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化县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练习(三)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校 班级 姓名 积累与還用(33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携()手相伴,共渡危难(),众志 cheng cheng( 2、选择题。(4分) ①提取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 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背后衔接湖水 B、绿色和黄色衔接湖水 C、草滩、油菜花衔接湖水D、草滩、油菜花衔接蓝色湖水 ②下列应用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必须具备的要素是“目标、措施、步骤”。 B、公约的正文只能写大家应该做到的事情而不能写不应该做的事情。 C、海报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语言要生动并有吸引力,篇幅必须短小,可适当地配图 案或图画。 D、介绍信要在最下一行左方注明有效期,如“×月×日前有效”或“有效期×天”等, 天数要大写 3、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写一句话(必须用上加点词语)。(2分) 例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仿句 4、诗文默写。(10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只缘身在最高层 ④烽火连三月, ⑤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唱出宛转的曲子, ⑥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 ”是杜甫关怀民生疾苦的呼声;“ 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5、奥运圣火传递,福建境内各站各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主题,如称福州为“文化之旅”, 州为“历史之旅”,厦门为“和谐之旅”,龙岩为“红色之旅”等。请你说说泉州站为何称
1 2008 年德化县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练习(三) (本卷共 20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3 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携.( )手相伴,共渡危难.( ),众志 chéng chéng( )。 2、选择题。(4 分) ①提取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 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背后衔接湖水 B、绿色和黄色衔接湖水 C、草滩、油菜花衔接湖水 D、草滩、油菜花衔接蓝色湖水 ②下列应用文知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计划必须具备的要素是“目标、措施、步骤”。 B、公约的正文只能写大家应该做到的事情而不能写不应该做的事情。 C、海报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语言要生动并有吸引力,篇幅必须短小,可适当地配图 案或图画。 D、介绍信要在最下一行左方注明有效期,如“×月×日前有效”或“有效期×天”等, 天数要大写。 3、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写一句话(必须用上加点词语)。(2 分) 例句:我赞美 ...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文默写。(10 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④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 _ , 唱出宛转的曲子, 。 ⑥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关怀民生疾苦的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5、奥运圣火传递,福建境内各站各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主题,如称福州为“文化之旅”, 泉州为“历史之旅”,厦门为“和谐之旅”,龙岩为“红色之旅”等。请你说说泉州站为何称
为“历史之旅”。(3分) (不少于15字) 6、名著阅读。(10分) 从下列所提供的名著精彩片段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制作读书卡片。 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②黑旋风下井救柴进:③少年侦察兵;④为扫烟囱的孩子募捐 书名 作者 精彩片段 故事情节概述: (不少于100字) 语书感言 (不少于20字) 二、阅读(57分) -)读《<论语》八则》,完成7-10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7、选择题。(6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战国B、孔子儒家C、曾子儒家D、孔子思想家、教育家 (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何陋之有 B、人不知而不愠然则何时而乐耶 C、其恕乎其真不知马也 D、勿施于人舜发于畎亩之中 3)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B、学而不厌(讨厌,厌倦)
2 为“历史之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 15 字) 6、名著阅读。(10 分) 从下列所提供的名著精彩片段中,任选一个 ....,按要求制作读书卡片。 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②黑旋风下井救柴进;③少年侦察兵;④为扫烟囱的孩子募捐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情节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 100 字) 语书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 20 字) 二、阅读(57 分) (一)读《八则》,完成 7—10 题。(15 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7、选择题。(6 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 战国 B、孔子 儒家 C、曾子 儒家 D、孔子 思想家、教育家 (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何陋之.有 B、人不知而.不愠 然则何时而.乐耶 C、其.恕乎 其.真不知马也 D、勿施于.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 (3)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B、学而不厌.(讨厌,厌倦)
C、温故而知新(旧日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D、可以为师矣(做) 8、翻译句子。(5分) (1)吾日三省吾身。(2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分) 9、《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长期的传诵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从选文中至少找 出四个。(2分) 10、本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上的一些主张,请你就其中一点谈谈你 的体会。(不少于15字)(2分) (二)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1-13题。(16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祧花弁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 却相差不大。在舂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 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舂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 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 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 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舂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ll、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主要 的说明顺序是 12、简答题 (1)哪些因素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请简要列出。(2分) (2)选段开头“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3 C、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D、可以为.师矣(做) 8、翻译句子。(5 分) (1)吾日三省吾身。(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长期的传诵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从选文中至少找 出四个。(2 分) ______________ 10、本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上的一些主张,请你就其中一点谈谈你 的体会。(不少于 15 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 11—13 题。(16 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 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 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 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 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 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 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2、简答题。 (1)哪些因素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请简要列出。(2 分) (2)选段开头“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
(3)说说选文第②段划线语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 作用: (4)第③段中“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若干天”为什么不能换成“一 星期”?(2分) 1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 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造成这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6题。(12分) 生活需要思索 ①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思 索 ②翻开中外五干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 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 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 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是不断思索的结果。不难想 像,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如果停止了思索,就不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 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意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春时期,每一个人都要 审慎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21世纪了。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 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 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 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们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生活需要思索 14、本文的论点是 (2分) 15、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6、简答题 (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③至⑤段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2分)
