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影视文化与艺术欣赏》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讲 电视剧艺术发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9,文件大小:56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电视剧艺术形态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电视剧的民族风格与精品化追求 第四节 中国电视剧的轰动效应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八讲电视剧艺术发展 第一节电视剧艺术形态的演变 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了:只有在大量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 典范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上升为艺术的理 论。所以,考察电视剧创作的流变是理论家们建构系统电视剧理论 的一个实践基础 直播电视剧时期: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嘴里叼花的人》其实是一部舞台独幕剧, 只是通过电视手段予以传播而已。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电视上的剧”。 (一)何谓“直播剧” 直播剧指在电视剧兴起之初,由于电视技术条件的限制,即还 没有磁带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在演播室里演出并即时播出的电视 剧,直播剧借助多杋拍摄、镜头分切等艺术处理,演岀、摄像、录 音合成同时进行,并运用电子传播手段直接传达给观众。世界各国 在电视剧诞生之初,几乎都经由了直播剧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电视 剧从1958至1966年,经历了八年的直播电视剧时期 (二)直播剧的特点: 直播剧所采用的其实就是戏剧的创作手段加上电视的传播手 段,它与戏剧和电影都有血缘关系,只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创 作与欣赏同步(虽然两者分别在两个空间),使初期的电视剧带有 明显的“舞台剧”痕迹

第八讲 电视剧艺术发展 第一节 电视剧艺术形态的演变 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了:只有在大量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 典范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上升为艺术的理 论。所以,考察电视剧创作的流变是理论家们建构系统电视剧理论 的一个实践基础。 一、直播电视剧时期: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嘴里叼花的人》其实是一部舞台独幕剧, 只是通过电视手段予以传播而已。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电视上的剧”。 (一)何谓“直播剧”: 直播剧指在电视剧兴起之初,由于电视技术条件的限制,即还 没有磁带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在演播室里演出并即时播出的电视 剧,直播剧借助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等艺术处理,演出、摄像、录 音合成同时进行,并运用电子传播手段直接传达给观众。世界各国 在电视剧诞生之初,几乎都经由了直播剧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电视 剧从 1958 至 1966 年,经历了八年的直播电视剧时期。 (二)直播剧的特点: 直播剧所采用的其实就是戏剧的创作手段加上电视的传播手 段,它与戏剧和电影都有血缘关系,只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创 作与欣赏同步(虽然两者分别在两个空间),使初期的电视剧带有 明显的“舞台剧”痕迹

直播电视剧的主要特点是:剧情单一、场景变换少,人物少且 动作性不强。直播剧遵循戏剧的模式,有着很强的舞台假定性,与 戏剧不同的是电视剧要通过镜头加以表现。 由于直播剧的播出与收看同时进行,所以播出不能中断,这就 要求创作者高度配合,很多参加过直播剧创作的人都以不亚于一场 战斗来形容当年的直播 由于电子技术的不完备,这时期的电视剧还是一种不完善的艺 术形式,电视剧还没有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因而也还没有成为 商业竞争的对象。 (三)直播剧时期的电视剧观念 由于采用直播的方式,“剧”的观念左右着直播电视剧创作的 各个环节,因此,“戏剧观”占据了这一时期电视剧观念的主导 地位。这种观念认为,电视剧不过是在荧屏上播出的戏剧,是戏剧 的“副产品”。世界上不少电视剧生产大国,对电视剧的理解都带 有鲜明的“戏剧”印记。如,一位苏联理论家这样说:“电视剧应 具有戏剧的独特本性,即遵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我国1999年版 《辞海》对电视剧的界定是:“一种融合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法, 运用电子技术制作,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戏剧” 电视剧的确有很大的戏剧艺术成分,尤其是诞生期的直播剧, 从剧本到创作手法都直接源于戏剧。发展到今天,虽有电影观念的 介入,但“戏剧性”作为“结构”和“叙事”的有效因素,已沉淀 在电视剧艺术的灵魂深处。但并不能因此将电视剧界定为戏剧,戏

