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北京市怀柔区高三语文查漏补缺试题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7题。 材料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 书楼。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天 阁是清代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私人藏书楼,其命名、构造以及藏书方法都_甲 (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 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 年,文华殿后的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 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仿效天一阁之」乙(规制、规模),在外观上也分上下二层,面阔六间, 各通为一,沿袭了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在建筑构造方面,则 为水磨丝缝砖墙,深绿廊柱,菱花窗门;宫殿建筑之歇山式屋顶,上覆黑色琉璃 瓦——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以绿琉璃瓦镶檐头,屋脊饰以 绿、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涛游龙。值得一提的是,阁中所有油漆彩画均以冷 色为主,营造出皇家藏书楼典雅靜谧肃穆的气氛,与整饣紫禁城宫殿黄色琉瑀、 朱红门墙的暖色格调和喜庆氛围截然不同。阁前,开凿方池,池上横跨石桥,池 中引入金水河水;阁后,叠石为山,四周列植松柏;阁东侧为御碑亭,亭内石碑 以满、汉文镌刻乾隆皇帝御笔撰写的《文渊阁记》。 文渊阁建筑虽然参照了天一阁,但是根据传统的官式做法和皇家建筑的特殊身份 做了创造性的发挥。除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在规模和形式上的区别之外,文渊阁 与天一阁最主要的差异还在于内部构造的改进。天一阁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 “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也就是说,从外观看是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 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个夹层,全阁形成上、中、下三层。这种建造方 式,俗称“偷工造”,既美观大方,又节省工料,还特别实用,便于贮书。文渊 阁整体建筑充分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卜的髙度技巧和水 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渊阁藏书。1933年春,日寇侵略 热河,北平丙(危急、危机)。故宫博物院决定,将珍藏的历代文物精品装 箱南迁,运至上海、南京。抗日战争全面_丁(暴发、爆发),这批皇宫文物 辗转数千里,运抵蜀中等地。抗战胜利之后,再次运抵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大陆 撤退时,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日,文渊阁依旧耸立在故宫东华门内,乾隆年间的楠木书架犹在阁中。值得欣 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珍藏有:《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卷,清总纂 官、大学士纪昀手书小楷进呈本,各卷首末均钤“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各卷之 末,下署“臣纪昀恭书”,钤“纪”“昀”朱文连珠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五十九年殿本;御制四库文渊阁诗墨,套墨五锭;青玉乾隆御笔《文渊阁记》 玉板十页;“文渊阁宝”,青玉交龙钮方形玺。 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 1.材料一甲乙丙丁处词语选用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具一格 规制 危急 暴发
2016 年 5 月北京市怀柔区高三语文查漏补缺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 书楼。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天 一阁是清代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私人藏书楼,其命名、构造以及藏书方法都 甲 (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 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 一年,文华殿后的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 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仿效天一阁之 乙 (规制、规模),在外观上也分上下二层,面阔六间, 各通为一,沿袭了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在建筑构造方面,则 为水磨丝缝砖墙,深绿廊柱,菱花窗门;宫殿建筑之歇山式屋顶,上覆黑色琉璃 瓦——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以绿琉璃瓦镶檐头,屋脊饰以 绿、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涛游龙。值得一提的是,阁中所有油漆彩画均以冷 色为主,营造出皇家藏书楼典雅静谧肃穆的气氛,与整个紫禁城宫殿黄色琉璃、 朱红门墙的暖色格调和喜庆氛围截然不同。阁前,开凿方池,池上横跨石桥,池 中引入金水河水;阁后,叠石为山,四周列植松柏;阁东侧为御碑亭,亭内石碑 以满、汉文镌刻乾隆皇帝御笔撰写的《文渊阁记》。 文渊阁建筑虽然参照了天一阁,但是根据传统的官式做法和皇家建筑的特殊身份 做了创造性的发挥。除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在规模和形式上的区别之外,文渊阁 与天一阁最主要的差异还在于内部构造的改进。天一阁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 “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也就是说,从外观看是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 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个夹层,全阁形成上、中、下三层。这种建造方 式,俗称“偷工造”,既美观大方,又节省工料,还特别实用,便于贮书。文渊 阁整体建筑充分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 平。 1925 年 10 月 10 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渊阁藏书。1933 年春,日寇侵略 热河,北平 丙 (危急、危机)。故宫博物院决定,将珍藏的历代文物精品装 箱南迁,运至上海、南京。抗日战争全面 丁 (暴发、爆发),这批皇宫文物 辗转数千里,运抵蜀中等地。抗战胜利之后,再次运抵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大陆 撤退时,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日,文渊阁依旧耸立在故宫东华门内,乾隆年间的楠木书架犹在阁中。值得欣 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珍藏有:《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卷,清总纂 官、大学士纪昀手书小楷进呈本,各卷首末均钤“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各卷之 末,下署“臣纪昀恭书”,钤“纪”“昀”朱文连珠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五十九年殿本;御制四库文渊阁诗墨,套墨五锭;青玉乾隆御笔《文渊阁记》 玉板十页;“文渊阁宝”,青玉交龙钮方形玺。 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 1.材料一甲乙丙丁处词语选用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别具一格 规制 危急 暴发
