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2o1600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刘瑾王劲玲庄骏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公共语言中的“任性”徐贲 (1)有一篇《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大家都很任性”》的报道说,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 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就 是“大家都很任性”。译员当时与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这虽然 不过是一则“花絮”报道,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公共话语中使用大家听得懂 的语言来作清晰的表述 (2)在汉语的习惯用法里,“任性”是一个贬义词,说一个人任性,是指他由着性子 没有约束、放纵胡为、不负责任。说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任性”,会让人 以为,这样的反腐是随意胡来,既无道德依据也无司法章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难怪翻译 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3)翻译必须是认真的,要吃透了说话者的意思才能正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认 真的翻译必定不能“任性”。翻译不知如何翻译,是因为说话者自己太任性,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弄得别人摸不透他的意思一—“反腐”是一件好事,怎么用“任性”这个贬义词来说 明它的成就呢?怎么能说反腐是任意胡来呢? (4)其实“任性”本来是很容易翻译的( They just do what they want to do)。翻译无 从下手,不是因为她缺乏能力,而是因为说话者太随意,忽视了公共话语的一个基本要求, 那就是“包容性”。 (5)在美国,公共说理教学课上都会向学生介绍使用“包容性语言”( inclusive language)的重要性。既然是在公共场合就公共问题发表看法,那就应该清楚明了地让大家 能听懂。这是一个语言能力的 也是一个交谈伦理的问题。“不包容”的 实际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场的人都是中国人,有的懂英语,有的不懂,那就应 该说汉语。如果必须使用英文的某个专门说法,那就一定要提供一个汉语的翻译 (6)即使是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之间,也有包容和排斥的问题,最常见的排斥性语言就 是“俚语”( slang)和“行话”( Jargon)。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公共发言时不要使用俚语 和行话,因为这样的语言只是在特殊的人群中使用,其他许多人会因为听不懂,而被实际排 除在语言交流之外, (7)网络上的“任性”,如果它的意思与大多数人在规范语言中所说的意思不合或相矛 盾(如贬义变成了褒义),那么,它就是一个“俚语”。“任性”这个俚语是在特定小群体 中使用的语言,使用它的人数再多,与使用汉语的整体人群相比,也毕竟是小群体。更重要 的是,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语言学家 Bethany K. Dumas和 Jonathan Lighter甚至将 俚语称为一种“故意的误用 (8)另一种具有排外性的小群体语言是“行话”( Jargon),如医生、律师、专业人士之 间使用的特殊语言(词汇或说法)。医生们之间讨论一个病人的病情或治疗可以用行话。但 是,如果要对病人作岀解释和说明,就需要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不然就会把病人实际排除 在交流之外,或者根本就是故意用病人听不懂的话在忽悠他 (9)“俚语”往往很难翻译,因为俚语的说法不仅仅有一个“意思”,而且带着某种难 以传达的态度、情绪、姿态、好恶。语言学家 Michael adams称俚语为一种“阈限语言” ( liminal language),换句话说,是一种处于意识边缘的,勉强感觉得到的语言。他指出 就算是有语境,也经常不可能说清一个俚语的用意和弦外之音 10)政法人物在公共发言时使用俚语往往不是为了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而是表示 种姿态,如亲民、幽默、随和,以此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获得他们的好感等等。但是,公共 语言中运用俚语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会让本该说清的问题停留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让人勉强 感觉好像是某个意思。而且,它还会给公众留下耍嘴皮子、言虚不言实的不良印象。为了避