直播电视剧的主要特点是:剧情单一、场景变换少,人物少且 动作性不强。直播剧遵循戏剧的模式,有着很强的舞台假定性,与 戏剧不同的是电视剧要通过镜头加以表现。 由于直播剧的播出与收看同时进行,所以播出不能中断,这就 要求创作者高度配合,很多参加过直播剧创作的人都以不亚于一场 战斗来形容当年的直播。 由于电子技术的不完备,这时期的电视剧还是一种不完善的艺 术形式,电视剧还没有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因而也还没有成为 商业竞争的对象。 (三)直播剧时期的电视剧观念 由于采用直播的方式,“剧”的观念左右着直播电视剧创作的 各个环节,因此, “戏剧观”占据了这一时期电视剧观念的主导 地位。这种观念认为,电视剧不过是在荧屏上播出的戏剧,是戏剧 的“副产品”。世界上不少电视剧生产大国,对电视剧的理解都带 有鲜明的“戏剧”印记。如,一位苏联理论家这样说:“电视剧应 具有戏剧的独特本性,即遵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我国 1999 年版 《辞海》对电视剧的界定是:“一种融合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法, 运用电子技术制作,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戏剧”。 电视剧的确有很大的戏剧艺术成分,尤其是诞生期的直播剧, 从剧本到创作手法都直接源于戏剧。发展到今天,虽有电影观念的 介入,但“戏剧性”作为“结构”和“叙事”的有效因素,已沉淀 在电视剧艺术的灵魂深处。但并不能因此将电视剧界定为戏剧,戏

剧性构成了电视剧美学特性之一,却不是唯一,电视剧的艺术本质 也并不确立于戏剧性 、单本剧时期: (一)电视单本剧 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摄录 设备、电子编辑机、彩色电视机相继出现为蒙太奇手法的灵活运用 创造了有利条件,电视剧开始重视镜头的剪辑和组接。电视剧制作 由室内走向了室外,由演播室塔景走向了实景拍摄,电视剧创作出 现了明显的电影化倾向。 这时期,电视荧屏上播出的电视剧,主要是依据电影的方式拍 摄的“电视单本剧”,当时,电视连续剧等形式还未出现,故而, 这一时期被称为“电视单本剧”时期。 我国则由于“文革”十年造成的空白,使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创 作推迟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 (二)单本剧时期的电视剧观念 单本剧时期所录制的电视剧,摆脱了狭隘、单调的演播室和舞 台,走入了现实生活;在拍摄现场开始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切换的 录制方式,在叙事方法和表现技巧上也多采用电影的模式。这时期 的电视剧,由于直播的局限而带来的与戏剧的天然血缘关系,被扑

剧性构成了电视剧美学特性之一,却不是唯一,电视剧的艺术本质 也并不确立于戏剧性。 二、单本剧时期: (一)电视单本剧: 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摄录 设备、电子编辑机、彩色电视机相继出现为蒙太奇手法的灵活运用 创造了有利条件,电视剧开始重视镜头的剪辑和组接。电视剧制作 由室内走向了室外,由演播室塔景走向了实景拍摄,电视剧创作出 现了明显的电影化倾向。 这时期,电视荧屏上播出的电视剧,主要是依据电影的方式拍 摄的“电视单本剧”,当时,电视连续剧等形式还未出现,故而, 这一时期被称为“电视单本剧”时期。 我国则由于“文革”十年造成的空白,使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创 作推迟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才开始。 (二)单本剧时期的电视剧观念: 单本剧时期所录制的电视剧,摆脱了狭隘、单调的演播室和舞 台,走入了现实生活;在拍摄现场开始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切换的 录制方式,在叙事方法和表现技巧上也多采用电影的模式。这时期 的电视剧,由于直播的局限而带来的与戏剧的天然血缘关系,被扑

