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教案 编制人:李振仁编制时间:2010年3月9日用时40分钟 课时:1课时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3.写作训练,片断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老师想请问大家狝曾经帮助父母下田劳作过吗?你曾经收割过庄稼吗?(学 生回答)是的,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如今已不再需 要亲自用手去收割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忘记了农家的辛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1300多年以前的唐代,看看先人们是如何的辛勤劳作的。板 书课题:观刈麦作者:白居易 自学质疑(课前完成,课堂展示 基础知识准备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刈()荷箪()()童稚()()饷()田 灼()秉()穗( 吏禄 三百石() 2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覆陇黄 妇姑 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在班上展示探究成果
1 《观刈麦》教案 编制人:李振仁 编制时间:2010 年 3 月 9 日 用时 40 分钟 课时: 1 课时 班 级: 姓 名: 第 小组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3. 写作训练,片断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老师想请问大家:你曾经帮助父母下田劳作过吗?你曾经收割过庄稼吗?(学 生回答)是的,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如今已不再需 要亲自用手去收割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忘记了农家的辛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 1300 多年以前的唐代,看看先人们是如何的辛勤劳作的。板 书课题: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二、自学质疑(课前完成,课堂展示) 基础知识准备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刈﹙ ﹚ 荷箪﹙ ﹚﹙ ﹚ 童稚﹙ ﹚﹙ ﹚ 饷﹙ ﹚田 灼﹙ ﹚ 秉﹙ ﹚ 穗﹙ ﹚ 吏禄﹙ ﹚﹙ ﹚ 三百石( ) 2 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 3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覆陇黄 妇姑 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在班上展示探究成果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 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3、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先在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展示) 四.精讲点拨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下面老师来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请大家认真听, 看一看你刚才的展示是否与老师的不一样呢。 1.明确: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农民筋疲力尽却不顾酷热,这是他们在珍 惜劳动的时光啊。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她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是困苦的生 活所迫啊 2.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仍然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是沉重的 租税剥削所致啊。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 日的拾麦人。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3、这是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和那些高官们的 舒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五.迁移应用 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家乡农忙季节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 的场景。(一百字左右)
2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 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3、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先在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展示) 四.精讲点拨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下面老师来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请大家认真听, 看一看你刚才的展示是否与老师的不一样呢。 1. 明确: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农民筋疲力尽却不顾酷热,这是他们在珍 惜劳动的时光啊。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她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是困苦的生 活所迫啊。 2. 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仍然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是沉重的 租税剥削所致啊。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 日的拾麦人。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3、这是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和那些高官们的 舒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五.迁移应用 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家乡农忙季节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 的场景。(一百字左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