1 2015 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6.04) (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命题人:刘瑾 王劲玲 庄骏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公共语言中的“任性”徐贲 (1)有一篇《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大家都很任性”》的报道说,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 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就 是“大家都很任性”。译员当时与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这虽然 不过是一则“花絮”报道,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公共话语中使用大家听得懂 的语言来作清晰的表述。 ^ (2)在汉语的习惯用法里,“任性”是一个贬义词,说一个人任性,是指他由着性子, 没有约束、放纵胡为、不负责任。说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任性”,会让人 以为,这样的反腐是随意胡来,既无道德依据也无司法章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难怪翻译 会听得一头雾水 ....,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3)翻译必须是认真的,要吃透了说话者的意思才能正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认 真的翻译必定不能“任性”。翻译不知如何翻译,是因为说话者自己太任性,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弄得别人摸不透他的意思——“反腐”是一件好事,怎么用“任性”这个贬义词来说 明它的成就呢?怎么能说反腐是任意胡来呢? (4)其实“任性”本来是很容易翻译的(They just do what they want to do)。翻译 无 从下手,不是因为她缺乏能力,而是因为说话者太随意,忽视了公共话语的一个基本要求, 那就是“包容性”。 (5)在美国,公共说理教学课上都会向学生介绍使用“包容性语言” (inclusive language)的重要性。既然是在公共场合就公共问题发表看法,那就应该清楚明了地让大家 能听懂。这______是一个语言能力的问题,______也是一个交谈伦理的问题。“不包容”的 实际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场的人都是中国人,有的懂英语,有的不懂,那就应 该说汉语。如果必须使用英文的某个专门说法,那就一定要提供一个汉语的翻译。 (6)即使是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之间,也有包容和排斥的问题,最常见的排斥性语言就 是“俚语”(slang)和“行话”(jargon)。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公共发言时不要使用俚语 和行话,因为这样的语言只是在特殊的人群中使用,其他许多人会因为听不懂,而被实际排 除在语言交流之外。 (7)网络上的“任性”,如果它的意思与大多数人在规范语言中所说的意思不合或相矛 盾(如贬义变成了褒义),那么,它就是一个“俚语”。“任性”这个俚语是在特定小群体 中使用的语言,使用它的人数再多,与使用汉语的整体人群相比,也毕竟是小群体。更重要 的是,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语言学家 Bethany K. Dumas 和 Jonathan Lighter 甚至将 俚语称为一种“故意的误用”。 (8)另一种具有排外性的小群体语言是“行话”(jargon),如医生、律师、专业人士之 间使用的特殊语言(词汇或说法)。医生们之间讨论一个病人的病情或治疗可以用行话。但 是,如果要对病人作出解释和说明,就需要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不然就会把病人实际排除 在交流之外,或者根本就是故意用病人听不懂的话在忽悠他。 (9)“俚语”往往很难翻译,因为俚语的说法不仅仅有一个“意思”,而且带着某种难 以传达的态度、情绪、姿态、好恶。语言学家 Michael Adams 称俚语为一种“阈限语言” (liminal language),换句话说,是一种处于意识边缘的,勉强感觉得到的语言。他指出, “就算是有语境,也经常不可能说清一个俚语的用意和弦外之音。” (10 )政法人物在公共发言时使用俚语往往不是为了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而是表示一 种姿态,如亲民、幽默、随和,以此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获得他们的好感等等。但是,公共 语言中运用俚语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会让本该说清的问题停留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让人勉强 感觉好像是某个意思。而且,它还会给公众留下耍嘴皮子、言虚不言实的不良印象。为了避
