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横峰中学、弋阳中学、铅山中学、德兴中学)2014-2015学年髙二 9月联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修葺豉望休戚相关雕栏玉砌B.订正靛蓝万应锭酩酊大醉 C.友谊肄业虚与委蛇苦心孤诣D.劲敌痉挛曲径通幽胫而走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青睐瘙痒病日薄西山B.坐镇赍发大拇指趋之若鹜 C.歇憩国粹碳化物皇天厚土D.赏赉修葺明信片再接再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期 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 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 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刚开学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 已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如今,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 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B.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有些创作者,往往只注意到了人物语言,却忽视了 舞台说明的重要性,其实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在剧本中同等重要。 C.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成为世博会江西馆的标志,青花瓷不仅是江西悠久 灿烂文明的重要象征,而且是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 D.近年来,我国干旱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解决干旱地区 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 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 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大半在小 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 而没有见到它的诗, 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①③⑥ B.②⑤④C.①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兵败赤壁,趁天黑往彝陵奔逃。行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一笑诸葛亮、 周瑜没有于此处埋伏军马,结果遭遇张飞伏兵截杀;行至葫芦口,曹操再笑诸葛 亮、周瑜,结果遭遇关羽伏兵截杀。(《三国演义》)
江西省四校(横峰中学、弋阳中学、铅山中学、德兴中学)2014-2015 学年高二 9 月联考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修葺 跂望 休戚相关 雕栏玉砌 B. 订正 靛蓝 万应锭 酩酊大醉 C. 友谊 肄业 虚与委蛇 苦心孤诣 D. 劲敌 痉挛 曲径通幽 胫而走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喧 青睐 瘙痒病 日薄西山 B.坐镇 赍发 大拇指 趋之若鹜 C. 歇憩 国粹 碳化物 皇天厚土 D.赏赉 修葺 明信片 再接再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期 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 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 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刚开学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 已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 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B.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有些创作者,往往只注意到了人物语言,却忽视了 舞台说明的重要性,其实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在剧本中同等重要。 C.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成为世博会江西馆的标志,青花瓷不仅是江西悠久 灿烂文明的重要象征,而且是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 D.近年来,我国干旱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解决干旱地区 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__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 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 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________,大半在小 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 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____。 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①③⑥ B.②⑤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兵败赤壁,趁天黑往彝陵奔逃。行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一笑诸葛亮、 周瑜没有于此处埋伏军马,结果遭遇张飞伏兵截杀;行至葫芦口,曹操再笑诸葛 亮、周瑜,结果遭遇关羽伏兵截杀。(《三国演义》)
B.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论语》) C.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 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 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 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 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现出了金钱的 “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 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 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 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 “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 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 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 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 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 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 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 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 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 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 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 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 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 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 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 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 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 任职
B.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论语》) C.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 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 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 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 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现出了金钱的 “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高老头》)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 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 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 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 “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 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 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 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 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 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 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 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 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 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 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 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 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 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 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 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 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 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7.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 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 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 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8.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 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 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 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D.