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字幕 上编艺术总论 中编艺术种类 下编艺术系统 1.“艺术学之父”(德)康拉德.费德勒 (1841-1895) 2.艺术学包括三方面 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一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 上编艺术总论 戏剧学 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等。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法 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 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字幕] 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第一种,“客观糟神说”(叠) 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中国南北朝 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 柏拉图肖像 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这样一来,“道
1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一)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文 字 画 面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 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 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 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 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 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中国南北朝 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 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这样一来,“道” [字幕] 上编 艺术总论 中编 艺术种类 下编 艺术系统 ―――――――――――――― 1.“艺术学之父”(德)康拉德.费德勒 (1841-1895) ――――――――――――― 2.艺术学包括三方面: --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 戏剧学 --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 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等。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 法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 [字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叠) -------------------------------- 柏拉图肖像
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 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 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 字幕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叠 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 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康德肖像 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 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 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 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 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处在19世纪和20 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 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 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 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 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 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在他的第一部 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 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 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 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 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 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但是, 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 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 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悟”说 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 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字幕」 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叠) 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 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 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 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亚里士多德肖像 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 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
2 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 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 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 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 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 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 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 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 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 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 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处在19世纪和20 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 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 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 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 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 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在他的第一部 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 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 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 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 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 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但是, 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 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 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悟”说 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 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西方文 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 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 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 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 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 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 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 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 [字幕]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叠) ―――――――――――――― 康德肖像 [字幕]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叠) ―――――――――――――― 亚里士多德肖像
实的艺术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 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 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俄 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 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 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车尔尼 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 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 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 会内容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 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 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 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 的见解。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字幕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两种生活 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作物质生产与精神生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 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 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 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 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 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 “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马克思肖像 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 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 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 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 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 的理论依据。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字幕 启示呢?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
3 实的艺术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 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 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俄 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 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 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车尔尼 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 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 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 会内容。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 “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 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 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 的见解。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 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两种生活 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作物质生产与精神生 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 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 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 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 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 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 “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 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 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 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 理论对于揭示艺术 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 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 的理论依据。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 启示呢?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 [字幕]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 马克思肖像 [字幕]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
质和特点。 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不平衡关系 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 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奥秘 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 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只是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原始社会的画面图像或博物馆陈列物画 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片 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 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 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 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 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 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 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 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 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 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 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 体的有机统一。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 主体(作家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 艺术创作过程,并融会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 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 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 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艺术生产固然离不开 客观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 础,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当 艺术家调动他强烈的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 时,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 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字幕 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不平衡关系 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
