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 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武则 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 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 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 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一一统 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 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 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 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 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 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 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 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 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 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髙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 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天香 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 玉仗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 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 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 不成一事又空枝。”有人批判“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 花的奢靡风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 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 之悲,抒写身世之感。“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 雨”的怅惘。“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可怜 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的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 界”,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 亡国之痛 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主题之嬗变,实与唐宋牡丹 玩赏之风习相始终,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 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 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等,并非 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 (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 本试题卷共 7 页,22 道小题。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武则 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 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 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 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 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 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 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 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 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 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 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 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 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 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 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天香 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 玉仗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 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 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 不成一事又空枝。”有人批判“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 花的奢靡风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 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 之悲,抒写身世之感。“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 雨”的怅惘。“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可怜 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的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 界”,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 亡国之痛。 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主题之嬗变,实与唐宋牡丹 玩赏之风习相始终,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 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 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等,并非一 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 (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 如洛阳万花会等活动都是当时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的明证 B.统治者喜爱牡丹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 放的牡丹以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 C.园艺工们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而热衷于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 特品种,这使得牡丹品种迅速丰富,客观上促进了唐代牡丹玩赏之风的兴盛 D.伴随着牡丹玩赏之风的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盛唐到南宋, 不少诗人都有吟咏牡丹的佳作传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主题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牡丹本身来 “颂美”“颂圣”;一类是以牡丹为触媒,反映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情绪 情感和心理。 B.从那些批判现实色彩浓厚的牡丹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一掷千金争购名花 的奢靡风气,也可以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幸。 C.以颂美为主题的牡丹诗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描摹赞美,一种是借题 发挥、歌功颂德,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 D.北宋灭亡后,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所以他们的 牡丹诗词常常借牡丹来追忆往昔繁华,抒写亡国之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诗词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主题的嬗变,为我们探究 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一个视角。 B咏物诗常通过所咏之物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唐末牡丹诗词也不例外,其中 有些就是借牡丹来感慨人生失意、国家兴亡的。 C.诗词与诗人的生存境遇,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 D.牡丹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民族劫乱 和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 、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归去来兮辞 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②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 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 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 B.或棹孤舟棹:用浆划
A.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 如洛阳万花会等活动都是当时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的明证。 B.统治者喜爱牡丹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 放的牡丹以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 C.园艺工们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而热衷于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 特品种,这使得牡丹品种迅速丰富,客观上促进了唐代牡丹玩赏之风的兴盛。 D.伴随着牡丹玩赏之风的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盛唐到南宋, 不少诗人都有吟咏牡丹的佳作传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主题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牡丹本身来 “颂美”“颂圣”;一类是以牡丹为触媒,反映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情绪、 情感和心理。 B.从那些批判现实色彩浓厚的牡丹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一掷千金争购名花 的奢靡风气,也可以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幸。 C.以颂美为主题的牡丹诗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描摹赞美,一种是借题 发挥、歌功颂德,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 D.北宋灭亡后,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所以他们的 牡丹诗词常常借牡丹来追忆往昔繁华,抒写亡国之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诗词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主题的嬗变,为我们探究 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一个视角。 B.咏物诗常通过所咏之物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唐宋牡丹诗词也不例外,其中 有些就是借牡丹来感慨人生失意、国家兴亡的。 C.诗词与诗人的生存境遇,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 D.牡丹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民族劫乱 和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选择题 8 分,每小题 2 分;翻译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归去来兮辞 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②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 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 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或棹孤舟 棹:用浆划
