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一)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勾当(gou) 擂鼓(1ei) 耦耕(y)直栏横槛(kan) B.文绉绉(zhou)憎恶(zeng 愚拙(zhuo)混水摸鱼(hun) C.簪笏(zan 饥馑(jng) 剜肉(wan) 畏葸(si)不前 D.蕴藉(jie) 戟(qi) 粢盛( cheng) 莩孳(z)不息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沉湎蜇伏凑和 如继往 B杀戮坐 阵气概悬梁刺骨 C.装祯打蜡青睐鼎立相助 D.凭添重 迭蘸水死皮赖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 “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 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 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为此,他替戏剧制 定了一些“法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指出。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手动牙刷能多清除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 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 子的口腔造成伤害 B.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日报道,最近许多伊拉克选举工作人员遭到武装分 子恐吓,为了避免不被杀害,不少工作人员纷纷辞职 C.1月1日上午,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宣布“2005年步步高全国新年登 高健身活动开始”,来自北京各界的2005名登山爱好者迎着隆冬的寒风向八达 岭烽火台出发,拉开了2005年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 D.在大学时对表演非常感兴趣的撒贝宁说,逢年过节参加了不少晚会,但这次 诗会与众不同,对自己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6.下列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红楼梦》) B.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三国演义》)
江西省宜春市 2014 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一)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勾当(gōu) 擂鼓(léi) 耦耕(yǔ) 直栏横槛(kǎn) B.文绉绉(zhōu) 憎恶(zēng) 愚拙(zhuō) 混水摸鱼(hùn) C.簪笏(zān) 饥馑(jǐng) 剜肉(wǎn) 畏葸(sī)不前 D.蕴藉(jiè) 戟(qǐ) 秶盛(chéng) 孳孳(zī)不息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沉湎 蜇伏 凑和 一如继往 B.杀戮 坐 阵 气概 悬梁刺骨 C.装祯 打蜡 青睐 鼎立相助 D.凭添 重 迭 蘸水 死皮赖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 “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 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 羽,然而对亲历 21 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致。”为此,他替戏剧制 定了一些“法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指出。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手动牙刷能多清除 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 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 子的口腔造成伤害。 B.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 日报道,最近许多伊拉克选举工作人员遭到武装分 子恐吓,为了避免不被杀害,不少工作人员纷纷辞职。 C.1 月 1 日上午,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宣布“2005 年步步高全国新年登 高健身活动开始”,来自北京各界的 2005 名登山爱好者迎着隆冬的寒风向八达 岭烽火台出发,拉开了 2005 年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 D.在大学时对表演非常感兴趣的撒贝宁说,逢年过节参加了不少晚会,但这次 诗会与众不同,对自己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6.下列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红楼梦》) B.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三国演义》)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 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 经过此地,近卫队长佛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巴 黎圣母院》) D.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环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 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也日新月异、形式多样。但是,一些不合理或有违道德要求 的消费现象也比比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 碳消费等。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是由许多原因综合而成的,道德缺失则是其中 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现实中的生活消费不是经济学所理解的纯而又纯的物质消 耗过程,而是一种内涵着道德理念、伦理关系、精神境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要求生存、谋发展、促完善,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是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通 过生理代谢和精神代谢,人不但可以维持生命、积蓄精力、强健身体,还可以储 备知识、活化思维、吸纳价值。当然,消费何种质量的生活资料在很大程度上直 接决定了人的体质、心理、素质、能力和品质。在消费对象的选择上和在消费方 式的实现上,就存在一个合不合理、健不健康的问题。什么是健康合理的消费, 什么又是道德的消费,这不仅是个生活智慧上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认识上的问 首先,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人对“应当如 何生活”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其次,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 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精力和思维水平,也包括人的生活经验和支 付能力:最后,需要的满足和实现还取决于人的价值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消费 对象和消费方式只不过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倘若倒过来把手段当做了目 的,那么,结果就会蜕变成是商品在消费着人、奴役着人 随着全球经济产能的大规模扩张和人类消费能力的急剧膨胀,人们对未来的 能源使用前景和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了危机感。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必须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必须更 加符合一定的道德价值要求。归结成一个思路便是:要开源节流。要开发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从 而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同时,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条件下, 转变不环保、不生态、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活消费限制在合理可 控的范围之内。 道德性消费不仅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还是协调和促进合理人 际关系的消费,是和谐消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消费资料一定的 条件下,有些人的多消费就意味着另一些人的少消费。这说明,消费资料和消费 需要之间会构成一对矛盾,不同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会牵动到一定的人际关系 和利益关系。消费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拨动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 和消费态度,甚至是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和奢侈消费往 往会诱发有些人的消费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影响社会和谐。所以,道德的消费 就应该是促进社会人际和谐的消费,从而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 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 经过此地,近卫队长佛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巴 黎圣母院》) D.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环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 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也日新月异、形式多样。但是,一些不合理或有违道德要求 的消费现象也比比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 碳消费等。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是由许多原因综合而成的,道德缺失则是其中 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现实中的生活消费不是经济学所理解的纯而又纯的物质消 耗过程,而是一种内涵着道德理念、伦理关系、精神境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要求生存、谋发展、促完善,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是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通 过生理代谢和精神代谢,人不但可以维持生命、积蓄精力、强健身体,还可以储 备知识、活化思维、吸纳价值。当然,消费何种质量的生活资料在很大程度上直 接决定了人的体质、心理、素质、能力和品质。在消费对象的选择上和在消费方 式的实现上,就存在一个合不合理、健不健康的问题。