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命的智慧—死亡教育 主题词 早在两干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看到了死亡教育的价值,他说:“人 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墨子》云: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②”。在墨家看来 道德高尚的人必须具有四种德性:贫穷时表现廉洁,富裕了对人仁义,对生者存 一念爱心,对死者感到哀伤。很显然,“死则见哀”是君子的一种美德。“德行 可教”是古今中外先贤们的共识,作为德性的一种,关于死亡的德性也是可以通 过传授而养成的。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分为两种:道德德性和理智德 性。前者通过贤者的教导配合自我的锻炼而形成;后者主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得到 培养。死亡教育是有关人如何正确地面对死亡的教育是人的德性养成的一部分 死亡教育的目的也主要是通过以上两种品德教育的途径来达成。了解受教育者的 现状,选择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死亡教育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先 看一下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如何谈论死亡,再了解一下受教育的主体-在校大学 生对死亡教育的态度,最后探讨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和原则。 案例呈现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谈死亡
完善生命的智慧——死亡教育 主 题 词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看到了死亡教育的价值,他说:“人 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①”。《墨子》云: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②”。在墨家看来, 道德高尚的人必须具有四种德性:贫穷时表现廉洁,富裕了对人仁义,对生者存 一念爱心,对死者感到哀伤。很显然,“死则见哀”是君子的一种美德。“德行 可教”是古今中外先贤们的共识,作为德性的一种,关于死亡的德性也是可以通 过传授而养成的。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将德性分为两种:道德德性和理智德 性。前者通过贤者的教导配合自我的锻炼而形成;后者主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得到 培养。死亡教育是有关人如何正确地面对死亡的教育,是人的德性养成的一部分, 死亡教育的目的也主要是通过以上两种品德教育的途径来达成。了解受教育者的 现状,选择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死亡教育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先 看一下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如何谈论死亡,再了解一下受教育的主体-在校大学 生对死亡教育的态度,最后探讨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和原则。 案例呈现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谈死亡
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智者和伟大 的哲学家,他虽其貌不扬,但有杰出的演讲才能,常到街头巷尾、公共场所同各 式各样的人谈话,讨论人生和社会问题。公元399年春,由于苏格拉底及其信徒 攻击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领袖人物,在雅典民主派重新学握政权后,苏格拉底便 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状受控,结果雅典法庭以281票对220票宣告他 有罪,并判处他死刑。据说苏格拉底完全可以通过认罪求赦、越狱逃跑、上交贱 金等手段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下面是柏拉图记载的苏格拉底在法庭上 关于死亡的申辩。 我们可如此着想,大有希望我此去是好境界。死亡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 是全空,死者毫无知觉:或是,如世俗所云,灵魂由此界迁居彼界。死者若无知 觉,如睡眠无梦,死之所得不亦妙哉!我想,任何人若记取酣睡无梦之夜,以与 生平其他日、夜比较一番,计算此生有几个日夜比无梦之夜过得痛快,我想我非 但平民,甚至大王陛下也感易于屈指:为数无几。