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化县初中语文模拟试 (本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校 班级 姓名 、积最与用(31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 lian yi()(),像是尚未 凝 )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2、选择题。(6分) ①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2分)A、欣喜万分参天耸立 B、容光焕发步履蹒跚C、揠苗助长不折不挠D、风卷残云恍然大悟 ②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既然那么如果 B、因为所以如果 由于那么既然D、既然所以如果 ③下面对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介绍信用“现介绍(兹介绍)”“请接待(请协助、请接洽)”等专用术语 B、介绍信的署名一般还应加盖公章(通知有时也加盖公章)。 C、感谢信叙述好人好事时,一定要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事情经过 写清楚,便于组织了解和群众学习。 D、通知、介绍信和感谢信都要写标题、称谓、致敬语(祝贺语)、署名、日期 3、按提示填空。(8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但愿人长久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在乎山水之间也。⑥ 悠然见南山。 ⑦小时候,乡愁是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4、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请你以抗震救灾为 主题,拟写一条标语或口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语(口号): 理由 5、从下列提供的名著故事情节片段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制作读书卡片。(9分) 景阳岗武松打虎李逵遇李鬼鼓手报信玛利阿舍身救向伴 ①书名: ②作者 ③故事名称: ④故事情节概述(不少于100字) ⑤读书感言(不少于20字) 馋(59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6-10题。(15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烈则问时而耶?其必日先天 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1 2008 年德化县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卷共 2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那蓝锦缎似.( )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 lián yī( )( ),像是尚未 凝.( )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2、选择题。(6 分) ①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2 分)A、欣喜万分参天耸立 B、容光焕发 步履蹒跚 C、揠苗助长不折不挠 D、风卷残云 恍然大悟 ②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既然 那么 如果 B、因为 所以 如果 C、由于 那么 既然 D、既然 所以 如果 ③下面对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介绍信用“现介绍(兹介绍)”“请接待(请协助、请接洽)”等专用术语。 B、介绍信的署名一般还应加盖公章(通知有时也加盖公章)。 C、感谢信叙述好人好事时,一定要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事情经过 写清楚,便于组织了解和群众学习。 D、通知、介绍信和感谢信都要写标题、称谓、致敬语(祝贺语)、署名、日期。 3、按提示填空。(8 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③但愿人长久, 。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 ⑤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 ,悠然见南山。 ⑦小时候,乡愁是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4、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请你以抗震救灾为 主题,拟写一条标语或口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 分) 标语(口号): 理由: 5、从下列提供的名著故事情节片段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制作读书卡片 ....。(9 分) 景阳岗武松打虎 李逵遇李鬼 鼓手报信 玛利阿舍身救同伴 ① 书名: ②作者: ③故事名称: ④故事情节概述(不少于 100 字): ⑤读书感言(不少于 20 字): 二.阅读(59 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 6—10 题。(15 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 室铭》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或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 也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先天下之忧而忧泉香而酒 8、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若春和景 言和而色夷 B、而或长烟一空或王命急宣 C、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臣之客欲有求 于我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10、文中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作者提出了什么不同看法?它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志向?(3分) 11、请简要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小巷深处(节选)林 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 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 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 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 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A她依旧满面春风 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岀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岀她心中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诵知书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 穿衣镜中颇貝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 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为什么? 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 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 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 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 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 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 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位室友发话了:“莉,你 妈对多,义能娃道操间句我太她不至,你,连带东西都 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 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2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 室铭》。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或异二者之为. 不足为.外人道 也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先天下之忧而.忧 泉香而.酒洌 8、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至若春和.景 言和.而色夷 B、而或.长烟一空 或.王命急宣 C、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臣之客欲有求. 于我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 分) 10、文中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作者提出了什么不同看法?它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志向?(3 分) 11、请简要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认识。(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5 分) 小巷深处(节选)林莉 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 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 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 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 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A 她依旧满面春风: “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 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 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 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为什么?” B 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 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 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 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 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 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 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 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 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⑨“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 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⑾“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 头。 ⑿“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的3“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4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s)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 的母亲,C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 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栝衎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 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 零零地摸上汽车 ⑩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 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洎。D在风中,她的脸 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丿是那么挺拔 妈妈,我回釆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 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 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2、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3分) 满足一一自豪 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对母亲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选择一处体味其所蕴涵的思 想情感。(3分) 描写方法 思想情感 15、最后一段中“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 吗?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 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 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 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 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 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 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 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 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 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 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 驼的身上再加根稻草,就可能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 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 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 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楌 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 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 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內的—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
3 ⒀“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⒁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⒂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C 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 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 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⒃“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 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 零零地摸上汽车……” ⒄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 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⒅“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D 在风中,她的脸 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 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⒆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 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 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2、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13、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3 分) 满足——自豪——( )——( )——( ) 14、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对母亲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选择一处体味其所蕴涵的思 想情感。(3 分) 描写方法: 思想情感: 15、最后一段中“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 分) 1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 吗?为什么?(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4 分)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 500 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 沉重的灾难。2005 年 10 月 8 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 7 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 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 议建立一个由 800 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 200 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 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 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 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 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 年,俄罗 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 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 2003 年 12 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 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 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 21 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 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 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 2004 年 3 月曾预测“在阿富 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 l 到 2 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 年 10 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 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 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 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 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 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
