆和预警。因为从善者是仰求新生而来,从恶者是俯奔败亡而去,一登一崩,一徐一疾,也就判若云泥了
又引用张恨水的话和陆游的诗句证明坏境安静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接着从战争年代社会环境动荡致使没有 好的读书环境与和平年代大学读书环境被商业化破坏两个反面角度强调环境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评分:本题 4 分,借诸葛亮的话阐释环境重要 1 分,正面引张恨水话、陆游诗为证 1 分,反面战争年代, 和平年代各 1 分。 22.用《论语》所说的知者、仁者尚且都有静的品性,告诉人们要追求静的品性。从总结号召的角度对中 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评分:本题 2 分,找到联系 1 分,作用 1 分。 【2013 通州一模】(三)阅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①古谚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追随善如同登峰,很艰难;追随恶如同雪崩,很容易。 虽然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 ②从善难,并非难在存善念,而是难在有善举;并非难在偶尔行善,而是难在持之以恒。行善犹如攀 登陡峭如劈、高耸入云的巅峰,若想到顶,你就得具备澎湃不息的心劲,一旦你意兴阑珊,驻足休憩,山 下的种种“好处”就会使你举步踌躇。要将行善由偶尔为之变成终身习惯,要将登高由情绪冲动变成目标 管理,这绝对不是短时期的修炼工夫可以奏效的。 ③从恶易,乃是因为世间的奢侈享受花样繁多,常人的意志力普遍薄弱。魔鬼手中从来不缺一试即灵 的诱饵:重金、丽色、浮名、实权、华服、靓车、别墅等等。如果说从善难如登高,那么从恶则易如蹦极, 纵然是万丈深谷,只须闭眼咬牙,斗胆一跃,转瞬数秒即可探身谷底,粉身碎骨的可能性究竟会有多大? 这个答案倒是相当浅显,中智者即能获得满分,然而上智者常常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为何?从恶危如累卵, 但它玩的是精神刺激、欲望膨胀和心理侥幸。这就使上智者执迷不悟,甚至着魔不已。 ④从善如登,理所固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礼,却四处碰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厄于陈、蔡 之间,绝粮迷路,遭罪难言,还被幸灾乐祸的看客嘲笑为“丧家之狗”。但孔子登上了险峰,一览众山小, 这位儒家鼻祖比任何帝王将相的影响都要大,受到的礼赞都要多。先行者孙中山一生饱经磨难,为了救民 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为了保全和传递三民主义的火种,他殚精竭虑,至死方休。 。这说明, 从善与地位高低、学识深浅无关,只与人的良知良行有关。 ⑤从恶如崩,事有必至。殷纣王、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君王,个个心无敬畏,淫邪残暴,罪恶累累, 他们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扮演的是人间魔王的角色,屠戮忠良,残害黎庶,奸淫妇女,只为充分享受权 力的宰割、欲望的发泄和邪念的刺激。这些暴君死有余辜,身后被斥骂为独夫民贼,被钉牢在历史的耻辱 柱上。当代贪官落马后,起获的赃款动辄八位数,曝光的房子和情妇动辄两位数,至于他们疯狂腐败所造 成的祸害有多深,影响有多坏,则是无法量化的。从恶者的崩溃,不仅是其个体命运的大败亏虚,而且其 后遗症和并发症会像地震、海啸、山火一般殃及社会群体,造成大面积的灾情。 ⑥从善者登峰,步履从容,心境平和,虽遇沟坎,无碍前行。从恶者崩盘,则可能瞬间发生,毫无征 兆和预警。因为从善者是仰求新生而来,从恶者是俯奔败亡而去,一登一崩,一徐一疾,也就判若云泥了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节) 20.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 。(2分) 21.请在第④段横线处,仿照孙中山事例的表述形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2.请梳理作者论证“从善如登”的过程。(3分) 参考答案 20.要点: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共2分) 21.示例:当代雷锋郭明义是辽宁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生活拮据,但是16年将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给希 望工程,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共3分。共2点,所举人物1分,阐述2分。) 22示例:文章开头用古谚提出从善很难并进行解说;接着列举孔子等事例论证了从善很难但应该坚持; 最后强调,坚持从善的境界。(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2013大兴一模】(三)阅读《文学为“中国梦”助力》,完成第20~22题。(8分)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 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 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 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 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 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 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 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 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 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 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 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 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 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 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 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节) 20.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 。(2 分) 21.请在第④段横线处,仿照孙中山事例的表述形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 分) 22.请梳理作者论证“从善如登”的过程。(3 分) 参考答案: 20.要点:从善很难,但有利于社会,应该坚持。(共 2 分) 21.示例:当代雷锋郭明义是辽宁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生活拮据,但是 16 年将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给希 望工程,资助了 180 多名特困儿童。(共 3 分。共 2 点,所举人物 1 分,阐述 2 分。) 22.示例:文章开头用古谚提出从善很难并进行解说;接着列举孔子等事例论证了从善很难但应该坚持; 最后强调,坚持从善的境界。(共 3 分,共 3 点,每点 1 分) 【2013 大兴一模】(三)阅读《文学为“中国梦”助力》,完成第 20~22 题。(8 分)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 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 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 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 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 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 13 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 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 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 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 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 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 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 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 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 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