契丹族建立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 职,这些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 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 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C.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 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D.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 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 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牛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 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 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 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 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 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 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 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 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 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 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7.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 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 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 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8.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 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 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 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D.契丹族建立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 职,这些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 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 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C.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 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D.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 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2 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 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 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 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 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 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 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 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 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 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 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 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 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 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 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 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 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 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 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 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 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 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抚是,坐事逮 坐:由于 B.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老 白:紊告;报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烫劾:弹劾 D.上亭不用部使老议,而召张公 卒:最终;终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A.而都使者颇不直张公,具中人国怒甚盏一岁之犯死老二焉,其余则熙熙而 乐 B.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老方故万堵师老,所以传道受业解略也 C.所官都使老,乃张文塘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也欤 D.若乃以制府吓我耶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 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 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 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 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分)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分)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4分) 1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昭君怨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 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 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 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 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 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 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 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 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 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 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 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 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 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 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 分)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 分)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4 分) 1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吟诵的是什么事物?“竹外一枝斜”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此事 物的什么品质?(4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4)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16~19题。 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碜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 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 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 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 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 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 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碜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 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摆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 没感到这么好!”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 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 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吟诵的是什么事物?“竹外一枝斜”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此事 物的什么品质?(4 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 (1)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劲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 16~19 题。 优哉游哉 伯 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碜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 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 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 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 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 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 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碜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 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摆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 没感到这么好!”