B.独具匠心 规模 危机 爆发 C.独具匠心 规制 危急 爆发 D.别具一格 规模 危机 暴发 2.下列有关中国印章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印章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艺术,它将汉字书法之美、章法表现之美、刀法展 现之美和 金石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B.印章分为官印、私印两种。官印主要用于发布公文公告,私印主要用于私人凭 证或赏玩。 “乾隆御览之宝”属于官印,“臣纪昀恭书”属于私印。 C.春秋战国至秦以前,印章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 大臣以下 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为“印” D.印章分朱文和白文。朱文就是镌刻时将字之外的部分刻掉,印章为白底红字 白文就是 镌刻时将字刻掉,印章为红底白字。 3.材料一结尾处说“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 之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请简要概括文渊阁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4分)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 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修成以后,为了保管和利用,乾隆皇帝先后下 令抄成一式七部,每部均为36000余册、6100余函,分别收藏于专门建造的七 座藏书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 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江苏镇江的文宗阁 扬州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的文澜阁。在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七阁《四库全书》 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其中尤以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 传奇色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三阁《四库全书》抄成送藏之后,江浙两省的 地方官员遵照乾隆帝的旨意,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并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 抄写。由于《四库全书》中收有不少当时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因此前 往阁中看书、抄书的士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也遭遇厄运。咸丰十 年(1861年),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攻打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倒塌,阁中珍 藏的《四库全书》大量散佚。当地著名的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的 留下镇躲避战乱,发现市集上一些卖食物者所用的包装纸居然是《四库全书》的 书页。他们大为吃惊,立刻开始捡拾搜寻,当即收集到数十册。又立即招募年轻 力壮者数人,冒险前往杭州,到文澜阁废墟上翻捡搜寻,并把找到的书册连夜运
B.独具匠心 规模 危机 爆发 C.独具匠心 规制 危急 爆发 D.别具一格 规模 危机 暴发 2.下列有关中国印章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印章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艺术,它将汉字书法之美、章法表现之美、刀法展 现之美和 金石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B.印章分为官印、私印两种。官印主要用于发布公文公告,私印主要用于私人凭 证或赏玩。 “乾隆御览之宝”属于官印,“臣纪昀恭书”属于私印。 C.春秋战国至秦以前,印章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 大臣以下 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为“印”。 D.印章分朱文和白文。朱文就是镌刻时将字之外的部分刻掉,印章为白底红字; 白文就是 镌刻时将字刻掉,印章为红底白字。 3.材料一结尾处说“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 之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请简要概括文渊阁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4 分)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 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修成以后,为了保管和利用,乾隆皇帝先后下 令抄成一式七部,每部均为 36000 余册、6100 余函,分别收藏于专门建造的七 座藏书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 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江苏镇江的文宗阁、 扬州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的文澜阁。在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七阁《四库全书》 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其中尤以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 传奇色彩。 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江南三阁《四库全书》抄成送藏之后,江浙两省的 地方官员遵照乾隆帝的旨意,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并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 抄写。由于《四库全书》中收有不少当时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因此前 往阁中看书、抄书的士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也遭遇厄运。咸丰十一 年(1861 年),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攻打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倒塌,阁中珍 藏的《四库全书》大量散佚。当地著名的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的 留下镇躲避战乱,发现市集上一些卖食物者所用的包装纸居然是《四库全书》的 书页。他们大为吃惊,立刻开始捡拾搜寻,当即收集到数十册。又立即招募年轻 力壮者数人,冒险前往杭州,到文澜阁废墟上翻捡搜寻,并把找到的书册连夜运
