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岗湖中学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八年级上 第一章写点格实物说明文 第一讲写清四点内容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 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 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有三种基本类型 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本章将简单介绍实物说明文的写 作知识 说明的实物常有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体性实物,要说明的事物是一个 个个体;二是群体性实物,要说明的实物是一个群体,其中含有许多个体。 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实物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说,我们会更多地抓 住个体实物的个性化特征来加以说明而对群体实物我们则会抓住实物的共 性化特征加以描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共性化实物的特征往往寓于 个性化实物的特征之中,通过以个性化实物为例来说明共性化实物的特征, 也是写实物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就个体实物而言,又存在静态个体和动态 个体两种情况,对于静态的个体,例如某个建筑物,我们必须在抓住实物 特征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地将实物的结构特征说明清楚,而对于动 态实物而言,例如某个小动物,我们既要写清它外在的形象,还要写清它 内在的习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对静态实物作动态描写或对动态实物 作静态描写也是写实物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当然,个体和群体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实物相对于同类是群体,相对于异类则又是个体。例如马是一个 群体概念,但如果相对于老虎,则又是个体概念,因为马和虎是完全不同
天岗湖中学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八年级上 第一章 写点格实物说明文 第一讲 写清四点内容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 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 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有三种基本类型: 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本章将简单介绍实物说明文的写 作知识。 说明的实物常有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体性实物,要说明的事物是一个 个个体;二是群体性实物,要说明的实物是一个群体,其中含有许多个体。 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实物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说,我们会更多地抓 住个体实物的个性化特征来加以说明而对群体实物我们则会抓住实物的共 性化特征加以描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共性化实物的特征往往寓于 个性化实物的特征之中,通过以个性化实物为例来说明共性化实物的特征, 也是写实物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就个体实物而言,又存在静态个体和动态 个体两种情况,对于静态的个体,例如某个建筑物,我们必须在抓住实物 特征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地将实物的结构特征说明清楚,而对于动 态实物而言,例如某个小动物,我们既要写清它外在的形象,还要写清它 内在的习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对静态实物作动态描写或对动态实物 作静态描写也是写实物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当然,个体和群体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实物相对于同类是群体,相对于异类则又是个体。例如马是一个 群体概念,但如果相对于老虎,则又是个体概念,因为马和虎是完全不同
的两个实物。 由于实物如此繁多复杂,因此,想通过几节课把写实物说明文的方法穷 尽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择其重点加以说明。一般来说,不管是哪类实 物,我们都必须说清楚四点内容,即:名称、特征(外在的和内在的)、 表现、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实用价值等)。也就是说,实物说明 文要回答是什么(名称)、为什么(特征)、是怎样(表现)、该怎样(价 值)四个问题。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先来看一篇文章 松鼠 布丰 1、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文章说明的“是 什么”、“为什么”要介绍松鼠。) 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 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 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 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说 明松鼠的外形“是怎样”的) 3、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 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 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 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 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
的两个实物。 由于实物如此繁多复杂,因此,想通过几节课把写实物说明文的方法穷 尽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择其重点加以说明。一般来说,不管是哪类实 物,我们都必须说清楚四点内容,即:名称、特征(外在的和内在的)、 表现、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实用价值等)。也就是说,实物说明 文要回答是什么(名称)、为什么(特征)、是怎样(表现)、该怎样(价 值)四个问题。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先来看一篇文章: 松鼠 布丰 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文章说明的“是 什么”、“为什么”要介绍松鼠。) 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 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 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 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说 明松鼠的外形“是怎样”的) 3、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 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 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 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 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
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 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说明松鼠的活动范 围和活动时间“是怎样”的。) 4、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 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 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 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 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 不高兴的恨恨声。(说明松鼠的习性“是怎样”的。) 5、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 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 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 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 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说明松鼠的窝“是怎样”的。) 6、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说明松鼠的生殖和毛“是怎样的”。)小松鼠 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 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怪气味。(说明 松鼠的换毛“是怎样”的。) 7、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 以制成皮衣。(“该怎样”认识松鼠的价值。) 从上文可以看出,写点格实物说明文,首先要交代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然后说清楚“为什么”这个对象值得你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然