4 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 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 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 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 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只是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 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 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 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 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 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 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 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 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 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 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 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 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 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 体的有机统一。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 主体(作家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 艺术创作过程,并融会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 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 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 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艺术生产固然离不开 客观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 础,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当 艺术家调动他强烈的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 时,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 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 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 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 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 奥秘 ―――――――――――――― 原始社会的画面图像或博物馆陈列物画 片 [字幕]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
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普希金肖像 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字幕] 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 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奥秘 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 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字幕 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艺术创作一艺术作品一艺术鉴赏 被看作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 被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 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 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这样,对整个艺 术系统来说,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 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 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 直接规定着生产。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是为了 供人们阅读或欣赏,如果没人欣赏,它就还只是 潜在的作品。因而,艺术生产适应着欣赏者的消 费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 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 发展。可以说,整个艺术系统中,这三者之间的 辩证关系和它们自身的独特规律,正是我们艺术 学研究的核心 [字幕 “艺术的特征”一节,阐述了艺术具有的形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 一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二、主体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三、审美性 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 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 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 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 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 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 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 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 形象
5 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 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 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 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 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 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 被看作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 被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 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 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这样,对整个艺 术系统来说,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 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 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 直接规定着生产。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是为了 供人们阅读或欣赏,如果没人欣赏,它就还只是 潜在的作品。因而,艺术生产适应着欣赏者的消 费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 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 发展。可以说,整个艺术系统中,这三者之间的 辩证关系和它们自身的独特规律,正是我们艺术 学研究的核心。 “艺术的特征”一节,阐述了艺术具有的形 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 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 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 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 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 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 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 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 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 形象。 普希金肖像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字幕]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 奥秘 ―――――――――――――― [字幕]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 [字幕]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 [字幕]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 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 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达…芬奇和《紫娜丽莎》 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 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 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 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 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 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 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字糊 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統一 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 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 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 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中外艺术史上,更是有许多这方面的轶事轶 闻,充分显示出艺术形象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 证统一,才能真正感染人和打动人。20世纪30 年代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讲演时,曾 经将两幅画来进行对比。其中一幅是法国19世纪 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则是当时 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的商业广告画月份牌《时装美(法)米勒《拾穗者》 女》。虽然这些时装美女画画得很细,在色彩和 线条上颇费了些工夫,但这些画只是一个广告,上海《时装美女》月份牌(旧社会) 简直不能标作艺术品。而米勒的《拾穗者》整个 色调是柔和的,构图是平稳的,没有任何刺激视 觉的色彩和动态,图中三个弯腰拾穗的农妇正在 紧张地劳动,整个画面朴实、自然,但鲁迅先生 却认为这幅画很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 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正是这二者 的有机统一,才使得艺术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 力。19世纪末叶,当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大文豪巴 尔扎克,委托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 作雕像时,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以雕像来|《巴尔扎克像》两张 再现大文学家的英灵。为此,罗丹不但阅读了许
6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 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 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 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 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 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 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 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 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 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 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 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 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 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 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 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中外艺术史上,更是有许多这方面的轶事轶 闻,充分显示出艺术形象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 证统一,才能真正感染人和打动人。20世纪30 年代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讲演时,曾 经将两幅画来进行对比。其中一幅是法国19世纪 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则是当时 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的商业广告画月份牌《时装美 女》。虽然这些时装美女画画得很细,在色彩和 线条上颇费了些工夫,但这些画只是一个广告, 简直不能标作艺术品。而米勒的《拾穗者》整个 色调是柔和的,构图是平稳的,没有任何刺激视 觉的色彩和动态,图中三个弯腰拾穗的农妇正在 紧张地劳动,整个画面朴实、自然,但鲁迅先生 却认为这幅画很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正是这二者 的有机统一,才使得艺术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 力。19世纪末叶,当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大文豪巴 尔扎克,委托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 作雕像时,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以雕像来 再现大文学家的英灵。为此,罗丹不但阅读了许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字幕]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法)米勒《拾穗者》 上海《时装美女》月份牌(旧社会) 《巴尔扎克像》两张
多有关资料,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还找 到几个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儿,甚至专程去找 到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老裁缝,从那里找到巴 尔扎克准确的身材尺寸作参考。经过这样艰苦的 努力,几年间易稿竟达40多次,罗丹终于找到了 创作的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习惯在深夜写作时 穿着睡袍漫步构思,来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字幕] 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統 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 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 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 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 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 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 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 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 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 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 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 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 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 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 的关键。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 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 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 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 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鲁迅肖像与《阿Q正传》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根本上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 具有共同的实质。但是,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 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也就 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 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典型性是在真实性的基础 上对艺术形象提出的更高要求,客观存在是对整 个形象的要求,也是对形象中的人物、环境、情
7 多有关资料,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还找 到几个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儿,甚至专程去找 到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老裁缝,从那里找到巴 尔扎克准确的身材尺寸作参考。经过这样艰苦的 努力,几年间易稿竟达40多次,罗丹终于找到了 创作的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习惯在深夜写作时 穿着睡袍漫步构思,来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 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 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 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 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 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 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 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 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 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 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 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 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 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 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 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 的关键。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 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 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 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这一人物形象,就是 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根本上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具有共同的实质。但是,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 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也就 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 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典型性是在真实性的基础 上对艺术形象提出的更高要求,客观存在是对整 个形象的要求,也是对形象中的人物、环境、情 [字幕]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 鲁迅肖像与《阿Q正传》