回留下,丁氏兄弟还委托书商协助收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总计从战乱中抢 救出8000余册文澜阁的散佚图书,约占《四库全书》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 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拨款重建文澜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回归原址。 丁氏兄弟又着手补抄工作,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四年,历时七年,大体恢复了文 澜阁《四库全书》的规模。1911年,浙江公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 移至该馆保存。其后又经过几次补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阁仅存的这部《四库全书》 终于得以恢复原貌。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浙江图书馆立刻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转移作了安 排。从杭州出发,时而水路,时而陆路,先到浙南,继往贵州,1944年又转到 重庆。抗战胜利后,历经辗转搬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在1946年完好无 缺地回到了它的故乡杭州,由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5.材料二中说“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请依次概 括其传奇经历。(5分) 材料三 《四库全书》成书后,曾做过两次全面复査,都是从文津阁本开始的。乾隆五十 二年(1787年)五月,清高宗在承徳避暑山庄消闲时翻检此书,发现讹误,于 是下令全面复查。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高宗在避暑山庄又发现已经复查 的文津阁本中扬雄《法言》卷一首篇竟有空白二行,大为生气,又再次下令全面 复查。而这两次复查都是由总纂官纪昀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的。 除北方四阁本外,乾隆又下令再抄写三份全书,分别庋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 宗阁、杭州文澜阁。应当说,这七部书保存最稳妥的还是文津阁本。藏于圆明园 的文源阁本因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而全部毁灭。 太平天国战事起,扬州文汇阁本、镇江文宗阁本全部焚烧,杭州文澜阁本也烧、 散大半。其他如文溯阁本、文渊阁本则有几次搬迁,唯独文津阁本自1914年迁 至北京,后藏于京师图书馆,80年代移至北京图书馆新馆,长时期未经移动。 因此,其他三阁本曾分别据文津阁本加以抄补。可见,文津阁本在历史上起了相 当大的文献补辑作用。 也正因如此,20世纪前期,文津阁本就受到学者的重视。1920年,前辈知名学 者陈垣就曾亲自对文津阁本进行清查,统计全部收书3462种,列有103架,6144 函,36277册,2291100页。陈垣先生还细阅文津阁本所收书的提要,发现与《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因此与几位学者共同撰写《影印四库全书提要缘 起》一文,建议将文津阁本的提要汇集影印出来。这可以说是提议影印文津阁本 的首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 6.以上三个材料中的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谧(ni):安静,宁静 B.镌(jn)刻:雕刻 C.散佚(zhi):流失不传散失 D.讹(e)误:错误 7.依据以上三个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下旨专 门建造七座藏书阁收藏内容各异的七部《四库全书》 B.七部收藏在不同地方的《四库全书》均因战火而全部或部分被毁,后人经过相 互参照补抄,才留下完整的《四库全书》。 C.七部《四库全书》中只有文津阁本经过全面修正,和其它六个相比保存最完好, 对其它阁本的文献补辑作用也最大
回留下,丁氏兄弟还委托书商协助收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总计从战乱中抢 救出 8000 余册文澜阁的散佚图书,约占《四库全书》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 光绪七年(1881 年),清政府拨款重建文澜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回归原址。 丁氏兄弟又着手补抄工作,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四年,历时七年,大体恢复了文 澜阁《四库全书》的规模。1911 年,浙江公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 移至该馆保存。其后又经过几次补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阁仅存的这部《四库全书》 终于得以恢复原貌。 1937 年,日寇全面侵华,浙江图书馆立刻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转移作了安 排。从杭州出发,时而水路,时而陆路,先到浙南,继往贵州,1944 年又转到 重庆。抗战胜利后,历经辗转搬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在 1946 年完好无 缺地回到了它的故乡杭州,由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5.材料二中说“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请依次概 括其传奇经历。(5 分) 材料三 《四库全书》成书后,曾做过两次全面复查,都是从文津阁本开始的。乾隆五十 二年(1787 年)五月,清高宗在承德避暑山庄消闲时翻检此书,发现讹误,于 是下令全面复查。五十六年(1791 年)七月,高宗在避暑山庄又发现已经复查 的文津阁本中扬雄《法言》卷一首篇竟有空白二行,大为生气,又再次下令全面 复查。而这两次复查都是由总纂官纪昀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的。 除北方四阁本外,乾隆又下令再抄写三份全书,分别庋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 宗阁、杭州文澜阁。应当说,这七部书保存最稳妥的还是文津阁本。藏于圆明园 的文源阁本因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而全部毁灭。 太平天国战事起,扬州文汇阁本、镇江文宗阁本全部焚烧,杭州文澜阁本也烧、 散大半。其他如文溯阁本、文渊阁本则有几次搬迁,唯独文津阁本自 1914 年迁 至北京,后藏于京师图书馆,80 年代移至北京图书馆新馆,长时期未经移动。 因此,其他三阁本曾分别据文津阁本加以抄补。可见,文津阁本在历史上起了相 当大的文献补辑作用。 也正因如此,20 世纪前期,文津阁本就受到学者的重视。1920 年,前辈知名学 者陈垣就曾亲自对文津阁本进行清查,统计全部收书 3462 种,列有 103 架,6144 函,36277 册,2291100 页。陈垣先生还细阅文津阁本所收书的提要,发现与《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因此与几位学者共同撰写《影印四库全书提要缘 起》一文,建议将文津阁本的提要汇集影印出来。这可以说是提议影印文津阁本 的首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 6.以上三个材料中的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静谧(nì):安静,宁静 B.镌(jùn)刻 :雕刻 C.散佚(zhì):流失不传散失 D.讹(é)误:错误 7. 依据以上三个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下旨专 门建造七座藏书阁收藏内容各异的七部《四库全书》。 B.七部收藏在不同地方的《四库全书》均因战火而全部或部分被毁,后人经过相 互参照补抄,才留下完整的《四库全书》。 C.七部《四库全书》中只有文津阁本经过全面修正,和其它六个相比保存最完好, 对其它阁本的文献补辑作用也最大
