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生
我爱这土地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攻占了华 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饱经沧桑 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中 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 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 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 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攻占了华 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饱经沧桑 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中 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 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 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 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写作背景
乡愁 余光中
第一单元 乡 愁 余光中 Zx``xk
四个人生阶段,作者都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一邮票求学在外母子剁亲的思念 长大后一船票新婚不久夫妻对妻子的依恋 离别 后来坟墓母亲离世生死隔绝对母亲的怀念 哀痛 现在一海峡游子与大陆分一对故土的眷恋 离忧思绵绵 期盼祖国统 个人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情
小时候—邮票 长大后—船票 新婚不久夫妻 离别 后来—坟墓 现在—海峡 —对母亲的思念 —对妻子的依恋 —对母亲的怀念和 哀痛 --对故土的眷恋 期盼祖国统一 求学在外母子分别 母亲离世生死隔绝 游子与大陆分 离忧思绵绵 个人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情 四个人生阶段,作者都因什么而愁?
(1)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 的结构上。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 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美在从小到 老的时间顺序上。美在身处各地的 空间变化上。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 形象上
(1)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一 的结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 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美在从小到 老的时间顺序上。 美在身处各地的 空间变化上。 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 形象上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第一单元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Zx`xk
戴望舒全家照 1940年在香港家中
戴望舒全家照
作者简元3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祖籍南京。1923年秋 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 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 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 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 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 《等待》等诗篇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祖籍南京。1923年秋 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 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 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 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 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 《等待》等诗篇
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 小结 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 低沉伤感;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 的,高昂、憧憬。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显,表现 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 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 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 低沉伤感;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 的,高昂、憧憬。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显,表现 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 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第一单元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