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量子力学哲学
第5讲 量子力学哲学
经典物理学的大厦 ~牛顿力学(1687): 欧几里得空间,确定 惯性系的绝对时空,因果决定论的可逆自 然律,原子论的粒子本体论。 ÷麦克斯韦电磁场论(1873):静止以太的 绝对空间,因果决定论的可逆自然律,法 拉第力线的场本体论。 ÷热力学(19世纪):因果决定论的不可逆 唯象定律,从热素说到分子运动论(玻尔 兹曼)再到唯能论(马赫)的本体论演变
经典物理学的大厦 v 牛顿力学(1687):欧几里得空间,确定 惯性系的绝对时空,因果决定论的可逆自 然律,原子论的粒子本体论。 v 麦克斯韦电磁场论(1873):静止以太的 绝对空间,因果决定论的可逆自然律,法 拉第力线的场本体论。 v 热力学(19世纪):因果决定论的不可逆 唯象定律,从热素说到分子运动论(玻尔 兹曼)再到唯能论(马赫)的本体论演变
相空间 在某外力作用下,一个粒子按照牛顿定律运动,其路径集合 是由无数的向任意方向发展且可相互交叉的连续曲线和所有 的单个点组成的一个集合。 更有条理的理解是引入相空间。要在3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的 位置,我们要确定粒子在3维坐标上的三个值。如果要确定 个粒子的速度,我们需要另外三个值,即粒子在X,y,z轴上的 速度。设想有一6维空间,用6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来描述某时 刻的单粒子系统的所有动力学状态。我们用前三个坐标来表 示其位置,用另外三个坐标来表示其速度。这样的空间被称 作相空间,以区别于3维位置空间。 有时会使用μ空间表示:用6维空间中(不是6N维空间)的N 个点来描述由N个粒子组成的系统的全部动力学状态。这样, N条轨迹线就描述出所有粒子的运动
相空间 v 在某外力作用下,一个粒子按照牛顿定律运动,其路径集合 是由无数的向任意方向发展且可相互交叉的连续曲线和所有 的单个点组成的一个集合。 v 更有条理的理解是引入相空间。要在3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的 位置,我们要确定粒子在3维坐标上的三个值。如果要确定一 个粒子的速度,我们需要另外三个值,即粒子在x,y,z轴上的 速度。设想有一6维空间,用6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来描述某时 刻的单粒子系统的所有动力学状态。我们用前三个坐标来表 示其位置,用另外三个坐标来表示其速度。这样的空间被称 作相空间,以区别于3维位置空间。 v 有时会使用μ空间表示:用6维空间中(不是6N维空间)的N 个点来描述由N个粒子组成的系统的全部动力学状态。这样, N条轨迹线就描述出所有粒子的运动
单摆的相空间 11.5 A很减速 B在最高点处 C开始回燥, 动量为罗 并不断加速 D速率达最大值 田1 三开始减速 下再次达到最高点 横坐标代表动量, 纵坐标代表位置
单摆的相空间
阻尼摆和钟摆的相空间图 图1.7 % 图1.8
阻尼摆和钟摆的相空间图
牛顿主义胜利在望? 麦克斯韦企图引入以太漩涡来解释电磁场,把电磁场论彻底归结为 牛顿力学,这是牛顿主义的立场。 玻尔兹曼与麦克斯韦的统计力学似乎能够把热现象归结为牛顿力学 支配的分子随机运动的宏观效应,但洛西米特提出了可逆性佯谬, 彭加勒提出了回归佯谬;熵的统计解释导致了微观层面因果绝对论 的弱化,而热力学时间箭头看来是不可还原的突现性质。时间箭头 似乎来自初始条件的设定,或是引入诸如拉普拉斯变换。 吴大献认为,经典统计力学(麦克斯韦, 玻尔兹曼,达尔文-富勒, 吉布斯)发端于微观概念(分子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借助系 综和配分函数来定义宏观函数以描述热力学平衡时物质的性质。量 子统计也是系统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理论。在所有这些理论中,都不 包含“随时间变化”的概念:如同普里高津所说,这是香定“活性 物质”的理论 常 量子力学必须预设平衡态、(热力学第零定律): 但广义相对论由于 存在天量“同时性无法传递”的参照系,其中热力学第零定律必然 失效,进而导致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失效。也许在热力学有效的前 提下,经典统计力学的任何变化,都要求我们修改量子力学写广艾 相对论。也许相对论基本正确,统计力学写量子方亭必须修改
牛顿主义胜利在望? ß 麦克斯韦企图引入以太漩涡来解释电磁场,把电磁场论彻底归结为 牛顿力学,这是牛顿主义的立场。 ß 玻尔兹曼与麦克斯韦的统计力学似乎能够把热现象归结为牛顿力学 支配的分子随机运动的宏观效应,但洛西米特提出了可逆性佯谬, 彭加勒提出了回归佯谬;熵的统计解释导致了微观层面因果绝对论 的弱化,而热力学时间箭头看来是不可还原的突现性质。时间箭头 似乎来自初始条件的设定,或是引入诸如拉普拉斯变换。 ß 吴大猷认为,经典统计力学(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达尔文-富勒, 吉布斯)发端于微观概念(分子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借助系 综和配分函数来定义宏观函数以描述热力学平衡时物质的性质。量 子统计也是系统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理论。在所有这些理论中,都不 包含“随时间变化”的概念:如同普里高津所说,这是否定“活性 物质”的理论。 ß 量子力学必须预设平衡态(热力学第零定律),但广义相对论由于 存在大量“同时性无法传递”的参照系,其中热力学第零定律必然 失效,进而导致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失效。也许在热力学有效的前 提下,经典统计力学的任何变化,都要求我们修改量子力学与广义 相对论。也许相对论基本正确,统计力学与量子力学必须修改