D.陈垣先生发现文津阁本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决定将文津阁本 提要汇集影印出来,开创了我国影印古籍的先河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4分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 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 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汘喘,殆欲毙然。此其寡 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 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 饮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 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 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 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 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离与飞有怨,风离劾飞,大率谓:“今春金 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 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 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 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离。离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 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 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 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 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 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节选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岳云,岳飞长子。绍兴十一年除夕,岳 飞父子和部将张宪遭陷害而死,葬于杭州栖霞岭。岳云年仅23岁。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褫:披挂 B.风台臣请班师 风:通“讽”,委婉劝谏 C.飞坐系两月 坐:定罪 D.诣桧诘其实 诣:到……去 9.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填入虚词,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3分) ①不幸相继死。 ②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③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
D.陈垣先生发现文津阁本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决定将文津阁本 提要汇集影印出来,开创了我国影印古籍的先河。 二、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4 题。(共 24 分)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 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 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 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 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 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 饮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 回, 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 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 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 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 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 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 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 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 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 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 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 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 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节选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岳云,岳飞长子。绍兴十一年除夕,岳 飞父子和部将张宪遭陷害而死,葬于杭州栖霞岭。岳云年仅 23 岁。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褫:披挂 B.风台臣请班师 风:通“讽”,委婉劝谏 C.飞坐系两月 坐:定罪 D.诣桧诘其实 诣:到……去 9.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填入虚词,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3 分) ①不幸相继 死。 ②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 ③ 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
A.于之盖 B.且 矣而 C.则乎其 D.以尔乃 10.下列对文中画“ ”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 B.岳飞方为河北图 岳飞正在绘制黄河以北的地图。 C.飞裂裳以背示铸 岳飞撕开衣裳,把衣服里子展示给何铸看。 D.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监狱,接着就上报皇帝,说岳飞死了。 11.将文中画“ ”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②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12.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权臣为岳飞父子罗织的罪状。 (4分) 13.对文中秦桧“莫须有”一语的理解,历来争议很大,代表性的有三种:①或 许有②难道没有③不须有。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 分) 14.请你拟写一副歌颂、缅怀岳飞的对联。要求: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 谐,用上“尽忠报国”四字,全联不少于10字。(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16题。(共11分) 15.默写(6分) 偏安一隅的南宋饱受北方金政权的侵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用 一句直接记述了金兵南侵的史实。岳飞抗金北伐以失败告终,恰 恰印证了王安石的思考: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宋高宗赵构 与奸臣秦桧等人谋害岳飞,是自毁长城。陆游在《书愤》中也以长城自比,说 ”,来抒发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南宋政权最终走向灭 亡,有“敌国外患”的外因,更有“ 的内因(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16.用“/”为下列短文断句(5分)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 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陆机《演连珠之八》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9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 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
