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语文备考练习卷文言文10篇 整合:吴玉鑫李泽天审阅:刘希 01.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侯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 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 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 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 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 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 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 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 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 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 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 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天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 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 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俣斯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 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 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 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 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2016 届语文备考练习卷文言文 10 篇 整合:吴玉鑫 李泽天 审阅:刘 希 01.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 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 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 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 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 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 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 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 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 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 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 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 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 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 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 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 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 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 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 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用巫之晚也。 (5分)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5 分)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φ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 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 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 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 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 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 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 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 “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 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 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 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 乎 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 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 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 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 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 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 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 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 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 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 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引:引来B.今若师未叩赵叩: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与:帮助D.会刘济合诸将曰会:拜会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 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用巫之晚也。 (5 分)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5 分) 02.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 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 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 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 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 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 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 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 “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 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 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 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 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 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 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 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 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 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 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 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 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 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 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 引:引来 B.今若师未叩赵 叩: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 与:帮助 D.会刘济合诸将曰 会:拜会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 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 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 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 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 西得以为臣。(6分) (2)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4分) 03.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 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 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 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 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 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 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 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 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 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 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 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 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 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 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 当 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 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 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 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 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 西得以为臣。(6 分) ⑵ 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4 分) 03.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 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 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 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 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 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 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 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 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 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 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 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 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 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 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必:肯定,确定 B.善者以怠,恶者以肆以:介词,因为 C.而其可必也审矣审:明白,清楚 D.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卒:动词,死亡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 B.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C.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D.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天命有常无常说起,立论起点高远,关键是提出了“仁者必有 后”的观点。尽管正反观点以讨论的方式呈现,但情感褒贬已经蕴含其中 B.文章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展开论述,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肯定了“善恶之报”, 从而过渡到下文以自己见闻印证“天定、可必”,论证周密,转圜自然,表现出 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C.兵部侍郎晋国公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名,并且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是文 武全才,可惜因为做事太过正直没被封相,但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懿敏公却得 到福荫,做了宰相 D.就全文看来,文章气脉贯通,从天下之理写到王氏家族,意在宣扬“仁厚忠 恕”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带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文 以载道”的良好体现。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 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6分) (2)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4分) 萧孝穆,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孝穆廉谨有礼法,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 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冬, 进军可敦城。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 待余党遂溃。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 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延琳以 东京 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 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孝穆围之, 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以降,辽 东悉平。改东京 留守。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 必:肯定,确定 B.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以:介词,因为 C. 而其可必也审矣 审:明白,清楚 D.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卒:动词,死亡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 B.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C.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D.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 者其天定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天命有常无常说起,立论起点高远,关键是提出了“仁者必有 后”的观点。尽管正反观点以讨论的方式呈现,但情感褒贬已经蕴含其中。 B. 文章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展开论述,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肯定了“善恶之报”, 从而过渡到下文以自己见闻印证“天定、可必”,论证周密,转圜自然,表现出 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C. 兵部侍郎晋国公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名,并且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是文 武全才,可惜因为做事太过正直没被封相,但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懿敏公却得 到福荫,做了宰相。 D. 就全文看来,文章气脉贯通,从天下之理写到王氏家族,意在宣扬“仁厚忠 恕”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带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文 以载道”的良好体现。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 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6 分) (2)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4 分) 04. 萧孝穆,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孝穆廉谨有礼法,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 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冬, 进军可敦城。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 待余党遂溃。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 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延琳以 东京 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 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孝穆围之, 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以降,辽 东悉平。改东京 留守。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重熙六年,进封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从之。 由是政赋稍平,众悦。九年,徙王楚。时天下无事,户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慨 然有南伐之志。群臣多顺旨。孝穆谏曰:“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銮驭始旋, 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 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 时上意已决,书奏不报。以年老乞骸骨,不许。十一年,复为北院枢密使,更王 齐 孝穆虽椒房亲,位高益畏。太后有赐,辄辞不受。妻子无骄色。与人交,始终如 。所荐拔皆忠直士。尝语人曰:“枢密选贤而用,何事不济?若自亲烦碎,则 大事凝滞矣。”自萧合卓以吏才进,其后转效,不知大体。叹曰:“不能移风易 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时称为“国宝臣”,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选自《辽史》列传第十七,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琳以东京 叛以:因为B.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籍:登记 C.孝穆虽椒房亲虽:虽然D.目所着文曰《宝老集》目:命名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B.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C.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D.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孝穆虽然是皇后的弟弟,但不是凭着这层关系直接被封王的,而是凭借卓越 的功劳,一步步升迁,最终被封以王位的。 B.萧孝穆有很高的才能。他屡次讨平叛乱,先后平定了术烈、阻卜等的叛乱。他 治世才能卓越,所提建议都很有见地,把东京 治理得井井有条。 C.辽兴宗产生了攻打北宋的想法,萧孝穆坚决反对。兴宗就打定主意不南伐,萧 孝穆写好的奏书也就没有上报 D.萧孝穆地位尊崇,但十分谨慎,总是推辞太后的赏赐,对人也始终如一,连他 妻子儿女的为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6分) (2)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4分)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 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 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 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尔何冤?吾遣吏随尔。”犬导隶 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 又遣数隶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