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选文第②段划线语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 分)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第③段中“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的“若干天”为什么不能换成“一 星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 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造成这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2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4—16 题。(12 分) 生活需要思索 ①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思 索。 ②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 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 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 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是不断思索的结果。不难想 像,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如果停止了思索,就不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 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意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春时期,每一个人都要 审慎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21 世纪了。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 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 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 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们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生活需要思索! 14、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5、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2 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简答题。 (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至⑤段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2 分)
(3)你认为生活除了需要思索,还需要什么呢?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14分) 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 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 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只就是一簇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 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 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 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 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 这样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 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 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 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 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 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切的 ⑥如巢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 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 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 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 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 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千,团簇着永不 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 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 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 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 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 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 片的大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 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 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 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 比末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 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 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 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5 ⑶你认为生活除了需要思索,还需要什么呢?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19 题。(14 分) 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 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 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 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 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 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 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 这样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 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 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 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 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 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 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拚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 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 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 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 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 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 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 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 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 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 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 片的大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 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 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 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 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 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 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 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 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 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它又是 美学的,作为—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 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 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7、这篇散文采用了 写法,作者选择了 为代表事物来描述了石缝间的生命,启示人们 18、下列四句名言佳句中,哪两项与《石缝间的生命》的旨趣最相近? )(2分) A、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大利·但丁)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19、简答题 (1)“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精神?(2分) (2)第⑧段,在“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 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 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3分) 关系: (1分) 说明了 (3)作者说:“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 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结合自己或身边的 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作文(60分) 20、生活就是一首诗。