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二首 学习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3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习重点 1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学习难点 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课时安排:1授课者:张振华时间:20169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1回顾《七律长征》: ①本诗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史实?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描绘了几幅 图景? ②《两首》也是描述红军长征的史实,为我们描绘了哪两 段史实? 二、预习检测。 (一)了解作者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代表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 (二)写作背景 《长征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写。全曲由 10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方光辉》《四渡赤 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 《大会师》。这部大型音乐作品,艺术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 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 (三)给加点字注音 黔(qian)泥毡(zhan)侵害(qin) 皑皑(ai) 草毯(tan)扎营盘(zha)横断山(heng)野炊(chui) (四)给多音字注音 奇:奇兵(q)奇数(j) 似:似乎(s)似的(shl) 行:行走(x血ng)行家(hang)扎:扎根(zha)挣扎(zha)
《长 征 组 歌》二首 学习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3.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习重点: 1.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学习难点: 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课时安排:1 授课者:张振华 时间:2016,9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回顾《七律 长征》: ①本诗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史实?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描绘了几幅 图景? ②《两首》也是描述红军长征的史实,为我们描绘了哪两 段史实? 二、预习检测。 (一)了解作者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代表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 (二)写作背景 《长征组歌》是 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写。全曲由 10 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方光辉》《四渡赤 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 《大会师》。这部大型音乐作品,艺术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 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 (三)给加点字注音 黔.(qián) 泥毡.(zhān) 侵.害(qīn) 皑.皑(ái) 草毯.(tǎn) 扎.营盘(zhā) 横.断山(héng) 野炊.(chuī) (四)给多音字注音 奇:奇兵(qÍ) 奇数(jī) 似:似乎(sÌ) 似的(shÌ) 行:行走(xÍng) 行家(háng) 扎:扎根(zhā) 挣扎(zhá)
乘:乘机( cheng)千乘之国( sheng) 解:解渴(ji)押解(jie)浑身解数(xie) (五)形似字比较 1.皑(ai)(皑皑)铠(kai)(铠甲) 2.锤(chu)(千锤百炼)捶(chu)(捶胸顿足) 3.袭(x)(袭击)垄(16ng)(垄断) 4.毡(zhan)(毛毡)毯(tain)(地毯) 《四渡赤水出奇兵》 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1.歌词中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哪些困难? 天灾: 人祸 2.红军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3.歌词重点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4.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老百姓的支持红军将士的英勇机智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5题目中“出奇兵”奇在哪里?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 二、分析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1.歌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 2.结合相关词句,分析修辞的作用。 (1)反复: “横断山,路难行”:强调了红军行军的艰难,反衬红军不畏艰险、 勇于进取的精神。 (反复在诗文的作用:a.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b.反复咏叹,表达 强烈感情;c.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2)比喻 “天如火”“水似银”:形象写出了红军转战途中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 环境,突出了行军的艰难,反衬了红军的英勇顽强 “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的关系比成鱼水的关系,表明了红军与 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乘:乘机(chéng) 千乘之国(shèng) 解:解渴(jiĕ) 押解(jiè) 浑身解数(xiè) (五)形似字比较 1.皑(ái)(皑皑) 铠(kǎi)(铠甲) 2.锤(chuÍ)(千锤百炼) 捶(chuÍ)(捶胸顿足) 3.袭(xÍ)(袭击) 垄(lǒng)(垄断) 4.毡(zhān)(毛毡) 毯(tǎn)(地毯)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1.歌词中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哪些困难? 天灾: 人祸: 2.红军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3.歌词重点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4.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老百姓的支持 红军将士的英勇机智 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5.题目中“出奇兵”奇在哪里?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 二、分析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1.歌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 2.结合相关词句,分析修辞的作用。 (1)反复: “横断山,路难行”:强调了红军行军的艰难,反衬红军不畏艰险、 勇于进取的精神。 (反复在诗文的作用:a.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b.反复咏叹,表达 强烈感情;c.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2)比喻: “天如火”“水似银”:形象写出了红军转战途中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 环境,突出了行军的艰难,反衬了红军的英勇顽强。 “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的关系比成鱼水的关系,表明了红军与 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比喻: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 的感情 3.品味字词 (1)“压”:写出了敌军的气势汹汹,红军形势危急,反衬了红军的 勇敢沉着 (2)“弃”“丢”: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措手不及、惊 慌失措、狼狈不堪的丑态,反衬出红军的英勇善战和毛主席高超的军 事指挥艺术 《过雪山草地》 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1.歌词为我们展示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面临哪些困难? 恶劣的自然条件:天气寒冷 艰苦的生活条件:缺衣少粮 2.红军如何面临这些困难? 钢铁汉、不怕难、骨更硬、志越坚 3.红军不怕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崇高 的革命理想 4.你从本歌词中体会到了红军将士什么特点? (1)无畏的英勇气概。(2)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3)官兵民主平等的融洽关系。(4)崇高的革命理想 分析本词的写作技巧。 1.叠词:“皑皑”“茫茫” 渲染天气之寒冷,环境之恶劣,表现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反衬红军 的英勇顽强 2.比喻:红军都是钢铁汉 把红军比成钢铁,形象写出了红军刚强的革命意志。 3.拟人:雪山低头迎远客 高大的雪山在红军面前低头,形象写出了红军脚踏雪山的豪迈气概。 4.对比: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比喻: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的感情。) 3.品味字词 (1)“压”:写出了敌军的气势汹汹,红军形势危急,反衬了红军的 勇敢沉着。 (2)“弃”“丢”: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措手不及、惊 慌失措、狼狈不堪的丑态,反衬出红军的英勇善战和毛主席高超的军 事指挥艺术。 《过雪山草地》 一、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1.歌词为我们展示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面临哪些困难? 恶劣的自然条件:天气寒冷 艰苦的生活条件:缺衣少粮 2.红军如何面临这些困难? 钢铁汉、不怕难、骨更硬、志越坚 3.红军不怕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崇高 的革命理想。 4.你从本歌词中体会到了红军将士什么特点? (1)无畏的英勇气概。 (2)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3)官兵民主平等的融洽关系。 (4)崇高的革命理想。 二、分析本词的写作技巧。 1.叠词:“皑皑”“茫茫” 渲染天气之寒冷,环境之恶劣,表现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反衬红军 的英勇顽强。 2.比喻:红军都是钢铁汉 把红军比成钢铁,形象写出了红军刚强的革命意志。 3.拟人:雪山低头迎远客 高大的雪山在红军面前低头,形象写出了红军脚踏雪山的豪迈气概。 4.对比: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烘托了红军更有骨气,革命意志更加 坚定
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烘托了红军更有骨气,革命意志更加 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