重熙六年,进封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从之。 由是政赋稍平,众悦。九年,徙王楚。时天下无事,户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慨 然有南伐之志。群臣多顺旨。孝穆谏曰:“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銮驭始旋, 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 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 时上意已决,书奏不报。以年老乞骸骨,不许。十一年,复为北院枢密使,更王 齐。 孝穆虽椒房亲,位高益畏。太后有赐,辄辞不受。妻子无骄色。与人交,始终如 一。所荐拔皆忠直士。尝语人曰:“枢密选贤而用,何事不济?若自亲烦碎,则 大事凝滞矣。”自萧合卓以吏才进,其后转效,不知大体。叹曰:“不能移风易 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时称为“国宝臣”,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选自《辽史》列传第十七,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琳以东京 叛 以:因为 B.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 籍:登记 C.孝穆虽椒房亲 虽:虽然 D.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目:命名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B.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C.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D.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孝穆虽然是皇后的弟弟,但不是凭着这层关系直接被封王的,而是凭借卓越 的功劳,一步步升迁,最终被封以王位的。 B.萧孝穆有很高的才能。他屡次讨平叛乱,先后平定了术烈、阻卜等的叛乱。他 治世才能卓越,所提建议都很有见地,把东京 治理得井井有条。 C.辽兴宗产生了攻打北宋的想法,萧孝穆坚决反对。兴宗就打定主意不南伐,萧 孝穆写好的奏书也就没有上报。 D.萧孝穆地位尊崇,但十分谨慎,总是推辞太后的赏赐,对人也始终如一,连他 妻子儿女的为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6 分) (2)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4 分) 05.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 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 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 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尔何冤?吾遣吏随尔。”犬导隶 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 又遣数隶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
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渝:改变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事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分)
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 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 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 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 渝:改变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 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事”。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 分)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 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 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 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 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 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 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 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 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 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 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 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 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 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 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 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鸷勇绝人 绝:超过 B.俾统制解元守高邮俾:使,让 C.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绐:等到 D.秉将旄,皆其部曲云秉:持,拿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 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C溃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 众大溃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 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髙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 分) 06.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 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 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 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 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 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 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 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 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 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 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 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 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 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 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 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鸷勇绝人 绝:超过 B.俾统制解元守高邮 俾:使,让 C.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等到 D.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秉:持,拿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 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 众大溃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 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 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 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 了各户百姓。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6分) 译文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4分) 译文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川,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①,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 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②败不可复用 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 业。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 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 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 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竞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别节) 【注】:①滏(瑣),滏阳河,水名,在河北省。②窳(y),(事物)恶劣 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寻:不久 B.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率:率先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会:适逢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 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 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 了各户百姓。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6 分) 译文: (2) 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4 分) 译文: 07.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川,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①,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 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②败不可复用。” 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 业。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 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 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 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竞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别节) 【注】:①滏(fǔ),滏阳河,水名,在河北省。②窳(yǔ),(事物)恶劣; 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 寻:不久 B.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率:率先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 会:适逢
D.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行:刊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会以忧去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其治以教育为先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唯是之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汝纶是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 到集市上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 B.吴汝纶爱好文学,早著文名,先后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任事,曾国藩和 李鸿章的奏议,多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C.吴汝纶认为汉语国文是天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因此,欧美等国的博物、 格致、机械的运用也都要向我国学习。 D.张百熙曾奏荐吴汝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务,加五品卿衔,吴汝纶坚辞不就, 未获批准,于是奏请出国考察教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 (2)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 (3)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 08.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 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 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 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 也 煕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 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 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 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 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 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 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 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 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 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 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輾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 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 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纤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 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
D.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行:刊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会以忧去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其治以教育为先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唯是之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吴汝纶是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 到集市上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 B.吴汝纶爱好文学,早著文名,先后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任事,曾国藩和 李鸿章的奏议,多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C.吴汝纶认为汉语国文是天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因此,欧美等国的博物、 格致、机械的运用也都要向我国学习。 D.张百熙曾奏荐吴汝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务,加五品卿衔,吴汝纶坚辞不就, 未获批准,于是奏请出国考察教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 (2)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 (3)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 08.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 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 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 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 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 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 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 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 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 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 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 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 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 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 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 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 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 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
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 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 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 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 jiao lia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 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 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红(ren):纺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四年迁叟始家洛家:定居,安家 B.杂莳草药莳:种植,移植 C.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野:郊野,郊外 D.而林薄茂密薄:草木茂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相如因持璧却立 B.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蜩与学鸠笑之 C.夫又何求于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皆以蔓药覆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引出下 文对独乐园的描写,以及对“独乐”的阐释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 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 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 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5分) 译文 (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5分) 译文 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着论谓:“观 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 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 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 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 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 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 侍郎。封东武亭候,邑三百户
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 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 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 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 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 1071 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 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 B.杂莳草药 莳:种植,移植 C.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 野:郊野,郊外 D.而林薄茂密 薄:草木茂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相如因持璧却立 B.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 蜩与学鸠笑之 C.夫又何求于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皆以蔓药覆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引出下 文对独乐园的描写,以及对“独乐”的阐释。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 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 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 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⑴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5 分) 译文: ⑵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5 分) 译文: 09. 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着论谓:“观 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 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 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 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 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 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 侍郎。封东武亭候,邑三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