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季期九年级9月份月考试卷 语文 姓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名 题号 总分 得分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读音无误的一项:()(3分) A.咂摸(ma)脱臼(jiu)规矩(j)光彩熠熠(yi) B.熟稔( nian)给事(ji)阑珊(shan)难辞其咎(ji) C.诠察(quan)自娱(yu)拒捕(b迫)说媒拉纤(qian) D.希冀(j)谄媚(chan)呵叱(k)未雨绸缪(m6u)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绫乱悖谬苟同冲耳不闻 B.猗郁阔绰驽钝兵慌马乱 C.狡黠荒诞截波荡然无存 班别 D.谩骂趿拉流连天庭饱满 3.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 多万人 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分) 答 学校 5.请你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初三同学写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不少于15字)(2分) 答: 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4分 6.感动无处不在,你在阅读语文课本“名著推荐与阅读”(或“名著引读”) 的有关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时 哪部作品的哪个人物或事件令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幸 福?(4分)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1 页 (共 8 页) 2008 年秋季期九年级 9 月份月考试卷 语文 (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得分 一、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读音无误的一项:( )(3 分) A.咂摸.(mā) 脱臼.(jiù) 规矩.(jǔ) 光彩熠熠..(yì) B.熟稔.(niǎn) 给.事(jǐ) 阑珊.(shān) 难辞其咎.(jiù) C.诠.察(quán) 自娱.(yú) 拒捕.(bǔ) 说媒拉纤.(qiàn) D.希冀.(jì) 谄.媚(chǎn) 呵.叱(kē) 未雨绸缪.(móu)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绫乱 悖谬 苟同 冲耳不闻 B.猗郁 阔绰 驽钝 兵慌马乱 C.狡黠 荒诞 截波 荡然无存 D.谩骂 趿拉 流连 天庭饱满 3.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 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 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 7.2 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 5 万人。 材料二:1976 年我国唐山发生了 7.8 级大地震,死亡人数 24.2 万人。 材料三: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 8.0 级大地震,伤亡人数 40 多万人。 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 分) 答: 。 5.请你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初三同学写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不少于 15 字)(2 分) 答: 。 二、 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4 分) 6.感动无处不在,你在阅读语文课本“名著推荐与阅读”( 或“名著引读” ) 的有关作品(如《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等)时, 哪部作品的哪个人物或事件令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幸 福?( 4 分)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姓 名 学 号 班 别 学 校
(1) ,长河落日圆。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享人间美景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有 生态度的词句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 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 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 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 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 著的爱情。这是人类所向往的,具有积极的喜剧色彩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 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 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E.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 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 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 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琬、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 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 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 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 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 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 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2 页 (共 8 页) (1) ,长河落日圆。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商女不知亡国恨, 。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享人间美景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有 生态度的词句是: ,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7 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 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 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 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 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 著的爱情。这是人类所向往的,具有积极的喜剧色彩。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 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 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E.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 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 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 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 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 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 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 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 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 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
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安敢毒邪呼嘘毒疠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若毒之呼 C.而乡邻之生日蹙人知而不愠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悍吏之来吾乡 10.把文中“向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期间所写的。此时,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关心民众 疾苦,文中多次出现的“余悲之”“余闻而愈悲”等语,鲜明地表现了这一情感。 B.本文的文体为“说”,即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为主要目的,因而本文大多 采用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C.“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 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若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 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 D.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 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李红梅莫小康的短文《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完成12~14题。(13分) 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 人 ②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年,阮老师被分配到广 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 着拐杖,沿着33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个小时卮,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 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3年, 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 挪动。正常人1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4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 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 阶上靠着休息一会 ④终于有5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 看到了15个,50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 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 即使3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 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 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啊 ⑥11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84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 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3 页 (共 8 页) 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安敢毒.邪 呼嘘毒.疠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毒之呼 C.而.乡邻之生日蹙 人知而.不愠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悍吏之.来吾乡 10.把文中“向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期间所写的。此时,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关心民众 疾苦,文中多次出现的“余悲之”“余闻而愈悲”等语,鲜明地表现了这一情感。 B.本文的文体为“说”,即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为主要目的,因而本文大多 采用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C.“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 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若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 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 D.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 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现代文阅读 (24 分) (一)阅读李红梅莫小 康的短文《跪 着工作,却让 站立者叹服》,完成 12~14题 。(13 分) 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 人!” ②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 年,阮老师被分配到广 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 着拐杖,沿着 33 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 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 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 3 年。 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 挪动。正常人 1 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 4 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 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 阶上靠着休息一会…… ④终于有 5 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 看到了 15 个,50 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 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 即使 3 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 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 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啊! ⑥11 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 84 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 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 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