面而来的生活流所冲破。技术上的解放使电视剧的制作与电影有了 更多的相似性,于是,人们便认为电视剧是一种变了形的“小电影”。 不同于直播剧时期“戏剧观”,单本剧时期的电视剧艺术观念以电 影美学为支撑点。 这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剧开始显 示出它强大的威力。从世界范围来看,1952年世界上仅有少数的 国家拥有电视机;但到1970年拥有电视机的国家已发展到127个, 服务观众约13亿;到八十年代,电视机便迅速普及到了世界各个 国家,除了美、英、苏、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外,中国、墨西哥、 意大利等也进入了电视大国的行列。这时期,是电视艺术大普及、 大发展的时期。同时,电视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剧艺术 逐渐被社会所认识。 、连续剧时期: (一)电视连续剧 进入七、八十年代,电视剧开始逐步进入以连续剧为主的多元 化时代。长篇电视剧在艺术手法、播出方式等方面所显示出的全新 特征使人们开始真正看到电视剧艺术独有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优 秀的电视剧作品从根本上推动了人们对电视剧艺术观念的思索和 突破,从创作上确立了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地位,并且促使 人们从电视媒介特征,从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内部艺术构成手段等

面而来的生活流所冲破。技术上的解放使电视剧的制作与电影有了 更多的相似性,于是,人们便认为电视剧是一种变了形的“小电影”。 不同于直播剧时期“戏剧观”,单本剧时期的电视剧艺术观念以电 影美学为支撑点。 这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剧开始显 示出它强大的威力。从世界范围来看,1952 年世界上仅有少数的 国家拥有电视机;但到 1970 年拥有电视机的国家已发展到 127 个, 服务观众约 13 亿;到八十年代,电视机便迅速普及到了世界各个 国家,除了美、英、苏、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外,中国、墨西哥、 意大利等也进入了电视大国的行列。这时期,是电视艺术大普及、 大发展的时期。同时,电视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剧艺术 逐渐被社会所认识。 三、连续剧时期: (一)电视连续剧: 进入七、八十年代,电视剧开始逐步进入以连续剧为主的多元 化时代。长篇电视剧在艺术手法、播出方式等方面所显示出的全新 特征使人们开始真正看到电视剧艺术独有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优 秀的电视剧作品从根本上推动了人们对电视剧艺术观念的思索和 突破,从创作上确立了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地位,并且促使 人们从电视媒介特征,从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内部艺术构成手段等

方面全面探索电视剧独立的美学特质和艺术风貌 (二)电视剧艺术本体观念的确立 电视连续剧的出现,是对电视剧观念的又一次更新。这种更新, 不仅扩大了“电视剧”观念本身的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创造了最具电视剧特征的新样式,促成了“电视剧”自身独特的艺 术观念。连续剧是最具有也是最能发挥电视剧艺术特质的电视剧艺 术形式。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的距 离,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 展到连续剧阶段,证明它终于跨越了模仿戏剧、模仿电影的历史阶 段,在自身的艺术发展历程中找到了它自己。电视剧是在戏剧、电 影两个巨人的肩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新的艺术巨人。 这一时期是世界范围内电视艺术的大普及时期,也是电视剧 艺术的大发展时期。表现在:一、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数 量成倍增加,电视剧艺术开始自觉寻求自身的特性,探索本身所特 有的表现手法,并摆脱对戏剧、电影的依赖而逐步成为一门独立艺 术;二、特色各异的连续剧、系列剧占据了主流地位,电视剧开始 得到广大观众的接受和喜爱,电视剧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最普泛的审 美文化形式;三、商业竞争的大渗入,一方面扩大了电视剧的社会 效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单纯追求收视率的偏颇,在 定程度上导致了电视剧艺术质量的滑坡