什么是健康合理的消费, 什么又是道德的消费,这不仅是个生活智慧上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认识上的问 题。 首先,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人对“应当如 何生活”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其次,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 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精力和思维水平,也包括人的生活经验和支 付能力;最后,需要的满足和实现还取决于人的价值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消费 对象和消费方式只不过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倘若倒过来把手段当做了目 的,那么,结果就会蜕变成是商品在消费着人、奴役着人。 随着全球经济产能的大规模扩张和人类消费能力的急剧膨胀,人们对未来的 能源使用前景和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了危机感。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必须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必须更 加符合一定的道德价值要求。归结成一个思路便是:要开源节流。要开发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从 而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同时,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条件下, 转变不环保、不生态、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活消费限制在合理可 控的范围之内。 道德性消费不仅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还是协调和促进合理人 际关系的消费,是和谐消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消费资料一定的 条件下,有些人的多消费就意味着另一些人的少消费。这说明,消费资料和消费 需要之间会构成一对矛盾,不同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会牵动到一定的人际关系 和利益关系。消费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拨动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 和消费态度,甚至是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和奢侈消费往 往会诱发有些人的消费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影响社会和谐。所以,道德的消费 就应该是促进社会人际和谐的消费,从而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
观和人生观的消费方式。应当知道,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 没有劳动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就不会有丰裕的劳动产品可供选择 反之,若是消费者都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大肆挥霍,骄奢淫逸,那么最终 或许也就不会再有消费品可以选择了。 搞清楚消费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作用,目的还是为了找到一种符合道德的消费模式 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就目前来看,低碳消费方式无疑正是这种消 费模式最新、最集中的代表。低碳经济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低碳消费问题上, 我们要将其厘定在合理的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效。从根本上讲, 提倡低碳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而是要倡导一种环保、人本、和谐的道德 价值观 7.下列关于“道德性消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性消费是降低自己消费需求以满足别人需求的人与社会和谐的消费方式。 B.道德性消费是协调和促进合理人际关系的消费,是人与人和谐的消费方式。 C.道德性消费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 D.道德性消费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消费方式。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转变不环 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符合道德性消费的理念 B.现实生活中的人要维持生命、保养身体、学习知识、完善自己,不仅需要生 理代谢,还需要精神代谢。 C.由于部分人道德缺失,社会上就产生了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 碳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D.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合理适当的道德性消费其实就是 尊重劳动者的正当劳动。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学所硏究的消费是纯而又纯的物质消耗过程,并不符合现实中的生活消 费现象,因此倡导低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经济学无关 B.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手段当做了目的,就 会蜕变成商品在消费着人,比如社会上出现的“房奴”“车奴”现象。 C.奢侈消费只要不诱发人们的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不影响社会和谐,还是可 以提倡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奢侈品生产厂家的发展。 D.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应该 降低生活标准由高碳消费转为低碳消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 早亡;幼女倩娘,端姸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 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 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 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 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 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
观和人生观的消费方式。应当知道,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 没有劳动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就不会有丰裕的劳动产品可供选择; 反之,若是消费者都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大肆挥霍,骄奢淫逸,那么最终 或许也就不会再有消费品可以选择了。 搞清楚消费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作用,目的还是为了找到一种符合道德的消费模式 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就目前来看,低碳消费方式无疑正是这种消 费模式最新、最集中的代表。低碳经济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低碳消费问题上, 我们要将其厘定在合理的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效。从根本上讲, 提倡低碳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而是要倡导一种环保、人本、和谐的道德 价值观。 7.下列关于“道德性消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性消费是降低自己消费需求以满足别人需求的人与社会和谐的消费方式。 B.道德性消费是协调和促进合理人际关系的消费,是 人与人和谐的消费方式。 C.道德性消费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 D.道德性消费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消费方式。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转变不环 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符合道德性消费的理念。 B.现实生活中的人要维持生命、保养身体、学习知识、完善自己,不仅需要生 理代谢,还需要精神代谢。 C.由于部分人道德缺失,社会上就产生了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 碳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D.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合理适当的道德性消费其实就是 尊重劳动者的正当劳动。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是纯而又纯的物质消耗过程,并不符合现实中的生活消 费现象,因此倡导低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经济学无关。 B.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手段当做了目的,就 会蜕变成商品在消费着人,比如社会上出现的“房奴”“车奴”现象。 C.奢侈消费只要不诱发人们的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不影响社会和谐,还是可 以提倡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奢侈品生产厂家的发展。 D.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应该 降低生活标准由高碳消费转为低碳消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9 分 ,每小题 3 分)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 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 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 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 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 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 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