免把严肃的公共问题娱乐化,避免把公共论述变成一种娱乐化的政治,有必要重视公共话语 中的俚语问题。 1、从上下文看,第(2)段让翻译“一头雾水”的原因是: (2分) 2、推敲行文思路,第(5)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2分) A、虽然同时B、与其说不如说C、不仅而且D、既然就 3、根据文意,关于语言的“包容”与“排斥”,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表看法时选准语种,比如英语或汉语,属于“包容” 俚语”使用人数少,不规范,是对他人的故意排斥。 C、“俚语”虽含义复杂,有了语境也不难做到准确翻译。 D、“俚语”把公共论述娱乐化,应该剔除在公共语言外。 4、第(8)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5、标题中“任性”一词加了引号,分析这个引号的作用。(3分) 6、结合本文观点以及下面内容,谈谈你对公共话语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辩证认识。(4分) 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7条为网络流行语,按照 上榜次序是:颜值、宝宝、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淡淡枣花香郭宏文 (1)仲夏时节的阳光下,我家房宅后院的那棵枣树,终于飘下了淡淡的花香 (2)不知为什么,冬树就是不喜欢早开花。从季春时节到孟夏时节,参树在我家的后院 里,一直悄悄地看着杏树、梨树和槐树们热热闹闹地开花,它却在那里没有一点声息。也许, 它是在深深地思考着什么。我望着光秃秃的枝头,心里总有莫名其妙的忐忑涌动着。我真的 担心它错过了花期,会耽误孕育果实的时机。误了时机,那秋天满树鲜红的甜脆,就没了指 望。这样的结果一旦出现,我想,不仅我的心里会有伤心的泪水流溢,我的母亲和我的妹妹 们,都会有伤心的泪水流溢 3)在我的记忆中,那棵枣树,总是在秋成的荡漾中,把我家的后院,演绎成一年四季 最瑰美的童话。抬头望去,一嘟噜一嘟噜的奉娃娃们,戴着小红帽,穿着红肚兜,坠在一根 根枝条上,悠闲悠哉地打着秋千。鲜鲜的红,翠翠的绿,笼罩在一环光晕之中,吸引我痴痴 的眼眸,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树上不时地传出果、叶们一阵阵咯咯嚷嚷的笑声,散落到树下 的草棵里,也散落到我的脸颊上。我不住地打开后门,来观赏这鲜美的风景,来品尝这鲜美 的味道。 (4)秋风漾起的时候,母亲看见我和妹妹们,常常望着奉树发呆,就在腰间系个圆圆的 荆条筐,手攀着树上枝丫,爬到了果叶的风景里。在母亲的面前,我们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 问号,让母亲思考着。而母亲的答案,总是让我们舒心着,快乐着。 (5)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红奉,一份一份地分给我们,可我们却偏偏舍不得吃。母亲不管 给我们啥吃货,我和妹妹们都很珍惜。我们在母亲身边,看着红奉的新鲜,心里比吃到红冬 还甜。母亲也不催促我们吃。她看着我们各自守着的红冬,很风趣地给我们出了一个吃参的
2 免把严肃的公共问题娱乐化,避免把公共论述变成一种娱乐化的政治,有必要重视公共话语 中的俚语问题。 1、从上下文看,第(2)段让翻译“一头雾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2 分) 2、推敲行文思路,第(5)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 )。(2 分) A、虽然 同时 B、与其说不如说 C、不仅 而且 D、既然 就 3、根据文意,关于语言的“包容”与“排斥”,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发表看法时选准语种,比如英语或汉语,属于“包容”。 B、“俚语”使用人数少,不规范,是对他人的故意排斥。 C、“俚语”虽含义复杂,有了语境也不难做到准确翻译。 D、“俚语”把公共论述娱乐化,应该剔除在公共语言外。 4、第(8)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分) 5、标题中“任性” 一词加了引号,分析这个引号的作用。(3 分) 6、结合本文观点以及下面内容,谈谈你对公共话语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辩证认识。(4 分) 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 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 7 条为网络流行语, 按照 上榜次序是:颜值、宝宝、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19 分) 淡淡枣花香 郭宏文 (1)仲夏时节的阳光下,我家房宅后院的那棵枣树,终于飘下了淡淡的花香。 (2)不知为什么,冬树就是不喜欢早开花。从季春时节到孟夏时节,参树在我家的后院 里,一直悄悄地看着杏树、梨树和槐树们热热闹闹地开花,它却在那里没有一点声息。也许, 它是在深深地思考着什么。我望着光秃秃的枝头,心里总有莫名其妙的忐忑涌动着。我真的 担心它错过了花期,会耽误孕育果实的时机。误了时机,那秋天满树鲜红的甜脆,就没了指 望。这样的结果一旦出现,我想,不仅我的心里会有伤心的泪水流溢,我的母亲和我的妹妹 们,都会有伤心的泪水流溢。 (3)在我的记忆中,那棵枣树,总是在秋成的荡漾中,把我家的后院,演绎成一年四季 最瑰美的童话。抬头望去,一嘟噜一嘟噜的奉娃娃们,戴着小红帽,穿着红肚兜,坠在一根 根枝条上,悠闲悠哉地打着秋千。鲜鲜的红,翠翠的绿,笼罩在一环光晕之中,吸引我痴痴 的眼眸,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树上不时地传出果、叶们一阵阵咯咯嚷嚷的笑声,散落到树下 的草棵里,也散落到我的脸颊上。我不住地打开后门,来观赏这鲜美的风景,来品尝这鲜美 的味道。 (4)秋风漾起的时候,母亲看见我和妹妹们,常常望着奉树发呆,就在腰间系个圆圆的 荆条筐,手攀着树上枝丫,爬到了果叶的风景里。在母亲的面前,我们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 问号,让母亲思考着。而母亲的答案,总是让我们舒心着,快乐着。 (5)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红奉,一份一份地分给我们,可我们却偏偏舍不得吃。母亲不管 给我们啥吃货,我和妹妹们都很珍惜。我们在母亲身边,看着红奉的新鲜,心里比吃到红冬 还甜。母亲也不催促我们吃。她看着我们各自守着的红冬,很风趣地给我们出了一个吃参的