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 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说明松鼠的活动范 围和 活动时间“是怎样”的。) 4、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 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 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 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 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 不高兴的恨恨声。 (说明松鼠的习性“是怎样”的。) 5、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 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 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 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 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说明松鼠的窝“是怎样”的。) 6、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说明松鼠的生殖和毛“是怎样的”。)小松鼠 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 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怪气味。(说明 松鼠的换毛“是怎样”的。) 7、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 以制成皮衣。(“该怎样”认识松鼠的价值。) 从上文可以看出,写点格实物说明文,首先要交代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然后说清楚“为什么”这个对象值得你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然
后围绕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详细说明其“是怎样”的表现,最后指明“该怎样” 认识它的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科硏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等。) 作文训练 题目:《我的文具盒》 要求:1、文体:说明文。 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讲把握五种方法 写实物说明文除了要写清四点内容外,还要正确运用五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这五种方法是:顺序说明法、分类说明法、比喻说明法、比较说明法、数字说明 法、举例说明法。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1、顺序说明法:就是按照对象的特征、发展规律,或人们的认识过程的推 进等方面的条理,以某种先后顺序来说明对象的方法。说明事物的顺序大致可 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下里面来看几段文字 (1)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 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
后围绕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详细说明其“是怎样”的表现,最后指明“该怎样” 认识它的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科研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等。) 作文训练: 题目:《我的文具盒》 要求:1、文体:说明文。 2、字数:不少于 500 字。 第二讲 把握五种方法 写实物说明文除了要写清四点内容外,还要正确运用五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这五种方法是:顺序说明法、分类说明法、比喻说明法、比较说明法、数字说明 法、举例说明法。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1、顺序说明法:就是按照对象的特征、发展规律,或人们的认识过程的推 进等方面的条理,以某种先后顺序来说明对象的方法。说明事物的顺序大致可 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下里面来看几段文字。 (1)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 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
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 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 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 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 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鯉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 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叶圣陶《苏州园林》 (2)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岀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 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 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 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 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看云识天气》) (3)南极海域生物繁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区里阳光照射充足,便于海洋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二是南极海域里有海水上升流存在,使得海水中营养盐类格外富足,为海洋动 植物生存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南极海洋生物链很短,它仅有三个环节,即:硅藻磷 虾一鲸类和其他动物。 硅藻是种单细胞藻类,是南极浮游植物中最主要的成分。硅藻的繁衍能力极强,在 理想状况下,一个硅藻在一个月之內可繁殖10亿个后代。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 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富饶无比的南极海域》) 第一段文字采用了空间顺序,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时间顺序,第三段文字则采 用了逻辑顺序(南极生物链)。 顺序说明就是“言而有序”。按照某种条理次序来说明事物,可以使文章先 后有序,层次井然,给读者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印象
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 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 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 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 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 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叶圣陶《苏州园林》) (2)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 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 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 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 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看云识天气》) (3)南极海域生物繁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区里阳光照射充足,便于海洋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二是南极海域里有海水上升流存在,使得海水中营养盐类格外富足,为海洋动 植物生存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南极海洋生物链很短,它仅有三个环节,即:硅藻—磷 虾—鲸类和其他动物。 硅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南极浮游植物中最主要的成分。硅藻的繁衍能力极强,在 理想状况下,一个硅藻在一个月之内可繁殖 10 亿个后代。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 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 (《富饶无比的南极海域》) 第一段文字采用了空间顺序,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时间顺序,第三段文字则采 用了逻辑顺序(南极生物链)。 顺序说明就是“言而有序”。按照某种条理次序来说明事物,可以使文章先 后有序,层次井然,给读者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印象