A.于 之 盖 B.且 矣 而 C.则 乎 其 D.以 尔 乃 10.下列对文中画“ ”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 B.岳飞方为河北图 岳飞正在绘制黄河以北的地图。 C.飞裂裳以背示铸 岳飞撕开衣裳,把衣服里子展示给何铸看。 D.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监狱,接着就上报皇帝,说岳飞死了。 11.将文中画“ ”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②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12.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权臣为岳飞父子罗织的罪状。 (4 分) 13.对文中秦桧“莫须有”一语的理解,历来争议很大,代表性的有三种:①或 许有 ②难道没有 ③不须有。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 分) 14.请你拟写一副歌颂、缅怀岳飞的对联。要求: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 谐,用上“尽忠报国”四字,全联不少于 10 字。(3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5—16 题。(共 11 分) 15.默写(6 分) 偏安一隅的南宋饱受北方金政权的侵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用“ ”一句直接记述了金兵南侵的史实。岳飞抗金北伐以失败告终,恰 恰印证了王安石的思考: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宋高宗赵构 与奸臣秦桧等人谋害岳飞,是自毁长城。陆游在《书愤》中也以长城自比,说 “ , ”,来抒发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南宋政权最终走向灭 亡,有“敌国外患”的外因,更有“ ”的内因(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16.用“/”为下列短文断句(5 分)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 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陆机《演连珠之八》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19 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 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
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 缕》。 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 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 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 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 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 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 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 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 力量。 18.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不同的一 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19.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4题。 周庄遇痴 ①未见周庄,就先喜欢上了它的名字。文人总改不了“望文生义”的虚荣毛病 所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周庄一定是个古朴、宁静、平和得有种夕阳西下安闲情调的 小镇。 ②从苏州到周庄,乘车大约要一个多小时。那天是周日,阴雨。同行者说这日子 游周庄不好,因为上海离周庄很近,每逢双休日,周庄便人潮蜂拥,到处都是“阿 拉”声。我便暗暗祈祷雨下得再大一些,那样“阿拉”声也许便会退潮。可是乌 云并不偏袒我满含自私情怀的游兴,它很正直地从天庭撤退了。我第一眼望见的 周庄,便是一带青砖灰楼顶上跳荡着的一轮湿漉漉的白太阳 ③周庄旧名贞丰里,开始只是个小村落,到了元朝中叶,它才逐渐发展起来。 个地方的迅速繁荣,必定与商业活动有关,而商人中的巨富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江南富豪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在一夜之间给周庄下了一场白银大 雪,使这里富得闪光。而沈佑之子沈万三又给这白银般的富庶涂抹了一层灿烂的 金黄色,使它显出一派登峰造极般的辉煌,以至人们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 明太祖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墙,沈万三曾资助巨额白银。但朱元璋贪得无厌,命 沈万三献出聚宝盆。沈万三不从,被发配充军。可以说,他是因为“露富”而犯 上。只要你让皇帝感觉到富得咄咄逼人了,即便不马上人头落地,也只能是虽生 犹死、苟延残喘地度过残生。 ④沈万三终于客死他乡,他的灵柩后来被运回周庄,葬于银子浜底
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 缕》。 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南宋向金屈 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 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 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 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 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 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 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 力量。 18.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不同的一 项是(3 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19.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 分)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20—24 题。 周庄遇痴 ①未见周庄,就先喜欢上了它的名字。文人总改不了“望文生义”的虚荣毛病, 所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周庄一定是个古朴、宁静、平和得有种夕阳西下安闲情调的 小镇。 ②从苏州到周庄,乘车大约要一个多小时。那天是周日,阴雨。同行者说这日子 游周庄不好,因为上海离周庄很近,每逢双休日,周庄便人潮蜂拥,到处都是“阿 拉”声。我便暗暗祈祷雨下得再大一些,那样“阿拉”声也许便会退潮。可是乌 云并不偏袒我满含自私情怀的游兴,它很正直地从天庭撤退了。我第一眼望见的 周庄,便是一带青砖灰楼顶上跳荡着的一轮湿漉漉的白太阳。 ③周庄旧名贞丰里,开始只是个小村落,到了元朝中叶,它才逐渐发展起来。一 个地方的迅速繁荣,必定与商业活动有关,而商人中的巨富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江南富豪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在一夜之间给周庄下了一场白银大 雪,使这里富得闪光。而沈佑之子沈万三又给这白银般的富庶涂抹了一层灿烂的 金黄色,使它显出一派登峰造极般的辉煌,以至人们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 明太祖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墙,沈万三曾资助巨额白银。但朱元璋贪得无厌,命 沈万三献出聚宝盆。沈万三不从,被发配充军。可以说,他是因为“露富”而犯 上。只要你让皇帝感觉到富得咄咄逼人了,即便不马上人头落地,也只能是虽生 犹死、苟延残喘地度过残生。 ④沈万三终于客死他乡,他的灵柩后来被运回周庄,葬于银子浜底