方面全面探索电视剧独立的美学特质和艺术风貌。 (二)电视剧艺术本体观念的确立: 电视连续剧的出现,是对电视剧观念的又一次更新。这种更新, 不仅扩大了“电视剧”观念本身的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创造了最具电视剧特征的新样式,促成了“电视剧”自身独特的艺 术观念。连续剧是最具有也是最能发挥电视剧艺术特质的电视剧艺 术形式。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的距 离,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 展到连续剧阶段,证明它终于跨越了模仿戏剧、模仿电影的历史阶 段,在自身的艺术发展历程中找到了它自己。电视剧是在戏剧、电 影两个巨人的肩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新的艺术巨人。 这一时期是世界范围内电视艺术的大普及时期,也是电视剧 艺术的大发展时期。表现在:一、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数 量成倍增加,电视剧艺术开始自觉寻求自身的特性,探索本身所特 有的表现手法,并摆脱对戏剧、电影的依赖而逐步成为一门独立艺 术;二、特色各异的连续剧、系列剧占据了主流地位,电视剧开始 得到广大观众的接受和喜爱,电视剧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最普泛的审 美文化形式;三、商业竞争的大渗入,一方面扩大了电视剧的社会 效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单纯追求收视率的偏颇,在一 定程度上导致了电视剧艺术质量的滑坡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同样是与中国电视业一并诞生的,迄今为止已有四 十多年的历史,但这段历史并不是一个完整、连续的发展过程。中 国电视剧的真正发展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但就在这短短的 20多年里,电视剧这门年轻的艺术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迅速成长为一门充满生命力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可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漫长的童年时期:(1958-1976) )、初创阶段(1958-1966) 中国电视的起步比世界上开播最早的国家晚了二十多年。中 国第一座电视台一-北京电视台(中央台的前身),1958年5月1 号成立。这一年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开播了电视。1958年6月15 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 直播电视剧,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电视剧以黑白、直 播的形式走过了八年初创时期。 继北京电视台之后,上海、天津、广州、西安、武汉、长春 等各地电视台也先后播出电视剧。初创阶段8年间,全国电视台共 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也为中国培养造就了第一代电视剧的 编、导、演、摄、录、美的队伍。 直播:给电视剧带来特有的局限和长处,时空的局限;制作 与欣赏的共时性;反映现实的速度与即时的传播;舞台剧因素与新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同样是与中国电视业一并诞生的,迄今为止已有四 十多年的历史,但这段历史并不是一个完整、连续的发展过程。中 国电视剧的真正发展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但就在这短短的 20 多年里,电视剧这门年轻的艺术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迅速成长为一门充满生命力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可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一、漫长的童年时期:(1958-1976) (一)、初创阶段(1958-1966) 中国电视的起步比世界上开播最早的国家晚了二十多年。中 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台的前身),1958 年 5 月 1 号成立。这一年世界上已有 67 个国家开播了电视。1958 年 6 月 15 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 直播电视剧,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电视剧以黑白、直 播的形式走过了八年初创时期。 继北京电视台之后,上海、天津、广州、西安、武汉、长春 等各地电视台也先后播出电视剧。初创阶段 8 年间,全国电视台共 生产直播电视剧 200 部左右,也为中国培养造就了第一代电视剧的 编、导、演、摄、录、美的队伍。 直播:给电视剧带来特有的局限和长处,时空的局限;制作 与欣赏的共时性;反映现实的速度与即时的传播;舞台剧因素与新

闻纪实性之间的对立统 “直奔主题”:注重电视剧的“新闻性”,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 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新生事物、歌颂英雄人物,以题材 论,此时的电视剧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品而非艺术品,电视剧的 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皆流于简单生硬。 (二)、十年停滞期(1966-1976年) 1966年北京台开始使用电视录像设备。然而,“文革”的浩 劫使原本起步较晚的中国电视业,又错过了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 这十年之中,中国电视剧发展出现了一段令人遗憾的荧屏空 白期。而这期间西方则在科技的推动和经济的压力下,电视艺术在 竞争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门类样式,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相继进入 彩色电视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此时期,中国的电视技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1967年,我 国有了磁带录像设备,北京台也于1973年4月,正式开始彩色电 视的试播。然而在电视剧的创作上几乎是一片空白。1967年,北 京台用录像设备摄制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成了中 国电视史上唯一的一部录制的黑白电视剧。此外,便只有上海台 1975年录播的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神圣职责》。 二、走上发展之路:(1977-1983) (一)、电视业的复苏(1977-1980) “文革”之后,全国各项事业都经历了一个恢复阶段