并用父亲卖猪仔的400多元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 他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⑦士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 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阮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 当起了编外临时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 B.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 学时的艰辛 C.第⑤段划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 理描写的手法 D.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3.第④段中说到返校的孩子只有5个,可阮老师却“仿佛看到了15个,50 个……”,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14.“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 明。(3分)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 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 是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 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 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 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 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 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 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为这,父亲总是 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 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 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4 页 (共 8 页) 并用父亲卖猪仔的 400 多元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 他筹措资金 3000 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⑦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 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阮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 当起了编外临时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选自《人民日报》2008 年 2 月,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 B.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 学时的艰辛。 C.第⑤段划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 理描写的手法。 D.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3.第④段中说到返校的孩子只有 5 个,可阮老师却“仿佛看到了 15 个,50 个……”,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答: 。 14.“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 明。(3 分) 答: 。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 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 是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 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 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 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 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 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 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为这,父亲总是 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 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 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
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 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 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 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让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 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 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 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 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 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 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27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 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 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 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 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5.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 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2分) 答:“我们” “父亲” 6.请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5分) 答:(1) (3) 17.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3分) 答: 18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 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 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 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 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四、写作与修改(60分 (一)作文修改(10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5 页 (共 8 页) 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 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 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 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让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 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 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 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 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 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 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 27 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 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 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 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 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5.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 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2 分) 答:“我们”: “父亲”: 16.请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5 分) 答:(1) (2) (3) (4) (5) 17.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3 分) 答: 18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 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 用是突出 “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 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 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四、写作与修改(60 分) (一)作文修改(10 分)
①成功是什么?如果我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估计不少同学会说:向我 提出这个问题为时过早。这表明,不少同学往往认为成功和自己无关,认为只有 那些名人名家才算是成功。其实,成功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感受。你每 克服一个困难,每取得一个进步,都是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感受到而己。成功 是多么的诱人啊,但你往往没有把握成功。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你渴望成功, 却往往在成功之中感受不到成功,发现不了成功,更不会珍惜成功,所以你整天 愁眉苦脸,怨天忧人,悲叹命运的不公,把成功看成天外之物,高不可攀,结果 离成功越来越远。 ②我们应该善于感受成功,只有送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成功。亲爱的同学,你 知道吗?你独立做对了一道难题,这就是成功。就好像假如你是一位工人,你做 零件经检验合格,这就是成功:就好像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的播种有了收获, 这就是成功。但有些同学认为只有像杨利伟那样的伟大壮举才算是成功;也有些 同学认为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科学上取得显著成果才算是成功;更有的同学认为只 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才算是成功。可我认为每个人的点滴进步都是成功。人生是由 无数的成功构建而成的整体,只不过是成功的大小不同而已。之所以爱迪生能成 为伟大的发眀家,这与他善于感受成功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他做的第三个板凳比 前两个板凳有进步,这就是成功。正因为他能在每一次进步中都能感受到成功, 鼓舞着他不断成功,所以他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 ③是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目标。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 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航标的船。因此,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可见理想的重要 ④成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它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 需要经过别人的鉴定。人人都品偿到成功的滋味,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美好。 ⑤同学们,我们应该善于感受成功,从中汲取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19.第①段和第④段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答 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有毛病,请加以改正。(2分) 答: 1.假如你评改本文,你认为文章的最大毛病是什么?请向作者提出你的修改 建议:(3分) 答 22.议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求简明扼要地提出中心论点。本文的第①段文字不够 简洁,而且提出论点与分析论证混杂其中。请你对第①段加以改写,文字不超过 100字。(3分)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6 页 (共 8 页) ①成功是什么?如果我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估计不少同学会说:向我 提出这个问题为时过早。这表明,不少同学往往认为成功和自己无关,认为只有 那些名人名家才算是成功。其实,成功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感受。你每 克服一个困难,每取得一个进步,都是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感受到而已。成功 是多么的诱人啊,但你往往没有把握成功。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你渴望成功, 却往往在成功之中感受不到成功,发现不了成功,更不会珍惜成功,所以你整天 愁眉苦脸,怨天忧人,悲叹命运的不公,把成功看成天外之物,高不可攀,结果 离成功越来越远。 ②我们应该善于感受成功,只有送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成功。亲爱的同学,你 知道吗?你独立做对了一道难题,这就是成功。就好像假如你是一位工人,你做 零件经检验合格,这就是成功;就好像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的播种有了收获, 这就是成功。但有些同学认为只有像杨利伟那样的伟大壮举才算是成功;也有些 同学认为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科学上取得显著成果才算是成功;更有的同学认为只 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才算是成功。可我认为每个人的点滴进步都是成功。人生是由 无数的成功构建而成的整体,只不过是成功的大小不同而已。之所以爱迪生能成 为伟大的发明家,这与他善于感受成功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他做的第三个板凳比 前两个板凳有进步,这就是成功。正因为他能在每一次进步中都能感受到成功, 鼓舞着他不断成功,所以他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 ③是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目标。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 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航标的船。因此,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可见理想的重要。 ④成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它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 需要经过别人的鉴定。人人都品偿到成功的滋味,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美好。 ⑤同学们,我们应该善于感受成功,从中汲取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19.第①段和第④段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 分) 答: 20.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有毛病,请加以改正。(2 分) 答: 21.假如你评改本文,你认为文章的最大毛病是什么?请向作者提出你的修改 建议:(3 分) 答: 22.议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求简明扼要地提出中心论点。本文的第①段文字不够 简洁,而且提出论点与分析论证混杂其中。请你对第①段加以改写,文字不超过 100 字。(3 分)
(二)、写作(50分)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 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 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 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题目: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7 页 (共 8 页) (二)、写作(50 分)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 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 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 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题目: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8 页 (共 8 页) 500 600 700
语文试卷第9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9 页 (共 8 页)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