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 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 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己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 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 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 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 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 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 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 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一一您知道那会怎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三四年内您或 许就能弄到一条小型机动渔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 的鱼一一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 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 一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 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 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 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 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 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 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 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 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他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 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16.文章一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7.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摇摇头”“点点头”,它们的作用相同吗?请谈谈理 由。(5分) 18.小说结尾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请结合文章内 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6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衣着寒碜的渔夫和穿着时髦的游客是新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他们看法的差 异,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差异。 B.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游客和渔夫的言行对比,不同装束的对 比,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等 C.文章先后写了五次“咔嚓”的相机和火机声,为整篇文章平和宁静的氛围增 添了动感,动静相映成趣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 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 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 “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 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 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 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 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三四年内您或 许就能弄到一条小型机动渔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 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 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 一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 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 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 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 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 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 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 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他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 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16.文章一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7.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摇摇头”“点点头”,它们的作用相同吗?请谈谈理 由。(5 分) 18.小说结尾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请结合文章内 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6 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衣着寒碜的渔夫和穿着时髦的游客是新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他们看法的差 异,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差异。 B.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游客和渔夫的言行对比,不同装束的对 比,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等。 C.文章先后写了五次“咔嚓”的相机和火机声,为整篇文章平和宁静的氛围增 添了动感,动静相映成趣
D.“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表达了渔夫对游客深切关心的感谢,也流 露了他对现状的满足感。 E.“对这个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以 出人意料的结尾收尾,余韵悠长,寄意深刻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丰子恺的漫画(见下)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以“人散后”为 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意境。 U是 要求:(1)侧重描写和抒情 (2)用两种修辞手法。 (3)想象合理,采用烘托表现手法。 (4)不少于200字。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 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 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 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戚”读qi“豉”读qi其余读qiB.“靛”读dian“订”“锭”读 ding“酊”读 ding c.“蛇”读yi其余读yiD.均读jng) 2.B(A寒暄C炭化物皇天后土D再接再厉)
D.“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表达了渔夫对游客深切关心的感谢,也流 露了他对现状的满足感。 E.“对这个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以 出人意料的结尾收尾,余韵悠长,寄意深刻。 六、语言综合运用(15 分) 20、丰子恺的漫画(见下)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以“人散后”为 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意境。 要求:(1)侧重描写和抒情。 (2)用两种修辞手法。 (3)想象合理,采用烘托表现手法。 (4)不少于 200 字。 七、写作(50 分) 21、 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50 分)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 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 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 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戚”读 qī “跂”读 qǐ 其余读 qì B.“靛”读 diàn “订”“锭” 读 dìng “酊”读 dǐng C.“蛇” 读 yí 其余读 yì D.均读 jìng) 2.B(A 寒暄 C 炭化物 皇天后土 D 再接再厉)
3.D(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B无 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C见微知 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不 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0.A(坐:因 犯罪。) 11.B(“所以”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的”等。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判断词 是/副词,竟然。D.介词,用、拿/动词,认为。) 12.B(A.无中生有。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于文无据。C.偷换慨念,华豫 原见张公并不顺利。D.时间错位。吴中人毁掉张文端祠庙是因张公“坐事逮 “会华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之后,而不是“与噶礼打官司”一事 之后。,参看原文第一自然段后半段、第二自然段。) 13.(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 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 入。(首句主语省略,补上“他们”,1分,“羁”1分,“甲”系借代手法,1 分,句意通顺1分。 (2)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 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何为”也可译成“是谁”,1分,“从” “妄”各1分,句意1分。) (3)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 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会”“就 逮”“顾”各1分,句意1分。) 20.示例:(1)“闲适”:人散后,一钩新月依旧舒眉头,月光如纱,飘洒在 身上,甚是惬意。清风拂面,和暖舒适,恰是你的温柔,空中飘荡着一缕缕茶香 人走后,香味却依然存在,挥之不散,嗅之不绝,芬芳飘满了整个茶楼。月淡如 水,又如同青莲出渠,平实而不失雅趣;也如同心灵一般,平静而不起波澜;亦 如同与故人的友谊,虽然平淡却也耐人寻味。君子交淡如水,虽然人散,然心却 不寂寞,皓月、清风、茶香,眼前的美景将阴郁冲散,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刻,友人也在看着这皎洁的弯月吧 (2)“凄清”:人散后,椅空茶凉,夜静如水,月色如霜,一阵寒风吹过,让 人不由地裹紧衣裳。四周一片空寂,热闹渐渐远去,喧嚣开始冷却,虫鸣却不住 的响起,更显出了此刻的凄凉,只是清冷的岂是这凉亭?望苍天,月如钩,一股 离愁爬上心头,旁边楼房的灯火已灭,漆黑里没有了生气。空洞的竹林空晃,仿 佛在嘲笑我此时的寂寞,此时,只有一人、一影、一茶;望着明月,哼唱着属于 自己的歌曲,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为我喝彩。 21.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 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 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 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大自然的精华;要吃鸟粪、腐叶 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如批评);要经受风雨雷电的的洗礼一一在挫 折中经受磨练;拒绝阴暗的情绪一一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 个写作角度。 附:【参考译文】
