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外生物反馈技术的孕产妇盆底肌功能 训练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邢唯杰,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叶士青,复旦大学信息学院 周英凤,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顾春怡,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朱政,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90
基于体外⽣物反馈技术的孕产妇盆底肌功能 训练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邢唯杰,复旦⼤学护理学院 叶⼠青,复旦⼤学信息学院 周英凤,复旦⼤学护理学院 顾春怡,复旦⼤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朱 政,复旦⼤学护理学院
妊娠期和产后尿失禁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 妊娠和分娩是明确的减弱及损伤盆底肌肉的危险因素,有 20%~26%的女性在阴道分娩后出现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2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症状3,被定义为“在用力、 活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自觉地尿液流出”4 项系统评价显示,全球妊娠期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 6%~67%,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3%~38%5 60%的妊娠期或产后尿失禁在产后15年仍然存在,严重影 响女性的身体状态、性功能、精神健康、家庭休闲活动, 甚至经济状态° 因此,积极为孕产妇提供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已成为 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共识
妊娠期和产后尿失禁严重影响着⼥性健康和⽣活质量 • 妊娠和分娩是明确的减弱及损伤盆底肌⾁的危险因素1,有 20%~26%的⼥性在阴道分娩后出现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2 •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症状3 ,被定义为“在用⼒、 活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自觉地尿液流出” 4 • ⼀项系统评价显示,全球妊娠期尿失禁的发⽣率⾼达 6%~67%,产后尿失禁的发⽣率⾼达3%~38%5 • 60%的妊娠期或产后尿失禁在产后15年仍然存在,严重影 响⼥性的身体状态、性功能、精神健康、家庭休闲活动, 甚⾄经济状态6 • 因此,积极为孕产妇提供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法已成为 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共识7
盆底肌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众多措施被证实能够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其中 盆底肌功能训练因简单、易行、无创,成为最常用 的保守方法8 °盆底肌功能训练由 Kegal提出,是指患者有意识地对 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增强盆 sacrum 底肌肉力量,从而加强控尿能力 bowel bladde °其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5s左右,然后放松5左 右,重复20-30min,每日3次,连续锻炼10-12周, 并以此扩展为多种锻炼方案 多项高质量系统评价显示,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有 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并不会增加分娩风险,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一线方案1012
盆底肌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 众多措施被证实能够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其中 盆底肌功能训练因简单、易⾏、⽆创,成为最常用 的保守⽅法8 • 盆底肌功能训练由Kegal提出,是指患者有意识地对 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进⾏自主性收缩,以增强盆 底肌⾁⼒量,从⽽加强控尿能⼒9 • 其具体⽅法是收缩盆底肌⾁5s左右,然后放松5s左 右,重复20~30min,每日3次,连续锻炼10~12周, 并以此扩展为多种锻炼⽅案9 • 多项⾼质量系统评价显示,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有 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并不会增加分娩风险,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线⽅案10-12
准确的收缩和充足的训练是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关键 °准确收缩目标肌肉、且运动持续12周以 上,盆底肌训练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但 无法观察到的盆底肌,给判断训练效果 带来了难度12 生物反馈技术即在阴道、直肠或腹部放 置电极,采集盆底肌群的肌电,将生理 信号转变为可见的图形和听到的声音, 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达到控制神经、 肌肉活动和自律性神经活动13 °系统评价的结果证实,生物反馈技术能 帮助女性提高盆底肌训练的准确性,接 受生物反馈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女性 比单纯接受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女性尿失 禁的症状改善更多13
准确的收缩和充⾜的训练是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关键 • 准确收缩目标肌⾁、且运动持续12周以 上,盆底肌训练才能产⽣预期效果。但 ⽆法观察到的盆底肌,给判断训练效果 带来了难度12 • ⽣物反馈技术即在阴道、直肠或腹部放 置电极,采集盆底肌群的肌电,将⽣理 信号转变为可见的图形和听到的声音, 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达到控制神经、 肌⾁活动和自律性神经活动13 • 系统评价的结果证实,⽣物反馈技术能 帮助⼥性提⾼盆底肌训练的准确性,接 受⽣物反馈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性 比单纯接受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性尿失 禁的症状改善更多13
现有的生物反馈技术存在改进空间 目前常用的生物反馈装置以内置测量为主,如使用 水球置入阴道或者直肠内测量压力、将金属探头置 入阴道测量肌电、通过B超来探测膀胱颈活动等13 内置生物反馈装置可能给女性带来疼痛、感染及不 舒适的体验,且大多需要在指定的医疗场所完成, 降低了训练的可及行14 Lel4等人于2013年尝试研发了一个体外生物反馈装 置——能够对盆底肌施加压力的椅子,并开展了 项纵向研究评估体外生物反馈装置的效果。结果显 示,基于体外生物反馈的盆底肌功能训练显著提高 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完成率,增强了盆底肌力量
现有的⽣物反馈技术存在改进空间 • 目前常用的⽣物反馈装置以内置测量为主,如使用 ⽔球置⼊阴道或者直肠内测量压⼒、将⾦属探头置 ⼊阴道测量肌电、通过B超来探测膀胱颈活动等13 • 内置⽣物反馈装置可能给⼥性带来疼痛、感染及不 舒适的体验,且⼤多需要在指定的医疗场所完成, 降低了训练的可及⾏14 • Lee14等⼈于2013年尝试研发了⼀个体外⽣物反馈装 置——能够对盆底肌施加压⼒的椅⼦,并开展了⼀ 项纵向研究评估体外⽣物反馈装置的效果。结果显 示,基于体外⽣物反馈的盆底肌功能训练显著提⾼ 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完成率,增强了盆底肌⼒量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利用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提高孕产妇进行盆底肌训 练的有效性和依从性,从而降低或减轻孕产妇尿失禁的发生率和 程度。具体目标包括: 构建盆底肌功能训练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 °评价基于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的安全性、可行性、接受度 °评价基于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的盆底肌功能训练对改善产后尿失禁 的效果