死若是如此,我认为有所得, 因为死后绵绵的岁月不过一夜而己。 另一方面,死若是由此界迁居他界,如果传说可靠,所有亡过者全都在彼处, 那么何处胜于彼,审判官啊?到阴间,脱离了此地伪装为审判官者,遇见真正的 审判官,据说,在彼审理案件,如命诺士、呼拉大蛮叙士、埃阿恪士、徒力普透 冷莫士,以及其他生前正直、死而神者,一一这么这个转界岂同小可? 你门如有人得与欢尔费多十、母寒恶十、赫细欢泽十、智格洛十者公相会 什么价值能过于此?我宁愿死几次:在那里过日子对我绝妙、能遇怕阑味底士、 泰拉孟之子爱伊阿士,以及其他死于不公平之判断的古人,把我的遭遇和他们相 比,我想不至于无聊吧。最有趣的是,在那里,如在此处世,消磨光阴省察他人, 看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审判官啊,你们如有人去省察图垒阿之役大军的统 帅,或欧迪细务士,或薛叙弗恶士,或任何人所能举的无数男男女女,他将愿出 多大代价?和他们相处,和他们交谈,向他们发问题,都是无限幸福。无论如何 那里的人绝不为这种事杀人:所传说的若是实情,那里的人在其他方面福气更大 以外,他们岁月无穷,是永生的。 诸位审判官,你们也要对死抱着乐观的希望,并切记这个道理:好人无论生 前死后都不至于受亏,神总是关怀他。所以,我的遭遇绝非偶然,这对我明显得 很,此刻死去,摆脱俗累,是较好的事。神没有朕兆阻止我,原因在此。我并不 恨告我和投票判我死刑的人。然而他们不是存心加惠于我,只是想害我,因此他 们堪得谴责。我却要重托他们一件事:诸位,我子长大时,以我之道还治我子之 身,如果发现他们注意钱财或其他东西先于德性,没有出息而自以为有出息,责
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 469—前 399 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智者和伟大 的哲学家,他虽其貌不扬,但有杰出的演讲才能,常到街头巷尾、公共场所同各 式各样的人谈话,讨论人生和社会问题。公元 399 年春,由于苏格拉底及其信徒 攻击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领袖人物,在雅典民主派重新掌握政权后,苏格拉底便 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状受控,结果雅典法庭以 281 票对 220 票宣告他 有罪,并判处他死刑。据说苏格拉底完全可以通过认罪求赦、越狱逃跑、上交赎 金等手段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下面是柏拉图记载的苏格拉底在法庭上 关于死亡的申辩1[1]。 我们可如此着想,大有希望我此去是好境界。死亡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 是全空,死者毫无知觉;或是,如世俗所云,灵魂由此界迁居彼界。死者若无知 觉,如睡眠无梦,死之所得不亦妙哉!我想,任何人若记取酣睡无梦之夜,以与 生平其他日、夜比较一番,计算此生有几个日夜比无梦之夜过得痛快,我想我非 但平民,甚至大王陛下也感易于屈指;为数无几。死若是如此,我认为有所得, 因为死后绵绵的岁月不过一夜而已。 另一方面,死若是由此界迁居他界,如果传说可靠,所有亡过者全都在彼处, 那么何处胜于彼,审判官啊?到阴间,脱离了此地伪装为审判官者,遇见真正的 审判官,据说,在彼审理案件,如命诺士、呼拉大蛮叙士、埃阿恪士、徒力普透 冷莫士,以及其他生前正直、死而神者,——这么这个转界岂同小可? 你们如有人得与欧尔费务士、母赛恶士、赫细欧铎士、贺格洛士诸公相会, 什么价值能过于此?我宁愿死几次;在那里过日子对我绝妙、能遇怕阑昧底士、 泰拉孟之子爱伊阿士,以及其他死于不公平之判断的古人,把我的遭遇和他们相 比,我想不至于无聊吧。最有趣的是,在那里,如在此处世,消磨光阴省察他人, 看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审判官啊,你们如有人去省察图垒阿之役大军的统 帅,或欧迪细务士,或薛叙弗恶士,或任何人所能举的无数男男女女,他将愿出 多大代价?和他们相处,和他们交谈,向他们发问题,都是无限幸福。无论如何, 那里的人绝不为这种事杀人;所传说的若是实情,那里的人在其他方面福气更大 以外,他们岁月无穷,是永生的。 诸位审判官,你们也要对死抱着乐观的希望,并切记这个道理:好人无论生 前死后都不至于受亏,神总是关怀他。所以,我的遭遇绝非偶然,这对我明显得 很,此刻死去,摆脱俗累,是较好的事。神没有朕兆阻止我,原因在此。我并不 恨告我和投票判我死刑的人。然而他们不是存心加惠于我,只是想害我,因此他 们堪得谴责。我却要重托他们一件事:诸位,我子长大时,以我之道还治我子之 身,如果发现他们注意钱财或其他东西先于德性,没有出息而自以为有出息,责
备他们如我之责备你们,责备他们不注意所当注意的事、不成器而自以为成器。 你们如果这样做,我父子算是得到了你们的公平待遇。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备他们如我之责备你们,责备他们不注意所当注意的事、不成器而自以为成器。 你们如果这样做,我父子算是得到了你们的公平待遇。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