3.D(A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 B 无 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C 见微知 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 不一 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10.A(坐:因......犯罪。) 11.B(“所以”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的”等。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判断词, 是/副词,竟然。D.介词,用、拿/动词,认为。) 12. B(A.无中生有。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于文无据。C.偷换慨念,华豫 原见张公并不顺利。D.时间错位。吴中人毁掉张文端祠庙是因张公“坐事逮”, “会华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之后,而不是“与噶礼打官司”一事 之后。,参看原文第一自然段后半段、第二自然段。) 13. (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 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 入。(首句主语省略,补上“他们”,1 分,“羁”1 分,“甲”系借代手法,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 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何为”也可译成“是谁”,1 分,“从” “妄”各 1 分,句意 1 分。) (3)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 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会”“就 逮”“顾”各 1 分,句意 1 分。) 20.示例:(1)“闲适”:人散后,一钩新月依旧舒眉头,月光如纱,飘洒在 身上,甚是惬意。清风拂面,和暖舒适,恰是你的温柔,空中飘荡着一缕缕茶香, 人走后,香味却依然存在,挥之不散,嗅之不绝,芬芳飘满了整个茶楼。月淡如 水,又如同青莲出渠,平实而不失雅趣;也如同心灵一般,平静而不起波澜;亦 如同与故人的友谊,虽然平淡却也耐人寻味。君子交淡如水,虽然人散,然心却 不寂寞,皓月、清风、茶香,眼前的美景将阴郁冲散,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刻,友人也在看着这皎洁的弯月吧。 (2)“凄清”:人散后,椅空茶凉,夜静如水,月色如霜,一阵寒风吹过,让 人不由地裹紧衣裳。四周一片空寂,热闹渐渐远去,喧嚣开始冷却,虫鸣却不住 的响起,更显出了此刻的凄凉,只是清冷的岂是这凉亭?望苍天,月如钩,一股 离愁爬上心头,旁边楼房的灯火已灭,漆黑里没有了生气。空洞的竹林空晃,仿 佛在嘲笑我此时的寂寞,此时,只有一人、一影、一茶;望着明月,哼唱着属于 自己的歌曲,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为我喝彩。 21.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 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 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 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大自然的精华;要吃鸟粪、腐叶----- 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如批评);要经受风雨雷电的的洗礼——在挫 折中经受磨练;拒绝阴暗的情绪――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 个写作角度。 附:【参考译文】
无锡有个奇人,叫华豫原。康熙乙未年间,张公担任江苏巡抚,因事犯罪被逮捕, 部使者偕同制府就在润州审问张公,(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 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 (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张公的门生和他以前的部下,没有谁敢接近他。华 豫原听说张公遭受了祸患,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到京口来慰问 张公。华豫原到达城隍庙门口后,却不能进去。他回头看见有大官过来,骑着马 跟随的人有好几个,这些人来到城隍庙门前,守门的人都退后站着。大官下马进 了城隍庙,他的随从也都跟着进去,华豫原就昂着头跟随他们进了城隍庙,转了 几次弯才到,华豫原来到拘禁张公的房间门外,却又进不去。华豫原在门前徘徊, 用来托付守门的人的理由说了很多,办法也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进不去。守门 的人说:“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 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不离开你将会被判罪,制府的威严不能 冒犯。”华豫原大声笑着回答说:“你竟然拿制府的名头来恐吓我啊!如果我害 怕制府,我怎么能来到这里?况且天下的事情难以预料,以前张公曾经与噶礼打 官司,部使者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却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幸亏天子英 明圣哲,张公还是像原来那样担任江苏巡抚,而噶礼最终抵偿了他犯的罪。现在 张公虽然被逮捕,万一皇上又有圣旨保全张公,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再面见 张公呢?”说完,华豫原要来笔墨,大大地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交给守门的人 去送给张公,并对守门的人说:“能够交给张公,就交给张公;不能交给张公, 你就把这张纸上呈制府,说明这里的情况,我是死是活,但凭制府裁决。” 在这时,太阳渐渐落山。守门的人拿华豫原没有办法,就进去禀告看守,看守听 了也很有点动容,于是替华豫原向张公传话。张公让华豫原进去见面,华豫原于 是进入拘禁张公的房间,他安慰劝勉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 久才离开。过了几天,有消息说部使者的祠庙就被毁掉了。 当初,部使者在江南主管学政,颇有名气。吴中的人士就在江阴为他修建了祠庙, 还唱歌跳舞庆贺这件事。当张公与噶礼打官司的时候,部使者査究案情来到吴中, 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 要削夺张公的职务。但是部使者并不是很愿意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百姓本来 就非常气愤。等到这件事情发生,部使者和制府弹劾张公欺诳,论罪当斩。吴中 的百姓都为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 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 方发泄怒气。华豫原于是对他们说:“狄仁杰在魏州有祠庙,他的儿子狄景晖却 不像他父亲(廉洁奉公),魏州人就毁掉了狄仁杰的祠庙,不再修建。今天出了 部使者对待张公这样的事,还能再让他的祠庙有香火吗?”于是大家数千人跑到 部使者的祠庙下,争相掀夺屋上的瓦,投掷到地上,椽子栋梁全都被折断,有的 人还将那剩下的东西烧掉,民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制府听说了这件事,大惊,暗地里派人査访主使者,但最终没怎么样。 当时,华豫原差点没逃脱,但也因此在江淮一带出了名 曲园居士说:所说的部使者,就是张文端。他曾经凭借兵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江苏 学政。张文端也是一代名臣,但他处理张公这件事不能让人没有非议
无锡有个奇人,叫华豫原。康熙乙未年间,张公担任江苏巡抚,因事犯罪被逮捕, 部使者偕同制府就在润州审问张公,(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 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 (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张公的门生和他以前的部下,没有谁敢接近他。华 豫原听说张公遭受了祸患,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到京口来慰问 张公。华豫原到达城隍庙门口后,却不能进去。他回头看见有大官过来,骑着马 跟随的人有好几个,这些人来到城隍庙门前,守门的人都退后站着。大官下马进 了城隍庙,他的随从也都跟着进去,华豫原就昂着头跟随他们进了城隍庙,转了 几次弯才到,华豫原来到拘禁张公的房间门外,却又进不去。华豫原在门前徘徊, 用来托付守门的人的理由说了很多,办法也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进不去。守门 的人说:“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 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不离开你将会被判罪,制府的威严不能 冒犯。”华豫原大声笑着回答说:“你竟然拿制府的名头来恐吓我啊!如果我害 怕制府,我怎么能来到这里?况且天下的事情难以预料,以前张公曾经与噶礼打 官司,部使者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却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幸亏天子英 明圣哲,张公还是像原来那样担任江苏巡抚,而噶礼最终抵偿了他犯的罪。现在 张公虽然被逮捕,万一皇上又有圣旨保全张公,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再面见 张公呢?”说完,华豫原要来笔墨,大大地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交给守门的人 去送给张公,并对守门的人说:“能够交给张公,就交给张公;不能交给张公, 你就把这张纸上呈制府,说明这里的情况,我是死是活,但凭制府裁决。” 在这时,太阳渐渐落山。守门的人拿华豫原没有办法,就进去禀告看守,看守听 了也很有点动容,于是替华豫原向张公传话。张公让华豫原进去见面,华豫原于 是进入拘禁张公的房间,他安慰劝勉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 久才离开。过了几天,有消息说部使者的祠庙就被毁掉了。 当初,部使者在江南主管学政,颇有名气。吴中的人士就在江阴为他修建了祠庙, 还唱歌跳舞庆贺这件事。当张公与噶礼打官司的时候,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 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 要削夺张公的职务。但是部使者并不是很愿意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百姓本来 就非常气愤。等到这件事情发生,部使者和制府弹劾张公欺诳,论罪当斩。吴中 的百姓都为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 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 方发泄怒气。华豫原于是对他们说:“狄仁杰在魏州有祠庙,他的儿子狄景晖却 不像他父亲(廉洁奉公),魏州人就毁掉了狄仁杰的祠庙,不再修建。今天出了 部使者对待张公这样的事,还能再让他的祠庙有香火吗?”于是大家数千人跑到 部使者的祠庙下,争相掀夺屋上的瓦,投掷到地上,椽子栋梁全都被折断,有的 人还将那剩下的东西烧掉,民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制府听说了这件事,大惊,暗地里派人查访主使者,但最终没怎么样。 当时,华豫原差点没逃脱,但也因此在江淮一带出了名。 曲园居士说:所说的部使者,就是张文端。他曾经凭借兵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江苏 学政。张文端也是一代名臣,但他处理张公这件事不能让人没有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