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 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 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 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 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 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 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 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往后 D.见在舟中 见:现 今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②女闻而郁抑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⑥喜而起,饰妆更 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 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 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 者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4分) 文
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 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 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 “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 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 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 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 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往后 D.见在舟中 见:现 今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 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 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 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 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 者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4 分) 译 文:
(2)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5分) 译 文 (3)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3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4 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4分)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共8分) (1) ,山原旷其盈 视,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2)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5 分) 译 文: (3)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3 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4 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4 分)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共 8 分) (1) , ,山原旷其盈 视,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 (孟子·公孙 丑下)) (3) ,乐亦在其中 矣。(《论语·述而》) 4)引壶觞以自酌 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其何以行之 哉?《论语·为政》)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母 亲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 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 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 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岀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 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 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 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 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 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 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 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 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 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 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 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 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 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 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 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 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 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 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 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 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岀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 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 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 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 , 。(孟子·公孙 丑下)) (3) , ,乐亦在其中 矣。(《论语·述而》) (4)引壶觞以自酌, 。 , 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 ,其何以行之 哉?《论语·为政》) 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 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 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 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 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 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 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 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 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 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 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 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 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 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 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 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 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 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 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 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 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 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 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 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 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 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 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
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 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 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 ˉ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 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 报》,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 了描写?(5分) 17.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 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 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19.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 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 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 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 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 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 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 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无暇顾及我
