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大附中高三11月语文月考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选择题均涂在答题卡相对的题号处,其他题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 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⑩(bian)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②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 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 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 显岀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岀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 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 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 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 美,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 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2017 年民大附中高三 11 月语文月考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所有选择题均涂在答题卡相对的题号处,其他题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 “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 ① (biàn)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②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 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 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 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 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 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 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 美,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 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 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竞只 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 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1.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②处的汉字注音。(2分) (bian)证法匪 夷所思 2.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生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3.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 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 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 精神。 材料二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 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 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 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1.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②处的汉字注音。(2 分) (biàn)证法 匪 夷所思 2.以下不属于 ...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生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3.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 ...的一项是(3 分)(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 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 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 精神。 材料二
《红楼梦》之精彩,在故事的曲折新奇,更在灵动飞扬的人物,盈溢机趣的场面,充 满韵味的话语,还有以警辟寓言阐述人生的大哲理、真智慧。它是一部集中国小说构思和 叙事大成、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宝书。 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说:“假如我们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认为中国小说是不同于 史诗、历史纪事和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小说仅在一部十八世纪作 品中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而《红楼梦》恰巧就是这种叙事形式的杰作。尽管这部 书在形式和文体方面仍是折衷的,但从它的注重人情世故,从它对置身于实际社会背景上 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看,它在艺术上即使不领同世纪西方小说之先,也与其并驾齐驱。 在新时期,博尔赫斯是时髦作家,他的写作非常贵族化,善于运用幻想手段,很多中 国小说家学“老博”,老博却学曹雪芹。博尔赫斯曾试图探讨,《红楼梦》是红楼孕育了梦 还是梦孕育了红楼?他甚至认为,《红楼梦》完全以第一回和第五、六回为出发点和终极目 标,不仅是幻想小说,而且其“令人绝望”的现实主义描写的唯一目的,便是使神话和梦 幻成为可能,变得可信。 小说是臆造的故事,是欧洲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共识。小说人物一枝一节或许和现实生 活相像,但小说人物仍只是小说人物,是鲁迅的观点。《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 音谐“真事隐”、“假语存”,也足见它是绝对虚构的小说。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将传统写法都打破了 所谓“写法”,小说构思、人物环境都可包容在内,但首先必须要注意的却是:小说主 旨。套用当代文坛常用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词,自称“为闺阁立传”的《红楼梦》,对封 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的颠覆。 《红楼梦》下笔伊始,叙述了一个石头无材补天的神话故事。封建社会是皇权,“天” 即朝廷,封建政权。读书人以进入仕途成为“补天”之才为荣光,而《红楼梦》开端这段 话,隐含了作者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合作态度,与愤世嫉俗、富于叛逆精神的庄 子、屈原一脉相承
《红楼梦》之精彩,在故事的曲折新奇,更在灵动飞扬的人物,盈溢机趣的场面,充 满韵味的话语,还有以警辟寓言阐述人生的大哲理、真智慧。它是一部集中国小说构思和 叙事大成、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宝书。 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说:“假如我们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认为中国小说是不同于 史诗、历史纪事和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小说仅在一部十八世纪作 品中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而《红楼梦》恰巧就是这种叙事形式的杰作。尽管这部 书在形式和文体方面仍是折衷的,但从它的注重人情世故,从它对置身于实际社会背景上 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看,它在艺术上即使不领同世纪西方小说之先,也与其并驾齐驱。” 在新时期,博尔赫斯是时髦作家,他的写作非常贵族化,善于运用幻想手段,很多中 国小说家学“老博”,老博却学曹雪芹。博尔赫斯曾试图探讨,《红楼梦》是红楼孕育了梦 还是梦孕育了红楼?他甚至认为,《红楼梦》完全以第一回和第五、六回为出发点和终极目 标,不仅是幻想小说,而且其“令人绝望”的现实主义描写的唯一目的,便是使神话和梦 幻成为可能,变得可信。 小说是臆造的故事,是欧洲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共识。小说人物一枝一节或许和现实生 活相像,但小说人物仍只是小说人物,是鲁迅的观点。《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 音谐“真事隐”、“假语存”,也足见它是绝对虚构的小说。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将传统写法都打破了。 所谓“写法”,小说构思、人物环境都可包容在内,但首先必须要注意的却是:小说主 旨。套用当代文坛常用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词,自称“为闺阁立传”的《红楼梦》,对封 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的颠覆。 《红楼梦》下笔伊始,叙述了一个石头无材补天的神话故事。封建社会是皇权,“天” 即朝廷,封建政权。读书人以进入仕途成为“补天”之才为荣光,而《红楼梦》开端这段 话,隐含了作者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合作态度,与愤世嫉俗、富于叛逆精神的庄 子、屈原一脉相承
西方名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小说基本面是故事,通 常故事中的角色是人。用生活主要事件探察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手法。而“所谓的主要事 件不是你我个人生活中的事件,而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件”。“人生主要事件有五:出生、饮 食、睡眠、爱情、死亡。”套用佛斯特的观点简析《红楼梦》人生五大事件,小说家曹雪芹 的活儿真是做绝了 第一,优美别致、富有哲理意味的出生。 第二,多姿多彩、一笔数用的饮食。 第三,奇思迭出、睿智蕴藉的睡眠。 第四,荡气回肠、如诗如画的爱情 第五,面面生风、寓意深刻的死亡。 按曹雪芹构思《红楼梦》以元宵节甄家火灾始,以元宵节贾府火灾终。他以对人生的 烛照洞见,以独特洗练的文笔,从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捕捉炫目的人性光环,表现博大 的道德关怀,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情蜜意,不断给读者阅读惊喜。 4.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夏志清教授的观点,从形式和文体方面看,《红楼梦》符合现代小说的定义 B.博尔赫斯认为《红楼梦》是将神话、梦幻和现实主义描写相结合的一本小说 C.《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理由之一是小说对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 的颠覆。 D.《红楼梦》善于通过对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类共通的情怀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理由。(4分) 材料三
西方名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小说基本面是故事,通 常故事中的角色是人。用生活主要事件探察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手法。而“所谓的主要事 件不是你我个人生活中的事件,而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件”。“人生主要事件有五:出生、饮 食、睡眠、爱情、死亡。”套用佛斯特的观点简析《红楼梦》人生五大事件,小说家曹雪芹 的活儿真是做绝了 第一,优美别致、富有哲理意味的出生。 第二,多姿多彩、一笔数用的饮食。 第三,奇思迭出、睿智蕴藉的睡眠。 第四,荡气回肠、如诗如画的爱情。 第五,面面生风、寓意深刻的死亡。 按曹雪芹构思《红楼梦》以元宵节甄家火灾始,以元宵节贾府火灾终。他以对人生的 烛照洞见,以独特洗练的文笔,从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捕捉炫目的人性光环,表现博大 的道德关怀,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情蜜意,不断给读者阅读惊喜。 4.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按照夏志清教授的观点,从形式和文体方面看,《红楼梦》符合现代小说的定义。 B.博尔赫斯认为《红楼梦》是将神话、梦幻和现实主义描写相结合的一本小说。 C.《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理由之一是小说对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 的颠覆。 D.《红楼梦》善于通过对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类共通的情怀。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理由。(4 分) 材料三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 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 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 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 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 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 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 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 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 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 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论述类文本阅读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 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论述类文本阅读人们常说?