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积累(18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澹澹(dn) 长嗟(cha) 皋(gao)鸟萃蘋中(ping B捣衣砧(zhen) 岩扉(fi)芙蓉浦(bu)流水 潺湲(chan) C霓裳( chang)逯水(1) 燎沉香(liao)渔阳鼙鼓 (pi) D耋旧 (q1) 神妪(yu) 殷岩泉(yin)玉盘 珍馐(xiu)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寂廖恻隐 渡假村渌水荡漾B喧闹船艄阜 盛 鞭辟入里 C修葺谬种 踯躅 虚无缥渺D弥漫鬼秘两 颊 钟鼓撰玉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 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红丝带一一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C.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 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D.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 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杋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淸城 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 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 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 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 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江西省四校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基础积累(18 分) 1 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澹 澹 (dàn) 长 嗟 (chà) 江 皋 (gāo) 鸟萃蘋中 (píng) B 捣衣砧 (zhēn) 岩 扉 (fěi) 芙蓉浦 (bǔ) 流水 潺湲 (chán) C 霓 裳 (cháng) 渌 水(lù) 燎沉香 (liáo) 渔阳鼙鼓 (pí) D 耆 旧 (qí) 神 妪 (yú) 殷岩泉(yǐn) 玉盘 珍馐 (xiū)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寂廖 恻隐 渡假村 渌水荡漾 B 喧闹 船艄 阜 盛 鞭辟入里 C 修葺 谬种 踯躅 虚无缥渺 D 弥漫 鬼秘 两 颊 钟鼓撰玉 3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 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C.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 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D.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 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4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 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 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 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 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 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 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 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 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 吉诃德》 B 贾政长女惜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 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 也进荣府。《红楼梦》 C在愚人节那一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的“愚人之王”,在圣母院前面的 格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 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 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觉新是 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很 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 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 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 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 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 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 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 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 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 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 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 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 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 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 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 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
C.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6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 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 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 吉诃德》 B 贾政长女惜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 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 也进荣府。《红楼梦》 C 在愚人节那一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的“愚人之王”,在圣母院前面的 格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 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巴黎圣母院》 D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 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觉新是 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 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 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 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 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 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 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 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 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 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 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 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 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 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 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 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
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 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 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 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 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 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7.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B.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 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 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 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B.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 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 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D.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 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阅读文,完成10-13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 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 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
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 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 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 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 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 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7.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B.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 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 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 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B.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 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 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D.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 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阅读文,完成 10—13 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 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 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
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髙其行 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髙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 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 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 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 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 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 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 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0、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大:赞赏 C.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 诱饵 D.与乎石门之徒异 矣 徒:门徒 11、下列各组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于:敏于文辞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其:其妻不从 其孰能讥之 乎 C以:少以儒学游河朔 敢以烦执事 D之:高祖善之 填然鼓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土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 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C.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 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13、翻译文言阅读中划线的句子。(9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 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 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 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 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 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 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 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0、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大:赞赏 C .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 饵: 诱饵 D .与乎石门之徒异 矣 徒:门徒 11、下列各组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于:敏于文辞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其:其妻不从 其孰能讥之 乎 C 以:少以儒学游河朔 敢以烦执事 D 之:高祖善之 填然鼓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 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C.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 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13、翻译文言阅读中划线的句子。(9 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 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3) 14默写题(10分)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定风波》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往者不可谏, 。《论语》 (5)民之归仁也,一 。《孟子》 (6)袅袅兮秋风, 《湘夫人》 (7)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8) ,渔梁渡头争渡喧。《夜归鹿门歌》 (9)卧龙跃马终黄土, -。《阁夜》 (10)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四诗歌鉴赏(10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5诗中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清明怎样的一幅景象?请简 要分析。(5分) 16找出诗中两句用典诗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 分) (3)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3) 14 默写题(10 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2)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定风波》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 往者不可谏,---------------------------------。 《论语》 (5) 民之归仁也,------------------------------------。《孟子》 (6) 袅袅兮秋风,------------------------------------。《湘夫人》 (7) 出师未捷身先死,------------------------------。《蜀相》 (8) ------------------------------,渔梁渡头争渡喧。《夜归鹿门歌》 (9) 卧龙跃马终黄土,------------------------------。《阁夜》 (10)------------------------------,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四 诗歌鉴赏(10 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5 诗中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清明怎样的一幅景象?请简 要分析。