⑤周庄的石桥和窄窄的巷道中,果然有层出不穷的“阿拉”声。我们随着导游进 入“沈厅”。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 七年建成。沈厅面临河埠,水上有苫着天蓝色布的船往来穿梭。没有我想象中的 临河梳妆或淘米洗菜的女人,那船虽然也古旧,但载的都是嬉笑不已的游人。沈 厅的中部是茶厅和正厅,我坐在厅中央的红木椅子上小憩的一刻,觉得一股砭人 肌肤的阴凉从足下生起,仿佛我正踩在寒气萧森的地狱之口上。周庄的建筑屋檐 与屋檐之间几乎相交错,阳光投射下来已经颇多阻隔,又怎谈得上一泻厅堂呢。 少见阳光的房屋,在拥有其凝重气氛的同时,必然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 给人一种隔绝了自然的沉闷感。流连于沈厅那数不清的房屋,就仿佛是行走在地 下墓穴一般,让人觉得阵阵悲凉。后来我们一行人聚在一处小茶坊前就着腌苋菜 喝阿婆茶。我偶然看见窗前几株绿色植物的叶片上鼓着几滴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 的雨滴,才觉得沈厅的周围仍然有生命在搏动,而就在那一瞬间抹去了拜访它时 萦绕于心头的凄凉感和萧瑟感。 ⑥周庄保留下来的基本上是明清建筑,它的基调是灰色的。在绿色永不凋、永远 是春天的江南,这种灰色总是像闪电一样跳跃。我在嘈杂声中想象九百年前的周 庄,也是这样的建筑,不过人很少,坐在厅堂里喝茶的时候,便能清楚地听到归 船的桨声。船归的时候,也许会惊扰水中浮游的鸭子,也许闺中的小姐在临河的 绣楼里推开窗户,看看那归船上是否有她喜欢的人,或是她喜欢的丝绸和陶器。 屋前的垂柳把一半绿意赋予石墙,另一半绿意却袅袅漫向河水。天色黄昏时,水 巷里溢满金色,糯米糕和清茶的气息在每一位昐夫归来的妇人指间琴音般萦绕。 灰蒙蒙的周庄就在一派典雅平和的气氛中滑入夜晚。后来月亮起来了,周庄没有 夜游人,月光就散散淡淡地照着周庄的石桥、流水、屋檐、垂柳以及树深处的 鸟 ⑦我们开始参观“迷楼”。坐在三毛茶楼小憩的一刻,石巷中忽然传来一阵泼辣 的叫骂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骂声琅琅,无拘无束,跟雨后的阳光一样自由 洒脱。我从窗口探出头,见是一个梳短发、着白背心的微胖的中年女人倚着一家 铺子的石墙在骂,她目光散漫,举止粗俗,一眼望去便知她是个痴呆。然而正是 她这一通骂,使我觉得九百年前的周庄突然掉头回来了。这深深的石巷中有一种 经久不息的痴语长风般地穿越了时空 ⑧我蓦然想起了沈万三的悲剧命运,他因“露富”而犯上,而“痴人”却不会因 为“露痴”而遭贬谪。“痴”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无知,所以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不 管说出如何辛辣的话,都不会遭人嫉恨。难怪历史上有那么多名人因为突遭厄运 而“佯痴”渡过难关,他们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进行了内心最痛切的反抗。于是就 有了阮籍、嵇康的假意“癫狂”,有了明代大才子杨慎被流放云南后,酒后插花 满头穿巷而过,使人疑为痴人的传说。“痴”是一种可以使心灵自由飞翔的生存 状态,它像一座永远开着窗口的房屋,可以迎接八面来风。于是我便想,沈万三 若是一个“痴人”,肯定会逃出朱元璋为他设置的“虎口”。但沈万三不是一介 书生,而是财大气粗的商人,这决定了他不会佯痴来求生存。所以世上的英雄有 两种,一种是叱咤风云、我行我素、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人;一种是内敛激情、藏 锋不露、能忍受奇耻大辱的人。而我更欣赏的是前者,因为他们像飞旋在阳光中 的灰尘一样透明 ⑨朱元璋在南京拥有一片绿意浓郁的山陵作为长眠之所,而沈万三则是“水冢” 座,葬于周庄的银子浜底。王者的灵魂在千秋万代后仍然可以在大地上浪漫地 浮游,而沈万三的灵魂则永远湿漉漉地浸在水中,仿佛是在低低饮泣
⑤周庄的石桥和窄窄的巷道中,果然有层出不穷的“阿拉”声。我们随着导游进 入“沈厅”。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 七年建成。沈厅面临河埠,水上有苫着天蓝色布的船往来穿梭。没有我想象中的 临河梳妆或淘米洗菜的女人,那船虽然也古旧,但载的都是嬉笑不已的游人。沈 厅的中部是茶厅和正厅,我坐在厅中央的红木椅子上小憩的一刻,觉得一股砭人 肌肤的阴凉从足下生起,仿佛我正踩在寒气萧森的地狱之口上。周庄的建筑屋檐 与屋檐之间几乎相交错,阳光投射下来已经颇多阻隔,又怎谈得上一泻厅堂呢。 少见阳光的房屋,在拥有其凝重气氛的同时,必然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 给人一种隔绝了自然的沉闷感。流连于沈厅那数不清的房屋,就仿佛是行走在地 下墓穴一般,让人觉得阵阵悲凉。后来我们一行人聚在一处小茶坊前就着腌苋菜 喝阿婆茶。我偶然看见窗前几株绿色植物的叶片上鼓着几滴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 的雨滴,才觉得沈厅的周围仍然有生命在搏动,而就在那一瞬间抹去了拜访它时 萦绕于心头的凄凉感和萧瑟感。 ⑥周庄保留下来的基本上是明清建筑,它的基调是灰色的。在绿色永不凋、永远 是春天的江南,这种灰色总是像闪电一样跳跃。我在嘈杂声中想象九百年前的周 庄,也是这样的建筑,不过人很少,坐在厅堂里喝茶的时候,便能清楚地听到归 船的桨声。船归的时候,也许会惊扰水中浮游的鸭子,也许闺中的小姐在临河的 绣楼里推开窗户,看看那归船上是否有她喜欢的人,或是她喜欢的丝绸和陶器。 屋前的垂柳把一半绿意赋予石墙,另一半绿意却袅袅漫向河水。天色黄昏时,水 巷里溢满金色,糯米糕和清茶的气息在每一位盼夫归来的妇人指间琴音般萦绕。 灰蒙蒙的周庄就在一派典雅平和的气氛中滑入夜晚。后来月亮起来了,周庄没有 夜游人,月光就散散淡淡地照着周庄的石桥、流水、屋檐、垂柳以及树深处的 鸟…… ⑦我们开始参观“迷楼”。坐在三毛茶楼小憩的一刻,石巷中忽然传来一阵泼辣 的叫骂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骂声琅琅,无拘无束,跟雨后的阳光一样自由 洒脱。我从窗口探出头,见是一个梳短发、着白背心的微胖的中年女人倚着一家 铺子的石墙在骂,她目光散漫,举止粗俗,一眼望去便知她是个痴呆。然而正是 她这一通骂,使我觉得九百年前的周庄突然掉头回来了。这深深的石巷中有一种 经久不息的痴语长风般地穿越了时空。 ⑧我蓦然想起了沈万三的悲剧命运,他因“露富”而犯上,而“痴人”却不会因 为“露痴”而遭贬谪。“痴”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无知,所以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不 管说出如何辛辣的话,都不会遭人嫉恨。难怪历史上有那么多名人因为突遭厄运 而“佯痴”渡过难关,他们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进行了内心最痛切的反抗。于是就 有了阮籍、嵇康的假意“癫狂”,有了明代大才子杨慎被流放云南后,酒后插花 满头穿巷而过,使人疑为痴人的传说。“痴”是一种可以使心灵自由飞翔的生存 状态,它像一座永远开着窗口的房屋,可以迎接八面来风。于是我便想,沈万三 若是一个“痴人”,肯定会逃出朱元璋为他设置的“虎口”。但沈万三不是一介 书生,而是财大气粗的商人,这决定了他不会佯痴来求生存。所以世上的英雄有 两种,一种是叱咤风云、我行我素、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人;一种是内敛激情、藏 锋不露、能忍受奇耻大辱的人。而我更欣赏的是前者,因为他们像飞旋在阳光中 的灰尘一样透明。 ⑨朱元璋在南京拥有一片绿意浓郁的山陵作为长眠之所,而沈万三则是“水冢” 一座,葬于周庄的银子浜底。王者的灵魂在千秋万代后仍然可以在大地上浪漫地 浮游,而沈万三的灵魂则永远湿漉漉地浸在水中,仿佛是在低低饮泣
