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教案 作者:遵义县第八中学杨志康 教学目标: 1、朗读吟诵,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体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拓展引导,关注社会热点,感恩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描写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一一北宋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一北宋张俞《蚕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一唐代李绅《悯农》 导入语:同学们,这些诗句描绘的都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的悲惨境况,值 得我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农民的幸福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土 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岀,要计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 成果,赋予农民更多的产权利。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让我们怀着忆苦 思甜的感恩之心,走进白居易的《观刈麦》,去深切了解一下古代农民的苦难,你会感 觉今天你平淡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自学质疑(课前完成,课堂幻灯片展示)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刈()荷箪()()童稚()()饷()田 灼()秉()穗()吏禄()()三百石() 2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覆陇黄 妇姑 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观刈麦》教案 作者:遵义县第八中学 杨志康 教学目标 : 1、朗读吟诵,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体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拓展引导,关注社会热点,感恩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 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 : 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描写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北宋梅尧臣《陶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 导入语:同学们,这些诗句描绘的都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的悲惨境况,值 得我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农民的幸福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 成果,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让我们怀着忆苦 思甜的感恩之心,走进白居易的《观刈麦》,去深切了解一下古代农民的苦难,你会感 觉今天你平淡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二、自学质疑(课前完成,课堂幻灯片展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刈﹙ ﹚ 荷箪﹙ ﹚﹙ ﹚ 童稚﹙ ﹚﹙ ﹚ 饷﹙ ﹚田 灼﹙ ﹚ 秉﹙ ﹚ 穗﹙ ﹚ 吏禄﹙ ﹚﹙ ﹚ 三百石( ) 2 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 3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覆陇黄 妇姑 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4、认识作者:白居易,字 并称“元白”,和 并称“刘白”,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 王”之称。主张“ 三、朗读诗歌,体会意境。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 2、让学生学生边听边勾画诗歌节奏并充分感受诗歌是意境。 3、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再由老师点评指正 4、全班齐读,教师针对学生读得不对或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个别分析。 四、自由阅读,理解赏析。 )、喜看麦黄覆垄丰收景 1、学生齐读:(1-2)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思考:诗人郊游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从那句可以看出来?这是什么描写? 你能推知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看到丰收之景,从“小麦覆陇黄”一句可以看出来,是景物描写,诗 人这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 (二)、旁观刈麦者忙碌艰辛。 4、学生齐读(3-6)句。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思考:(1)、用前文一个字概括刈麦者一家的劳动景象,并说说都体现在哪些 语句? 明确:“忙”,体现在前四句 (2)、刈麦者的艰辛体现在哪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体现了 刈麦者怎样的心理? 明确:“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体现了刈麦者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 (3)、尽管劳动如此艰辛,这家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一年的劳动有了回报,饱含丰收的喜悦 (4)、说说本节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明确: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 (三)、听闻拾穗者遇悲惨。 6、学生齐读(7-10)句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4、认识作者:白居易,字 ,号 。和 并称“元白”,和 并称“刘白”,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 王”之称。主张“ 。” 三、朗读诗歌,体会意境。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 2、让学生学生边听边勾画诗歌节奏并充分感受诗歌是意境。 3、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再由老师点评指正。 4、全班齐读,教师针对学生读得不对或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个别分析。 四、自由阅读,理解赏析。 (一)、喜看麦黄覆垄丰收景。 1、学生齐读:(1-2)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思考:诗人郊游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从那句可以看出来?这是什么描写? 你能推知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看到丰收之景,从“小麦覆陇黄”一句可以看出来,是景物描写,诗 人这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 (二)、旁观刈麦者忙碌艰辛。 4、学生齐读(3-6)句。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思考:(1)、用前文一个字概括刈麦者一家的劳动景象,并说说都体现在哪些 语句? 明确:“忙”,体现在前四句; (2)、刈麦者的艰辛体现在哪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体现了 刈麦者怎样的心理? 明确:“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体现了刈麦者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 (3)、尽管劳动如此艰辛,这家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一年的劳动有了回报,饱含丰收的喜悦。 (4)、说说本节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明确: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 (三)、听闻拾穗者遭遇悲惨。 6、学生齐读(7-10)句。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妇人之贫体现在哪里?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明确:“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神态描写。 8、导致妇人贫困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会导致妇人这样贫困? 明确:根源是“家田输税尽”苛税繁重,农民不堪其苦。 9、从贫妇人的悲惨境况,你能推知刈麦者一家的命运吗? 明确:能,贫妇人的今天就是刈麦者一家的明天,当时社会农民的遭遇都很悲惨, 诗中揭示的不止是个别现象。例如:卖炭翁、蚕妇、陶者都是古代农民悲惨形象 的代表。 (四)体会观刈者惭愧心情。 10、学生齐读(11-13)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1、这个时候,诗人对照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仅仅是如此吗?为什么会“尽日 不能忘”? 明确:对照自己哦优越生活,诗人不仅仅感觉惭愧,更为农民的悲惨遭遇而 觉得心情沉重,所以才“尽日不能忘”。 12、本小节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明确:抒情的表达方式,另外还有描写;写作手法有对比,表现了谁人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3、同学们,农民的悲惨境况在古代能避免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古代农民的悲惨遭遇是不能避免的,因为中国古代实行的封建土 地所有制,土地等生活资料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土地,苛税 繁重,农民收入少的可怜。今天,我们实行的是士地公有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 用权和收益权,党中央实行了免除农业税,并实行多种惠农政策,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后,随着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民平等地参 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享有更多财产的权利必定会实现,相信农 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农民会活得更有尊严! 五、板书设计: 刈麦者一一辛劳 一家田输税尽 表达了诗人对 观 刈拾穗者一悲惨 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麦 观刈者一一惭愧 岁晏有余粮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描写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写作手法:对比手法。 六、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7、妇人之贫体现在哪里?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明确:“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神态描写。 8、导致妇人贫困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会导致妇人这样贫困? 明确:根源是“家田输税尽”苛税繁重,农民不堪其苦。 9、从贫妇人的悲惨境况,你能推知刈麦者一家的命运吗? 明确:能,贫妇人的今天就是刈麦者一家的明天,当时社会农民的遭遇都很悲惨, 诗中揭示的不止是个别现象。例如:卖炭翁、蚕妇、陶者都是古代农民悲惨形象 的代表。 (四)体会观刈者惭愧心情。 10、学生齐读(11-13)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1、这个时候,诗人对照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仅仅是如此吗?为什么会“尽日 不能忘”? 明确:对照自己哦优越生活,诗人不仅仅感觉惭愧,更为农民的悲惨遭遇而 觉得心情沉重,所以才“尽日不能忘”。 12、本小节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明确:抒情的表达方式,另外还有描写;写作手法有对比,表现了谁人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3、同学们,农民的悲惨境况在古代能避免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古代农民的悲惨遭遇是不能避免的,因为中国古代实行的封建土 地所有制,土地等生活资料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土地,苛税 繁重,农民收入少的可怜。今天,我们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 用权和收益权,党中央实行了免除农业税,并实行多种惠农政策,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后,随着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民平等地参 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享有更多财产的权利必定会实现,相信农 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农民会活得更有尊严! 五、板书设计: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描写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写作手法:对比手法。 六、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观 刈 麦 刈麦者——辛劳 拾穗者——悲惨 观刈者——惭愧 ——家田输税尽 ——岁晏有余粮 表达了诗人对 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