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检测(第13周) 制题:蒋太湖 班级 姓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微塑料一一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 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 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 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 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 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 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 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 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 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 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 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 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 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 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一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 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 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 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 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 未被科学证实。(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2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ε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λ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4分)
1 八(下)、语 检测 (第 13 周) 制题︰蒋太湖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 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1000 万—2000 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 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 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 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 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 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 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 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 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 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 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 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 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 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 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 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3 日;有删改) 链接: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 1.8 个微塑料粒, 每公斤食盐中含有 1--10 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 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 未被科学证实。(选自《南方日报》2018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 2 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4 分)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 等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 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 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 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 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茔:(ying)墓地 4.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就:就职。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 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恶:讨厌,不喜欢 D.不伪辞色悦人 悦:取悦 5.给文中句“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B.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C.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D.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6.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是( A.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译文: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失去。 B.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译文: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译文: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D.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译文: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侍亲至孝,为了父母,两度辞官不就:父母去世,包拯在墓旁草庐中办完丧事仍不忍离开,乡中父老多 次劝慰他。 B.包拯在端州当知府时,让制砚者只制出够上贡的砚台数,自己清廉自守,一年到头也不带走一方砚台 C.包拯不仅铁面办案,而且富于智慧机巧。当一权贵因建花园亭台侵占了惠民河后,包拯当时隐忍不说,逢京 城涨大水时,才趁机拆除了那些建筑 D.包拯不仅自身刚正清廉,而且对后人也有严格要求。他订下规矩:后代子孙作官的人中凡是有贪赃者,活着 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 三、古诗词鉴赏。(4分) 过山农家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哂谷天晴 【注释】①焙茶:又称制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古代制茶技术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四、翻译。《小石潭记》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 1500 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 等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 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 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 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①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茔:(yíng)墓地。 4.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就:就职。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 恶:讨厌,不喜欢 D.不伪辞色悦人 悦:取悦 5.给文中句“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B.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C.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D.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6.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是( ) A.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译文: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失去。 B.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译文: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译文: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D.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 译文: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侍亲至孝,为了父母,两度辞官不就;父母去世,包拯在墓旁草庐中办完丧事仍不忍离开,乡中父老多 次劝慰他。 B.包拯在端州当知府时,让制砚者只制出够上贡的砚台数,自己清廉自守,一年到头也不带走一方砚台。 C.包拯不仅铁面办案,而且富于智慧机巧。当一权贵因建花园亭台侵占了惠民河后,包拯当时隐忍不说,逢京 城涨大水时,才趁机拆除了那些建筑。 D.包拯不仅自身刚正清廉,而且对后人也有严格要求。他订下规矩:后代子孙作官的人中凡是有贪赃者,活着 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 三、古诗词鉴赏。 (4 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①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焙茶:又称制茶(炒茶) ,即用温火烘茶,古代制茶技术。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 分) ⑵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 分) 四、翻译。《小石潭记》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ll、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默写。 1、式微,式微 ,胡为乎中露!2、 胡为乎泥中!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纵我不往, 5、挑兮达兮 日不见, 6 ,风烟望五津。 7、与君离别意 _,天涯若比邻 9、无为在歧路,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的暗示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 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 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很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 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 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 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 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 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 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 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 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 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 志。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 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 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 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 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3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默写。 1、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2、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3、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 4、青青子佩,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7、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9、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 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 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很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 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 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 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 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 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 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 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 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 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 志。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 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 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 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 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 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 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 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 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 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 剧所在 (12)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 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2.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画线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分) 深谙: 13.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15.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 的人和事。(3分) 16.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巴巴地等待小鸟孵出来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新闻报道,讲究图文并茂,文字离不开摄影,摄影离不开文,两者相辅相成,形影不离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 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19.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工具书,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 各种典籍资料8000余种,比清代的《四库全书》还多4000余种,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 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极有价值。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抄录工整,书法流畅挺拔:书中还有许多精 致的插图,山川器物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黄绢包裹,典雅庄重。所以,它 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②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 20.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外紧张等待考试,带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4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 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 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 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 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 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 剧所在。 (12)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 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2.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画线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 分) 深谙: 13.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2 分) 14.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 分) 15.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 义的人和事。(3 分) 16.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 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每题 3 分,共 12 分) 17.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 ....,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巴巴地等待小鸟孵出来。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 C.新闻报道,讲究图文并茂,文字离不开摄影,摄影离不开文,两者相辅相成,形影不离 ....。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 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19.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工具书,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 各种典籍资料 8000 余种,比清代的《四库全书》还多 4000 余种,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 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极有价值。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抄录工整,书法流畅挺拔;书中还有许多精 致的插图,山川器物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黄绢包裹,典雅庄重。所以,它 。 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②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20.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外紧张等待考试,带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八(下)、语检测(第13周)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 1.A2.C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第二种:微塑 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说明:答对了一种1分,2种3分,3种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 遗”应解释为“馈赠”5.C6.A。“去”应解释为“离去,离开”7.C。原文没有包拯隐忍的内容 三、古诗词鉴赏。.(4分) (1)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1分)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1分)(共2分,意 思相近即可)(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1分)“却喜”写出了山农 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1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10、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l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12.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1分),要珍惜生命(1分)。(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4.痛苦的煎熬(1分);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1分):渺小的存在(1分):伟大的 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1分)。(4分,每个要点1分) 1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 的学者、作家、教育家。(共3分,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6.一要珍惜生命(2分);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2分)。(4分,每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七、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7.C(C.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主要用于人。) 18.B(A.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C.“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 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D.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19.C(三个选项句意都是在不同的方面作的总结句。起始句是对《永乐大典》的总体评价,可选③:第二句中侧重 于比较,以体现它的“大”,可选①:第三句讲它的“其它价值”,②句可作为总结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 ③①②) 20.B(A项与C项态度不得体,“关你什么事?”“神经病”语言粗俗恶劣。D项谦敬辞混用,“令尊”是别人的父 亲,这里应改为“家父”。)
5 八(下)、语 检测 (第 13 周)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 2.C 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第二种:微塑 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说明:答对了一种 1 分,2 种 3 分,3 种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B。“遗”应解释为“馈赠” 5.C 6.A。“去”应解释为“离去,离开”7.C。原文没有包拯隐忍的内容 三、古诗词鉴赏。.(4 分) ⑴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1 分)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1 分)(共 2 分,意 思相近即可) ⑵“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1 分)“却喜”写出了山农 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1 分)(共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 5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9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10、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12.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1 分),要珍惜生命(1 分)。(共 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4.痛苦的煎熬(1 分);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1 分);渺小的存在(1 分);伟大的 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1 分)。(4 分,每个要点 1 分) 1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 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共 3 分,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6.一要珍惜生命(2 分);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2 分)。(4 分,每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七、语言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7.C(C.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主要用于人。) 18.B(A.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C.“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 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D.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19.C(三个选项句意都是在不同的方面作的总结句。起始句是对《永乐大典》的总体评价,可选③;第二句中侧重 于比较,以体现它的“大”,可选①;第三句讲它的“其它价值”,②句可作为总结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 ③①②) 20.B(A 项与 C 项态度不得体,“关你什么事?”“神经病”语言粗俗恶劣。D 项谦敬辞混用,“令尊”是别人的父 亲,这里应改为“家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