小说是 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小说中的故事 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 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 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 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 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 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 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 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 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 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 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 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 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 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 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 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 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 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 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 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 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们常说?小说是 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小说中的故事 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 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 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 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 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 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 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 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 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 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
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6.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 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 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C.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 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 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 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 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 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 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 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6.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 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 或在素材来 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C.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 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 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3 分)(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 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 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 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 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8.材料三说,“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请结合三则材 料,以《红楼梦》为例,简要概括“小说家”曹雪芹不同于“故事讲述人”之处。(5 分) 、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 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 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 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 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 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 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 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 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 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 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 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 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 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8.材料三说,“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请结合三则材 料,以《红楼梦》为例,简要概括“小说家”曹雪芹不同于“故事讲述人”之处。(5 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 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 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 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 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 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 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 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 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 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 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 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 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 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 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 世遂有“阳明学”云。 (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性孝,士论多之 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薄:攻打 C.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 D.守仁不赴,请归省 省:探望。 10.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守仁娠十四月而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凡四方之土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每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 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 世遂有“阳明学”云。 (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华性孝,士论多.之 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薄:攻打。 C.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 D.守仁不赴,请归省. 省:探望。 10.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凡.四方之土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每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C.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弃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D.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弘治十二年, 王守仁考取了进士。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 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 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 他更加佩服。 13.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 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C.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弃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D.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弘治十二年, 王守仁考取了进士。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 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 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 他更加佩服。 13.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 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3 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6 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①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摇落:零落,凋残。②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 事。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如今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4.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题目的读法,正确理解应为“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B.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周围景物而引发感慨,即景生情 C.颔联由近及远,描绘了吴公台附近山水阻隔、人迹罕至的寂寥场景 D.本诗属于咏怀古迹类作品,杜牧的《泊秦淮》也属于此类。 15.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3分)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6.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你是否认 同,说说理由。(5分) 1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5分)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 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 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③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摇落:零落,凋残。②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 事。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如今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4.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对题目的读法,正确理解应为“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B.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周围景物而引发感慨,即景生情。 C.颔联由近及远,描绘了吴公台附近山水阻隔、人迹罕至的寂寥场景。 D.本诗属于咏怀古迹类作品,杜牧的《泊秦淮》也属于此类。 15.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 ...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3 分) (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6.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你是否认 同,说说理由。(5 分) 1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5 分)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 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 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