相对论的意义 相对论以彻底贯彻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宣告了牛顿力 学的绝对时空观和粒子本体论的破产而导致物理学革命 的降临,但仍然坚持牛力学的因果决定论理想: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 不随参考系变化 真空中的光速 力学相对性 原理 力学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惯性系变化 (Galileo群) 称性扩展 狭义相对性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惯性系变化 原理(1905) (Poincare群) 广义相对性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参考系变化 原理(1915) (Einstein群)
相对论的意义 力学相对性 原理 狭义相对性 原理(1905) 广义相对性 原理(1915) 力学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惯性系变化 (Galileo群)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参考系变化 (Einstein群)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不随惯性系变化 (Poincare群) 对 称 性 扩 展 相对论以彻底贯彻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宣告了牛顿力 学的绝对时空观和粒子本体论的破产而导致物理学革命 的降临,但仍然坚持牛顿力学的因果决定论理想: 物理定律的数学形式 真空中的光速 不随参考系变化
黑体辐射 1859年,通过基尔霍夫等人的 研究,已经证明黑体辐射的 成分”(能量按频率的分布 ) 只依赖于周围 温度而不 依赖于腔壁的材料, 或者说: “在相同的温 同一波长 用度转员称个温运仁 地代等是能 的辐射,其发射率 和吸收率之 比,对于所有物体都是相同的 ” 这里涉及的就是某个确定 温度的黑体,电磁辐射和粒子 700nm 400nm 处于平衡态。 必 dE=cp(v,T)dv 黑体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光谱 1010510810840210141016101820 中间没有间隙 frequency (Hz) wavelength(nm) 光谱的能量分布与温度有关, 10151013101110910710510310110-1103 与物质性质无关。 AM radio/microwave ultraviolet gamma rays FM radio,TV infrared x-rays
黑体辐射 v 1859年,通过基尔霍夫等人的 研究,已经证明黑体辐射的“ 成分”(能量按频率的分布) 只依赖于周围腔壁的温度而不 依赖于腔壁的材料,或者说: “在相同的温度下的同一波长 的辐射,其发射率和吸收率之 比,对于所有物体都是相同的 。 ”这里涉及的就是某个确定 温度的黑体,电磁辐射和粒子 处于平衡态。 v dE=cρ(,T)d v 黑体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光谱 中间没有间隙 v 光谱的能量分布与温度有关, 与物质性质无关
能量子假说 2hc2 E(,T)= 入5 普朗克(1900):黑体辐射定律要求引入能 量子概念与微观粒子全同性的量子统计,否 则可能破缺热力学第三定律(瑞利金斯的 瑞利一金斯线 紫外灾难:电磁场无限自由度+能量均分)。 爱因斯坦:电磁辐射具有熵和比热,可以视 普朗克线 为光子理想气体系综(1905)。独立的光量 子导致维恩公式,经典波导致瑞利公式,两 维恩钻 者的结合才导致普朗克公式(1909)。 1916年,密立根等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波长(厘米x10) 解释。玻色-爱因斯坦气体符合热力学第三 定律(1925)。1926年,刘易斯把光量子 称为“光子”。 光子也许就是自约束的电磁波,使得电磁场 能量自由度减小,避免高频的电磁驻波在黑 体中无限扩增。1917年,爱因斯坦考虑热平 衡辐射,引入了自发辐射,吸收和“负吸收” 的跃迁概率概念。与“负吸收”有关的诱发 辐射的概念导致1954年汤斯微波的发展和 1960年激光的发展
能量子假说 ß 普朗克(1900):黑体辐射定律要求引入能 量子概念与微观粒子全同性的量子统计,否 则可能破缺热力学第三定律(瑞利-金斯的 紫外灾难:电磁场无限自由度+能量均分)。 ß 爱因斯坦:电磁辐射具有熵和比热,可以视 为光子理想气体系综(1905)。独立的光量 子导致维恩公式,经典波导致瑞利公式,两 者的结合才导致普朗克公式(1909)。 1916年,密立根等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解释。玻色-爱因斯坦气体符合热力学第三 定律(1925)。1926年,刘易斯把光量子 称为“光子”。 ß 光子也许就是自约束的电磁波,使得电磁场 能量自由度减小,避免高频的电磁驻波在黑 体中无限扩增。1917年,爱因斯坦考虑热平 衡辐射,引入了自发辐射,吸收和“负吸收” 的跃迁概率概念。与“负吸收”有关的诱发 辐射的概念导致1954年汤斯微波的发展和 1960年激光的发展
康普顿效应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散射的光波长是 不会改变的。A.H.康普顿(1892~1965 )于1922~1923年,在研究X射线射入 石墨,金属等物质的散射现象时,用 光子与静止电子的弹性碰撞解释了散 置1表量祖后形中角命发美系 射光波长的改变,还得出了波长移动 的公式,这就是康普顿效应。 Cempon scanirfg ÷hvlc=p+hv/c, ÷hv+moc2=hv'+mc2 ÷得到△入=入。(1-cos0) ÷=(h/mc)(1-cos0) 。入。为康普顿波长
康普顿效应 v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散射的光波长是 不会改变的。A.H.康普顿(1892~1965 )于1922~1923年,在研究X射线射入 石墨,金属等物质的散射现象时,用 光子与静止电子的弹性碰撞解释了散 射光波长的改变,还得出了波长移动 的公式,这就是康普顿效应。 v h/c=p+h ’/c, v h+m0 c2=h ’+mc2 。 v 得到Δλ=λ c(1-cosθ) v =(h/mc)(1-cosθ) v λ c为康普顿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