C.帝乡不可期期:期望 D聊乘化以归尽聊:无聊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组是 A.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农人告余以春及以勇气闻于诸侯 C.泉涓涓而始流吾尝终日而思D.将有事于西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A.策扶老以流憩B.屈贾谊于长沙 C.乐琴书以消忧D.但以刘日薄西山 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请息交以绝游”一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腐败政治的厌恶 和鄙弃。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写出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 的愉悦之情。 C.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现作者真实而复杂的人 生感慨。 D.本段文字感情真挚,语言华丽多彩,音节铿锵,自然成韵,整齐中又见错落有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2分) 译文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分) 译文: 、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 王阁序》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 怕 。(苏轼《定风波》) (3)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10.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壸,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 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 竟往西湖探老 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 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史铁生的微笑苗向东
C.帝乡不可期 期:期望 D.聊乘化以归尽 聊:无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农人告余以春及以勇气闻于诸侯 C.泉涓涓而始流吾尝终日而思 D.将有事于西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A.策扶老以流憩 B.屈贾谊于长沙 C.乐琴书以消忧 D.但以刘日薄西山 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请息交以绝游”一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腐败政治的厌恶 和鄙弃。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写出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 的愉悦之情。 C.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 奚疑”收束全文,表现作者真实而复杂的人 生感慨。 D.本段文字感情真挚,语言华丽多彩,音节铿锵,自然成韵,整齐中又见错落有 致。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2 分) 译文: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 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 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 王阁序》)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 怕? 。(苏轼《定风波》)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10.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题目。(每空 2 分,共 4 分) 【双调】水 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 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 。“竟往西湖探老 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 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1~14 题。 史铁生的微笑 苗向东
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 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他静静地躺在病 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 摧残。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 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 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 视采访的镜头上。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 如云,明亮似水。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 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 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 生马上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 排。”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 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他的 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史铁生在《病隙 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我可以感受 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 灿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流露出的是坚毅和乐观。 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 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 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 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他用笑容温暖别人。《我与地坛》中 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 骄傲。”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 为了使母亲开心并感到骄傲。2011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 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 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 最美。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 ⑦史铁生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这才笑得出来,才笑 到最后。 11.文章③一⑤段依次写了史铁生哪三个层面的“微笑”?请简要概括。(6分) 1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13.史铁生为什么能始终微笑?(2分) 14.简要说说史铁生为什么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3分)
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 1972 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 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他静静地躺在病 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 摧残。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 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 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 视采访的镜头上。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 如云,明亮似水。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 17 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 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 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 生马上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 排。”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 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他的 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史铁生在《病隙 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 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我可以感受 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 灿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流露出的是坚毅和乐观。 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 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 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 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他用笑容温暖别人。《我与地坛》中 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 骄傲。”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 为了使母亲开心并感到骄傲。2011 年 1 月 4 日,也就是他“60 岁生日”时,他 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 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 最美。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 ⑦史铁生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这才笑得出来,才笑 到最后。 11.文章③—⑤段依次写了史铁生哪三个层面的“微笑”?请简要概括。(6 分) 1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分) 13.史铁生为什么能始终微笑?(2 分) 14.简要说说史铁生为什么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 (3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 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蕴藉(jie) 瞥见(pie) 遏制(e) 殒身不恤(yun) B.贿赂(1uo)沼泽(zhao)翌日(1i)毋庸置疑(w) C.洗涤(di)从容(cong)砥砺(di)忸怩不安(ni) D.徜徉( chang)埋怨(man)毗邻(pi)迥然不同(jng) 16.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驻足贬谪附加值韧如蒲草B.鉴赏倾注笑眯眯娓娓道来 C.废墟敖游万户候终南捷径D.透彻煎熬俱乐部摇摇欲坠 1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 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 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 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 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18.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离骚”的含义, 有的说是“遭忧”的意思。 B.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 书就是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C.交际语言中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 中短工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人间喜 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时代,太多的诱惑横在眼前, 个富 贵享乐的人 个安贫乐道的人 。一物一风 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尘,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 ①醒者会更醒②让醉者会更醉 ③他却有种满足的快乐 ④他却常常感到空虚落寞 ⑤看似拥有了世间许多的华丽⑥所得到的只有一些微薄的片断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 分。选择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20 题 4 分;21 题 3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蕴藉(jiè) 瞥见(piē) 遏制(è) 殒身不恤(yǔn) B.贿赂(luò) 沼 泽(zhǎo) 翌日(lì) 毋庸置疑(wù) C.洗涤(dí) 从容(cóng) 砥砺(dǐ) 忸怩不安(ní) D.徜徉(chánɡ) 埋怨(mán) 毗邻(pí) 迥然不同(jiǒng) 16.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驻足 贬谪 附加值 韧如蒲草 B.鉴赏 倾注 笑眯眯 娓娓道来 C.废墟 敖游 万户候 终南捷径 D.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 1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 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 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 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 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18.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离骚”的含义, 有的说是“遭忧”的意思。 B.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 书就是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C.交际语言中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 中短工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D.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人间喜 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时代,太多的诱惑横在眼前, , 。一个富 贵享乐的人, , 。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 。一物一风 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尘,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 ①醒者会更醒 ②让醉者 会更醉 ③他却有种满足的快乐 ④他却常常感到空虚落寞 ⑤看似拥有了世间许多的华丽 ⑥所得到的只有一些微薄的片断
