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juandice) ■重点: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鉴别 ■概述: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34.2umo/L则出现黄疸
黄疸(juandice) ◼ 重点: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鉴别 ◼ 概述: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 正常胆红素34.2umol/L则出现黄疸
、正常胆红素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1)血红蛋白:80-85% Ⅱ循环中衰老的RBC→脾脏(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胆红素、铁和 珠蛋白;
一、正常胆红素代谢 ◼ 1、胆红素的来源 ◼ (1)血红蛋白:占80-85% ◼ 血循环中衰老的RBC →脾脏(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 →胆红素、铁和 珠蛋白;
■(2)旁路胆红素:占15-20%,来源于骨髓 幼稚RBC的H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 ■蛋白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等)
◼ (2)旁路胆红素:占15-20%,来源于骨髓 ◼ 幼稚RBC的Hb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 ◼ 蛋白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等)
2、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 红素):需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输送, 为脂溶性,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 滤出,故尿中不出现。 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溶性,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
◼ 2、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 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 ◼ 红素):需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输送, ◼ 为脂溶性,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 ◼ 滤出,故尿中不出现。 ◼ 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溶性, ◼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三步: ■(1)摄取:血液中:间胆+白蛋白→肝脏
◼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三步: ◼ (1)摄取:血液中:间胆+白蛋白→肝脏
■(2)结合:在肝脏进行 间胆与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微粒体 (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或 称直接胆红素)
◼ (2)结合:在肝脏进行 ◼ 间胆与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微粒体 (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或 称直接胆红素)
■(3)排泌:机制不完全清楚,据认为是通过 主动转运的耗能过程完成。直胆→胆道→ 肠腔(经细菌脱氢作用)→尿胆原→大部份 氧化→粪胆原→随大便排出
◼ (3)排泌:机制不完全清楚,据认为是通过 主动转运的耗能过程完成。直胆→胆道→ 肠腔(经细菌脱氢作用) →尿胆原→大部份 氧化→粪胆原→随大便排出
■小部分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肝门V回 ■到肝内(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 ■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从肾脏 排出,但每日不超过6.8umo1/L
◼ 小部分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肝门V回 ◼ 到肝内(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 ◼ 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从肾脏 ◼ 排出,但每日不超过6.8umol/L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 持动态平衡,使血中胆红素浓度保持相对 恒定,总胆红素波动于1.7-17umo/L ■之间
◼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 持动态平衡,使血中胆红素浓度保持相对 恒定,总胆红素波动于1.7-17umol/L ◼ 之间
胆红素代谢示意图 Hb+旁路胆红素 +白蛋白 间胆+YZ蛋白 胆红素GS醛酸酯 (直胆) 肠肝循环 细菌脱氢还原 尿胆原 尿胆原 粪胆原
胆红素代谢示意图 Hb+旁路胆红素 间胆+Y.Z蛋白 胆红素GS醛酸酯 (直胆) 细菌脱氢还原 尿胆原 肠肝循环 肾 + 白蛋白 运输 粪胆原 尿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