题目。母亲问我们:“吃枣时,是洗吃大的、好的?还是先吃小的、破的?”很快,先吃 小的、破的成为我和妹妹们的共同回答。我们的理由很充分:小的、破的吃完了,剩下的就 都是大的、好的。 (6)可母亲却说我们答错了。母亲告诉我们:“吃枣,要先吃大的、好的,然后吃小的 破的。这样吃,吃到最后一个也是大的、好的。”母亲的话,让我深深地皱了一会眉头后 顿觉心境大开,一下子有了许多的领悟。我们家不管吃啥东西,母亲都是先挑最好的,剩下 的就是吃不了,也没啥可惜的。家里卖东西,母亲也是一个劲地劝人家挑最好的,从不把包 崽儿给人家夹进去。给人家送东西,母亲也总是挑选最好的。 (7)想不到,这吃冬还挺有学问的,我又想起,在母亲的身边,我和妹妹们总是被她夸奖 着。母亲一直拿我们比着找优点。只要我们在母亲的身边,一个一个地比起来,就都是她心 中的好孩子。我经常听到母亲说,我和妺妹们哪个哪个好,却二直没听到过母亲说,我和妹 妹们哪个哪个不好。我和妹妹们在母亲的夸奖声中快乐地成长着,真是别样的幸福。母亲又 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那个山屯里所有的人,山屯人同样都是最好的,他们与母亲相处 得很融洽。母亲,仅仅是山屯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真不知道她是从哪学来的 (8)枣花飘香的时候,早过了“立夏前后一场冻”的时节。季春的复苏中,杏花和李子 花都是早开早谢,分别结下青杏和青李子的酸涩。我想,那青杏和青李子,一定有啥难言的 心事,才共有着酸涩的味道。“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霜冻,不少的小杏、小李子都被冻坏了。” 母亲的话,恰恰验证了我的担心。母亲说话的时候,那杏树和李子树下,已经是果殇满地了 也许,那杏花和李子花,在竞相飘香的时候,还没有做好保护自己后代的准备。 (9)冬树的花期要持续一个月之久。枣树一定是像母亲一样,生孩子就要准备好充足的 乳汁。我记得,梨花飘香的时候,总是满树的欢呼,满树的热闹。那种欢呼,那种热闹,真 是让我为之振奋。我走在梨花的芬芳里,心情陶醉成一个憨憨的傻瓜。可那密麻的花朵,有 时争吮着一个芽苞上的乳液,很快就显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花殇一片于树下,难怪母亲说 梨树净开谎花。而参树开花,讲究个先来后到,先开花先结果,后开花后结果,营养有个调 配,有开花必有结果 0)蜜蜂们也嗅到了淡淡的奉花香,嗡嗡地飞来,采那甜膩的奉花蜜。许多不知名的虫 们也嗡嗡地飞来,来分享这淡淡的奉花香。我想,那些季春时节的花们,肯定浪费花期和花 香。季春的季节,蜜蜂和虫们还没有真正地活跃起来。我站在奉树下,过足了嗅花的瘾。倾 听着奉树上花虫合奏的交响,我明白了,该开的花,总会飘香的,雜结果的花,啥时开也不 晚。仲夏时节,一树婆娑的绿叶,一树淡淡的花香,一树甜甜的期望。(有删节) 7、第(1)段用加点词“终于”是为了 。(2分) 8、分析第(3)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9、第(4)至(7)段以大量篇幅写“母亲”,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插叙,回忆母亲爱护和教育我们的往事。 B、用母亲“吃枣”的学问,表现她做事的睿智 C、以母亲“夸奖”的行动,突出她为人的通达 D、暗示母亲的人生哲学是从枣树枣花中学到的。 10、第(9)段多用对比,对此加以评析。(4分) 11、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分析。(4分)
3 题目。母亲问我们:“吃枣时,是洗吃大的、好的?还是先吃小的、破的? ”很快,先吃 小的、破的成为我和妹妹们的共同回答。我们的理由很充分:小的、破的吃完了,剩下的就 都是大的、好的。 (6)可母亲却说我们答错了。母亲告诉我们:“吃枣,要先吃大的、好的,然后吃小的、 破的。这样吃,吃到最后一个也是大的、好的。”母亲的话,让我深深地皱了一会眉头后, 顿觉心境大开,一下子有了许多的领悟。我们家不管吃啥东西,母亲都是先挑最好的,剩下 的就是吃不了,也没啥可惜的。家里卖东西,母亲也是一个劲地劝人家挑最好的,从不把包 崽儿给人家夹进去。给人家送东西,母亲也总是挑选最好的。 (7)想不到,这吃冬还挺有学问的„我又想起,在母亲的身边,我和妹妹们总是被她夸奖 着。母亲一直拿我们比着找优点。只要我们在母亲的身边,一个一个地比起来,就都是她心 中的好孩子。我经常听到母亲说,我和妹妹们哪个哪个好,却二直没听到过母亲说,我和妹 妹们哪个哪个不好。我和妹妹们在母亲的夸奖声中快乐地成长着,真是别样的幸福。母亲又 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那个山屯里所有的人,山屯人同样都是最好的,他们与母亲相处 得很融洽。母亲,仅仅是山屯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真不知道她是从哪学来的。 (8)枣花飘香的时候,早过了“立夏前后一场冻”的时节。季春的复苏中,杏花和李子 花都是早开早谢,分别结下青杏和青李子的酸涩。我想,那青杏和青李子,一定有啥难言的 心事,才共有着酸涩的味道。“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霜冻,不少的小杏、小李子都被冻坏了。” 母亲的话,恰恰验证了我的担心。母亲说话的时候,那杏树和李子树下,已经是果殇满地了。 也许,那杏花和李子花,在竞相飘香的时候,还没有做好保护自己后代的准备。 …… (9)冬树的花期要持续一个月之久。枣树一定是像母亲一样,生孩子就要准备好充足的 乳汁。我记得,梨花飘香的时候,总是满树的欢呼,满树的热闹。那种欢呼,那种热闹,真 是让我为之振奋。我走在梨花的芬芳里,心情陶醉成一个憨憨的傻瓜。可那密麻的花朵,有 时争吮着一个芽苞上的乳液,很快就显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花殇一片于树下,难怪母亲说 梨树净开谎花。而参树开花,讲究个先来后到,先开花先结果,后开花后结果,营养有个调 配,有开花必有结果。 (10)蜜蜂们也嗅到了淡淡的奉花香,嗡嗡地飞来,采那甜腻的奉花蜜。许多不知名的虫 们也嗡嗡地飞来,来分享这淡淡的奉花香。我想,那些季春时节的花们,肯定浪费花期和花 香。季春的季节,蜜蜂和虫们还没有真正地活跃起来。我站在奉树下,过足了嗅花的瘾。倾 听着奉树上花虫合奏的交响,我明白了,该开的花,总会飘香的,雜结果的花,啥时开也不 晚。仲夏时节,一树婆娑的绿叶,一树淡淡的花香,一树甜甜的期望。(有删节) 7、第(1)段用加点词“终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分析第(3)段画线句的作用。(3 分) 9、第(4)至(7)段以大量篇幅写“母亲”,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运用插叙,回忆母亲爱护和教育我们的往事。 B、用母亲“吃枣”的学问,表现她做事的睿智。 C、以母亲“夸奖”的行动,突出她为人的通达。 D、暗示母亲的人生哲学是从枣树枣花中学到的。 10、第(9)段多用对比,对此加以评析。(4 分) 11、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分析。(4 分)
12、结合全文,梳理出对标题“淡淡枣花香”的多元理解。(3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3) 仙之人兮乱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 (7)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8)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已亥杂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 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橡。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 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 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从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1分) 15、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 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鸾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 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 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岀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16、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4分)
4 12、结合全文,梳理出对标题“淡淡枣花香”的多元理解。(3 分) (三)名句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乱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 (7)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8)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8 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 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橡。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 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 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4、从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1 分) 15、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 写 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鸾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 词 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 流 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16、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4 分)