A.②①⑤③④⑥B.①②④③⑤⑥ 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①④⑥⑤③ 20.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 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 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 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 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 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 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 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 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 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 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 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这段文字选自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第十回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补写回目),作者是 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本回主人公林冲的性格 21.下面是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 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3分)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初步审查 补正 格 办理登记手续并交费 授予专利 获得专利证 六、写作(40分) 22.以“行走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字
A.②①⑤③④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①④⑥⑤③ 20.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 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 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 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 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 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 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 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 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 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 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 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这段文字选自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第十回 《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补写回目),作者是 。 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本回主人公林冲的性格: 、 。 21.下面是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 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3 分) 六、写作(40 分) 22.以“行走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700 字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学业水平模拟试卷(附中版二)语文参考答案一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 语文参考答案 1.B(因果关系不照应。“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错,“统治者……姿 态”所导致的结果是从宫廷逐渐向下层发展的整体局面。 2C(于文无据。“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错,文中没有作此比较。) 3.C(误解文意。“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错,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 有相同之处,而唐宋牡丹诗词的风格如何,文中并未涉及。) 4.D(聊:姑且。) 5.C(均为连词,表修饰。A.上句,助词,的;下句,动词,到。B.上句,介词, 把;下句,介词,凭借。D.上句,介词,到;下句,介词,在。) 6.C(悦,以……为喜悦,意动用法。乐,以……为乐。A.策,拄着,名词用作动 词。B.屈,使……受委屈,使动用法。D.日,一天天地,名词用作状语。) 7.D(“语言华丽多彩”错,应为流畅朴素。) 8.(1)(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每小句1分,共 2分) (2)(我)羡慕自然界万物顺应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每小句1分,共 2分) 9.(1)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洁白晶莹的天地/喜爱梅花、对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 11.①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微笑;②文学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③直面人生苦难的 微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内容上强调史铁生面对苦难时的顽强超出常人。②结构上照应开头,承接 上文,过渡到下文写史铁生的种种微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因为他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意思对即可 14.①想给人们留下自信乐观的印象。②想告诉人们他一生面对苦难是坚强而从 容的。③想鼓舞人们积极快乐地生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B(赂1,翌yi,毋w。 16.C(遨游,万户侯。) 17.D(搭配不当,“鼓舞”不能和“共鸣”搭配。) 18.A(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9.C(根据语段明显是把“一个富贵享乐的人”和“一个安贫乐道的人”进行对 比。“富贵享乐的人”物质上是富裕的所以其后紧跟第⑤句。“安贫乐道的人” 物质上是匮乏的或者微薄的,其后紧跟第⑥句。富贵享乐的人虽拥有富裕的物质 生活,但是其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⑤后紧跟④。安贫乐道的人虽物质生活上 是匮乏的,得到的比较微薄,但是其精神世界却是富裕的,生活是快乐的,所以 ⑥后紧跟③。故选C。)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每空1分)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学业水平模拟试卷(附中版二)语文参考答案—2017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模拟试卷二(附中版) 语文参考答案 1.B(因果关系不照应。“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错,“统治者……姿 态”所导致的结果是从宫廷逐渐向下层发展的整体局面。) 2.C(于文无据。“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错,文中没有作此比较。) 3.C(误解文意。“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错,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 有相同之处,而唐宋牡丹诗词的风格如何,文中并未涉及。) 4.D(聊:姑且。) 5.C(均为连词,表修饰。A.上句,助词,的;下句,动词,到。B.上句,介词, 把;下句,介词,凭借。D.上句,介词,到;下句,介词,在。) 6.C(悦,以……为喜悦,意动用法。乐,以……为乐。A.策,拄着,名词用作动 词。B.屈,使……受委屈,使动用法。D.日,一天天地,名词用作状语。) 7.D(“语言华丽多彩”错,应为流畅朴素。) 8.(1)(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每小句 1 分,共 2 分) (2)(我)羡慕自然界万物顺应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每小句 1 分,共 2 分) 9.(1)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洁白晶莹的天地/喜爱梅花、对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 11.①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微笑;②文学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③直面人生苦难的 微笑。(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内容上强调史铁生面对苦难时的顽强超出常人。②结构上照应开头,承接 上文,过渡到下文写史铁生的种种微笑。(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3.因为他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意思对即可) 14.①想给人们留下自信乐观的印象。②想告诉人们他一生面对苦难是坚强而从 容的。③想鼓舞人们积极快乐地生活。(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5.B(赂 lù,翌 yì,毋 wú。) 16.C(遨游,万户侯。) 17.D(搭配不当,“鼓舞”不能和“共鸣”搭配。) 18.A(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9.C(根据语段明显是把“一个富贵享乐的人”和“一个安贫乐道的人”进行对 比。“富贵享乐的人”物质上是富裕的所以其后紧跟第⑤句。“安贫乐道的人” 物质上是匮乏的或者微薄的,其后紧跟第⑥句。富贵享乐的人虽拥有富裕的物质 生活,但是其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⑤后紧跟④。安贫乐道的人虽物质生活上 是匮乏的,得到的比较微薄,但是其精神世界却是富裕的,生活是快乐的,所以 ⑥后紧跟③。故选 C。)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每空 1 分)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安分守己/正直善良/侠肝义胆/细心缜密/奋起反抗……(任 意两个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人物性格的四字短语亦可) 21.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完成后,经初步审查合格的,授予专利;初步审查不合格 但经补正达到合格的,亦授予专利。被授予专利后,办理登记手续并交费,即可 获得专利证。(内容完整,1分;表达准确,1分;语言连贯,1分) 22.略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安分守己/正直善良/侠肝义胆/细心缜密/奋起反抗……(任 意两个即可得 2 分,其他符合人物性格的四字短语亦可) 21.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完成后,经初步审查合格的,授予专利;初步审查不合格 但经补正达到合格的,亦授予专利。被授予专利后,办理登记手续并交费,即可 获得专利证。(内容完整,1 分;表达准确,1 分;语言连贯,1 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