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1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管理信息系统从职能的角度和 管理活动的层次角度有了概念结构的认识。第二部分从计算。 机技术或信息系统物理成分的角度,对它的底层平台进行讨 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2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3.熟练掌握数据的描述,包括实体、属性、联系 4.熟悉数据规范化理论
2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管理信息系统从职能的角度和 管理活动的层次角度有了概念结构的认识。第二部分从计算 机技术或信息系统物理成分的角度,对它的底层平台进行讨 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2.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3.熟练掌握数据的描述,包括实体、属性、联系。 4.熟悉数据规范化理论
第一节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基本 微型机为主,多台微机和服务器连成局域网;另一种是以大 型机为中心连接若干终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3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目前,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一 微型机为主,多台微机和服务器连成局域网;另一种是以大 型机为中心连接若干终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客户/服务器结构 微机局域网的信息系统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 ( Client/ Server或C/S)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网络中的计 算机分成两个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客户机和服务器。客户 机是由功能一般的微机来担任,它可以使用服务器的资源。 服务器可以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具有大磁盘空间的微机服务器, 也可以是一台小型机
4 一、客户/服务器结构 微机局域网的信息系统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 (Client/Server 或 C/S)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网络中的计 算机分成两个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客户机和服务器。客户 机是由功能一般的微机来担任,它可以使用服务器的资源。 服务器可以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具有大磁盘空间的微机服务器, 也可以是一台小型机
二、主机中心结构 主机中心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结构。在主机 中心结构中,所有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讯软件等 都在主机是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存储在主机上,用户 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来访问主机。在这种结构中,用户 终端也称为“哑”终端,因为在终端只有显示器和键盘 以及和主机的通讯设备,而没有处理能力
5 二、主机中心结构 主机中心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结构。在主机 中心结构中,所有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讯软件等 都在主机是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存储在主机上,用户 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来访问主机。在这种结构中,用户 终端也称为“哑”终端,因为在终端只有显示器和键盘 以及和主机的通讯设备,而没有处理能力
第二节数据库技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组织企业 中的各种数据,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中都是使用数据库来存 储数据,因此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
6 第二节 数据库技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组织企业 中的各种数据,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中都是使用数据库来存 储数据,因此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
数据库概述 1、数据处理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下述三个 阶段: 简单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 基本特征: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 主要特点:数据是程序的组成部分,数据不独立。修改数据 必须修改程序。处理时,数据随程序一道送入内存,用完后 全部撤出计算机,不能保留。数据大量重复,不能共享
7 一、数据库概述 1、数据处理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下述三个 阶段: 简单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前) 基本特征: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 主要特点:数据是程序的组成部分,数据不独立。修改数据 必须修改程序。处理时,数据随程序一道送入内存,用完后 全部撤出计算机,不能保留。数据大量重复,不能共享
文件系统(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基本特征:具有面向应用的数据管理功能。 主要特点:数据管理方面,实现了数据对程序的一定的独立 性,数据不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修改数据不必修改程序, 数据有结构,被组织到文件内,存储在磁带、磁盘上,可以 反复使用和保存。文件逻辑结构向存储结构的转换由软件系 统自动完成,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得到减轻。 数据存取以记录为单位
8 文件系统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基本特征:具有面向应用的数据管理功能。 主要特点:数据管理方面,实现了数据对程序的一定的独立 性,数据不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修改数据不必修改程序, 数据有结构,被组织到文件内,存储在磁带、磁盘上,可以 反复使用和保存。文件逻辑结构向存储结构的转换由软件系 统自动完成,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得到减轻。 数据存取以记录为单位
这一阶段数据管理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文件基本上面向应用。数据冗余度大。不同应用程序 所需数据有部分相同时,仍需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不能共 享,数据维护困难,一致性难以保证。 数据与程序独立性仍不高。系统不易扩充。无论数据逻 辑结构改变,还是应用程序的变化也将导致文件的修改
9 这一阶段数据管理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文件基本上面向应用。 数据冗余度大。不同应用程序 所需数据有部分相同时,仍需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不能共 享,数据维护困难,一致性难以保证。 数据与程序独立性仍不高。系统不易扩充。无论数据逻 辑结构改变,还是应用程序的变化也将导致文件的修改
数据库系统(60年代后期开始)。 60年代后期,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据量 急剧增大,对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多用户 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 出现了数据库系统 主要特点: 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不仅描述了数据自身,而且描述了 整个组织数据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整个组织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冗余度小,易于扩充。由于数据库从组织的整体来 看待数据,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一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 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和数据之间不一致现象。在数据库系 统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加以使用, 使系统易于扩充
10 数据库系统 (60年代后期开始)。 60年代后期,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据量 急剧增大,对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多用户、 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 出现了数据库系统。 主要特点: 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不仅描述了数据自身,而且描述了 整个组织数据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整个组织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冗余度小,易于扩充。由于数据库从组织的整体来 看待数据,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一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 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和数据之间不一致现象。在数据库系 统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加以使用, 使系统易于扩充