屈原的“路漫其修远舍,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诗就是一种生 活,就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一种生活的浓缩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600字 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6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 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 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 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 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 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7、这篇散文采用了____________写法,作者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为代表事物来描述了石缝间的生命,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8、下列四句名言佳句中,哪两项与《石缝间的生命》的旨趣最相近?( )(2 分) A、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大利·但丁)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 桥)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19、简答题。 (1)“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精神?(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在“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 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 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3 分) 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作者说:“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 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结合自己或身边的 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 20、生活就是一首诗。屈原的“路漫其修远舍,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诗就是一种生 活,就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一种生活的浓缩……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 600 字 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2008年德化县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练习(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与运用(33分) 1、(4分。每空1分)indn成城 2、(4分。每小题2分)①C②B 3、(2分。用上加点词语,语意合理即可)略 4、(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人有悲欢离合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家书抵万金 ⑤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3分。不少于15字,言之有理即可 例:取名为“历史之旅”体现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它拥有丰富深厚的人文积淀。 6、(10分) 示例:书名:《爱的教育》(1分)作者:亚米契斯(1分) 精彩片段:少年侦察兵(1分) 情节:在解放伦巴底时,意法联军和奥地利交战的某天,一队意大利侦察兵奉命到敌前 去侦察。他们在一村舍遇见一孤苦少年,骑兵队长便请他爬上大树,为他们查看敌情。敌人 发现了他,子弹掠过高空“嗖嗖”地飞来,军官们叫他快下来,但少年坚持察看,汇报敌情 最后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他从树上摔下。临死前,他报告了敌军的位置,用尽最后力气喊出 意大利万岁!”(5分,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各占1分,语言表达2分) 感言略(针对所选的名著片段来写,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即可得分。2分) 二、阅读(57分) (一)文言文阅读(710题15分) 7、(6分,每小题2分) (1)A(2)C(3)B 8、(5分。(1)2分,(2)3分。其中“日”“三省”“罔”“殆”各占0.5分) (1)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2)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2分,每个0.5分,任写四个)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2分)略(能就其一点来谈体会,谈自己的真切感受,表述清楚,不少于15字就可 以了。)
7 2008 年德化县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练习(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3 分) 1、(4 分。每空 1 分)xié nàn 成城 2、(4 分。每小题 2 分)①C ②B 3、(2 分。用上加点词语,语意合理即可)略 4、(10 分。每空 1 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人有悲欢离合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家书抵万金 ⑤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3 分。不少于 15 字,言之有理即可) 例:取名为“历史之旅”体现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它拥有丰富深厚的人文积淀。 6、(10 分) 示例:书名:《爱的教育》(1 分) 作者:亚米契斯(1 分) 精彩片段:少年侦察兵(1 分) 情节:在解放伦巴底时,意法联军和奥地利交战的某天,一队意大利侦察兵奉命到敌前 去侦察。他们在一村舍遇见一孤苦少年,骑兵队长便请他爬上大树,为他们查看敌情。敌人 发现了他,子弹掠过高空“嗖嗖”地飞来,军官们叫他快下来,但少年坚持察看,汇报敌情, 最后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他从树上摔下。临死前,他报告了敌军的位置,用尽最后力气喊出: “意大利万岁!”(5 分,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各占 1 分,语言表达 2 分) 感言略(针对所选的名著片段来写,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即可得分。2 分) 二、阅读(57 分) (一)文言文阅读(7—10 题)(15 分) 7、(6 分,每小题 2 分) (1)A (2)C (3)B 8、(5 分。(1)2 分,(2)3 分。其中“日”“三省”“罔”“殆”各占 0.5 分) (1)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⑵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2 分,每个 0.5 分,任写四个)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2 分)略(能就其一点来谈体会,谈自己的真切感受,表述清楚,不少于 15 字就可 以了。)
(二)说明文阅读(11-13题)(16分) 1l、(3分,内容2分,顺序1分)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逻辑顺序 12、简答题 (1)(2分,每个0.5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3分)①引领下文②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注意和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4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写出其中两项 即可)作用:具体地说明了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或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物候现 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意思对即可) (4)(2分。大意对即可)“若干天”表估计的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星期”绝对化,反而不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2分)高下的差异 (三)议论文阅读(14-16题)12分) 14、(2分)生活需要思索 5、(2分)C 16、(1)(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思索的重要性 (2)(2分)青年需不需要思索(青年更需要思索)。 (3)(3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略 (四)记叙文阅读(17-19题)14分) 17、(4分。前2空各1分,后一空2分)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咏物言志) 野草、山花(或蒲公英)、松柏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18、(2分)C 19、(1)Q分。大意对即可)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 创造辉煌的精神 (2)(3分。关系1分,其它2分)层层递进(或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 自身的一般规律(大意对即可)。 (3)(3分。大意对即可提示:这段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环境可以改变人生,环境决定 人生,这是第一层的认识。第二层的意思是,适者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就是拼搏,要适 应环境,要战胜环境,要顽强生存,要坚定地成长、发展 三、作文(60分) 0、作文 参见泉州市普查卷的作文评分标准
8 (二)说明文阅读(11—13 题)(16 分) 11、(3 分,内容 2 分,顺序 1 分)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逻辑顺序 12、简答题 (1)(2 分,每个 0.5 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3 分)①引领下文 ②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注意和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4 分。说明方法 2 分,作用 2 分)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写出其中两项 即可) 作用:具体地说明了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或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物候现 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意思对即可) ⑷(2 分。大意对即可)“若干天”表估计的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一 星期”绝对化,反而不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2 分)高下的差异 (三)议论文阅读(14—16 题)(12 分) 14、(2 分)生活需要思索 15、(2 分)C 16、(1)(3 分,论证方法 1 分,作用 2 分)举例论证 具体地论证了思索的重要性。 (2)(2 分)青年需不需要思索(青年更需要思索)。 (3)(3 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略 (四)记叙文阅读(17—19 题)(14 分) 17、(4 分。前 2 空各 1 分,后一空 2 分)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咏物言志) 野草、山花(或蒲公英)、松柏 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18、(2 分)C D 19、(1)(2 分。大意对即可)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 创造辉煌的精神。 (2)(3 分。关系 1 分,其它 2 分)层层递进(或逻辑关系) 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 自身的一般规律(大意对即可)。 (3) (3 分。大意对即可)提示:这段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环境可以改变人生,环境决定 人生,这是第一层的认识。第二层的意思是,适者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就是拼搏,要适 应环境,要战胜环境,要顽强生存,要坚定地成长、发展。 三、作文(60 分) 20、作文 参见泉州市普查卷的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