闻纪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直奔主题”:注重电视剧的“新闻性”,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 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新生事物、歌颂英雄人物,以题材 论,此时的电视剧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品而非艺术品,电视剧的 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皆流于简单生硬。 (二)、十年停滞期(1966-1976 年) 1966 年北京台开始使用电视录像设备。然而,“文革”的浩 劫使原本起步较晚的中国电视业,又错过了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 这十年之中,中国电视剧发展出现了一段令人遗憾的荧屏空 白期。而这期间西方则在科技的推动和经济的压力下,电视艺术在 竞争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门类样式,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相继进入 彩色电视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此时期,中国的电视技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1967 年,我 国有了磁带录像设备,北京台也于 1973 年 4 月,正式开始彩色电 视的试播。然而在电视剧的创作上几乎是一片空白。1967 年,北 京台用录像设备摄制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成了中 国电视史上唯一的一部录制的黑白电视剧。此外,便只有上海台 1975 年录播的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神圣职责》。 二、 走上发展之路:(1977-1983) (一)、电视业的复苏(1977-1980) “文革”之后,全国各项事业都经历了一个恢复阶段

对电视而言,首先是几次大型播出活动,庆祝游行、诗歌朗 诵会实况等。随之是文艺性电视节目的发展。1976年封存已久的 故事片《洪湖赤卫队》的播出,似乎是中国电视事业开始迈进艺术 领域的讯号。1978年1月27日,10集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 娜》在中央台播出,给了人们以更加确定的信息:中国电视剧开始 了它在思想和艺术领域的真正复苏时期,随后又有日本故事片《望 乡》《追捕》;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 队》。 (二)、中国电视剧的复苏(1978-1983) 1978年是电视剧复苏的开始。1978年5月播出的《三家亲》 为起点,这是复兴时期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由许欢子导演 197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一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CCTV。 1978至1982年是我国开始恢复电视剧制作的复苏时期。这 阶段,彩色录像的逐渐使用,摆脱了直播阶段的时空局限,电视剧 的制作和传播进入了更加自由阶段。随着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建 立,对电视剧的需求量空前增长,197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发出“大 办电视剧”的号召。电视剧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样式、 风格逐渐呈现丰富多彩;出现电视连续剧、纪实性电视剧、历史人 物传记电视剧、短剧小品等,改编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比重亦日益增 加 全国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从1981年4月开始进行,此后每年

对电视而言,首先是几次大型播出活动,庆祝游行、诗歌朗 诵会实况等。随之是文艺性电视节目的发展。1976 年封存已久的 故事片《洪湖赤卫队》的播出,似乎是中国电视事业开始迈进艺术 领域的讯号。1978 年 1 月 27 日, 10 集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 娜》在中央台播出,给了人们以更加确定的信息:中国电视剧开始 了它在思想和艺术领域的真正复苏时期,随后又有日本故事片《望 乡》《追捕》;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 队》。 (二)、中国电视剧的复苏(1978-1983) 1978 年是电视剧复苏的开始。1978 年 5 月播出的《三家亲》 为起点,这是复兴时期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由许欢子导演。 1978 年 5 月 1 号,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CCTV。 1978 至 1982 年是我国开始恢复电视剧制作的复苏时期。这一 阶段,彩色录像的逐渐使用,摆脱了直播阶段的时空局限,电视剧 的制作和传播进入了更加自由阶段。随着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建 立,对电视剧的需求量空前增长,1979 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发出“大 办电视剧”的号召。电视剧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样式、 风格逐渐呈现丰富多彩;出现电视连续剧、纪实性电视剧、历史人 物传记电视剧、短剧小品等,改编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比重亦日益增 加。 全国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从 1981 年 4 月开始进行,此后每年

次,从第三届起定名为“飞天奖”。 l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王扶 林导演,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前,我国的电视剧一直是单 本剧和短剧。中央台由于播出《加里森敢死队》受到批评,十分重 视此片的拍摄,“歌颂共产党人的威武不屈”,但播出后,受到观众 的强烈否定。 1982年1月,以著名戏剧家金山为主任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 会正式成立。同年9月17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制片厂一一北京电 视制片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前身)成立。次年10月,艺委会 电视剧制作部、广播艺术团电视剧团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合并成 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的中坚力量 、进入成熟期:(1984以来) (一)、飞跃发展期(1984-1986) 1984年是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一年,也是电视剧艺术发展 的转折点。这一年,香港亚视制作的《霍元甲》,日本的《阿信》 《血疑》等在中国荧屏上亮相,引起了轰动。电视剧通过现代化的 传媒手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电影、戏剧、文学界纷 纷涉足荧屏,全国二十多个电影制片厂先后成立了电视剧部。这时 期,电视剧的艺术观念觉醒、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开始得到确认,中 国电视剧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大发展局面

