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任务书 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任务书|建筑学2006级 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家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我们降生于斯,成长于斯,回归于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就是他 (她)的全部时节,家的特性和家园的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性格。本设计就是为千百 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安全的、安宁的"家"。 都的 现代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着各种自然资源,我们也就必然面临更多的危险。哥本哈根会议告诉我 点就是,如果再不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一定会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处在了快速城市化的轨道上,城市人口正在或已经超越了农村人口,城市将 成为人们的主要聚居地。与此同时,城市形象、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住宅这一城市中最大 量建造的建筑,无疑对城市形态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住宅这个特殊的商品,已成为了关乎国计 民生的要事,国家对解决住房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房等等,各个城市的 住宅建设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特色,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焦点。住宅建设是在公共政策的指导下 结合城市发展、居民分布、城市生活的形成、城市景观的塑造,确立规划设计目标。因此,住区建设始 终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新科技的探索、新机遇所带来的新问题等,是值得让涉足于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去思考和研究的长久课题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低碳经济″模式备受全世界的关注,一场绿色低碳经济革命在全球 范围内悄然展开。据了解,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建筑的数量是最多的,但减排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未来 建筑如何融入低碳元素,如何做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如何利用自然风、阳光等自然元素,结合建筑本 身的功能,和建筑进行完美的组合,是建筑领域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 规划设计对象 西安城市某住区 规划设计要求 本住区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坚持与自然和谐的、与环境友好的、能传承城市文脉 的,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生活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的、居住舒适的、可居性强 的城市住区,住区和住房建设标准要能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宗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群体设计对规划设计的基地,应在调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与环境特点 进行居住对象分析、居住特点定位,对建筑进行布局,空间组织力求有新意,符合居民生活活动规律, 使居住环境即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还能促使城市活力的增强,使我们营造 的住区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与平衡 环境设计合理利用生态节能技术,以及节约土地的原则,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与自然和 城市环境有机融合的富于特色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气候、地形地貌等)、环境特色和社会生活,创造具有舒适性、 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住宅建筑。住宅以多层、中高层为主,可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拟定住宅层 数及相关问题 四、指标控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及《城市规划原理》附录9-2的 有关指标进行规划设计 容积率:根据所在城市、区位以及建造状况分析确定 日照间距: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 山墙间距:开窗≥10米:不开窗≥6米 汽车停车位:不低于总户数的50%,地面停车率不高于总停车位的20% 自行车位:根据所在城市、区位具体分析确定 绿地率:≥35% 后退红线控制:6层以下建筑后退红线2米,6层以上后退红线3米 (特殊要求可参见具体地块) 五、住宅设计 1.居住对象:城市普通居民,居住对象的特点具体自行分析确定 2.面积标准:根据国家、相关城市的有关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90平方米其 它城市一般住宅套型面积不超过144平方米,也可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分析选择 3.抗震设防: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 4.结构类型:自选 5.设计要求:巧妙合理的利用空间,在满足一般家庭生活所需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丰 富生活情趣 设计中应适度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议使用生态节能 太阳能技术等