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 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 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 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 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 报》,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 了描写?(5 分) 17.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 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 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 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 分) 19.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 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 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 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 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 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 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 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无暇顾及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gou为gou、y为bU、kan为jinB、hin为 hunc jing为 Jin wan 为wan、si为xi 2.A(蜇为蛰、和为合、继为既B阵为镇、骨为股C祯为帧、立为力D凭为平迭 为叠) 3.C(A.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语境 不符。B.闪烁其词:形容说法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 “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C.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 密切关注。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4.A(B两个问号改为逗号。C两处顿号都改成逗号。D.“总要使它单纯,始终 一致”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5.A(B自相矛盾,可删掉“不被杀害”的“不”字,或改为“因为害怕被杀” C搭配不当,可将“高潮”改为“序幕”;D成分残缺,可在“但”与“这次诗 会”之间补上“参加”二字) 6.B(曹操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7.A“降低自己消费需求”有误。 8.C因果关系绝对 9.B(A.“因此倡导低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经济学无关”错,C.“奢 侈消费还是可以提倡的”错D.“降低生活标准”错,) 0.C(曩日:先前,当年) 11.B(①②④⑤都能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③张镒“厚遣”王宙。⑥表现 了肉体与离魂相合前的喜悦。) 12.B(王宙临行前并未与倩娘密约私奔。) 13.(1)①张镒很器重王宙,经常说:“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绐王宙做妻子。 (“器”1分,“每”1分,“之”指代王宙而不是“你”1分,整句意思1分。) ②如今父亲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改变,我想要投 身侍奉报答你,所以逃亡出来投奔你。(“夺”1分,“易”1分,“投身奉报”1 分,“亡命来奔”1分,整句1分) ③活在天地间(天覆地载)却不能对父母尽孝,我还有什么脸面呢?(“覆载之 下”1分,“何颜独存”1分,问号1分) 14.答案:(1)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 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gōu 为 gòu、yǔ 为 ǒU、kǎn 为 jiàn B、hùn 为 húnC jǐng 为 jǐn wǎn 为 wān、sī 为 xǐ) 2.A(蜇为蛰 、和为合、继为既 B 阵为镇 、骨为股 C 祯为帧、立为力 D 凭为平 迭 为叠) 3.C(A.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语境 不符。B.闪烁其词:形容说法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 “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C.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 密切关注。 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4. A(B 两个问号改为逗号。C 两处顿号都改成逗号。D. “总要使它单纯,始终 一致”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5.A(B 自相矛盾,可删掉“不被杀害”的“不”字,或改为“因为害怕被杀”; C 搭配不当,可将“高潮”改为“序幕”;D 成分残缺,可在“但”与“这次诗 会”之间补上“参加”二字) 6.B(曹操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7.A“降低自己消费需求”有误。 8.C 因果关系绝对 9.B(A.“因此倡导低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经济学无关”错, C.“奢 侈消费还是可以提倡的”错 D.“降低生活标准”错,) 10.C (曩日:先前,当年) 11.B(①②④⑤都能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③张镒“厚遣”王宙。⑥表现 了肉体与离魂相合前的喜悦。) 12.B(王宙临行前并未与倩娘密约私奔。) 13.(1)①张镒很器重王宙,经常说:“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给王宙做妻子。” (“器”1 分,“每”1 分,“之”指代王宙而不是“你”1 分,整句意思 1 分。) ②如今父亲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改变,我想要投 身侍奉报答你,所以逃亡出来投奔你。(“夺”1 分,“易”1 分,“投身奉报”1 分,“亡命来奔”1 分,整句 1 分) ③活在天地间(天覆地载)却不能对父母尽孝,我还有什么脸面呢?(“覆载之 下”1 分,“何颜独存”1 分,问号 1 分) 14.答案:⑴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 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 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
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3 分) (2)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 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 死别进行对比。(3分) 15.(1)披绣闼,俯雕甍(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 (4)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5)大车无輓,小车无軏 16.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 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5分,意思对即可) 17.(1)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 对母亲的担忧;(3分)(2)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 的坚强。(3分) 8.(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 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 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3)从主旨上看,我的母 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 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每点2分) 19.C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 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
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3 分) ⑵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 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 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 死别进行对比。(3 分) 15. (1)披绣闼,俯雕甍(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 (4)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5)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16.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 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5 分,意思对即可) 17.(1)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 对母亲的担忧;(3 分)(2)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 的坚强。(3 分) 18.(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 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 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3)从主旨上看,我的母 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 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每点 2 分) 19.C 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 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