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糙()载途()连翘()臀围()褶皱()携带() 两栖()劫难()沼泽()狩猎()弥漫()沙砾 龟裂()掸帚()wei幕()jian默()枯zao()悬sh() 成语填空 ()声()迹 草长()飞周而()始 天衣无( 海()石烂 冰雪()化 风雪()途 ()然而至 三.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这是一篇事理说明 B.《恐龙无处不有》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 疆域》 C.《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本文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 选自《沙乡年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 上发帖表示悼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 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 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 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 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小石潭记 解释加点的字 1.心乐之 2.下见小潭: 3.蒙络摇缀: 4.百许头: 5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 7往来翕忽: 8斗折蛇行: 9犬牙差互 10凄神寒骨 11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
八下第二单元复习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糙.( ) 载.途( ) 连翘.( ) 臀.围( ) 褶.皱( ) 携.带( ) 两栖.( ) 劫.难( ) 沼.泽( )狩.猎( ) 弥.漫( ) 沙砾.( ) 龟.裂( ) 掸.帚 ( ) wéi 幕( ) jiān 默( ) 枯 zào( ) 悬 shū( ) 二.成语填空 ( )声( )迹 草长( )飞 周而( )始 天衣无( ) 海( )石烂 冰雪( )化 风雪( )途 ( )然而至 三.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这是一篇事理说明 文。 B. 《恐龙无处不有》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 疆域》。 C.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本文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 选自《沙乡年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D.中国 8 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纷纷在网 上发帖表示悼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 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 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 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 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的字。 1.心乐.之: 2.下.见小潭: 3.蒙络摇缀.: 4.百许.头: 5.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 7.往来翕忽..: 8.斗折蛇.行: 9.犬牙..差互: 10.凄.神寒骨: 11.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
13.乃记之而去 14隶而从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比较阅读【甲】《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 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o):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独于碧不甚了然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A.乃悟前狼假寐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见渔人乃大惊 D.乃重修岳阳楼 3.用“/”给乙文中画线处划分停顿(标三处)(3分) 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5.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6.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甲】 语段【乙】
13.乃.记之而去.: 14.隶.而从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比较阅读【甲】《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 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A.乃悟前狼假寐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见渔人乃大惊 D.乃重修岳阳楼 3.用“/”给乙文中画线处划分停顿(标三处)(3 分) 温 于 玉 滑 于 纨 至 寒 至 腴 可 拊 可 餐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5.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 分) 6.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 分)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