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恩平市恩城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 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给长篇小说创作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因为商业化运 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娱乐性,为了商业价值往往就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文化 消费心理,忽视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娱乐至上超越了应有的精神追求, 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倾向屡禁不止。为钱而写作,更是有悖于艺术的本性。马克 思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所以作家首先应加强艺 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心。现在不少作家都在积极探索,对长篇小说的理 解无疑要比过去更为自由和宽泛,这有利于创作的革新和繁荣。但是每门艺术都有积 淀已久的艺术规范,都有人们在长期审美中形成的心理范式,抛弃规范,将使创作受 到损害。例如长篇小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主题、人物、情节是不可或缺的 三要素,而“三无小说”的主张就很难得到成功的实践。又如典型化的原则,恐怕不 能理解为只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手法,它应是许多艺术的共同追求。现在有人视其为“过 时”,强调“原汁原味”,忽视在集中概括提高中塑造艺术典型,偏激地认为这就是 “假大空”,其实却是削弱和降低了艺术的责任 作家的思想修养,对生活的把握与感悟能力,与创作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 系。不能因为对政治生活和流行的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从而失去精神追求,放弃对反 映生活的哲理的思考。 未来长篇小说的创作态势可一言以蔽之:希望与缺陷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我们的任务是要沉下心来,少大哄大嗡,切实地进行艺术实践,真正抓住机遇嬴得希 望,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1.对本文引用马克思所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的名言, 第1页共
第 1 页 共 12 页 2017 恩平市恩城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 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 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给长篇小说创作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因为商业化运 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娱乐性,为了商业价值往往就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文化 消费心理,忽视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娱乐至上超越了应有的精神追求, 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倾向屡禁不止。为钱而写作,更是有悖于艺术的本性。马克 思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所以作家首先应加强艺 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心。现在不少作家都在积极探索,对长篇小说的理 解无疑要比过去更为自由和宽泛,这有利于创作的革新和繁荣。但是每门艺术都有积 淀已久的艺术规范,都有人们在长期审美中形成的心理范式,抛弃规范,将使创作受 到损害。例如长篇小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主题、人物、情节是不可或缺的 三要素,而“三无小说”的主张就很难得到成功的实践。又如典型化的原则,恐怕不 能理解为只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手法,它应是许多艺术的共同追求。现在有人视其为“过 时”,强调“原汁原味”,忽视在集中概括提高中塑造艺术典型,偏激地认为这就是 “假大空”,其实却是削弱和降低了艺术的责任。 作家的思想修养,对生活的把握与感悟能力,与创作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 系。不能因为对政治生活和流行的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从而失去精神追求,放弃对反 映生活的哲理的思考。 未来长篇小说的创作态势可一言以蔽之:希望与缺陷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我们的任务是要沉下心来,少大哄大嗡,切实地进行艺术实践,真正抓住机遇赢得希 望,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1.对本文引用马克思所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的名言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成为商业活动,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艺术责任感。 B.过分追求商业化和利润,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复存在了。 C.诗人不应该垄断诗歌创作,诗歌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群众。 D.文艺创作成为作家谋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无法实现。 2.对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作家否定典型化原则和“三要素”的艺术规范 B.一些作家违背典型化的创作原则,主张“三无小说”。 C.违背长篇小说创作的规范,忽视作家的思想修养。 D.强调通俗化和娱乐性,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3.结尾处所说的“缺陷”和“挑战”指的是() A.创作中产生的新问题和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B.上文所指的“失范”和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C.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D.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的消极影响和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 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 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 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 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 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 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 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干贯, 实价二干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干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 第2页共12
第 2 页 共 12 页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成为商业活动,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艺术责任感。 B.过分追求商业化和利润,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复存在了。 C.诗人不应该垄断诗歌创作,诗歌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群众。 D.文艺创作成为作家谋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无法实现。 2.对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作家否定典型化原则和“三要素”的艺术规范。 B.一些作家违背典型化的创作原则,主张“三无小说”。 C.违背长篇小说创作的规范,忽视作家的思想修养。 D.强调通俗化和娱乐性,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3.结尾处所说的“缺陷”和“挑战”指的是( ) A.创作中产生的新问题和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B.上文所指的“失范”和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C.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D.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的消极影响和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 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 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 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 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 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 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 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 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
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千五百贯。”林冲道 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 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 里少待,小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 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 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 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 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 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 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 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 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 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 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 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 重门,到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 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 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第3页共12
第 3 页 共 12 页 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 “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 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 里少待,小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 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 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 “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 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 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 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 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 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 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 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 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 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 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 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 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 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 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 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 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 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 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 下 (节选自《水浒传》第六回,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前情简介)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遇到鲁智深并 与之结为好友,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 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 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设下毒计,让人假扮卖刀人设法将宝刀卖 给林冲。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有很多暗示性的伏笔文字。比如一开头便说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 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注意下文出现的事情同“这件事”有关。 B.林冲对宝刀从来就有很大的兴趣。他没听到卖刀人前面说的两句话,是因为正 和好朋友说话;一旦听见了卖刀人的话,他就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宝刀上 C.林冲为人忠厚老实,轻信别人。尽管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还降低 价格,又不敢正面回答林冲关于其家世的问题,林冲对他仍未有丝毫怀疑 第4页共12