节、细节、情感等因素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 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 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来,这些典型必定 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往往又都非常深刻 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来 二、主体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如前所 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 有主体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艺术要用形象来反字幕 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二、主体性 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 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 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 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 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社会生 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 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 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 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但与此同时,字幕] 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 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无法产生。所以我们说,唐韩干笔下的《照夜白图》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元赵孟芾(兆页)的《秋郊饮马图》 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对于艺术生产这 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更是艺术作为创作主 体的对象化过程。而且,比起物质生产劳动,艺 术生产中的这种主体性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艺 术创作中的这种主体性,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 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 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 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 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艺术成为主观 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 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 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
8 节、细节、情感等因素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 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 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来,这些典型必定 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往往又都非常深刻 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来。 二、主体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如前所 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 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 有主体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艺术要用形象来反 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 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 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 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 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 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社会生 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 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 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 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但与此同时, 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 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 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无法产生。所以我们说,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 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对于艺术生产这一 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更是艺术作为创作主 体的对象化过程。而且,比起物质生产劳动,艺 术生产中的这种主体性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艺 术创作中的这种主体性,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 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 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 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 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艺术成为主观 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 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 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 [字幕] 二、主体性 ―――――――――――――― [字幕]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唐 韩干笔下的《照夜白图》 元 赵孟芾(兆页)的《秋郊饮马图》
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 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 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 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中外艺术宝库中, 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正 是由于它们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 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字幕] 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求。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 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或许,这就是 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这二者之间朱自清与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截然不同的区别之一。这是因为艺术作品具有更 加鲜明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对于艺 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主体性特点,人们一般不会 有疑问,但是对于艺术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特点, 恐怕就感到难以理解了。事实上,由于美感既有 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 人直觉性,使得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字幕]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第三,艺术欣黄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 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不能不打上欣 赏主体的烙印。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 遍存在于艺术的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红楼梦》影片片断 艺术欣赏当然要以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为 前提,没有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或欣赏对象 自然不可能有艺术欣赏活动。但是,在艺术欣赏 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也并不是 被动的反映或消极的静观。从表面上看,从身体 上看,欣赏者似乎完全处于一种“静态”的状态 然而,从实质上看,从心理上看,欣赏主体在审 美活动中又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 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 的自我协调活动。它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 时又是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能动的改造加工过
9 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 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 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 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中外艺术宝库中, 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正 是由于它们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 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 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 求。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 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或许,这就是 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这二者之间 截然不同的区别之一。这是因为艺术作品具有更 加鲜明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对于艺 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主体性特点,人们一般不会 有疑问,但是对于艺术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特点, 恐怕就感到难以理解了。事实上,由于美感既有 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 人直觉性,使得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 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 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不能不打上欣 赏主体的烙印。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 遍存在于艺术的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艺术欣赏当然要以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为 前提,没有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或欣赏对象, 自然不可能有艺术欣赏活动。但是,在艺术欣赏 中,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 也并不是 被动的反映或消极的静观。从表面上看,从身体 上看,欣赏者似乎完全处于一种“静态”的状态。 然而,从实质上看,从心理上看,欣赏主体在审 美活动中又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 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 的自我协调活动。它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 同时又是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能动的改造加工过 [字幕]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 朱自清与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字幕]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 《红楼梦》影片片断
程。因此,欣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生活经验、 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 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 而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 值。可以看出,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 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振荡关系。一方 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 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 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而言之,艺术鉴赏的本质 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 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 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 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字幕] 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主要分为自三、审美性 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 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 以,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 眉的秀丽,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虽然从原因 来看,都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漫长历史中审美主 客体关系的建立,但是,这些天然风景之美,毕[字幕 竞都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美却不同,任何艺术第-,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 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识的集中体现 慧的结晶。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 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 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泰山一雄 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华山—险 物,才能称之艺术品。正因为这样,我们听一首黄山一奇 乐曲,看一幅绘画,读一本小说,看一部影片,峨眉山一秀 都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获得了一种 审美享受。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 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 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
10 程。因此,欣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生活经验、 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 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 而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 值。可以看出,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 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振荡关系。一方 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 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 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而言之,艺术鉴赏的本质 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 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 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 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 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主要分为自 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 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 以,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 眉的秀丽,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虽然从原因 来看,都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漫长历史中审美主 客体关系的建立,但是,这些天然风景之美,毕 竟都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美却不同,任何艺术 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 慧的结晶。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 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 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 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 物,才能称之艺术品。正因为这样,我们听一首 乐曲,看一幅绘画,读一本小说,看一部影片, 都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获得了一种 审美享受。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 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 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 [字幕] 三、审美性 ――――――――------------- [字幕]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 识的集中体现 ―――――――――――――― 泰山—雄 华山—险 黄山—奇 峨眉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