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神奇的“草”文化 年级:六年级 融合学科:语文美术科学信息技术 设计老师:王亚丽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王亚丽 邮政编码:518111 电话:13612995116 Email:410096319@qq.com 一、问题提出 (一)现实依据 1.“草”字文化系统下,草本无情,在文化的演变形成过程中,草被赋予丰富的 感情和意蕴,“草”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意象,背后有着人 们浓浓的生命意识。成为中华文化不能替代的传承。 2.为了更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中华意象“草”文化,本项目将“草”带进课 堂,植入家中,让孩子零距离感受“草”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孩子对中华汉字背 后的文化探究及热爱之情,萌发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 作注入新活力。 (二)课标依据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 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 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习运用口头语 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阅读依据
1 项目:神奇的“草”文化 年级:六年级 融合学科:语文 美术 科学 信息技术 设计老师:王亚丽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 王亚丽 邮政编码:518111 电话:13612995116 Email:410096319@qq.com 一、问题提出 (一)现实依据 1.“草”字文化系统下,草本无情,在文化的演变形成过程中,草被赋予丰富的 感情和意蕴,“草”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意象,背后有着人 们浓浓的生命意识。成为中华文化不能替代的传承。 2.为了更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中华意象“草”文化,本项目将“草”带进课 堂,植入家中,让孩子零距离感受“草”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孩子对中华汉字背 后的文化探究及热爱之情,萌发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 作注入新活力。 (二)课标依据 2011 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 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 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习运用口头语 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阅读依据
1.教材依据 六年级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学习了与草有关的课文,三上《金色的草地》,五下 《两茎灯草》六上《草原》。课文中的草,都赋予了“草”独特的含义,充满哲 理思辨。 2.“草”主题整合阅读依据 学生曾开展过“草”主题整合阅读,读过以下绘本故事:①《孩子,你的名字叫 幸福》②《莫先生的草地》③《草从中》④《草地时钟》。⑥《草地四季》⑥《草地中 的小世界》⑦《蝴蝶的眼睛》⑧《这片草地真美丽》⑨《草地上的小黑蚁》⑩《在那 高高的草地上》11《草地通》12《神奇的小草》 3.诗词诵读依据 学生在吟诵课中,吟诵课标75首古诗词中白居易《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 三、驱动问题 (一)驱动问题 "艹"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草会有这么多的化身?为什么“草”会有这种文化现 象,它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写一写“草”给它一种喻意。 (二)核心任务 寻要溯源探究汉字“草的来历”;“草字成语”趣猜;“草字成语趣配图”;等活动。 1.认识“草”,追根溯源 (1)最早的”草“ “中”(che)草木初生也。古同“草”(cao) 百瑞也。从二中。凡帅之愿皆从辨,《说文解字钟部》 州 甲骨文 “帅”(cǎ0)同“草”。 2
2 1. 教材依据 六年级学生在统编语文教材学习了与草有关的课文,三上《金色的草地》,五下 《两茎灯草》六上《草原》。课文中的草,都赋予了“草”独特的含义,充满哲 理思辨。 2. “草”主题整合阅读依据 学生曾开展过“草”主题整合阅读,读过以下绘本故事:○1 《孩子,你的名字叫 幸福》○2 《莫先生的草地》○3 《草从中》○4 《草地时钟》。○5 《草地四季》○6 《草地中 的小世界》○7 《蝴蝶的眼睛》○8 《这片草地真美丽》○9 《草地上的小黑蚁》○10《在那 高高的草地上》11《草地嗵》12《神奇的小草》 3. 诗词诵读依据 学生在吟诵课中,吟诵课标 75 首古诗词中白居易《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 三、驱动问题 (一)驱动问题 "艹"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草会有这么多的化身?为什么“草”会有这种文化现 象,它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写一写“草”给它一种喻意。 (二)核心任务 寻要溯源探究汉字“草的来历”;“草字成语”趣猜;“草字成语趣配图”;等活动。 1.认识“草”,追根溯源 (1)最早的”草
(2)变化的“草” 4Ψ 端(mng),众钟也。通(莽)。 芔(hui)古同(卉)帅之總名也。从帅中。 从四中。凡茻之屬皆从蚌。《说文解字· 瑚(hū)迅疾。 帅部》 (3)猜猜“草”:蕊芍节芳艾蒿荒芒药芽苗苞 辖艾瓮 (4)活动展示交流
3 (2)变化的“草” (3)猜猜“草” :蕊 芍 节 芳 艾 蒿 荒 芒 药 芽 苗 苞 (4)活动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