一次,从第三届起定名为“飞天奖”。 1981 年 2 月 5 日春节播出的 9 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王扶 林导演,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前,我国的电视剧一直是单 本剧和短剧。中央台由于播出《加里森敢死队》受到批评,十分重 视此片的拍摄,“歌颂共产党人的威武不屈”,但播出后,受到观众 的强烈否定。 1982 年 1 月,以著名戏剧家金山为主任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 会正式成立。同年 9 月 17 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制片厂――北京电 视制片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前身)成立。次年 10 月,艺委会 电视剧制作部、广播艺术团电视剧团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合并成 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的中坚力量。 三、进入成熟期:(1984 以来) (一)、飞跃发展期(1984-1986) 1984 年是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一年,也是电视剧艺术发展 的转折点。这一年,香港亚视制作的《霍元甲》,日本的《阿信》 《血疑》等在中国荧屏上亮相,引起了轰动。电视剧通过现代化的 传媒手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电影、戏剧、文学界纷 纷涉足荧屏,全国二十多个电影制片厂先后成立了电视剧部。这时 期,电视剧的艺术观念觉醒、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开始得到确认,中 国电视剧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大发展局面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产电视剧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增 到1986年的1500集,数量在激增,品种日趋多样,艺术质量也在 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 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 天奖”的优秀电视剧,如《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她的 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新星》《红楼梦》《努尔哈赤》等,引 起社会和文艺界的广泛瞩目,是电视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在中国文艺 领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位置 (二)、稳定发展期(1987-1989): 1987年起,开始贯彻执行“提髙质量、控制数量”的方针, 使中国电视剧创作进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该阶段初期出现了堪称短篇电视剧艺术精品的《秋白之死》, 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长篇连续剧《西游记》,根据小说改编的《围 城》及引起举国轰动的《渴望》等优秀作品,出现了一支日渐成熟 的电视剧编创队伍,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这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逐渐进入了由政治型向社会型的 变化,由单纯教育型向多样审美型的变化,由基本模式向独立创造 型的变化。电视剧走向成熟的表现可以归结为:(1)、在电视剧的 创作数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电视剧的年产量突破万部集; (2)、在电视剧题材上日趋多样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涵盖了现实 题材、历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各个方面;(3)、电视剧的风格 样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电视剧的体裁变得丰富起来,出现了电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产电视剧年产量,由 1981 年的 110 集增 到 1986 年的 1500 集,数量在激增,品种日趋多样,艺术质量也在 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 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特别是 1984 年以来荣获“飞 天奖”的优秀电视剧,如《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她的 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新星》《红楼梦》《努尔哈赤》等,引 起社会和文艺界的广泛瞩目,是电视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在中国文艺 领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位置。 (二)、稳定发展期(1987-1989): 1987 年起,开始贯彻执行“提高质量、控制数量”的方针, 使中国电视剧创作进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该阶段初期出现了堪称短篇电视剧艺术精品的《秋白之死》, 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长篇连续剧《西游记》,根据小说改编的《围 城》及引起举国轰动的《渴望》等优秀作品,出现了一支日渐成熟 的电视剧编创队伍,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这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逐渐进入了由政治型向社会型的 变化,由单纯教育型向多样审美型的变化,由基本模式向独立创造 型的变化。电视剧走向成熟的表现可以归结为:(1)、在电视剧的 创作数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电视剧的年产量突破万部集; (2)、在电视剧题材上日趋多样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涵盖了现实 题材、历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各个方面;(3)、电视剧的风格 样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电视剧的体裁变得丰富起来,出现了电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