研究⺫的与研究内容 • 本研究旨在利用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提⾼孕产妇进⾏盆底肌训 练的有效性和依从性,从⽽降低或减轻孕产妇尿失禁的发⽣率和 程度。具体目标包括: • 构建盆底肌功能训练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 • 评价基于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的安全性、可⾏性、接受度 • 评价基于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的盆底肌功能训练对改善产后尿失禁 的效果
研究方法 科研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 具体方法 根据以往盆底肌训练辅助设施的效果研究4,计算样本量为136例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愿参加并符合入选 标准的136名女性,按照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仅接受 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指导和随访,但不采取任何辅助反馈技术;对照 组2应用目前使用的生物反馈方法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试验组应用 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 比较3组女性的训练完成率、尿失禁发生率、舒适度、成本、运动体 验
研究⽅法 • 科研设计 • 随机对照试验 • 具体⽅法 • 根据以往盆底肌训练辅助设施的效果研究[14] ,计算样本量为136例 • 采用⽅便抽样法,将复旦⼤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愿参加并符合⼊选 标准的136名⼥性,按照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仅接受 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指导和随访,但不采取任何辅助反馈技术;对照 组2应用目前使用的⽣物反馈⽅法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试验组应用 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 • 比较3组⼥性的训练完成率、尿失禁发⽣率、舒适度、成本、运动体 验
研究创新性 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将解决盆底肌功能训练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 即不加任何辅助反馈系统可能引起的运动无效和不确定性,而使用生物 反馈系统可能潜在的感染、流产风险和不舒适、高成本 社会价值:本研究所形成的盆底肌功能训练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有可 能显著改善女性产后尿失禁。并可推广至其他人群,如老年人尿失禁等 °具体创新点体现在 °应用体外监测和反馈技术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国内研究中尚未见报道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与穿戴设备,自动收集、记录和分析运动完成率和有效 率,及时传输给医务人员,实现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 °建立大数据,为分析盆底肌训练的剂量效应提供基础
研究创新性 • 解决的核⼼问题:本研究将解决盆底肌功能训练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盾, 即不加任何辅助反馈系统可能引起的运动⽆效和不确定性,⽽使用⽣物 反馈系统可能潜在的感染、流产风险和不舒适、⾼成本 • 社会价值:本研究所形成的盆底肌功能训练体外监测与反馈系统,有可 能显著改善⼥性产后尿失禁。并可推⼴⾄其他⼈群,如老年⼈尿失禁等 • 具体创新点体现在: • 应用体外监测和反馈技术辅助盆底肌功能训练,国内研究中尚未见报道 •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与穿戴设备,自动收集、记录和分析运动完成率和有效 率,及时传输给医务⼈员,实现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 • 建立⼤数据,为分析盆底肌训练的剂量效应提供基础
项目团队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项目责任人邢唯杰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讲师 叶士青男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研究员 周英凤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副教授 项目参与人 顾春怡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管护师 朱政男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在读博士生 督导 胡雁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教授
项⺫团队 姓名 性别 ⼯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项目责任⼈ 邢唯杰 ⼥ 复旦⼤学护理学院 讲师 项目参与⼈ 叶⼠青 男 复旦⼤学信息科学与⼯程学院 青年研究员 周英凤 ⼥ 复旦⼤学护理学院 副教授 顾春怡 ⼥ 复旦⼤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主管护师 朱政 男 复旦⼤学护理学院 在读博⼠⽣ 督导 胡雁 ⼥ 复旦⼤学护理学院 教授
研究基础:申请人既往研究情况 在女性健康与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基础 °主持并完成了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FNF200801,3万) 主持并完成了对孕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以预防产后尿失禁的证据应用项目 (FNF201560,0.3万) °主持并完成了年轻女性乳腺癌预防知识行为现状及系统化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520131155,20万 主持并完成了护士参与在线学习的意愿、态度、需求与效果研究(FNF201520,1万) °科研成果与奖项 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获第十届上海护理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华护理科技奖二等奖(2012、2013年度) 复旦大学优秀护理论文一等奖(2012、2015年度) 复旦大学克卿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2015年度
研究基础:申请⼈既往研究情况 • 在⼥性健康与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基础 • 主持并完成了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FNF200801,3万) • 主持并完成了对孕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以预防产后尿失禁的证据应用项目 (FNF201560 ,0.3万) • 主持并完成了年轻⼥性乳腺癌预防知识⾏为现状及系统化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520131155 ,20万) • 主持并完成了护⼠参与在线学习的意愿、态度、需求与效果研究(FNF201520,1万) • 科研成果与奖项 • 在国内期刊发表⽂章10余篇 • 获第⼗届上海护理科技奖⼀等奖、第三届中华护理科技奖⼆等奖(2012、2013年度) • 复旦⼤学优秀护理论⽂⼀等奖(2012、2015年度) • 复旦⼤学克卿书院优秀本科⽣导师(2015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