2、分类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逐一说明的方法。例如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 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 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 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 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岀现,午后最多,傍晩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 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岀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 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看云识天气》) 这段文字就是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依次说明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 云的特征。 3、比喻说明法:就是通过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例如 前面所举分类说明里《看云识天气》文段,里面有许多语句就是运用了比喻 说明法,大家可以细心领会 4、比较说明法:比较说明法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和陌生的事物作比较, 使读者有个由此及彼的理解,从而认识陌生事物的方法。例如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 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 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这段文字就是采用比较说明的方法,把恒星的特征说明得清楚明白。这里采 用的是横向比较法(将两种可比的事物进行比较)。再来看一段文字: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 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 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段文字将书籍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来说明书籍的历史演变,这种比 较说明的方法是纵向比较法。 5、数字说明法:就是用数量说明事物、现象特点的方法。例如: 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
2、分类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逐一说明的方法。例如: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 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 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 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 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 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 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看云识天气》) 这段文字就是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依次说明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 云的特征。 3、比喻说明法:就是通过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例如: 前面所举分类说明里《看云识天气》文段,里面有许多语句就是运用了比喻 说明法,大家可以细心领会。 4、比较说明法:比较说明法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和陌生的事物作比较, 使读者有个由此及彼的理解,从而认识陌生事物的方法。例如: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 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 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这段文字就是采用比较说明的方法,把恒星的特征说明得清楚明白。这里采 用的是横向比较法(将两种可比的事物进行比较)。再来看一段文字: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 8 到 14 个字。有的把简牍 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 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段文字将书籍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来说明书籍的历史演变,这种比 较说明的方法是纵向比较法。 5、数字说明法:就是用数量说明事物、现象特点的方法。例如: 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 4000 万年的年
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这里就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阳为地球提供的热量之多 6、举例说明法:就是选取某种事物中比较典型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种事物 的方法。例如 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 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大自然 的语言》) 这段文字说明沿海地区春天比同纬度的内陆要迟,作者通过举例,具体地说 明了这一特征。 当然,实物是明文有时也会运用到定义说明法、诠释说明法、图标说明法、 引用说明法,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介绍 附:实物说明文常用(总)-分-(总)结构,关于这种结构,语文课上我们 已经详细说明过,这里不再多说了。 作文训练: 题目:《自行车》 2、要求:(1)文体:说明文 (2)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点格写改写 改写就是将别人现成的文章改变人称或文体,以全新文章的形式呈献给读 者。改写有两类:一类是改变人称,另一类是改变文体。关于改变文体的改写不 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这里不想多说,仅举一例说明,例如:将杜牧的诗歌《清 明》在不增减文字的基础上改写为戏剧: 杜牧《清明》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为戏剧的《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 【雨,纷纷。】
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 1%! 这里就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阳为地球提供的热量之多。 6、举例说明法:就是选取某种事物中比较典型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种事物 的方法。例如: 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 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大自然 的语言》) 这段文字说明沿海地区春天比同纬度的内陆要迟,作者通过举例,具体地说 明了这一特征。 当然,实物是明文有时也会运用到定义说明法、诠释说明法、图标说明法、 引用说明法,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介绍。 附:实物说明文常用(总)-分-(总)结构,关于这种结构,语文课上我们 已经详细说明过,这里不再多说了。 作文训练: 1、 题目:《自行车》 2、 要求:(1)文体:说明文 (2)字数:不少于 500 字。 第二章:点格写改写 改写就是将别人现成的文章改变人称或文体,以全新文章的形式呈献给读 者。改写有两类:一类是改变人称,另一类是改变文体。关于改变文体的改写不 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这里不想多说,仅举一例说明,例如:将杜牧的诗歌《清 明》在不增减文字的基础上改写为戏剧: 杜牧《清明》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为戏剧的《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讲将重点讲解改变人称的改写 改变人称的改写就是将第一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或者将 第二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一人 称、第二人称 在改写之前,我们必须把握两种情况:一是人称的限制性,二是直叙、插叙 与转述。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人称的限制性 人称的限制性是指在采用某种人称叙述事情时,这种人称会对所叙述的事情 有限制。一般来讲,采用第一人称要求所叙事情必须亲历,非亲历事情在文中 只能通过插叙或转述完成叙述,不能直接叙述;而采用第二人称时,要求所叙 述的对方情况必须己方确知,对不确知的情况只能通过转述完成,不能运用插 叙,同时要求要带着浓烈的情感叙事;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则没有这些要 求。在情感抒发上,第二人称最强,第一人称次之,第三人称一般无需抒情, 要靠事实说话。 、直叙、插叙和转述。直叙就是直接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插叙 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与事情或人物有关的片段,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人物 的方法;转述就是通过他人之口叙述这个人物相关情况的叙述方式 明确了以上两种情况,就可以进行人称改写训练了。 