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 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 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 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 凃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 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 律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 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 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 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成语的运用。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 行选择。精益求精,比喻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 和“多”,后者突出“多”。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 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励精图治”一般形 容国家领导者。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 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 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 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 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 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 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 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7 题,共 7 题),非选择题(第 8 题~第 20 题,共 13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 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 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 1 题~第 7 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 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 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 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 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 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 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 行选择。精益求精,比喻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 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 和“多”,后者突出“多”。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 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励精图治”一般形 容国家领导者。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 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 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 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 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 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 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 150 多个国家受灾, 我国也有近 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 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修辞的辨析。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的一项”。首先应了解“比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江苏卷考査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 其中“比拟”“借代”“对偶”已经考査过,故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 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 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依据这些 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 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 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 “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 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此类试题在平时 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首先 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 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 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 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 个因素决定。 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 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的一项”。首先应了解“比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江苏卷考查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 其中“比拟”“借代”“对偶”已经考查过,故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 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 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依据这些 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 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 A 项的“成为”,C 项的“般地”,BD 两项没有比喻 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 项中说的是“雨”, “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 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 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此类试题在平时 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首先 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 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 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 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 个因素决定。 , , 。 , , 。这 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首先了解整段的大概内容,从第一句话来看, 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E 【名师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 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 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比如本题中,这段话应属于议论性文字,论述的 中心是“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 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根据标点符号来看,所给的六个句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作为两个部分的第一句,一般由主语,再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以确定两个部分 的第一句分别为④和②,再依据代词“它们”可以确定答案。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 最吻合的一项”。首先观察漫画的内容,从图上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先明确画面的内容,明确主体和主题,比如本题中, 主体应是黄莺和人;主题应是离开的时候,黄莺不舍而啼叫。然后再分析备选的 诗句,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找出与画面不合的内容。“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 阴中白马嘶”,这应是写春游的内容;“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是写归来的内容;“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这是纯粹的写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 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 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呃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 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 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 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 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 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首先了解整段的大概内容,从第一句话来看,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 E。 【名师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 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 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比如本题中,这段话应属于议论性文字,论述的 中心是“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 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根据标点符号来看,所给的六个句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作为两个部分的第一句,一般由主语,再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以确定两个部分 的第一句分别为④和②,再依据代词“它们”可以确定答案。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 最吻合的一项”。首先观察漫画的内容,从图上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先明确画面的内容,明确主体和主题,比如本题中, 主体应是黄莺和人;主题应是离开的时候,黄莺不舍而啼叫。然后再分析备选的 诗句,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找出与画面不合的内容。“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 阴中白马嘶”,这应是写春游的内容;“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是写归来的内容;“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这是纯粹的写景。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 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 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 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 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 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 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 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
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 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 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 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 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 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 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 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 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谒 谒:拜见 C.称之不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 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 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 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案】 7.B 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 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 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 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C项,置:放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 伸。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正确判断
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 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 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 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 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 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 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 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 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谒 谒:拜见 C.称之不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 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 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 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答案】 6.C 7.B 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 分点:“先”“以”“北面”各 1 分,句意 1 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 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 点:“殁”“存”“笃厚”各 1 分,句意 1 分)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C 项,置:放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 伸。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正确判断
7.试题分析: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 积累,仔细辨别。B项,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 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 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 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 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 9.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 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 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首先 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再摘选关键语句组织答案。本题 答案在第三段,注意从治学、为文两方面概括 【参考译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从小失去父亲,爱好学习。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 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二十岁,参加提 学试,以《射雁赋》考取第一,补附学生,诗和古文词逐渐进步。扬州江面某次 渔船失火,烧死无数,先生作了《哀盐船文》,杭世骏为之作序,认为“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因此名声大显。当代的儒学大师如朱筠,卢文弨,见先生写的 这篇文,都感叹赞赏认为是奇才 十九岁时,开始读经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每次考 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 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他被看重就像这样。朱文正到浙 江做提学使,先生去拜见,叙述了扬州割据之事迹、为气节而死的人,做《广陵 对》三千字,博综古今,天下的奇文啊。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去投奔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程孝廉方正把文章书写在石头上,嘉定 钱通判坫进行刻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 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于是考证夏商周三代的 典礼,甚至文字训诂、名物象数,以撰写论文见长,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 入钻研《春秋》之学,写了《春秋述义》,见识观点都很卓越,评论的人说唐以 后再也没有比得过他。做文章根植于经、史,受汉、魏文学的影响,没有沿习欧 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的文学风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 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态举止,痛恨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不遗余力 地批判它们。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贫穷 没有饭食,就卖文章供养母亲,在母亲身边伺候,不辞辛苦。他对那些老友旧交 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 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
7.试题分析: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 积累,仔细辨别。B 项,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 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 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 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 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 9.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 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 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首先 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再摘选关键语句组织答案。本题 答案在第三段,注意从治学、为文两方面概括。 【参考译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从小失去父亲,爱好学习。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 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二十岁,参加提 学试,以《射雁赋》考取第一,补附学生,诗和古文词逐渐进步。扬州江面某次 渔船失火,烧死无数,先生作了《哀盐船文》,杭世骏为之作序,认为“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因此名声大显。当代的儒学大师如朱筠,卢文弨,见先生写的 这篇文,都感叹赞赏认为是奇才。 二十九岁时,开始读经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每次考 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 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他被看重就像这样。朱文正到浙 江做提学使,先生去拜见,叙述了扬州割据之事迹、为气节而死的人,做《广陵 对》三千字,博综古今,天下的奇文啊。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去投奔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程孝廉方正把文章书写在石头上,嘉定 钱通判坫进行刻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 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于是考证夏商周三代的 典礼,甚至文字训诂、名物象数,以撰写论文见长,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 入钻研《春秋》之学,写了《春秋述义》,见识观点都很卓越,评论的人说唐以 后再也没有比得过他。做文章根植于经、史,受汉、魏文学的影响,没有沿习欧 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的文学风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 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态举止,痛恨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不遗余力 地批判它们。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贫穷 没有饭食,就卖文章供养母亲,在母亲身边伺候,不辞辛苦。他对那些老友旧交 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 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
