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之古文阅读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时期人,我国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2)屋舍俨然 (3)阡陌( (5悉如外人( )))) (4)阡陌交通( (6)便要还家( (7无论魏晋( (8)此中人语云( (9)便扶向路(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闻之,欣然规往。( )(12)寻病终( 三、选择 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口技》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竞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8.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之古文阅读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 时期人,我国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 ) (2)屋舍俨然..( ) (3)阡陌..( ) (4)阡陌交通..( ) (5 悉.如外人( ) (6)便要.还家( ) (7 无论..魏晋( ) (8)此中人语.云( ) (9)便扶.向路( )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11)闻之,欣然规.往。( ) (12)寻.病终( ) 三、选择 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8.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 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ll、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第2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
2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 分) 11、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第 2 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 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2 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口口口”。进入桃花源,他 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囗囗口”。离开桃花源时,他“口口口口”,但再来寻找时还 是“囗口口口”。 1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 。(3 分) 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 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 事而来,意思是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 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22陋室铭刘禹锡 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5、填空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6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7文章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什么作用?
3 1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 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 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 是“□□□□”。 17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_______。(3 分) 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 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 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 事而来,意思是 。(2 分)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 (填 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 运用了 , (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22 陋室铭 刘禹锡 一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 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5、填空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二、阅读 6 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 分) 7 文章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什么作用?
8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方面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爱莲说周敦颐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亭亭净植 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出淤泥而不染而 ⑥不蔓不枝枝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淸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 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an,活鱼。B.读xin,新鲜。C.读xian,鲜艳。D.读 xian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填空 1、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 莲说》)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 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五、阅读 1、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 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 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跟现代的 这一文体相近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 8 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 分) 22 爱莲说 周敦颐 一、解释加点的词。(4 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出淤泥而.不染 而: ⑥不蔓不枝. 枝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 “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A.读 xiān,活鱼。 B.读 xiān,新鲜。 C.读 xiān,鲜艳。 D.读 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填空 1、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 莲说》)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 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五、阅读 1、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 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 , , ,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跟现代的 这一文体相近。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作者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是从他的 风度等五个方面构思的 4、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 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6、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0、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 的情怀 ll、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用“ ”抒发对友人绵绵 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6三峡郦道元
5 3、作者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是从他的 、 、 、 和 风度等五个方面构思的。 4、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 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6、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 不同: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10、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 的情怀? 11、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 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6 三峡 郦道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沿溯阻绝(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隐天蔽日( (3)不见曦月( )(4)沿溯阻绝( )(5)沿溯阻绝( (6)或王命急宣()(7)其间千二百里()(8)其间千二百里( (9)虽乘奔御风(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则素湍绿潭( )(12)绝多巘生怪柏( )(13)清荣峻茂( (14)良多趣味( )(15)每至睛初霜旦( )(16)林寒润肃( (17)属引凄异 )(18)哀转久绝( )(19)故渔者歌曰(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5填空: (1)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阅读 (1)文中写到“山”,所写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2)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分) (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6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 分)沿溯.阻绝(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隐天蔽.日 ( ) (3)不见曦月..( ) (4) 沿溯阻绝.( )(5)沿溯.阻绝( ) (6)或.王命急宣( ) (7)其.间千二百里( ) (8)其间.千二百里( ) (9)虽.乘奔御风(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1)则素.湍绿潭( )(12)绝多巘.生怪柏( ) (13)清荣.峻茂( ) (14)良.多趣味( )(15)每至晴初霜旦.( ) (16)林寒涧肃.( ) (17)属.引凄异( ) (18)哀转久绝.( ) (19)故.渔者歌曰(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5 填空: (1)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 分)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 分,每处 1 分)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 分) 6 阅读 (1)文中写到“山”,所写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4 分) (2)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 分) (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 分)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其作用有何不同?(2 分)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6)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怎样的思想感情? (⑦)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 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2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填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 夜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月色入户( (2)盖竹柏影也( (3)念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5)怀民亦未寝( (6)欣然起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1)写月语句 (2)描写方法 6、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 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7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其作用有何不同?(2 分)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 分) (6)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怎样的思想感情? (7)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 特点和时代变化。(3 分) 27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填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 夜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 ⑴月色入户.( ) ⑵盖.竹柏影也( ) (3)念.无与为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 (5)怀民亦未寝.( ) (6)欣然..起行(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6、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 丽景色描绘出来。(2 分)