(5 分) 16 找出诗中两句用典诗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20 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 真正体会出这两 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大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 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 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 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 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 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 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 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 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 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 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 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 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 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牛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 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 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 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 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 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 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 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 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 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 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 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 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 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 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7.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 真正体会出这两 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大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 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 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 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 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 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 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 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 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 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 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 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 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 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 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 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 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 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 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 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 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 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 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 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 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 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 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 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7.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 分)
答 18.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 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答: 19.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 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答: 20.人类为什么会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者认为人类怎样做 才是正确的?(6分) 答 六、语言表达(15分) 2013年凤凰卫视重磅推出全新社会观察节目《社会正能量》,透过一个个感动 人心的故事,见证人间大爱与真善美,并由各界学者、专家、名人发表意见或精 辟见解,共同构建当代公共话语空间,坚守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底线,寻找并传递 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你将如何来看待“社会正能量”?请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1使用排比、比喻修辞;2观点明确,语言流畅;3不得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答: 18.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 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 分) 答: 19.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 二者有何相同点?(6 分) 答: 20.人类为什么会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者认为人类怎样做 才是正确的?(6 分) 答: 六、语言表达(15 分) 2013 年凤凰卫视重磅推出全新社会观察节目《社会正能量》,透过一个个感动 人心的故事,见证人间大爱与真善美,并由各界学者、专家、名人发表意见或精 辟见解,共同构建当代公共话语空间,坚守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底线,寻找并传递 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你将如何来看待“社会正能量”?请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1 使用排比、比喻修辞;2 观点明确,语言流畅;3 不得少于 200 字。 七、 作 文(50 分)
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 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 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根据以上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 论文。 高二语文四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C(Ach改为 JIe ping改为 pin B fer改为he;b改为m Dy改为yu), 3B(A项陈述句,句末应该用句号:C项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 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D项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语,所 以不能在引号内.) 4C.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引 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 灾害已经发生。 D.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括来:随王米。多谷写文章”同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5D(A项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米:B项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 人们尽量减少使用望料袋的“习惯“:c项不但应放在“给国家前 6B(惜春改为元春) 7A(“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刨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艹芯作品部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 8B(文中相关内容是“比如古希腊雕塑求美,人刻画得非常遥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 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 9D(显然不能反过来推断杜雨是妙王维号⊥",因为搜西方艺木家的观点,王維的诗并不“真”, 10B(A字:人的表字:C饵:设诱饵,→徒:同-关的人) 11A介词,在(B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间问,难道:C介词,凭借介词,,用:D代词,代 指前面那句话音节助词,无实义) 12B(“三人虽腰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无据) 13、翻译参考答案(9分),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 (2)郑遨曾经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 意通顺1分) (3)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谨乱世却不被功名利禄所玷辱(遭1分,怀不污于荣利被动句1分,句意 通顺1分) 14黜雪路(10分) 四、古代诗文鉴赏(10分) 15(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描写清明时两种不同景色。(2分)(或答: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均可得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 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 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根据以上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 论文。 高二语文四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四、古代诗文鉴赏(10 分) 15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描写清明时两种不同景色。(2 分)(或答: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均可得分)
(2)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 嫩。(3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16(1)“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2分) (2)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 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 亡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 奈的超脱。(3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7、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每点一分, 共4分) 18、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2分)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2 分 (共4分) 19、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2分)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2分)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2分) (共6分) 20、人类自以为比“朝菌”、“蟪蛄”伟大,于是嘲笑“朝菌”、“蟪蛄”渺小 与卑微:(3分)然而,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公平 地对待伟大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3 分) (共6分) 六、语言表达(15分) 评分参考标准 1语言通顺,观点明确,未运用排比、比喻修翻。(6分-8分)← 2语句不够流畅,观点明确,已运用排、比喻繆。(94-11分) 3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正确使用排比、比喻。(12分-15分) 字数不满200字,每少50字扣2分,其情况给分,, 七、作文(50分) 宙题立意提示:蜗牛本身:蜗牛开始雄心勃,好高和井立下“鸿鹄之志”,既而又自渐形秽,不思进 取,最终一事无成,老死荒野。蜗牛的悲剧原因”?一是立丰不切实际,好高鹜远:一是不肯脚踏实 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窜意是材料的主旨. 参考立意:1、确定目标要怡当,勇千博,永不放弃;2、正视现实,笑对人生:3、千大事要从小 事做起;4、人贵有实千精神;心动不汕行动,5人首先有自知之明,立下适当的志向,然后从点滴 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成功, 附古文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皇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 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 遁世的念头,想带妻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 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 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
(2)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 嫩。(3 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16 (1)“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2 分) (2)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 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 亡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 奈的超脱。(3 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20 分) 17、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每点一分, 共 4 分) 18、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2 分)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2 分) (共 4 分) 19、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2 分)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2 分)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2 分) (共 6 分) 20、人类自以为比“朝菌”、“蟪蛄”伟大,于是嘲笑“朝菌”、“蟪蛄”渺小 与卑微;(3 分)然而,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公平 地对待伟大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3 分) (共 6 分) 六、语言表达(15 分) 评分参考标准 附 古文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皇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 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 遁世的念头,想带妻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 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 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
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 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 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 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 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 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 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 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却不被功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 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 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 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 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 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 “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 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赞赏他的话(或: 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 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 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 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 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 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 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 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 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 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 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却不被功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 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 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 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 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 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 “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 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赞赏他的话(或: 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 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 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 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