第 4 页 共 12 页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 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 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 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 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 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 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 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 下。 (节选自《水浒传》第六回,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前情简介)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遇到鲁智深并 与之结为好友,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 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 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设下毒计,让人假扮卖刀人设法将宝刀卖 给林冲。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有很多暗示性的伏笔文字。比如一开头便说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 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注意下文出现的事情同“这件事”有关。 B.林冲对宝刀从来就有很大的兴趣。他没听到卖刀人前面说的两句话,是因为正 和好朋友说话;一旦听见了卖刀人的话,他就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宝刀上。 C.林冲为人忠厚老实,轻信别人。尽管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还降低 价格,又不敢正面回答林冲关于其家世的问题,林冲对他仍未有丝毫怀疑
D.林冲有一股好胜心理。他买了宝刀之后“不落手看了一晚”,就是因为高俅不 让他看宝刀,因而想用这把宝刀同高俅慢慢比试,试图争一口气,比赢高俅。 5、根据本节内容,分析林冲有哪些性格特点。(5分) 6、根据本节内容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刀的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2017年9月18日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 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 拥有这样的认识捡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 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 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 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人今天起,给我方书桌,给我 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东阳 第5页共12
第 5 页 共 12 页 D.林冲有一股好胜心理。他买了宝刀之后“不落手看了一晚”,就是因为高俅不 让他看宝刀,因而想用这把宝刀同高俅慢慢比试,试图争一口气,比赢高俅。 5、根据本节内容,分析林冲有哪些性格特点。(5 分) 6、根据本节内容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刀的原因。(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 2017 年 9 月 18 日 事件: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 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 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 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 内容大致如下:“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 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 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金 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东阳
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 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 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 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2017年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①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811% 第6页共12
第 6 页 共 12 页 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 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 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那么这位校长又 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接送、陪做作 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 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 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 2017 年 9 月 23 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 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①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单选) 有 81.1%
没有18.9% ②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349% 不好说 10.8% ③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④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人) 性别 男:495%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大专/高职259%大学本科:53.8%硕士及以上: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3分) 第7页共12
第 7 页 共 12 页 没有 18.9% ②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单选)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③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④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1343 人) 性别 男:49.5% 女: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2.5% 大专/高职:25.9% 大学本科:53.8% 硕士及以上: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3 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 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 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 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4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晩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 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进退,实为狼狈 第8页共12
第 8 页 共 12 页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 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 该删除。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请 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 40 字表述出来。(4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 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囯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 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 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猥琐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父死母嫁、年幼多病入手,写出了自己与祖母刘氏“更相为命”的特殊 关系和命运,从而为抒发对祖母的孝情张本 B.接着转写自己蒙受国恩而祖母病情日渐加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突 出自己的狼狈处境。 C.第三段写自己之所以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一片孝 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D.《陈情表》是作者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写作目 的是为了达到让晋武帝继续“以孝治天下”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5分) 第9页共
第 9 页 共 12 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 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 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猥琐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从父死母嫁、年幼多病入手,写出了自己与祖母刘氏“更相为命”的特殊 关系和命运,从而为抒发对祖母的孝情张本。 B.接着转写自己蒙受国恩而祖母病情日渐加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突 出自己的狼狈处境。 C.第三段写自己之所以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一片孝 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D.《陈情表》是作者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写作目 的是为了达到让晋武帝继续“以孝治天下”。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5 分)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②禁:消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均寓有兴亡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 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 川。”(宋·张炎《高阳台》) 15、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 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 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 中的 (3)《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10页共12
第 10 页 共 12 页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②禁:消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均寓有兴亡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 赖尚家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 川。”(宋·张炎《高阳台》) 15、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 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 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 ) 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 中的 , 。 (3)《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 , 。 第二部分(表达题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