人称改写实质上是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人称和叙事方式, 实现文章的转型。由于人称存在限制性,在改写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原文中的材 料作一些必要的改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人称。我们分别以四段文字为例来看人 称改写的具体要求。 1、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 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 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 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鲁迅《故乡》) 2、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讲将重点讲解改变人称的改写。 改变人称的改写就是将第一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或者将 第二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一人 称、第二人称。 在改写之前,我们必须把握两种情况:一是人称的限制性,二是直叙、插叙 与转述。下面我们具体说明。 一、人称的限制性。 人称的限制性是指在采用某种人称叙述事情时,这种人称会对所叙述的事情 有限制。一般来讲,采用第一人称要求所叙事情必须亲历,非亲历事情在文中 只能通过插叙或转述完成叙述,不能直接叙述;而采用第二人称时,要求所叙 述的对方情况必须己方确知,对不确知的情况只能通过转述完成,不能运用插 叙,同时要求要带着浓烈的情感叙事;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则没有这些要 求。在情感抒发上,第二人称最强,第一人称次之,第三人称一般无需抒情, 要靠事实说话。 二、直叙、插叙和转述。直叙就是直接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插叙 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与事情或人物有关的片段,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人物 的方法;转述就是通过他人之口叙述这个人物相关情况的叙述方式。 明确了以上两种情况,就可以进行人称改写训练了。 人称改写实质上是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人称和叙事方式, 实现文章的转型。由于人称存在限制性,在改写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原文中的材 料作一些必要的改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人称。我们分别以四段文字为例来看人 称改写的具体要求。 1、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 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 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 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鲁迅《故乡》) 2、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岀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 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 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 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岀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大伯,麻烦……给孩子。”(黄飞《甜甜的泥土》) 3、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的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岀激动人心 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干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 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 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赵丽宏《致文学》) 4、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 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替那些学生送信……” 第一段文字采用第一人称,划线的句子由于不是自己亲历,只能由母亲转述; 第二段文字采用第三人称,基本没什么限制;第三段文字采用第二人称,具有很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 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 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 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大伯,麻烦……给孩子。”(黄飞《甜甜的泥土》) 3、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的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 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 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 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赵丽宏《致文学》) 4、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 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替那些学生送信……” 第一段文字采用第一人称,划线的句子由于不是自己亲历,只能由母亲转述; 第二段文字采用第三人称,基本没什么限制;第三段文字采用第二人称,具有很
强的抒情性;第四段文字采用第一人称,划线的句子所述王春林的情况因为不是 自己的亲历只能由朋友转述的。 假如我们把以上四段文字改变人称,结果会如何呢? 先将第一段文字改为第三人称: 迅哥儿和母亲终于谈到搬家的事。 迅哥儿说:“我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另外须将家里所 有的木器卖了,再去添一些。 好。”母亲说,“家里的行李也已经备齐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有小半 卖了,只是钱没有收上来…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就可以 走了。对了,还有还有闰土,他每次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里要注意:将作者转述的语言改为人物语言,一定要口语化 再把第二段文字改写为第一人称 我,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 一阵电铃的急响。我眼前一亮: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岀了校门 可是没有我的小亮;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我的儿 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我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 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我喘息着,哭泣着。 “都放学了 知….道.…,”我无力地垂下脑袋,低声喃喃着,慢慢松开手, 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那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我体温的糖:“大伯,麻
强的抒情性;第四段文字采用第一人称,划线的句子所述王春林的情况因为不是 自己的亲历只能由朋友转述的。 假如我们把以上四段文字改变人称,结果会如何呢? 先将第一段文字改为第三人称: 迅哥儿和母亲终于谈到搬家的事。 迅哥儿说:“我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另外须将家里所 有的木器卖了,再去添一些。” “好。”母亲说,“家里的行李也已经备齐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有小半 卖了,只是钱没有收上来……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就可以 走了。对了,还有还有闰土,他每次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里要注意:将作者转述的语言改为人物语言,一定要口语化。 再把第二段文字改写为第一人称: 我,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 一阵电铃的急响。我眼前一亮: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 可是没有我的小亮;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我的儿 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我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 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我喘息着,哭泣着。 “都放学了。” “知……道……”我无力地垂下脑袋,低声喃喃着,慢慢松开手, 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那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我体温的糖:“大伯,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