(五)阅读下完成17-21题。(18分) (1)钱士贵,字元冲,奉贤高桥人。万历庚戌进士,授进贤知县。丁忧服阙补上饶,以 治行。征拜御史,寻谢病归。崇祯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蚀,还,掌京畿道。寻迁南大理 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应天府丞,迁南太常卿,召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2)初,以御史征也,时“移宫、红丸、梃击”三大案,狱久未定,下廷臣议,士贵议 曰:“选侍①移宫在停封一月后,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阁臣顾不力争,泄泄以处 何以压服众心。李可灼妄进红丸,鼎湖载泣,人思判刃,而阁臣保恶容奸,欲辞赵宣子恶名 ②不可得也。请诛可灼,论政府罪,如律议上。”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士 贵恐祸及,遂拂衣去。 (3)其起应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 l。士贵立义仓,置粥厂,计口授餐,全活甚众。 (4)家居十年,为善惟恐不足,梁涉槽死,絮冻铺馁,恒致倾囊,乡党颂义焉。敕建专 祠,从祀乡贤。 注:①选侍,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 宗死于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案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②恶名,指弑君之名。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征拜御史()(2)狱久未定,下廷臣议( (3)全活甚众( )(4)絮冻铺馁( 18、下列加卑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忧服阙补上饶,以治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论政府罪,如律议上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D、乡党颂义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19、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 2)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 20、第②段钱士贵为什么建议“请诛可灼,论政府罪”?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1、从全文看,朝廷为钱士贵敕建乡祠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书《秦风·菜葭》三章后
5 (五)阅读下完成 17—21 题。(18 分) (1)钱士贵,字元冲,奉贤高桥人。万历庚戌进士,授进贤知县。丁忧服阙补上饶, 以 治行。征拜.御史,寻谢病归。崇祯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蚀,还,掌京畿道。寻迁南大 理 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应天府丞,迁南太常卿,召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2)初,以御史征也,时“移宫、红丸、梃击”三大案,狱.久未定,下廷臣议,士贵 议 曰:“选侍①移宫在停封一月后,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阁臣顾不力争,泄泄以处, 何以压服众心。李可灼妄进红丸,鼎湖载泣,人思判刃,而阁臣保恶容奸,欲辞赵宣子恶名 ②不可得也。请诛可灼,论政府罪,如律议上。”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士 贵恐祸及,遂拂衣去。 (3)其起应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 望。士贵立义仓,置粥厂,计口授餐,全.活甚众。 (4)家居十年,为善惟恐不足,梁涉槽死,絮.冻铺馁,恒致倾囊,乡党颂义焉。敕建 专 祠,从祀乡贤。 注:①选侍,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 宗死于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案。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②恶名,指弑君之名。