返回教学任务书 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任务书|建筑学2006级 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家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我们降生于斯,成长于斯,回归于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就是他 (她)的全部时节,家的特性和家园的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性格。本设计就是为千百 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安全的、安宁的“家”。 然而,现代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着各种自然资源,我们也就必然面临更多的危险。哥本哈根会议告诉我 们的一点就是,如果再不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一定会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处在了快速城市化的轨道上,城市人口正在或已经超越了农村人口,城市将 成为人们的主要聚居地。与此同时,城市形象、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住宅这一城市中最大 量建造的建筑,无疑对城市形态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住宅这个特殊的商品,已成为了关乎国计 民生的要事,国家对解决住房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房等等,各个城市的 住宅建设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特色,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焦点。住宅建设是在公共政策的指导下, 结合城市发展、居民分布、城市生活的形成、城市景观的塑造,确立规划设计目标。因此,住区建设始 终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新科技的探索、新机遇所带来的新问题等,是值得让涉足于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去思考和研究的长久课题。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低碳经济”模式备受全世界的关注,一场绿色低碳经济革命在全球 范围内悄然展开。据了解,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建筑的数量是最多的,但减排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未来 建筑如何融入低碳元素,如何做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如何利用自然风、阳光等自然元素,结合建筑本 身的功能,和建筑进行完美的组合,是建筑领域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 点。 规划设计对象 西安城市某住区 规划设计要求 本住区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坚持与自然和谐的、与环境友好的、能传承城市文脉 的,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生活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的、居住舒适的、可居性强 的城市住区,住区和住房建设标准要能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宗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群体设计 对规划设计的基地,应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与环境特点, 进行居住对象分析、居住特点定位,对建筑进行布局,空间组织力求有新意,符合居民生活活动规律, 使居住环境即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还能促使城市活力的增强,使我们营造 的住区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与平衡。 二、环境设计 合理利用生态节能技术,以及节约土地的原则,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与自然和 城市环境有机融合的富于特色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设计 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气候、地形地貌等)、环境特色和社会生活,创造具有舒适性、 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住宅建筑。住宅以多层、中高层为主,可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拟定住宅层 数及相关问题。 四、指标控制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及《城市规划原理》附录9-2的 有关指标进行规划设计; 容积率:根据所在城市、区位以及建造状况分析确定; 日照间距: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 山墙间距:开窗≥10米;不开窗≥6米; 汽车停车位:不低于总户数的50%,地面停车率不高于总停车位的20%; 自行车位:根据所在城市、区位具体分析确定; 绿地率:≥35%; 后退红线控制:6层以下建筑后退红线2米,6层以上后退红线3米。 (特殊要求可参见具体地块) 五、住宅设计: 1.居住对象:城市普通居民,居住对象的特点具体自行分析确定; 2.面积标准:根据国家、相关城市的有关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90平方米,其 它城市一般住宅套型面积不超过144平方米,也可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分析选择。 3.抗震设防:按所在城市要求执行; 4.结构类型:自选。 5.设计要求:巧妙合理的利用空间,在满足一般家庭生活所需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丰 富生活情趣。 设计中应适度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议使用生态节能、 太阳能技术等
六、住区公建及市政设施配套设置:按规范要求配置 规划设计内容与程序 典型住区实例调查与分析 二、布置规划任务、认识规划设计对象 观念设计及定性定量分析 四、进行规划方案研究 五、进行住宅建筑设计 六、进行邻里生活单元环境设计 七、完成规划设计成果。 、居住环境的相关资料、规划设计对象的认识与分析成果 规划设计阶段草图 三、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四、住宅设计方案 注:1.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以课堂教师给定为准 2附电子文件,以班为单位刻盘交指导教师。 规划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三、《住宅设计规范》 四、《住宅建筑标准》 五、相关城市总体规划及要求 六、有关法规与标准 七、相关图书、杂志等。 建筑学2006级居住环境系列课教学小组 2010.03
六、住区公建及市政设施配套设置:按规范要求配置。 规划设计内容与程序 一、典型住区实例调查与分析; 二、布置规划任务、认识规划设计对象; 三、观念设计及定性定量分析; 四、进行规划方案研究; 五、进行住宅建筑设计; 六、进行邻里生活单元环境设计; 七、完成规划设计成果。 成 果 一、居住环境的相关资料、规划设计对象的认识与分析成果; 二、规划设计阶段草图; 三、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四、住宅设计方案; 注:1.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以课堂教师给定为准; 2.附电子文件,以班为单位刻盘交指导教师。 规划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 一、《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三、《住宅设计规范》; 四、《住宅建筑标准》; 五、相关城市总体规划及要求; 六、有关法规与标准; 七、相关图书、杂志等。 建筑学2006级居住环境系列课教学小组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