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P我爱这土地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 乡愁 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 我用残损的手掌 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祖国 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 上黑人谈河流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 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蒲柳人家 敦学目标 变色龙 P热爱生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谈生命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那树 能力目标 地下森林狂想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团人生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关注我们的社区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威尼斯商人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上变脸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音乐之声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 乘着音乐的翅膀 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比较阅读法如 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孟子》两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时安排2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过程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田《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要点] 惠子相梁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步骤] 上曹刿论战 邰忌讽齐王纳谏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 P愚公移山 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 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一一《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 上+蒹葭 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1诗两首 资料助读投影 从容说课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 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 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
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 黑人谈河流 孔乙己 蒲柳人家 变色龙 热爱生命 谈生命 那树 地下森林狂想 人生 关注我们的社区 威尼斯商人 变脸 枣儿 音乐之声 乘着音乐的翅膀 公输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 关雎 蒹葭 1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 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 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 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 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 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 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 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比较阅读法 如 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 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 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 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 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
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 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 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 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 它充满着 《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扦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 斗技场》等 所以用嘶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 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届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 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 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例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 我爱这土地 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橛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假如/我是一只鸟,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四、课堂小结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五、布置作业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从远古的墓茔 当它来时,我听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从黑暗的年代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 震惊沉睡的山脉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 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话 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城市从远方 5.精彩研读 太阳向我滚来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学生合作研讨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 使生命呼吸 被火焰之手撕开 体会到什么?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陈腐的灵魂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搁弃在河畔 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之确信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 1937年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诗人那时刚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
2 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 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 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 《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 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 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 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 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 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 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 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 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 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 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 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 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 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 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 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 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 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 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 当它来时,我听见 从黑暗的年代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 下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 话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城市从远方 太阳向我滚来……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于是我的心胸 使生命呼吸 被火焰之手撕开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陈腐的灵魂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 之确信 1937年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诗人那时刚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
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心里 艾青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歌异常典型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 湾/浅浅的/海峡 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第二课时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教学要点]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 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 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教学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检查作业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 投影 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 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 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 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水,意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 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 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 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 2.比较阅读 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 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 来赴台湾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我/在外头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 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 长大后 而现在 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
3 滩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心里,成了艾青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歌异常典型 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 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 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 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 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 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 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 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 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 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 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 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 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 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 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 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 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 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 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 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 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 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 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 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 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 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 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 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
勺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 小时候 3.语言运用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 我在红旗下 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 烈士在心头 的感觉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略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十年前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板书设计 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 从容说课 你圆你满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 人也圃乡愁也满 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 写照。诗歌一方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 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 方面抒写解放 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 赞美。在感情的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 “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 A.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题。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教学目标 尽致。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冋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 感情。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线索 题得到升华 3.感情背诵本诗 参考答案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 1.D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 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王湾《次北固山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 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鹌楼》:“日 处是,烟波江上使效果 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敦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 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布置作业 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教具准备多媒体CA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敦学过程 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教学要点]
4 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 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 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圃 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 题。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 尽致。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 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 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 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 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 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布置作业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 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 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 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板书设计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从容说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 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 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 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 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 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 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 化。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 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 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 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 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语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导语设计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1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二、资料助读 投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 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情感的变化起伏 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 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 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 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9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 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 幛( zhang)荇藻( xing zao) 蒿( Peng hao) 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憔悴( gido 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蝼蚁(lou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暧、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的人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僬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 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
5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 语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 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 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 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 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 《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 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 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 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 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 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 写个人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 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 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 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 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 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 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 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 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 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 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 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 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 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 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
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 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 不觉芜杂 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 致的节奏。 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 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我用残损的手掌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拓展延伸 戴望舒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 忱郁阴暗——凄楚忱愤舌叫我今天怎么说? 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树开花也可,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 话你听着 评归纳 五、课堂练习 残损的 L光明木米k山忍不住了缄默, 伸舌头、顿脚,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现 这广大的土地 “咱们的中国!” 温暖明謝——热切期盼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从容说课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 在我心里! 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 注:罡(g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的内在旋律。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人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 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 到了极点。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教学目标 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 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 望的赤胆忠心。 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插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情趣 参考答案: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的感情。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敦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
6 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 “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 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 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 一致的节奏。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 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 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 评归纳。 五、课堂练习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 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 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 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 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 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 ——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参考答案: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 的感情。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 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 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 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 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七、布置作业 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一篇精彩的赏析文章。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板书设计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从容说课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 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 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 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 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 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 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 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 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 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 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 情趣。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
教掌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用 (1)注音: 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干瘪(bie)驳船(b6)蜗行( 胚芽(pei)迷惘(wang)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隧洞(sul)绯红(fei)淤滩 纤绳(qidn) 课时安排1课时 (2)释义 教学过程 疲惫:非常疲乏 [教学要点]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导语设计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 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 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 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拉长,节拍増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 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 教师示例 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资料助读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多媒体显示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 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 国啊! 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 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 我/是你十亿分 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 诗选》,散文集《心烟》 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讴歌 去取得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祖国啊
7 感历程。 教学方法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 用 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 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 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 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 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 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 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 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 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 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 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 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 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 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 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 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 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 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 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 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 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 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 任,中想图国内相起苦与并使:机 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 「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 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 寺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国的大形象里的 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 ②)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 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 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 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赞扬 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 勺感情达到了高潮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 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 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原诗和谐一致。 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 任感、使命感和崇 (1)我是于瘪的稻穗, 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2)我是失修的路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教师示例: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1)我是干瘪 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 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3.学生熟读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 五、课堂练习 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委婉的抒情 中表达真挚 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
8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 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 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 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 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 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 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 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 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 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 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 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 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 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 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 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 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 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 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 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 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 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 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 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 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 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 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 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 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 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
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 1.诗的第一节选用 四个意象,分别抒写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等情思。 教学目标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 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 显自豪的特点。 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思想情感 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敦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 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式特点。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 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课时安排1课时 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教学过程 七、布置作业《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教学步骤] 屋是小岛/浪中摇 、导语设计(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人是小岛/河上漂。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 篙挨篙/桥接桥 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资料助读 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投影: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4外国诗两首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 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 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 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 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 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 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
9 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 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 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 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 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 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 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 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 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 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从容说课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 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 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 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 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 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 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 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 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 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 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 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 式特点。2.合作研讨法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 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 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 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论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 思考:《祖国》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 j草原,随风晃动 《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 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 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 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 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 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 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 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最本色的 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 6.学生熟读全诗。 奇》等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 创适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 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 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枃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研读《祖国》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 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 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 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五、课堂练习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老马
10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 《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 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 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 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 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 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 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 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 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 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 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 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 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 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 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 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 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 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 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 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 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 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 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 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 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 最本色的。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 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 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 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 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 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 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 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 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 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