7、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9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 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 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孥一小舟( )④见余大喜( )⑤及下船(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 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8 7、.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 分) 8、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9.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 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 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29 湖心亭看雪 张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②是.日,更定矣( ) ③余孥.一小舟( ) ④见余大喜 ( ) ⑤及下船(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 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 分)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 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 分)
6、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7、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8、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9、这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文章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什 么特点? 10、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ll、《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运用了什么写景方法。(2分) 12阅读柳宗元的《江雪》(【甲】)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乙】),完成(1-—2)题。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 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古文阅读参考答案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1、靖节先生、东晋、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田间小路(4)互相通达 (5悉:“全”或“都”(6)同“邀”邀请(7不要说或更不必说(8)y告诉(9)沿、顺着(10 原来的,从前的;(1)计划,打算。(12)随即,不久 、选择3.B4.答案B(交通:互相通达)(2分)5.B6.D7.B8A、B(A项:走 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 地)9答案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四.(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桃花林 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3(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
9 6、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7、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 分) 8、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9、这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文章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什 么特点? 10、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11、《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运用了什么写景方法。(2 分) 12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甲】)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乙】),完成(1——2)题。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 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 分)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古文阅读参考答案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1、靖节先生、东晋、饮酒(归园田居)(1 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1) 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田间小路(4)互相通达 (5 悉:“全”或 “都”(6)同“邀”邀请(7 不要说或更不必说(8)yù告诉(9)沿、顺着(10) 原来的,从前的;(11)计划,打算。 (12)随即,不久 三、选择 3.B4.答案.B(交通:互相通达)(2 分)5.B6.D7. B8..A、B(A 项:走; B 项:指示代词,这;C 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 项:说/道理;E 项:隔开/偷偷 地) 9.答案.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 分) 四. (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桃花林 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3 (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
人通过。(4)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5)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 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岀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6)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8)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 都长叹表示惋惜(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 历五(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10.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ll、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氛围,也为下文写更令人惊异桃花源的 美好做了铺垫。 12、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 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 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倇外面的世界如 此动乱、黑暗,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16、答:①欲穷其林②怡然自乐③处处志之④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 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一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 挑一了 17、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 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 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18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 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 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19、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 环境幽美的地方。 20、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22陋室铭刘禹锡 基础1、①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使身体劳累③出名(著名)2、①这是简陋 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答: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3、C4、托物言志 5、(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阅读6答: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①紧扣题目,警策有力,引人深思②照应中心句“惟吾德馨”③结 尾类比,以古贤自况,突出强调自己品德的高尚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8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②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22爱莲说周敦颐 [答案]①少②洗涤、竖立③多④亲近而不庄重⑤却(可是,但是)⑥长枝节 选择1、D2、D少。3、B
10 人通过。(4)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5 )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每小题译出大意给 1 分; 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 2 分;②“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 2 分。) (6)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8)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 分),(听的人) 都长叹表示惋惜(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 历 五(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10.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1、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氛围,也为下文写更令人惊异桃花源的 美好做了铺垫。 12、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 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 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 此动乱、黑暗,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16、答:①欲穷其林 ②怡然自乐 ③处处志之 ④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 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 挑一了。 17、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 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 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18 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 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 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19、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 环境幽美的地方。 20、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22 陋室铭刘禹锡 一基础 1、①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使身体劳累③出名(著名)2、①这是简陋 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答: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C 4、托物言志 5、(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二、阅读 6 答: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①紧扣题目,警策有力,引人深思②照应中心句“惟吾德馨”③ 结 尾类比,以古贤自况,突出强调自己品德的高尚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8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②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22 爱莲说周敦颐 一、 [答案] ①少 ②洗涤、竖立③多④亲近而不庄重⑤ 却(可是,但是)⑥长枝节 二、选择 1、D2、D 少。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