先生,是大家们所推重佩服的。他的学问和品行,私下听说子承父教很长时间了。 先生对于我所说的《尚书》训诂,大为奖励,认为可以读父辈的书籍,又有知己 之感啊。虽然不能写文章,想要约略举其大概、扼要进行论述,来劝告后世的君 子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 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 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 表达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 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 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 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 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 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 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 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 病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 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 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 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 “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一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 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 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 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 面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先生,是大家们所推重佩服的。他的学问和品行,私下听说子承父教很长时间了。 先生对于我所说的《尚书》训诂,大为奖励,认为可以读父辈的书籍,又有知己 之感啊。虽然不能写文章,想要约略举其大概、扼要进行论述,来劝告后世的君 子。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 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 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 表达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 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 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 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 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 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 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 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 病。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 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 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 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 “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 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 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 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 面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 果 赏析”是考査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 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 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 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 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 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 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5)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 【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 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 理枝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 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 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 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 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 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 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 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 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 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 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 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 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4)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5)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 歌》) 【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 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 理枝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 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 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16 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 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 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 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 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 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 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 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 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 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 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 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 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 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 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 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 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一一它们 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一一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 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 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 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 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 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一一和去年 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 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 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 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晩。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 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 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 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 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 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 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 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 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 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 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 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 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 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 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 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 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 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 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 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 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 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 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 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 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 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 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 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 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 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 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 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 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 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 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 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 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 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 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 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 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 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 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 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3.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 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 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 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15.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 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 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16.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 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 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人物的什么思想,然后分 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如本题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 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情感分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对“我 的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 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 但我再也没回去过,内心的感伤、遗憾。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 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意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 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注 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査语句蕴含的情感,可以理解语句 内涵,结合内容分析,点明情感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题干要求“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 住关键词“映衬”分析。如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善良与平等:快 乐幸福;孤单寂寞。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人物形象作用题,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对人 物形象上: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从对主题上:深化主题(次 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从对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 度推动故事发展)。烘托气氛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作答。本题主 要从对人物形象的映衬方面分析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 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 分)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 分) 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 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 分) 【答案】 13.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 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 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 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15.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 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 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16.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 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 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人物的什么思想,然后分 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如本题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 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情感分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对“我 的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 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 但我再也没回去过,内心的感伤、遗憾。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 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意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 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注 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语句蕴含的情感,可以理解语句 内涵,结合内容分析,点明情感。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题干要求“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 住关键词“映衬”分析。如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善良与平等;快 乐幸福;孤单寂寞。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对于人物形象作用题,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对人 物形象上: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从对主题上:深化主题(次 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从对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 度推动故事发展)。烘托气氛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作答。本题主 要从对人物形象的映衬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 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本内涵,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主观 臆断:应力避单一思维,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本内涵;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角 度,在某一角度或某一点上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或有创意的理解;要在文本特定 的指向性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文本,不可随心所欲、脱离文本指向回答 要立意明确,层次分明,语言表达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如清 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 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 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 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 “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 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 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 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 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 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 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 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 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 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 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 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 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 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 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 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 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 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 “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 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 就道理上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 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 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 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 级为探究 F。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本内涵,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主观 臆断;应力避单一思维,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本内涵;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角 度,在某一角度或某一点上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或有创意的理解;要在文本特定 的指向性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文本,不可随心所欲、脱离文本指向回答; 要立意明确,层次分明,语言表达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如清 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 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 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 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 “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 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 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 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 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 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 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 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 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 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 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 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 分钟”“35 分零 5 秒”那 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 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 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 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 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 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 “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 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 就道理上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 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 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 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