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习作目标】 1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 不同。 2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3.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写作指津】 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 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 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竞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 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 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 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 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 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 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 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习作目标】 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 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写作指津】 一. 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 —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 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 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 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 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 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 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 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 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
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 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 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 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 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淸楚而概括地叙 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 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 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 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 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 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 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 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 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 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 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 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 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 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 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 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 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 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 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 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 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 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 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 1400 多字的故事。为 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 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 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 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 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 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 “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 “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 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 ‘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 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 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 “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 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 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 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 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 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
只用了 70 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 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 “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 “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 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 ‘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 50 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 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 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 “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 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 90 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 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 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 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 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
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 至风马牛不相及。 【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 个是我们头顶灿 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 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 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 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 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 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 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 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 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 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 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 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
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 至风马牛不相及。 【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 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 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 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 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 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 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 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 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 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 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 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 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
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 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 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 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 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 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 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 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一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 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 拔萃。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 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 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 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 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
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 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 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 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 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 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 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 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 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 拔萃。 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 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 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 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 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
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 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 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 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 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 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 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 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 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