(选自迟子建同名散文,有删节)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周庄是个古朴、宁静、平和的小镇,有着夕阳西下的安闲情调。这是作者游览 周庄留下的最初印象。 B.每逢双休日,周庄到处都是“阿拉”声。出于对上海方言的抵触心理,作者甚 至希望雨下得再大一些,少一些上海人来。 C.本文语言生动细膩,长于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词浅白贴 切,独特新奇,富有表现力。 D.沈万三是明初江南巨富,财富不可胜数,只是他财大气粗,过于招摇,拒绝修 筑城墙,才引来杀身之祸 E作者忽而沉浸历史岁月的深处,忽而又回到眼前的现实生活,对人们的生存状 态既有深刻的思考,又有深切的慨叹。 21.阅读第⑤段,概括作者游览沈厅时的心理感受。(4分) 22.作者在第⑥段花诸多笔墨描写神游九百年前的周庄,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 23.分析第⑦段划线语句“然而正是她这一通骂,使我觉得九百年前的周庄突然 掉头回来了”的含义。(4分) 24.作者在周庄遇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和感叹,你如何理解文中的“痴 请结合文本和阅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5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校园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 文化积淀,对全校师生起着劝勉激励的作用。 请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出现具体校名。不超过150字 ①请你用几个词或一句话为自己的学校拟写一则校训,并对其内涵进行解说。 ②当前有部分师生对自己的校训缺少足够的关注,甚至不知道校训是什么。请你 针对这 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⑧难忘母校,难忘校训。请你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可写成诗 26.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2016年初,一群少年占领了北京地铁。在被占领的车厢里,他们什么都没有 做,只是每人掏出一本纸质书,静静地读了半个小时 有人说,只要是读,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没什么区别。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书的阅读必然取代纸质书的阅读。 有人说,或许这群少年,哪里也占领不了,但他们只需要占领自己的内心。 有人说,他们虽然是一群微不足道的少年,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 时代
(选自迟子建同名散文,有删节)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周庄是个古朴、宁静、平和的小镇,有着夕阳西下的安闲情调。这是作者游览 周庄留下的最初印象。 B.每逢双休日,周庄到处都是“阿拉”声。出于对上海方言的抵触心理,作者甚 至希望雨下得再大一些,少一些上海人来。 C.本文语言生动细腻,长于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词浅白贴 切,独特新奇,富有表现力。 D.沈万三是明初江南巨富,财富不可胜数,只是他财大气粗,过于招摇,拒绝修 筑城墙,才引来杀身之祸。 E.作者忽而沉浸历史岁月的深处,忽而又回到眼前的现实生活,对人们的生存状 态既有深刻的思考,又有深切的慨叹。 21.阅读第⑤段,概括作者游览沈厅时的心理感受。(4 分) 22.作者在第⑥段花诸多笔墨描写神游九百年前的周庄,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3 分) 23.分析第⑦段划线语句“然而正是她这一通骂,使我觉得九百年前的周庄突然 掉头回来了”的含义。(4 分) 24.作者在周庄遇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和感叹,你如何理解文中的“痴”, 请结合文本和阅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5 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 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校园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 文化积淀,对全校师生起着劝勉激励的作用。 请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出现具体校名。不超过 150 字。 ①请你用几个词或一句话为自己的学校拟写一则校训,并对其内涵进行解说。 ②当前有部分师生对自己的校训缺少足够的关注,甚至不知道校训是什么。请你 针对这 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难忘母校,难忘校训。请你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可写成诗 歌。 26.大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①2016 年初,一群少年占领了北京地铁。在被占领的车厢里,他们什么都没有 做,只是每人掏出一本纸质书,静静地读了半个小时。 有人说,只要是读,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没什么区别。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书的阅读必然取代纸质书的阅读。 有人说,或许这群少年,哪里也占领不了,但他们只需要占领自己的内心。 有人说,他们虽然是一群微不足道的少年,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 时代
有人说,这只是又一场作秀,什么也改变不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②请以“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怀柔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查缺补漏答案 、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7题。 1.(3分)答案:C 2.(3分)答案:B 3.(3分)答案:C 4.(4分)【参考答案】(答出其中四点给满分) ①讲求规制,寓意深刻 ②建筑工艺考究 ③以冷色调为主,气氛肃穆 ④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⑤设计独特,明二暗三,美观、大方、实用 5.(5分) 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库全书》送藏文澜阁 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毁,藏书大量流失 ③丁氏兄弟多方搜寻、抢救散佚图书8000余册。 ④光绪七年(1881年),文澜阁重建,丁氏兄弟历时7年补抄文澜阁《四库全 书》,基本恢复藏书规模。 ⑤1911年,文澜阁图书移送浙江公立图书馆保存,几经补抄整理,文澜阁《四 库全书》恢复原貌 ⑥1937年,日寇侵华,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辗转至重庆。 ⑦l946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完好无损地回到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本题共7个点,答够七点给满分,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纪年可用公元纪年。 6.(3分)答案:D 7.(3分)答案:C 、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8.(3分)【答案】A意思是“解下”。 9.(3分)【答案】D 10.(3分)【答案】A 11.(4分) 【参考答案】 ①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精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 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译出判断句1分,意思通顺1分) ②不久,何铸査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左验:证 据1分,意思通顺1分) 【参考答案】 兵进攻淮西,岳飞没有主动迎击。 ②张俊镇守淮上时,岳飞想要弃守山阳
