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6届模拟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 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 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 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 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 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 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 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 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 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 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 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 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 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 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 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 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 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 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 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 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 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 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 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 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 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 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 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6 届模拟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 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 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 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 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 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 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 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 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 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 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 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 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 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 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 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 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 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 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 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 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 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 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 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 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 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 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 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
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 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 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 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 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 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 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 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 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 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 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 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 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 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 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 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 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 称之为“睡狮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 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 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 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 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 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 奴才。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 鸦片”。 答案:C
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 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 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 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 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 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 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 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 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 过去 100 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 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 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 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 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 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 年 3 月 4 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 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 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 称之为“睡狮”。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 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 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 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 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 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 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 奴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从原文看,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 鸦片”。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己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 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 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 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 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 非作者的观点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 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 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 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 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 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 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 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 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 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 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将:搀扶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衅:时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 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 会。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 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 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 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 非作者的观点。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 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 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 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 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 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 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 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 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 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 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将:搀扶 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衅:时机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沮:阻挠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阴: 暗中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将: 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 达的意思,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 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髙兴”,不高兴的 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 格,延光不悦。(5分) 译文: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 力以幸功名。”(5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 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 答案:(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 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 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 暗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将: 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 达的意思,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B 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兴的 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 格,延光不悦。(5 分) 译文: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 力以幸功名。”(5 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第(1)句中 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 重”“竭”。 答案:(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 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 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作答时,先要概 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作答时,先要概 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②颔联的“鹤唳”, 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 体现。(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D级。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 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信息。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 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 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 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第(1)句中的 匪”易误写,“愆”较难写:第(2)句中的“钩”易混;第(3)句中的“徧 较难写。 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背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 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 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 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 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 可不防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 分)②颔联的“鹤唳”, 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 体现。(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 D 级。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 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信息。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之情。(2 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 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 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 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 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第(1)句中的 “匪”易误写,“愆”较难写;第(2)句中的“钩”易混;第(3)句中的“徧” 较难写。 答案:(1)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背 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 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 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 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 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 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 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 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 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 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 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 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 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 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 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 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 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 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 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 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 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 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 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 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 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 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 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 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 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 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 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 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 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 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 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 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 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 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 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 年 1 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 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 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 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 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 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解析:本题考査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A项,“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有误,从下文看,“我” 所担心的是他投靠敌人,给自己带来麻烦。B项,“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 有失偏颇”有误,从后文看,一是人手少,二是只有王老蔫熟悉地形。D项,作 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写王老蔫是如何将鬼子带入山中,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 答案: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答A、B不得分。 (2)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答时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先概括写了什么,再指出这样写对故事情节和突 出人物形象特点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小说开头两段主要叙述了部队生活的艰苦,粮食的短缺;(2分)②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2分)③引出了王老蔫下山找粮的故事情节,为突 出其英雄的形象特点作铺垫。(2分) (3)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性格时要点出人 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必须结合文本中“我”对王老蔫的看法以及对他自身的描写 来概括。 答案:①为人低调,不轻易表现自己。在队伍里被“我”看作“又胆小又怕吃 苦”、从来没有“勇敢过”的人。(2分)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队伍出现粮食 短缺的情况,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去找粮。(2分)③机智勇敢,视死如归。不 但出色完成找粮任务,而且巧妙将敌人引入山中并与他们同归于尽。(2分)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 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解析:本题考査对小说结构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再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分 析时,说理要明确,要用文本内容进行佐证 答案:(示例一)小说结尾这样安排纯属多余。(2分)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叙 述完王老蔫英勇就义,部队找到粮食并渡过了难关,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再画 蛇添足。(2分)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整篇小说先写人们对他性格特点的 认识,再写他英勇就义,形象丰满,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2分)③从 小说的主题来看,本文通过塑造王老蔫的形象,反映出抗战的主题,后文再写补 叙的内容,似乎与此没有太大的关联。(2分) (示例二)作者这样安排匠心独运。(2分)①从情节上看,小说最后的结尾是 对前文王老蔫带鬼子上山情况的有力补充,只有这样,结构才显得完整。(2分)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补叙部分突出了王老蔫的机智勇敢,是对前文有关他 性格“胆小”的否定,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2分)③从主题上来看,除了反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 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 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A 项,“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有误,从下文看,“我” 所担心的是他投靠敌人,给自己带来麻烦。B 项,“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 有失偏颇”有误,从后文看,一是人手少,二是只有王老蔫熟悉地形。D 项,作 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写王老蔫是如何将鬼子带入山中,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 答案:答 E 得 3 分,答 C 得 2 分,答 D 得 1 分,答 A、B 不得分。 (2)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作答时,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先概括写了什么,再指出这样写对故事情节和突 出人物形象特点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小说开头两段主要叙述了部队生活的艰苦,粮食的短缺;(2 分)②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2 分)③引出了王老蔫下山找粮的故事情节,为突 出其英雄的形象特点作铺垫。(2 分) (3)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分析性格时要点出人 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必须结合文本中“我”对王老蔫的看法以及对他自身的描写 来概括。 答案:①为人低调,不轻易表现自己。在队伍里被“我”看作“又胆小又怕吃 苦”、从来没有“勇敢过”的人。(2 分)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队伍出现粮食 短缺的情况,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去找粮。(2 分)③机智勇敢,视死如归。不 但出色完成找粮任务,而且巧妙将敌人引入山中并与他们同归于尽。(2 分)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 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再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分 析时,说理要明确,要用文本内容进行佐证。 答案:(示例一)小说结尾这样安排纯属多余。(2 分)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叙 述完王老蔫英勇就义,部队找到粮食并渡过了难关,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再画 蛇添足。(2 分)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整篇小说先写人们对他性格特点的 认识,再写他英勇就义,形象丰满,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2 分)③从 小说的主题来看,本文通过塑造王老蔫的形象,反映出抗战的主题,后文再写补 叙的内容,似乎与此没有太大的关联。(2 分) (示例二)作者这样安排匠心独运。(2 分)①从情节上看,小说最后的结尾是 对前文王老蔫带鬼子上山情况的有力补充,只有这样,结构才显得完整。(2 分)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补叙部分突出了王老蔫的机智勇敢,是对前文有关他 性格“胆小”的否定,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2 分)③从主题上来看,除了反
映出抗战主题外,作者这样写,还表现出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 主题更加丰富。(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 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 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 论说,他嘱周汝昌査证。周汝昌遍査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 《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 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 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 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 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 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 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 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 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 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 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 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 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 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 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 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 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 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 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 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 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 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 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 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 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 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
映出抗战主题外,作者这样写,还表现出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 主题更加丰富。(2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 年 5 月 31 日凌晨,95 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 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 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 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 《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 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 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 60 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 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 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 了 10 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 60 年。有两句诗为证:“五 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 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 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 记会真》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对 11 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 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 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 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 1954 年双耳失聪之后, 1974 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 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 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 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 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 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 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 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 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这年周汝昌 35 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 “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 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 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 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
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 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 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 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 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 位泰斗级学者—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 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 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 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 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 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 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 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 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 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 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 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 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 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 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 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 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 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 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 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 无依据。 答案:答E项3分,答A项2分,答D项1分,答B、C项不得分。 (2)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 分
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 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 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 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 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 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 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 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 40 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 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 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 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 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 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 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 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 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 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 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 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 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 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B 项,张冠李 戴,“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 项,“成 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 诸先生之后”;D 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 无依据。 答案:答 E 项 3 分,答 A 项 2 分,答 D 项 1 分,答 B、C 项不得分。 (2)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