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 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7、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18、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20、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 感想。(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15分) 谈读书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 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 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 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 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 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 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 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髙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 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 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 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 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 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21、短文共三段,请分别概括一、二段的内容大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22、指出第三段的论点,并自选段中一例简要分析所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2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一篇随笔,围绕读书话题论述相当广泛,笔法灵活,语言警辟 B、第一段中“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运用比喻论证 的方法,生动而直接地论述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C、作者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了那些读书费时、文采藻饰、全凭条文断事等现象。 24、请你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作为论点,并给它补上一个事实论据。(3分) 事实论据: 三、作文(60分) 25、选择下边一个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一:生活中常有许多细节会打动我们,有时是一句话语,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 是一个表情,有时是一件物品……瞬间的感动由此定格,伴着你成长,成为永恒的美丽。 请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老师教我们知识和 做人:伙伴让我们懂得了合作与竞争……回首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定有很多故事 和细节令你感动。请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写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 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 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7、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 分) 18、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9、“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 500 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 分) 20、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 感想。(4 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 21—24 题。(15 分) 谈读书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 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 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 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 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 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 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 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 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 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 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 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 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21、短文共三段,请分别概括一、二段的内容大意。(4 分) 第一段: 第二段: 22、指出第三段的论点,并自选段中一例..简要分析所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 分) 2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是一篇随笔,围绕读书话题论述相当广泛,笔法灵活,语言警辟。 B、第一段中“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运用比喻论证 的方法,生动而直接地论述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C、作者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了那些读书费时、文采藻饰、全凭条文断事等现象。 24、请你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作为论点,并给它补上一个事实论据。(3 分) 名言: 事实论据: 三、作文(60 分) 25、选择下边一个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一:生活中常有许多细节会打动我们,有时是一句话语,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 是一个表情,有时是一件物品……瞬间的感动由此定格,伴着你成长,成为永恒的美丽。 请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老师教我们知识和 做人;伙伴让我们懂得了合作与竞争……回首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定有很多故事 和细节令你感动。请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写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8年德化县初中毕业斑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语基(31分) 1.(4分,每空1分)shi涟漪ning 2.(6分,每小题2分)①B②B③D 3.(8分,每小题1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千里共婵娟④赢得生前身后名⑤醉翁之 意政治不在酒⑥采菊东篱下⑦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 4、(4分,各2分)示例:①宣传口号: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②众 志成城,抗震救灾。设计理由略(要扣紧主题去谈) 5、略(9分。书名、作者和故事名称各1分:故事情节4分,其中故事情节内容要 求完整,即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读书感言2分,要求能扣紧情节来答。) 阅读(59分) 6、(2分)A7、(2分)C8.(2分)B 9、略(3分,其中“以、居、处”翻译错的各扣0.5分) 10、(3分,每点1分)写了“迁客骚人”遇阴晴之景而或悲或喜的两种心境。作者 提出的不同看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 为己任的远大志 11、(3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想的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 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 心中的信念。(也可结合实例来谈) 2、(3分)我长大后厌恶家而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 13、(3分,每处1分)沉默(回避)一一厌恶(隔绝)一一回来 4、(3分)如C处:外貌、神态描写。(1分)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 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2分 15、(3分)表明“我”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了“我” 对母亲真心的爱(意思对即可) 16、(3分)“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 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17.(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 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18.(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 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19、(3分)“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 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 谨的特点(1分) 20、(4分)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 有理。) 21、(4分)第一段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段阐述读书的方法。 22、(6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2分)示例:全段运用 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 神上的缺陷。(举例和论证方法各1分,作用2分。还可举第一句的举例论证或第二、三 句运用类比论证或最后两句用举例论证,作用略)
5 2008 年德化县初中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一) 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基(31 分) 1.(4 分, 每空 1 分)shì 涟漪 níng 2.(6 分,每小题 2 分)① B ②B ③D 3.(8 分, 每小题 1 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①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千里共婵娟 ④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醉翁之 意政治不在酒 ⑥采菊东篱下 ⑦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 4、(4 分,各 2 分)示例:①宣传口号: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 ② 众 志成城,抗震救灾。设计理由略(要扣紧主题去谈) 5、略(9 分。书名、作者和故事名称各 1 分;故事情节 4 分,其中故事情节内容要 求完整,即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读书感言 2 分,要求能扣紧情节来答。) 二.阅读(59 分) 6、(2 分)A 7、(2 分)C 8.(2 分)B 9、略(3 分,其中“以、居、处”翻译错的各扣 0.5 分) 10、(3 分,每点 1 分)写了“迁客骚人”遇阴晴之景而或悲或喜的两种心境。作者 提出的不同看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 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11、(3 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思想的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 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 心中的信念。(也可结合实例来谈) 12、(3 分)我长大后厌恶家而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 13、(3 分,每处 1 分)沉默(回避)——厌恶(隔绝)——回来 14、(3 分)如 C 处:外貌、神态描写。(1 分)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 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2 分) 15、(3 分)表明“我”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了“我” 对母亲真心的爱(意思对即可)。 16、(3 分)“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 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17.(4 分,每点 1 分,任答四点)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 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 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18.(3 分,说明方法 1 分,作用 2 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 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19、(3 分)“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 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 震就限定在“500 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 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 严谨的特点(1 分)。 20、(4 分)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 有理。) 21、(4 分)第一段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段阐述读书的方法。 22、(6 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2 分)示例:全段运用 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 神上的缺陷。(举例和论证方法各 1 分,作用 2 分。还可举第一句的举例论证或第二、三 句运用类比论证或最后两句用举例论证,作用略)
23、D(2分) 4、(3分,名言1分,事例2分)示例:读书足以长才。孙敬苦读常通宵达旦,为 消除困意,系发于屋梁,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醒。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 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三.作文(60分) 25.略(参照2008年市质检作文评分标准)
6 23、D(2 分) 24、(3 分,名言 1 分,事例 2 分)示例:读书足以长才。孙敬苦读常通宵达旦,为 消除困意,系发于屋梁,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醒。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 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三.作文(60 分) 25.略(参照 2008 年市质检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