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征拜.御史( ) (2)狱.久未定,下廷臣议( ) (3)全.活甚众( ) (4)絮.冻铺馁( ) 18、下列加卑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忧服阙补上饶,以治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论政府罪,如律议上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D、乡党颂义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19、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 (2)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 20、第②段钱士贵为什么建议“请诛可灼,论政府罪”?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21、从全文看,朝廷为钱士贵敕建乡祠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2—26 题。(12 分)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1)嘉靖戊申,秋七月二十五日夜,雷雨大作,万艘震荡。平明开霁,则河水增高四 五尺矣。余与褚生泛小初,如陈渡,临流歌啸,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思。因咏《秦风·蒹葭》 章,则宛如目前风景,而所谓伊人者,犹庶几见之 (2)且秦时风俗,不雄心于戈矛战斗,则痒技于猃歇射猎。至其声利所驱,虽豪杰亦 且侧足于寺人、媚子之间,方以为荣而不知愧。其义士亦且沈酣豢养,与君为殉而为可赎。 盖靡然矜俠趋势之甚矣 (3)而乃有遗世独立,滄乎埃瑾之外若斯人者,崑所谓一围之人貨若狂,而此其独醒 (4)余独借其风可闻而姓名不著,不得与凿坏、羊裘之徒并列隐逸传。然凿坏、羊裘 之徒以其身而逃之,《蒹葭》伊人者乃并其姓名而逃之,此又其所以为至也。 (5)噫嘻!士固有不慕乎当世之荣,而亦何心于后世之名也哉?因慨然为之一笑,遂 书以示褚生。 (选自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 22、《秦风·蒹葭》中的“风”指的是一地的 。(1分) 23、对第(2)段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趋势越来越颓废了! B、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盛行了! C、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堕落了! D、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风气越来越风靡了! 24、文中列举秦时风俗的目的是什么?(3分) 25、赏析第(3)段画浪线句。(3分) 26、纵观全文,概括唐顺之“书以示褚生”的意图。(3分) 二、写作(70分) 27、围绕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位西方哲人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6
6 (1)嘉靖戊申,秋七月二十五日夜,雷雨大作,万艘震荡。平明开霁,则河水增高四 五尺矣。余与褚生泛小初,如陈渡,临流歌啸,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思。因咏《秦风•蒹葭》 三章,则宛如目前风景,而所谓伊人者,犹庶几见之。 (2)且秦时风俗,不雄心于戈矛战斗,则痒技于猃歇射猎。至其声利所驱,虽豪杰亦 且侧足于寺人、媚子之间,方以为荣而不知愧。其义士亦且沈酣豢养,与君为殉而为可赎。 盖靡然矜侠趋势之甚矣。 (3)而乃有遗世独立,澹乎埃瑾之外若斯人者,岂所谓一国之人皆若狂,而此其独醒 者欤?抑亦以秦之不足与,而优游肥遁,若后来凿坏、羊裘之徒者,在当时固已有人欲? (4)余独惜其风可闻而姓名不著,不得与凿坏、羊裘之徒并列隐逸传。然凿坏、羊裘 之徒以其身而逃之,《蒹葭》伊人者乃并其姓名而逃之,此又其所以为至也。 (5)噫嘻!士固有不慕乎当世之荣,而亦何心于后世之名也哉?因慨然为之一笑,遂 书以示褚生。 (选自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 22、《秦风•蒹葭》中的“风”指的是一地的_________。(1 分) 23、对第(2)段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趋势越来越颓废了! B、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盛行了! C、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堕落了! D、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风气越来越风靡了! 24、文中列举秦时风俗的目的是什么?(3 分) 25、赏析第(3)段画浪线句。(3 分) 26、纵观全文,概括唐顺之“书以示褚生”的意图。(3 分) 二、写作(70 分) 27、围绕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西方哲人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