有人说,这只是又一场作秀,什么也改变不了。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② 请以“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怀柔区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查缺补漏答案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题。 1.(3 分)答案:C 2.(3 分)答案:B 3.(3 分)答案:C 4.(4 分)【参考答案】(答出其中四点给满分) ①讲求规制,寓意深刻 ②建筑工艺考究 ③以冷色调为主,气氛肃穆 ④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⑤设计独特,明二暗三,美观、大方、实用 5.(5 分) ①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四库全书》送藏文澜阁。 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毁,藏书大量流失。 ③丁氏兄弟多方搜寻、抢救散佚图书 8000 余册。 ④光绪七年(1881 年),文澜阁重建,丁氏兄弟历时 7 年补抄文澜阁《四库全 书》,基本恢复藏书规模。 ⑤1911 年,文澜阁图书移送浙江公立图书馆保存,几经补抄整理,文澜阁《四 库全书》恢复原貌。 ⑥1937 年,日寇侵华,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辗转至重庆。 ⑦1946 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完好无损地回到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本题共 7 个点,答够七点给满分,少一点扣 1 分,扣完为止。纪年可用公元纪年。 6.(3 分)答案:D 7.(3 分)答案:C 二、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8.(3 分)【答案】A 意思是“解下”。 9. (3 分)【答案】D 10.(3 分)【答案】A 11.(4 分) 【参考答案】 ①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精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 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译出判断句 1 分,意思通顺 1 分) ②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左验:证 据 1 分,意思通顺 1 分) 12.(4 分) 【参考答案】 ② 兵进攻淮西,岳飞没有主动迎击。 ②张俊镇守淮上时,岳飞想要弃守山阳
③ 飞给部下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报告虚假军情来动摇朝廷治岳飞罪的决 心④ 云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想办法促使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而加以保护。 13.(4分) 【答案示例】 ①我认同“或许有”的理解(1分)。理由:“或许有”带有推测的成分(1分) 含糊其辞(1分),表明秦桧杀害岳飞,没有确凿罪证,回答韩世忠的质问,也 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1分),此语凸显了岳飞的冤屈(1分)。 ②我认同“难道没有”的理解(1分)。理由:奸臣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没 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韩(1分),秦桧意思是岳飞父子的罪状,人所共知 你不用再为其辩护(1分)。秦桧此语表明杀掉岳飞,理所应当。(1分) ③我认同“不须有”的理解(1分)。理由:秦桧直白地告诉韩世忠,杀岳飞, 不需要理由(1分);以岳云与张宪书信内容做罪证,就是走走过场(1分), 秦桧非常直接地警告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1分) 14.(3分)。 【评分标准】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全联不少于10字,写上上下联。 1分:切题(尽忠报国、歌颂、缅怀),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子基本通顺,语义 基本不重复。 2分:切题,形式规范,语义明了,内容充实。 3分:切题,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有意蕴。 说明:“尽忠报国”可连用,可分开用 【高分示例】收六郡,主北伐,矢志恢复,直捣黄龙十年泪:含奇冤,谥武穆 尽忠报国,长祀栖霞万代名 15(6分)(每句一分)烽火扬州路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入则无法家拂士 16.(5分) 【答案】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 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 非感玉帛之惠 陆机《演连珠之八》 【参考译文】 我听说:镜子很薄,却能够映照深渊:眼睛有边,却能够看遍天地。为什么呢? 对待事物,要抓住精髓而不是形式,创造万物凭借精神而不是有形的事物,所以 万邦髙奏胜利的乐曲,不是喜欢钟鼓的娱乐:天下归附仁君,不是感念玉帛的恩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9题。 17.(3分) 【答案】A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8.(3分)
③ 飞给部下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报告虚假军情来动摇朝廷治岳飞罪的决 心。 ④ 云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想办法促使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而加以保护。 13.(4 分) 【答案示例】 ①我认同“或许有”的理解(1 分)。理由:“或许有”带有推测的成分(1 分), 含糊其辞(1 分),表明秦桧杀害岳飞,没有确凿罪证,回答韩世忠的质问,也 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1 分),此语凸显了岳飞的冤屈(1 分)。 ②我认同“难道没有”的理解(1 分)。理由:奸臣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没 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韩(1 分),秦桧意思是岳飞父子的罪状,人所共知, 你不用再为其辩护(1 分)。秦桧此语表明杀掉岳飞,理所应当。(1 分) ③我认同“不须有”的理解(1 分)。理由:秦桧直白地告诉韩世忠,杀岳飞, 不需要理由(1 分);以岳云与张宪书信内容做罪证,就是走走过场(1 分), 秦桧非常直接地警告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1 分)。 14.(3 分)。 【评分标准】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全联不少于 10 字,写上上下联。 1 分:切题(尽忠报国、歌颂、缅怀),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子基本通顺,语义 基本不重复。 2 分:切题,形式规范,语义明了,内容充实。 3 分:切题,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有意蕴。 说明:“尽忠报国”可连用,可分开用。 【高分示例】收六郡,主北伐,矢志恢复,直捣黄龙十年泪;含奇冤,谥武穆, 尽忠报国,长祀栖霞万代名。 15(6 分)(每句一分)烽火扬州路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入则无法家拂士 16.(5 分) 【答案】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 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 非感玉帛之惠。 ——陆机《演连珠之八》 【参考译文】 我听说:镜子很薄,却能够映照深渊;眼睛有边,却能够看遍天地。为什么呢? 对待事物,要抓住精髓而不是形式,创造万物凭借精神而不是有形的事物,所以 万邦高奏胜利的乐曲,不是喜欢钟鼓的娱乐;天下归附仁君,不是感念玉帛的恩 惠。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19 题。 17.(3 分) 【答案】A 是悲怆的质问; “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 18.(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